-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明会要
明会要
十年九月壬辰,诏督漕总兵及诺巡抚官,岁以八月至京,会廷臣议事。(《英宗前纪》。 )
正统十四年,苗寇胃起。广东则命侍郎揭稽,广西则命侍郎李棠,各巡抚之。(《图书编》。 )
景泰元年正月,给事中李实等奏:“近年各处镇守巡抚等官,动经三五七年,或一二十年。室家悬隔,情有可矜。乞敕各官议,许携妻子,量给本处官仓俸米以赡其家。’从之。(《梦余录》。 )
二年八月丙寅朔,命巡抚官如王文、陈镒轮换例。(《大政记》。 )三年六月乙亥,罢各省巡抚官入京议事。(《本纪》。 )
四年,耿九畴镇陕西。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舆逊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又文移往来,多窒碍难行。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耿九畴传》。 )
五年八月丁酉,复命天下巡抚官赴京师议事。(《本纪》。 )
天顺元年正月,罢巡抚提督军务。石亨恶文臣不宜节制武臣,言於帝,罢之。时王巡抚江北,遂改浙江参政。(《三编》。 )
二年四月辛未,复设巡抚官。先是上语李贤曰:“朕初复位,奉迎诸人皆以巡抚官不便。一旦革去,军官纵肆,士卒疲弛。文武官不相制之过也。宜为朕举才能者复任之。”贤因请曰:“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需人最急。”上令贤舆王翱、马昂等议,乃以太仆卿程信抚辽东,山东布政王宇抚宣府,佥都御史李秉抚大同,监察御史徐翱抚延绥,山西布政陈翼抚宁夏,陕西布政芮钊抚甘肃,仍以京官巡抚地方,如旧制。(《昭代典则》。 )
三年六月辛酉,复命巡抚官以八月集京师议事。命户部移文各巡抚,以地远近,分年赴京议事。(《三编》。 )
六年,山西巡抚李侃以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并自请罢。诏不许。(《李侃传》。 )
成化四年,辽东巡抚张岐得罪,吏部举代者。帝曰:“辽东自王翱後,屡更巡抚,多不称。可於大臣中求之。”乃改侍郎彭谊右副都御史,以往。镇守中官横徵诺属卫,谊下令:“凡文牒不经巡抚审定者,所司毋辄行。”虐焰为息。(《彭谊传》。 )
畿辅八府,旧止设巡抚一人,驻冀州。成化八年五月,给事中梁以御边不能兼顾,请顺天、永平二府分设一巡抚,以蓟州边务属之。令巡抚陈濂专抚保定六府,兼督紫荆诸关。朝议从之。遂为定制。(《梁传》。 )
韩雍以两广地大,事殷,请东西各设巡抚。帝可之。命陈濂抚广东,张鹏抚广西,而雍专理军事。(《韩雍传》。 )
宏治七年,兵部尚书马文升奏:“自宣德间,各地方添巡抚官以节制三司,时惟河南、山西、陕西、南直隶、苏松等府设有巡抚官,其余布政司止是不时差遣大臣巡视,或一年二年而回。今江西巳添巡抚官,止管南、赣二府及福建汀州、广东韶州、南雄、湖广郴州一带,不预民事?三司官员未听节制,难以行事。本部先建议,请於福建、浙江添设巡抚官员,未蒙俞允。今日之势,非前数年比。乞敕吏部会同本部,推举练达老成二员,为都御史,巡抚浙江、福建地方。其江西都御史金泽,就令巡抚江西,驻南、赣二府,兼管广东韶州、南雄,湖广及郴州、桂阳一带。”疏入,帝不纳。
十一年,何孟春奏:“宣德间始设巡抚於南直隶、河南、山、陕。今则除浙江、福建外,悉有常置。臣见吏部推各处巡抚,腹裹则会户部,边方则会兵部,审酌已定,而後请上亲择,何谨如之。然受任往往不久,甚者属府未及按部,下情未及体悉,六条未及举刺,庶务未及兴革,而座巳非矣。今制:岁差御史一员巡按各处。若巡抚不久任,舆巡按无异,何复用巡抚为哉?宋司马光有言:气古者各守一官,终身不易。’臣谓:陛下欲行久任之道,宜从巡抚始。近例:巡抚每年一次赴京议事。然当议事之年,多有以地方有事不果行者。臣请限以腹裹三年,边方五年,必须一次赴阙。陛下亲降德立,询问民瘼。一、示以优异,一、观其底裹。六部各奏其所行。果有成绩,蕃锡而慰遣之。其或不职,科道指实而论之。夫既择其人於先,而又久其任於後。於更互赴阙之际,有增秩锡金之褒,有削官夺爵之罚。则彼必思有益於地方而无负陛下矣。”疏入,帝从之。
兵部题准:巡抚官员每年,在边於四月内,腹裹於八月内,到京议事。如该地方有事难以遽离,将应议事件奏请定夺。(已上《明臣奏议》。 )正德二年十月甲申,逮各边巡抚都御史下狱。(《本纪》。 )
五年三月,以江西贼炽,御史沙鹏奏言:“南、赣地远,界连湖广、广东、福建三省,不相统属。乞专遣大臣一人总其事。”吏部议:“南、赣旧有巡抚,近年裁革。宜如鹏言,添设巡视。”乃以南京右佥都御史王哲巡视江西南、赣等处。(《通纪》。 )
嘉靖七年正月癸未,考核天下巡抚官。(《本纪》。 )九月,裁江西巡抚官。(《大政记》。 )
十二年,王相疏:“都御史列街内台,奉敕巡抚一方,非在外守土之臣可比。地方事情可以共议,而名分体统则不可越。今後,巡抚都御史当正坐,居前班。巡按御史,不论副都、佥事,其坐旁坐,其班後列,以正体统。”(《明臣奏议》。 )
十四年八月,帝舆费宏论辽东兵变事。上曰:“抚臣处置失当耳!”宏因言:“推举巡抚,内地者,向由吏部会户部,边方则会兵部,恐不能尽得人材。臣欲会九卿推之,如京堂例。”上曰:“善。”命著为令。(《实录》。 )
二十三年,张永明奏:“巡抚都御史事繁责重,近年迁转太速,虽雅志有为,乍到地方,咨询未悉,迨其谙习,则除书巳下,何以责其成功?先年南畿抚臣熊概则以大理寺卿在任,周忱则以侍郎继升尚书在任,李敏则以侍郎在任。乞敕吏部查照近年题准事例,各处抚臣必须久任。其有年劳积久,相应抡擢者,疏请加升职街,照旧管事。必使地方宁谧,功绩有成,然後迁任。”疏入:从之。(《明臣奏议》。 )
二十七年,诏改巡抚浙、闽为巡视。时巡抚朱纨严海禁,闽、浙人恶之。御史周亮闽人也,上疏请改为巡视,以杀其权。後纨被逮,仰药死。自是,并巡视亦罢不设。(《朱纨传》。 )
三十一年七月壬寅,以倭警命巡抚山东都御史王忄予巡视浙江,兼辖福建滨海诸府。自朱纨罢後?巡抚并巡视官不设者四年,倭患益炽。於是给事中王国桢、御史朱瑞登交章言:“海氛不靖,自裁革巡视後,三省军民无有钤辖 虽设有海道副使,而权轻不便行事,往往狼狈失职。请复设都御史便。”吏部议:“既设巡腼,必当兼总督、巡抚,使之节制诸军,方可责其成功。”上从其言,且令暂复巡视,遂以命忄予。(《实录》。 )
三十三年三月甲辰,以南京兵部侍郎屠大山兼佥都御史,巡抚应天,提督军务。时吏部尚书李默言:“松、苏巡抚所辖一十二府、州,地远不便兼辖。况当军兴之际,调兵转饷,难责一人。请增设提督军务大臣一员,专责剿贼,而令巡抚专督军饷。”兵部言:“兵粮两分,行事不便。不若依近年浙江添设提督军务都御史例,令提督、巡抚合为一人,以专责任。”上然之。巡抚之兼提督,自此始。(《续通典》。 )
三十六年正月丁卯,改巡抚浙江阮鹗於福建。其浙江巡抚,命总督胡宗宪兼理,从赵文华之请也。福建沿海之地向归浙江巡抚兼辖;至是,文华请特设之,遂以命鹗,(《实录》 )
是年,倭扰江北。廷议以督漕御史兼理巡抚,不暇办寇,请特设巡抚。乃命前提督操江李遂抚凤阳四府。(《李遂传》。 )
四十五年闰十月庚子,诏:广东新设巡抚,驻惠州府城,有警,移驻长乐县,调度惠、潮二府兵食,以参政李佑为之。又以四川巡抚谭纶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西。(《续通典》。 )
隆庆三年,海瑞以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海瑞传》。 )
四年,李迁以兵部侍郎总督两广。给事中光懋言:“两广向设提督,事权画一。今两巡抚,相牵掣不便。”乃改迁提督兼巡抚广东,而特命殷正茂为广西巡抚。後遂为定制。(《殷正茂传》。 )
万历十三年,令:各处巡抚官历任年久,方许推升。不得骤迁数易,以滋烦扰。(《会典》。 )
二十八年,帝以楚地辽阔,擢江铎佥俞都御史,巡抚偏沅。湖广设偏沅巡抚,自铎始。(《李化龙传》。 )
天启五年,贵州巡按傅宗龙上言:“不合滇、蜀,则黔不能平贼。不专总督任,则不能合滇、蜀兵。请以巡抚蔡复一兼督四川,开府遵义。而移蜀抚驻永宁,滇抚驻沾益,黔抚驻陆广,沅抚驻偏桥,四面并进。更设黔、蜀巡抚。”帝皆从之。(《傅宗龙传》。 )
崇祯元年九月,谕吏部:“今後推用巡抚,务选谙练周知民隐者,畀以保厘之寄。治有成绩,加衔久任。(《春明梦余录》。 )
宁远自毕自肃遇害,遂废巡抚官,以经略兼之。崇祯三年二月,议复设,以邱禾嘉巡抚共地,兼辖山海关诸处。九月,命谢琏代。十一月,廷议:山海别设巡抚。诏罢琏,令方一藻抚宁远,禾嘉仍巡抚山海、永平。(《邱民仰传》。 )
十年七月,因应天巡抚张国维言,割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别设巡抚,擢史可法任之。安庆不隶江南巡抚,自此始也。(《张国维传》。 )
明世,举於乡而仕至巡抚者,隆庆朝止海瑞,万历朝张守中、艾穆。庄烈帝破格求才,得十人:邱民仰、宋一鹤、何腾蛟、张亮以忠义著,刘可训以武功闻,刘应遇、孙元化、徐起元皆以勤劳致位,而陈新甲官最显。(《民仰传》。 )
◎总督〓总制
正统六年正月,征麓川,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王骥传》。此设总督之始 )七年十二月,以佥都御史王翱提督辽东军务。(《王翱传》。 )
景泰三年,浔、梧犭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遗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王翱传》。 )然事已即归,不恒设。(《图书编》。 )
两广自罢总督不殴,帅臣观望相推诿,寇盗滋蔓。(《陶成传》 )
成化五年,佥事陶鲁言:“两广地势错亘,当如臂指相使,不可离析。近,贼犯广西。臣与广东三司议调兵,币月未决,以是贼得大肆劫掠。乞仍命大臣总督便。”会佥事林锦、巡按御史龚晟亦以为请,乃罢两巡抚,而起复韩雍右都御史,总督如故。(《韩雍传》。 )
十年正月癸卯,命王越总制三边。前年冬,刑部主事张鼎言:“延绥、甘肃、宁夏三边镇抚,不相统一。宜推文武重臣一人总制。”章下所司。乃议:设制府於开城,控制三边,总兵、巡抚而下,皆听节制。诏即以越任之。三边设总制自此始。(《三编》。 )
十四年,朱英为两广总督。故事:镇守中官舆督、抚、总兵官坐次:中官居中,总督居总兵官左。时总兵官陈政以伯爵,欲抑英居右。英不可,奏乞裁定。命解英总督,止为巡抚,居政下。尚书余子俊言:“英招徕功多,当增秩褒赏,乃反削其事权,恐无以饬诸蛮。”帝是之。乃擢英右都御史,仍总督,位次如故。(《朱英传》。 )
弘治十年,起王越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越言:“甘镇兵弱,非藉延、宁两镇兵,难以克敌。请兼制两镇,解巡抚事。”从之。(《王越传》。 )
正德四年四月,命工部尚书才宽总制延绥、宁夏、甘肃等处军务。先是各镇、巡等官奏,“三镇有警,不相应援。”兵部乃请仿王越、秦弦等故事,仍设文职大臣总制三边,镇、巡以下,皆受节制。遂有是命。(《实录》。 )
弘治以前,文臣止参赞军务,郎有重寄,惟节制本省及随行官军而已。正德中,陈金破东乡姚源盗,总制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南畿等处;洪钟破蓝鄢盗,总制湖广、郧阳、陕西、河南、四川等处;嘉靖中,王守仁平田州乱,总督广东、广西、江丙、湖广等处;翟鹏拒北虏,总督宜、大、辽、蓟、北畿、山西、河南等处;胡宗宪平江西寇,总督两浙、南畿、江西、福建等处;俱听便宜行事,镇、巡等官俱听节制。(《山集》 )
嘉靖二十年九月,添设雁门、宁武、偏头三边总督。(《昭代典则》。 )
三十年二月,以定边大臣不许称总制,改为总督。(《大政记》。 )
三十九年五月乙亥,总督浙、直胡宗宪上疏,请得节制三省巡抚及操江都御史,如三边故事。帝即晋兵部尚书,如其请。(《胡宗宪传》。 )
四十二年二月,命提督两广都御史张臬总督广、闽军务。时巡按御史李邦珍劾巡抚幅建游震得,兴化之败,一筹莫展。宜简命大臣有济变才者,假以重权。遂有是命。未几,臬罢。部议:以闽、广道远,不便兼辖,请罢总督,止以提督兼巡抚。从之。(《实录》。 )
隆庆元年十月,总督三边王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王崇古传》。 )
张瀚督两广军务时,两广各设巡抚,事不关督府。瀚请如三边例。乃悉听节制。(《张瀚传》。 )
二年五月,以谭纶总督蓟、辽、保定诺务。纶请舆戚继光专任其事,勿合巡按、巡关御史参预其间。未几,巡抚刘应节果异议。巡按御史刘、巡关御史孙代又劾纶自专。穆宗用张居正言,悉以兵事委纶,而谕应节等毋挠。(《谭纶传》。 )
天启三年十二月己酉,并蓟辽总督於经略。时督师大学士孙承宗言:督师、总督,可勿兼设。请罢己;不可,则弗推总督。并请以辽抚移驻宁远。从之。(《孙承宗传》。 )
崇祯十四年,山海关内外设二督,昌平、保定设四督,於是千里之内有四督,又有宁远、永平、顺天、密云、天津、保定六巡抚。(《范志完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