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明代律例汇编
明代律例汇编
弘治问刑条例
(二款)
弘Ⅵ:131:1 一、成化八年六月十六日,节该钦奉宪宗皇帝圣旨,各边仓场,若有故烧系官钱粮草束者拏问明白,将正犯枭首示众。烧毁之物,先尽犯人财产,折剉陪偿。不敷之数,着落经收看守之人,照数均陪。钦此。(弘263;嘉Ⅵ:131:1;万Ⅵ:131:1)
弘Ⅵ:131:2 一、放火故烧人田场积聚之物,及延烧人房屋者徒罪以上,俱发边卫充军。(弘264;嘉Ⅵ:131:2)
胡Ⅵ:131:1 胡琼集解附例
(二款,同弘治例)
弘Ⅵ:131:2
大明律直引所载问刑条例
一、奴婢放火烧主房屋,此依奴婢骂家长律,绞。
按:此系「比附律条」,非问刑条例。
嘉靖问刑条例
(二款)
嘉Ⅵ:131:1 「成化八年六月」一款,同弘Ⅵ:131:1;万Ⅵ:131:1。
嘉Ⅵ:131:2 「放火故烧人田场积聚之物」一款,同弘Ⅵ:131:2。
万历问刑条例
(二款)
万Ⅵ:131:1 「成化八年六月」一款,同弘Ⅵ:131:1;嘉Ⅵ:131:1。
按:顺治例删年月圣旨及钦此诸字。
万Ⅵ:131:2 一、凡放火故烧自己房屋,因而延烧官民房屋及积聚之物,与故烧人空闲房屋及田场积聚之物者,俱发边卫充军。
按:笺释云:「此系原为律中徒三年及减等流罪而设。旧例(嘉Ⅵ:131:2)云,故烧田场积聚,及延烧房屋,似未尽,又徒罪以上一句亦未明,今增改。」
顺治例与万历例同。
Ⅵ:132 搬做杂剧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Ⅵ:133 违命
凡违令者,笞五十。【谓令有禁制,而律无罪名者。】
Ⅵ:134 不应为
凡不应得为而为之者,笞四十。【谓律令无条,理不可为者。】事理重者杖八十。
大明律直引所载问刑条例
一、正法令。照得近年军民人等,或挟势豪用强邀夺,而包揽钱粮;或彼威力拿人私家而威逼钱债;或因地土相连而奸顽改名投亩;或因风水有利而强行平挖坟座;或乘势侵夺田园,或低贯(?)强买物货,甚至业佃人等,杀死平人,而任意焚毁;窝藏盗贼,而坐地分赃,以此弊端,难以□举。及至士(事)发,法司追勘,则凭文成,□而官司不敢矣(挨?)拿。虽文移往复,又□□占恡不发。以致被害之人,冤苦莫申。而历年受禁,官士稽迟,而案责不绝。虽累有通行禁约事例,视之蔑如,略无警□。合无今后军民有被势家侵害,及势要衙门人役有札委,经行文,占恡,不服拘审者,所承行衙门,具实参奏。乞勑锦衣卫将犯人擒拿送官,从重罪治,庶几法令平而军民无冤滞之苦,事易结而官府免案牍之顺(烦?)矣。
例
(一款,姚思仁大明律附例批注)
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题奉钦依:以后问拟一应罪犯,律有正条者,依律科断。毋得通拟不应。律无正条,该载不尽者,照依不应为条,分别事理轻重,论拟笞杖。亦毋得一概从重,致淆律意。
按:万历己酉刊本「大明律」引此款作万历十六年奏准。
明代律例汇编卷二十七 刑律十 捕亡
Ⅵ:135 应捕人追捕罪人
凡应捕人,承差追捕罪人,而推故不行,若知罪人所在而不捕者,减罪人罪一等。限三十日内能自捕得一半以上,虽不及一半,但所获者最重,皆免其罪。虽一人捕得,余人亦同。若罪人已死,及自首各尽者,亦免罪。不尽者,止以不尽之人为坐。其非应捕人,临时差遣者,各减应捕人罪一等,受财故纵者,不给捕限,各与囚同罪。赃重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大明律直引所载问刑条例
一、巡捕弓兵,捉获强盗,绑缚打死,问拟供明。
按:此款亦系「比附律条」,见「汇编」卷末附录「比附律条」第三十六款。
Ⅵ:136 罪人拒捕
凡犯罪逃走拒捕者,各于本罪上加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殴人至折伤以上者,绞。杀人者,斩。为从者,各减一等○若罪人持杖拒捕,其捕者格杀之,及囚逃走,捕者逐而杀之,若囚窘迫而自杀者,皆勿论○若已就拘执及不拒捕而杀,或折伤者,各以鬪杀伤论。罪人本犯应死而擅杀者,杖一百。
Ⅵ:137 狱囚脱监及反狱在逃
凡犯罪被囚禁而脱监,及解脱自带枷锁,越狱在逃者,各于本罪上加二等,因而窃放他囚,罪重者,与囚同罪。并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本犯应死者,依常律○若罪囚反狱在逃者,皆斩。同牢囚人,不知情者,不坐。
万历问刑条例
(一款)
万Ⅵ:137:1 一、各府州县掌印巡捕官,但有死罪重囚越狱,三名以上,俱住俸戴罪,勒限缉拏。六名以上调用,十名以上降一级,十五名以上降二级,通限三个月以里,有能尽数孥获者免罪。卫所官过有失囚,亦照前例。若遇因公事他出,致有疏虞者,减见在主守之人罪各一等。其兵备守巡官系驻札处所,失事二次,参奏罚治。抚按官有隐匿不以实闻者,听部院该科参究。
按:万历己酉刊本「大明律」此条漏附此款,该本遂补刻于书眉,然仍脱「各府州县掌印巡捕官但」十字。
顺治例与万历例同。
Ⅵ:138 徒流人逃
凡徒流迁徙囚人,役限内而逃者,一日笞五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仍发配所。其徒囚照依原犯徒年,从新拘役。役过月日,并不准理○若起发已断决徙流迁徒充军囚徒,未到配所,中途在逃者,罪亦如之○主守及押解人,不觉失囚者,一名杖六十,每一名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皆听一百日内追捕。提调官及长押官,减主守及押解人罪三等。限内能自捕得,或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皆免罪。故纵者,各与囚同罪。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弘治问刑条例
(四款)
弘Ⅵ:138:1 一、杂犯死罪立功做工在逃者,行提问罪,牢固解至配所,从新立功拘役。若立功逃回,生事害人者,立功满日,就注彼处卫所,终身带俸差操。(弘270)
弘Ⅵ:138:2 一、凡问发充军人犯逃回,原犯真犯死罪免死充军者,照依原问死罪处决。杂犯死罪以下充军者,问罪,枷号三个月,改发极边卫分充军(弘271;嘉Ⅵ:138:2)
弘Ⅵ:138:3 一、拨置王府军民人等,问发充军逃回再犯者,许邻里火甲诸人首告,所在官司即便缉拿问罪,枷号三个月,改调极边烟瘴卫分,永远充军。若影射藏匿,及占恡不发者,就将辅导官参究。邻里火甲知而不首者,各治以罪。(弘272;嘉Ⅰ:9:13)
弘Ⅵ:138:4 一、凡问发直隶隆庆保安二州为民人犯,但有在逃及违限不赴配所者,俱行提问罪,改发辽东自在安乐二州为民(弘273;嘉Ⅵ:138:3)
按:「大明律疏附例」此条「自在安乐二州为民」下有:「今法司问口外为民在逃人犯,俱拟越度边关徒罪,照例杖一百,仍递发本处为民,其隆庆保安者,依用此例」四十二字。此当系「大明律疏附例」作者按语,误刻为正文。今据弘治问刑条例单刻本改正。
续例附考
(一款,大明律疏附例)
一、问发喇唬巡捕抢夺凶徒伤人充军为民囚犯,除长解外,其前途官司拨与短解,或二名,或三名,另给批文程递。其余前途递运所巡司,亦要一体差人递解,各取回文查照。
按:陈省刊本「大明律例」本条亦引此款,称为「附例」。嘉靖池阳刻本「大明律例附解」则称为「律解附例」。
胡琼集解附例
(十款,内一至四款,见本条弘治例)
胡Ⅵ:138:5 「官吏旗校舍余军民人等」一款,同弘Ⅵ:79:11;嘉Ⅴ:38:11。
胡Ⅵ:138:6 「在京五军都督府」一款,同弘Ⅵ:139:2;胡Ⅴ:35:13;嘉Ⅰ:10:5。
胡Ⅵ:138:7 一、问发喇唬巡捕抢夺凶徒伤人充军为民囚犯,除差长解一名,收领批文,管押直抵原定处所外,其前途官司拨与短解、或二名,或三名,另给批文程递,先取回文,其余前途递运所巡司,亦要一体差人递解,各取回文查照。
按:此款系据「续例附考」第一款润色改定。
胡Ⅵ:138:8 一、刑部会议题:奉圣旨:问发充军人犯逃回的,拘连当房家小,改发极边去处,永远不宥。钦此。又该本部题奉圣旨:附近充军狥私放回的,照例改发极边卫分充军。该管官旗,都重罪不饶。钦此。
胡Ⅵ:138:9 一、今后但有问刑衙门解到充军人犯,务要依例条开原问招由,备细乡贯,并着役日期,写立印信簿籍明白,每年终将收过军数开造小册四本,分送本部并合干巡抚巡按。清军官员出巡之日,严加稽考;刷卷之日,逐一照刷。若本管官员作弊卖放等项,查访得出,即便参提问罪,照例从重发落。仍差的当人役,务要挨拿原逃正犯得获,依法处治,照旧着伍。其逃回之人,虽遇赦不得释放。
胡Ⅵ:138:10 一、今后问发各边充军人犯,备写原犯招由,行与所司,明开年甲籍贯,或永远,或止终身字样,俱解行都司,转行巡抚官处,行仰该卫收发入伍差操。都司卫所各将招由附写簿籍备照。解封军士敢有仍前弊作逃者,行文原籍官司拏解到官,审系本卫所官旗人等受财卖放,备由连人解发巡抚巡按,再问明白。应拏问者拏问,应参奏者参奏施行。逃军问罪毕日,解发该所常川哨瞭。
按:胡Ⅵ:138:8至10三款,均又见「大明律例附解」所引「律解附例」。
嘉靖问刑条例
(三款)
嘉Ⅵ:138:1 「杂犯死罪立功」一款,同弘Ⅵ:138:1,惟删「带俸差操」四字。
嘉Ⅵ:138:2 「凡问发充军人犯」一款,同弘Ⅵ:138:2。
嘉Ⅵ:138:3 「凡问发直隶」一款,同弘Ⅵ:138:4
万历问刑条例
(三款)
万Ⅵ:138:1 一、凡问发充军人犯逃回,原犯真犯死罪,免死充军者,照依原问死罪处决。杂犯死罪以下充军者,初犯,问罪,枷号三个月,仍发本卫。再犯,枷号三个月,调极边卫。若犯至三次,通系着伍以后者,即依守御官军律绞。其有在逃遇赦者,不分初犯再犯,俱免枷号,仍发原卫。三犯亦并论拟绞,奏请定夺。
按:笺释云:「旧例(嘉Ⅵ:138:2)杂犯充军者,初犯即调发极边卫。设有再犯,何以加之?又查万历十一年刑部问拟逃军李雄,犯在革前,免其枷号调卫事例,今参改,始与兵律守御条下相协。」
顺治例与万历例同,依守御官军律绞下有小字注云:「有一次中途在逃者,即不得绞」,亦本「笺释」。
万Ⅵ:138:2 一、各处有司起解逃军并军丁及充军人犯,量地远近,定立程限,责令管送。若长解纵容在家迁延,不即起程,违限一年之上者,解人发附近。正犯原系附近,发边卫;原系边卫,发极边卫分,各充军。
按:顺治例与万历例同。顺治例增一款:
一、积年民害官吏,见在各处,军者军,工者工,安置者安置。设若潜地逃回,两邻亲戚即当速首,拿赴上司,毋得容隐在乡,以为民害。敢有容隐不首者,亦许四邻首。其容隐者同其罪而迁发之。以本家产业给赏其首者。
按:此系「大诰」文,见嘉靖三十三年汪宗元刊本「大明律例」。
万Ⅵ:138:3 一、凡问发直隶延庆保安二州为民人犯,但有在逃者,俱问罪,改发辽东自在安乐二州。若发自在安乐二州逃回者,枷号三个月,照旧解发。再逃者,照前枷号,改发极边卫分充军。其在逃遇赦者,亦不准宥免,照旧解发。
按:顺治例删此款。
例
(一款,姚思仁大明律附例批注)
一、万历二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刑部题:今后在京在外重犯,但有以笃疾释放,生事犯法,验非笃疾者,俱照矜疑逃回事例,仍坐原拟死罪。奉圣旨:今后重犯称笃疾的,务要查验,方与题请。其释放再有犯法者,俱照这例行。钦此。
例
(一款,万历己酉刊本大明律)
万历十六年奏准:勘审故纵人犯,必罪人到官,已服招承,定有应斩应绞罪名,方许论以与囚同罪至死全科之律。其或罪人被逮而未在官,虽已在官而未服招承、拟有定罪者,止依受财枉法条科断。或以积恋(年?)民害,引例充军,毋得概拟同罪至死全科,滥行淹禁,冤死无伸。
拟罪条例
(一款,刑台法律)
一、杂犯死罪立功做工在外(按疑系逃字之误)者,解至配所,从新立功。若立功逃回生事害人者,立功满日,就注彼处卫所终身。
按「刑台法律」「徒流人逃」条所附此款非万历问刑条例。似节录嘉靖问刑条例(嘉Ⅵ:138:1)文。
按:此款又见「致君奇术」「一王令典」、「昭代王章」。
Ⅵ:139 稽留囚徒
凡应徒流迁徙充军囚徒,断决后,当该官司,限一十日内,如法枷扭,差人管押,牢固关防,发遣所拟地方交割。若限外无故稽留不送者,三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因而在逃者,就将提调官吏,抵犯人本罪发遣。候捕获犯人到官替役,至日,疏放别叙【抵犯人本罪,谓将提调官吏,照依犯人所犯,该徒者,抵徒。该流者,抵流。该迁徙者,抵迁徙。诙充军者,抵充军。候跟捕犯人,得获,至日,将官吏疏放,别行叙用】○若邻境官司,囚到稽留,不即递送者,罪亦如之○若发遣之时,提调官吏不行如法枷扭,以致囚徒中途解脱,自带枷扭在逃者,与押解人同罪○并罪坐所由。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弘治问刑条例
(二款)
弘Ⅵ:139:1 一、法司问断过各处进本等项人犯,发各衙门程递者,除原有杻镣及牢固字样照旧外,其押解人役,若擅加杻镣,非法乱打,搜检财物,剥脱衣服,逼致死伤,及受财故纵,并听凭狡猾之徒买求杀害者,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属军卫者,发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发口外为民。(弘274;嘉Ⅵ:146:1;万Ⅵ:146:1)
弘Ⅵ:139:2 一、在京五军都督府,选差官舍,押解充军犯人,若受财卖放,犯该枉法绞罪者,官发立功,满日还职,调外卫,带俸差操。中间有犯奸淫囚犯妇女者,守哨满日,革职为民。舍人发边卫充军。徒罪以下及无赃者官发立功一年,满日还职带俸差操。舍人抵充军役,候拿获替放。若酷害军犯,搜检财物,纵不脱放,亦照前充军立功事例施行。其该府原选差掌印首领官吏,参究治罪。(弘269;嘉Ⅰ: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