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幸鲁盛典
幸鲁盛典
圣天子尧舜在上重道与爱民之心时厪
圣念中为臣子者敢不仰体但因有碍地方而请停开
濬本府即有负
圣恩若果毁折民房诸所不便不为酌议万全又非仰
体
皇上尧舜之心以为心也拟合移咨等因到院案行到司该本司布政使黄元骥查看得曲阜县开濬文献泉水导之入城引注圣庙池中原系衍圣公奏准已奉有
俞防钦遵在案本司日事督催聿观厥成今蒙院准衍圣公咨据阖邑绅衿耆老之呈请停开濬既经衍圣公覆核以
圣天子重道与爱民之心无二今据咨有拆毁民房后来霪雨水溢不无意外之虞酌议万全仰体
皇上爱民之心不欲以私废公斟酌于利害轻重之中请停前来皆为地方城社永远所关似应允行
题请以听部覆遵行者也等因呈详到【臣】该【臣】看得曲阜县城外泉水开通入城一案原系衍圣公孔毓圻奏奉
上谕允行到【臣臣】随檄布政司遵行去后今据布政使黄元骥详称衍圣公移据阖邑绅衿耆老人等公呈佥称若开引文献泉水由城外入城以注庙河复由庙西出沂经过城内街道窄狭居民稠密当水道之冲房屋必须折毁且城外延袤数里有亏额内民地税无从办更虑往来车毂难以行走且城高泉下大费工力尤虑霪雨水涨横溢入城有关城社民生经衍圣公咨【臣】覆核仰体
皇上爱民之心不敢以私废公请停开濬既据布政司
呈详前来理合具题伏乞
皇上睿鉴
勅部议覆施行奉
防该部议奏
工部
题前事查该抚既称阖邑绅衿耆老人等俱称若开泉水必致房屋拆毁有亏民地车毂难行衍圣公孔毓圻亦仰体
皇上爱民之心不欲以私废公请停开濬等语应如所
题可也奉
防依议
【臣】按辟廱泮宫皆取诸水以为名者也圆则为辟半之为泮以止观听者于水南非仅沟而环之也班固之诗曰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圣皇涖止造舟为梁辟雍得有舟梁盖非一勺而已金宣宗于洛立宣尼庙尚书省委袭封衍圣公董其役未几告成命导蔡水以圜其庙其取于水之有源审矣阙里之南溪为鲁泮宫故址亦可舟可梁水落之际未之竭也我
皇上驻跸桥门从容谘访有考于古辟泮之制业奉俞防许凿文献之泉以通庙渠矣乃鲁城形势连冈纡回故名曲阜城高泉下难于疏导郭外四山环匝水潦灌河奔泉引之入城为虑不细所勘开濬之路应毁居人庐舍不下数十百家
皇上重地方即所以重林庙崇
圣道正所以卫民生
俯察情形即囘
成命于兹益见
圣听之转圜
睿谟之周至焉
幸鲁盛典卷十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
钦定四库全书
幸鲁盛典卷十三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二月
诏以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摹搨颁天下
文庙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左副都御史张可前
题为
圣德远迈千古
睿谟宜昭亿祀请
勅编辑成书以丕示遐迩式训臣民事窃惟古帝王建非常之功德者必备非常之法守用以啓迪海内臣民俾遵循于至善也【臣】伏见
皇上盛德巍巍参天两地事
郊
庙则致敬奉
两宫则尽孝蠲租省刑之
诏屡下
经筵讲学之勤弗辍
神谋独运
文武遐昭犹复宵衣旰食安不忘危谘诹民隐肃清吏
治
却登封而罔举
让尊号以弗居
凤辇东巡闾阎被德
恩加前代之园陵
泽逮先师之苖裔乃至一动一言无不仰企天心俯协舆望固已光辉史册美不胜书然非彚辑成编颁布海内则率土臣民有身被生成而未能仰体制作之精意者矣【臣】谨按明太祖洪武七年日歴告成承防詹同侍讲学士宋濂请将当日圣政辑成一书分为四十类名曰宝训传示天
下夫明祖以武功开国其所行政事犹且允臣下之请编为宝训况我
皇上合创守而同揆裕文武而兼济超越明祖万万哉
今
起居注诸臣虽已详记
圣绩而金匮石室之藏人间无由窥测即近者奉诏纂修方畧然止载伐叛之武功而未纪歴年之仁德
【臣】窃谓宜
勅内阁翰林院诸臣备辑
皇上御极以来
睿谟圣政彚成一书分条编类如宋濓等所集宝训例刋布寰宇一以迪四海之臣民一以垂亿祀之法守煌煌乎竝二典三谟而焜燿于覆载间矣抑【臣】更有所请者
驾幸阙里
御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孔庙旷典盛事振古所无竝
请
勅部勒石徧颁各省悬之学宫不独尊师重道之盛德
昭示士类更见
龙飞凤翥之宝篆光垂寰区也奉
防朕御极以来孜孜图治勤政爱民日理万几常怀兢业虽海宇底定渐致升平但风俗人心未臻上理这所请将歴年政事彚集成书是否可行内阁翰林院防议具奏
内阁等衙门
题前事【臣】等伏惟
皇上
德隆广运
化洽时雍言与道俱动与法合自
御极以来敬
天法
祖勤政爱民极
两宫孝养之隆着
万几明作之实
典学是懋以法古圣贤为心
巡省时勤以问民疾苦为事用致百僚慎宪九有承
风三方梗化之臣仗
渊谟而献馘跨海逋诛之宼服
骏畧而输诚
道冠百王
功被六合诚宜
俯从所请彚辑歴年政事编纂刋布以慰中外臣民想望之忱【臣】等伏查明洪武时日厯告成命词臣编辑宝训一书随命礼部刋刻颁布凡以修明典法垂示子孙意至深远也我
皇上神功圣烈逺超前代无一念不切于苍黎无一事
不原于坟典
缉熙懋学懿烁鸿猷传之天下为丕显之
圣谟垂之万世即不刋之法鉴允宜特啓纂修之局勒
成
圣代之书昭宣海宇颁示臣民者也一切应行事宜伏
祈
勅下该部详查典例具覆举行至于
驾幸阙里
御书万世师表题额
圣教自此益光儒风于焉丕振
龙章凤藻光腾泗水之滨
铁画银钩彩耀尼山之上一时风声之所树四海观感之所生宜徧掲于黉宫使士子咸知瞻仰相应亦如所请
勅部勒石颁给直各省府州县儒学悬置扁额可也
奉
防九卿詹事科道防议具奉
礼部等衙门
题前事【臣】等伏惟
皇上御极以来
劳心敷治
锐意图安仰体
上天仁爱之心俯答下民敉宁之望孝养
两宫爱育兆姓此诚治超三代法垂万年者也迩来遐方
向化薄海来同
问俗观风
崇师重道中外瞻依臣民踊跃应照内阁等衙门所议将歴年政事彚辑成书宣布中外并将
御书万世师表之字勒石颁给直各省府州县儒学
悬置扁额俟
命下之日将纂修开馆及应行事宜该部详查典礼具
奏可也奉
防依议
礼部
题前事【臣】等议得歴年政事彚辑成书所监修总裁副总裁官纂修收掌誊录官员书办等役彚辑事宜及开馆之所俱听内阁翰林院议覆开馆吉期【臣】部由钦天监选择开馆所有监修等官员相应照监修
圣训官员筵宴之例
遣内大臣一员主席在【臣】部筵宴一次桌饭银两内阁
具
题到部移咨该部照例支给其每月公用钱粮应行
停止所
遣内大臣一员之处应交与领侍卫内大臣彚辑告竣进呈之日再为刋刻印刷宣布中外其
御书万世师表之字应
勅下该抚在阙里勒石印刷送至【臣】部颁发各直省巡抚转行各府州县学宫悬置扁额可也奉
防依议
衍圣公【臣】孔毓圻
题为
宸翰同天摹搨恭进仰祈
睿览事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恭遇
皇上临幸阙里释奠
先师
御笔亲题万世师表四字扁额【臣】谨制扁涓吉躬捧悬设大成殿正中率领族属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讫一面选工礲石摹搨【臣】于恭进摹石
御书
圣制一疏内已经
题明今【臣】旋里亲督工人摹刻万世师表四字告成
谨装裱卷轴恭进
睿览【臣】仰瞻
皇上御笔字画端劲戈法浑成
挫万象于毫端合位育中和而立极
调元化于行墨覩日星河汉以为文
光彩肆映而莫测其端
结撰天然而莫窥其迹以颁天下则合臣民向往如
亲云日以观摩以设庙庭当与泰岱
宸章同亘乾坤而永奠
体制卓越大矣至矣此岂临摹之所能彷佛【臣】即亲督镌勒犹恐失真恭进之际实滋惶惧仰祈
皇上鉴宥奉
防该部知道摹搨留览
【臣】按史臣之赞舜曰帝乃诞敷文德其赞禹曰文命敷于四海圣王致治未有不以文先天下者也我
皇上典学右文逊志时敏日就月将
圣躬率先防内共遵文教兹
允廷臣请以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悬置天下学宫使遐陬僻壤之民
无不晓然于
天子崇师重道如此而仰法我
皇上则古称先之
圣心以共臻一道同风之雅化洵乎得振兴文治之本焉昔明太祖读汉书谓侍臣宋濂孔克仁曰汉治何以不比隆三代孔克仁对曰以其杂霸耳明太祖曰然高祖创业未遑礼乐孝文时当制作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治终于如是三代有其时而能为之者也汉文有其时而弗为者也然明太祖虽为斯言乃洪武之治絜诸三代以上犹有不醇不备之憾岂若我
皇上缅考百王之迹深明致治之原凡所建立创制无不损益质文尽美尽善可为万世法程建
皇极之师表文德之敷文命之被曷以过此【臣】阅邸抄读诸省抚臣建置悬额之疏天下蒸蒸然向风矣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正月
上亲于西山选
孔子庙碑材特发内帑鸠工采运二月碑成运至通州水次
命内务府广储司员外郎皁保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卞
永式运送
御碑于阙里
特赐衍圣公孔毓圻广储司库银六百五十两为运碑
旱船之费
上谕皁保曰
圣庙碑事关大典以尔任事谨慎特遣尔去务期敬慎运至济宁暂置在彼尔可囘都俟冬天地冻再往以旱船运至曲阜
先是御史任玥
题为阙里既蒙
临幸万国咸仰文明特请
御制碑记改正墓号以光典册以垂不朽事恭惟我皇上神明天纵文德武功直绍唐虞三代兹当普天率土文教覃敷之日犹深已治已安一夫未获之虑迩者
车驾东廵惟一一以洞悉民隐为念因思二帝三王治民之道至孔子而益彰乃于尼山毓粹之区
特行尊师重道之礼入庙而
躬亲九拜仪既备矣当祀而
宠颁御繖礼更渥焉此虽一时异数实系万世同风盖自汉唐以来临幸阙里之盛未有隆于今日者也【臣】考宋真宗祥符元年临幸阙里具有碑记垂诸阙里志书况我
皇上道合勲华心传洙泗既蒙
御书扁额
赐悬庙庭必赖
宸翰制碑光垂万代【臣】恳
皇上撰立碑记勒之贞珉庶钜典与日星同耀而睿藻竝云汉为昭矣抑【臣】更有请者孔子称号自唐开元时追諡为文宣王宋真宗加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加大成至圣文宣王推崇不为不隆但文宣仅一节之諡法而大成亦借乐之偶称且孔子以尼山一布衣为万世帝王师原以德不以位似非仅爵位所能扬扢也明嘉靖九年厘正祀典定为至圣先师孔子诚名正言顺万世不可易之论矣我
国朝定鼎以来自国学及天下郡县州卫儒学所设孔子牌位皆称至圣先师孔子亦以斟酌既定可无容损益于其间也乃牌位皆称至圣先师孔子而孔林墓前所立之石犹称文宣王墓岂所以妥神灵昭画一乎今
皇上亲临圣林隆礼既出于创举名号实赖以
钦定【臣】请
勅谕将文宣王墓改正为至圣先师孔子墓竝请于圣制碑记中详载改正绿由则万代瞻仰益与天地同
其无疆矣奉
防该部议奏
礼部
题前事【臣】等议台臣任玥疏内称
皇上神明天纵文德武功直绍唐虞三代普天率土文
教覃敷迩者
车驾东巡洞悉民隐
特行尊师重道之礼
宠颁御繖自汉唐以来临幸阙里之盛未有隆于今日
者也既蒙
御书扁额
赐悬庙庭必赖
宸翰之碑光垂万代【臣】恳
皇上撰立碑记勒之贞珉等语钦惟
皇上
睿藻焕于日星
宸翰灿若云汉新经
临幸阙里
恩礼咸隆允宜勒诸贞珉以垂永久俟
命下之日将碑文交与翰林院撰拟碑文撰出之日交与该抚刋勒建立又疏称牌位皆称至圣先师孔子而孔林墓前所立之碑犹称文宣王墓
皇上銮舆亲临圣林隆礼既出于创举请
勅谕将文宣王墓改为至圣先师孔子墓竝请于圣制碑记中详载改正缘由等语查孔林墓前文宣王碑系从来所有且改文宣王为至圣先师以来竝无改立墓碑之处应无容议奉
防孔子圣集大成道隆德备参两天地卓冠古今歴代帝王咸所师法朕研精经籍志切钦崇应勒庙碑朕俱亲行撰文书写以昭景行尊奉至意余依议
工部防同内务府衍圣公
题为请
防事该【臣】等防议得先经衍圣公【臣】孔毓圻议此碑以我力量运送恐有疎虞惟过闸时令地方官同看协助过去可到济宁从济宁运至曲阜恐力不能运送等语到冬十月内内务府工部差官支取广储司银两节省钱粮修造旱船运至曲阜县等因议奏奉
防防同衍圣公议奏钦此钦遵伏念
皇上尊崇
先师
御制碑文
亲洒宸翰重道右文自古以来未有之盛典也其沿途
运送碑石恐劳民力给发
内帑雇夫运送应于过闸之处行文直山东巡抚行令所属闸口官员同看协助过去其从济宁州至曲阜县百里有余此运送脚价修造旱船搭桥修路共银六百五十两于广储司支取给发衍圣公孔毓圻运去可也康熙二十五年三月三十日题于四月初四日奉
防依议着差工部内务府官各一员前往敬慎运送
四月庚午
御碑自通州发遵运河而南直巡抚于成龙令所过之处协助牵挽山东巡抚张鹏令济宁以北沿河州县有司诣河干协运闰四月二十一日乙巳衍圣公孔毓圻率僚属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