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英宗治平元年五月十三日,皇太后手书付中书曰:「日者昊天不吊,先帝上宾。遽扬末命之言,方结未已之痛。而皇帝践祚之始,御哀过情,忽传诏于外廷,请预闻于庶政。载念承邦之重,累申还辟之文。皇衷未回,群听犹郁。顾人子之诚虽至,然国家之

事靡安。况日听治朝,躬发神明之断;出驰禁跸,众闻舆马之音。百姓莫不交欣,三灵以之荐祉。吾尝视前史之戒,思累圣之图,将退饬于母仪,庸进强于君德。从容房闼,不亦美欤 」先是,帝即位感疾,大臣以命令无所出,遂请皇太后权同听政,以安人心。初议于内东门垂帘奏事,而帝方服药,权居柔仪殿东合之西室,皇太后居其东室。辅臣日入东合候问圣体,因奏事。至五月二十七日,帝初御延和殿,至六月三日,复不出,唯辅臣得入对柔仪,退诣内东门小殿,帘外覆奏事于皇太后。至七月十三日,帝始间日御前后殿,视朝听政。辅臣每退朝,入内东门小殿覆奏事如初。皇太后再出手书还政,大臣以白帝,辄留之不下。至是,皇太后以帝躬康复,故降手书,遂撤小殿帘帷,不复处分军国事。
七月十六日诏曰:「顷以嗣承大统,方执初丧,过自摧伤,遂婴疾恙。皇太后尊居母道,时遘家艰,闵予哀号,俯徇诚请。勉同听览,用适权宜。赖保护之勤劬,获清明而康复。恭惟坤德之至静,实厌事机之久烦。迨此弥年,荐承谆诲。顾寔繁于庶政,难重浼于睿慈。而方国多虞,则共济天下之务;惟时无事,亦宜享天下之安。先民有言,无德不报。虽日用三牲之养,未足尽于予心,而形于四海之风,必务先于孝治。惟是事亲之礼,盖存有国之规。当极尊崇,以称朕意。应合行仪范等,令中书、门下、枢密院参议以闻。」
十九日诏:「皇太后称『圣旨』,出入唯不鸣鞭,他仪卫如章献明肃太后故事。有所取索,本合使臣录圣旨付所司,事属中书枢密院者,使臣具申状,皆覆奏即施行。」
二十一日中书、门下之表:「伏以蓄非常之施者,必获非常之报,举极隆之典者,必有极隆之名。而况廓帝母之深居,揭宸庭之大顺,宜图懿号,式表常尊。恭惟皇帝陛下,秉德自天,乘时出震,大横之兆,夏启以光,《小毖》之诗,成王求助。赖穹苍之降佑,复宗社之垂休。外则多士协忠,终济艰难之务;内则慈闱辅治,益恢顾复之恩。同大政以踰年,顺 情而复辟。臣等窃谓:极天下之养,未足以报其仁,严禁闱之称,乃所以崇其位。稽参近古,蔚有前规。在汉之隆,实居长乐,有唐之盛,亦阐义安。斯皆保承承继继之昌,达尊尊亲亲之义。下推子道,上奉坤仪。臣等订正遗章,讲明大法。入以摽九重之奥,烂乎有文;出以训百行之源,莫加于孝。愿闻俞旨,俯亮愚衷。臣等不胜大愿,请以皇太后所居为慈寿宫,殿为慈寿殿。」诏恭依。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未改元。四月四日,太常礼院言:「参详到太皇太后已有治平元年所定仪范外,皇太后出入仪卫:御龙、骨朵子直都虞候、都头、副都头各一名,十将、长行共三十人,弓箭直、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各一名,十将、长行共二十人。皇太后、皇后

常出止用正副金涂银装白藤舆各一,上覆泬榈屋,饰以凤辇宫服,同乘舆平头辇之制。咸平中,万安太后与上设行龙六,制饰率有加焉。今来皇太后出入所乘,伏请依万安太后舆制造。所请有金铜坐车子等即于礼典不载,合依自来体例施行。」并从之。从皇太后仪视太皇太后,唯不呼万岁。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十五日,中书、门下上言:「伏以太皇太后辅佐仁祖之久,参决英庙之初,内协和于六宫,外敉宁于百度,成功不处,复辟之明。皇太后诞育圣躬,布宣阴教,动循共俭之训,允隆顾复之恩。陛下日欸慈闱,躬修色养。臣等以谓其施博者其报厚,其实茂者其名闳。故汉尊长乐之宫,唐揭兴庆之号。本朝当咸平之际,明德飨万安之名,于岁时而奉觞,即躬省而改筑。质于典册,具有故常。足以兴隆母仪兴:原作「亡」,今据文意改。,首善风教,置而未讲,阙孰甚焉。臣等不胜大愿,请命有司稽考旧典,特建太皇太后宫殿,并以庆寿为名,皇太后宫殿并以宝慈为名。」诏荅曰:「朕闻孝莫大乎尊亲,尊亲莫大乎以天下养。顾惟寡德,获承丕绪,富兼四海,荣奉两宫。虽晨昏不远于慈颜,而居室尚仍于旧贯。四时温凊,未通阴阳之和;三朝庆贺,莫容仪物之盛。有稽营建,兹用慊然。后览奏陈,请图改筑。历援故事,并揭华题,事协尊崇,理为宜称。所请宜允。」后过谅闇,令有司检举施行。后庆寿宫建庆寿、萃德二殿,宝慈宫建宝慈、姒徽二殿。
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太皇太后迁居庆寿宫。
七月二十二日,皇太后迁居宝慈宫。
六月二十六日诏:「两宫毕工,事干尊奉。提举及干当官张若水等推恩各有差。」
元丰六年七月十二日诏:「祔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皇后于太庙。」后二日诏曰:「朕若稽古昔,是正礼文。永惟四后之慈,实佐三朝之圣。载涓谷旦,参订仪,升自閟宫,祔于太室。侑禘夆四时之飨,协天地一体之文。嘉娱神心,称秩祀事。宜均庆泽,以暨后昆。四后之家,宜推其长一人,已仕者迁一官,未仕者与初等官。」
八年三月一日诏曰:「朕膺昊穹之腃命,缵列圣之丕图,夙夜积勤,兴居爽豫。永惟四海之广,虑拥万机之繁。皇太后德盛母仪,道隆坤载,圣性聪哲,达于几深,仰叩慈仁,许同听断,庶专调护,早遂康和。应军国事并皇太后权同处分,候康复日依旧。」先是,三省、枢密院奏皇太后权同听政,候康复日依旧。帝顾视首肯,既退,即移班近东垂帘见皇太后,具所奏以闻,皇太后泣许,故有是诏。
五日遗诏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应军国事并权同行处分。
七日制德妃朱氏加号皇太妃,其合行册礼令有司检详典故以闻。时哲宗已即位未改元。
四月六日礼部言:「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当行册礼,请如故事,在三年之外。」从之。
十八日,诏太皇太后

母鲁国夫人李氏进封韩越国太夫人。
五月二日,诏太皇太后母韩越国太夫人凡给赐倍常仪。
六月八日,尚书礼部言:「太皇太后生辰旧所供奉物于令式宜增一倍。冠朵旧用朵子九及花五亦各增为十二之数。皇太妃生辰节序宜用皇后例。」从之。
十二日,诏:「皇太妃出入宜乘檐子,令所属议制度及仪卫恩数以闻。」于是礼部尚书韩忠彦等言:「檐子当用牙鱼凤为饰,伞用青罗,命妇上笺,宫人称慈旨,升阶上拜。应礼物太皇太后、皇太后于皇太妃称赐,皇帝于皇太妃称奉。百官不称臣。应有该载未尽,令所属比附所定礼仪施行。」从之。
八月二日,诏:「太皇太后遇大礼兴龙、坤成节,亲属恩泽及冠帔之数,并以临时所得指挥取旨施行。」
八日礼部言:「皇太妃冠服之属,减皇后五分之一。」诏翰林学士、给、舍、礼部、太常寺同详定。后翰林学士邓温伯等言:「参详皇太妃冠服礼令不载,亦无故事。请参酌裁定其生日节序,请损皇后五分之一。」诏依。所定内冠朵用牙鱼。
十月二十二日,诏皇太妃出入上下檐子并于内东门内会通门前 下。
十二月十二日,礼部言:「皇太妃欲依皇后例供进新历。」从之。
哲宗元佑元年正月十二日,诏:「太皇太后出入仪卫及从驾臣僚对御赐茶酒等仪式,并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内不可考者,依慈圣光献皇后例施行。」
闰二月八日,诏皇太妃遇圣节及生日更与骨肉一人恩泽。
十九日,诏赐宰臣韩缜:「省所上表,请建太皇太后宫殿,宫曰崇庆,殿曰崇庆寿康;皇太后宫殿,宫曰隆佑,殿曰隆佑慈徽,事具悉。朕以诏承大统,奉事两宫,循六世之燕谋,极万方之至养。露章来上,引义甚明。谓德厚者报隆,而礼盛者文缛。宜开中禁,仰奉慈仪。崇长信之名,备洛书之介福;揭东朝之号,绍太姒之徽音。若稽古初,具存典册。汉家致孝,有朝夕上食供御之廷;唐室承颜,有岁时踵门庆贺之礼。逮于列圣,咸有旧章。顾惟冲人,敢忘继序 所请宜允。候过谅阁,令有司检举。」
四月八日,尚书礼部言:「太皇太后恩礼已准章献明肃皇后故事,今坤成节所奉已增一倍,其岁时合供奉物亦当依此。」诏更不增奉。
十二月六日,太皇太后诏曰:「近中书省检详故事,将来服除,百官当拜表上尊号。可依元丰三年诏书,更不检举。」
二十二日中书省言:「太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合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用玉宝方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龙钮。」从之。
三年六月四日,三省奏尚书吏部言:「同进士出身陈仲宜状,自三班奉职 应合换判、司、簿、尉。为系太皇太后姑之子,依昭宪皇后族孙杜藻例,特与初等职官。今欲少损恩例,与知、令、录。」太皇太后曰:「安敢比用昭宪体例,兼非本宗,只今依条。」
七月

九日,太皇太后手诏:「皇帝嗣位,于兹四年。皇太妃以恭俭之德,鞠育之恩,虽典册以时奉行,而情文疑有未称。皇帝以祖考之奉,尊无二上,而吾推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推天下之养,以慰人子之心。宜下有司,寻绎典故。」于是诏檐子饰以龙凤,伞用红罗,从卫人各有加,人数见仪卫门。冠服度数并依皇后,其详见冠服门。生辰合奏恩泽之类亦如之。
八月十四日,诏「皇太妃宫合依皇后所居制度,惟不设鸱尾。」先是,辅臣言:「礼官已议皇太妃礼仪依皇后,宫合亦当准此。缘外廷不见宫禁制度。」太皇太后曰:「皇后所居一小殿有鸱尾,今已展修。皇太妃合惟不设鸱尾,为是皇帝诞育之地,更不欲迁。」遂降此诏。
十月十四日,诏「皇太妃仪制已依皇后,其所居宫合合与不合称殿及立殿名,其考议闻奏。」于是礼部、太常寺言:「皇帝推崇母道,皇太妃仪制当依皇后。缘尊无二上,理有屈伸。兼检会历代及国朝典故,皇太妃即无称殿及立殿名之制,请如故事。」从之。是日,辅臣奏礼官所议于延和殿。太皇太后曰:「既言并依皇后,应须一一如此。」文彦博曰:「事固有不可尽同者,臣下于皇后有臣妾之称,于太妃则否。晋宋间议论亦曰位号不极,礼不尽恭。」太皇太后又曰:「汉、唐有典故否 此事非因人有求,乃吾思虑所及,恐于礼有阙,故与卿等商议。」佥曰:「汉、唐非正之事不可用于圣朝,若稽典故,当依礼官所定。」
闰十二月十五日,太皇太后手诏曰:「官冗之患,所从来尚矣。流毙之极,实萃于今。以阙计员,至相倍蓰。上有久闲失职之吏,则下有受害无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损入流之数,无以澄清取士之源。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自惟簿德,敢配前人 已诏家庭之息,止从母后之比。今当又损,以示必行。夫以先帝顾托之深,天下责望之重,苟有利于社稷,吾无爱于发肤。矧此恩私,实同毫末。忠义之士,当职此诚,各忘内顾之心,共成节约之制。今后每遇圣节、大礼、生辰合得亲属恩泽,并四分减一。皇太后、皇太妃准此。」先是,太皇太后宣谕辅臣,欲减亲属恩泽,佥曰:「陛下临朝,本殿恩泽自当不限人数,向来止用皇太后例已是数少,何可复减 」太皇太后曰:「今来官冗自宰执以下恩泽皆有减损,本家亦须裁定。要自上始,所贵均一。」佥曰:「此盛德事,容臣等别具进呈。」遂降此诏。
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太皇太后手诏:「皇帝临御,海内晏安,五经季秋,再讲宗祀。克有君德,以享天心,顾吾何功,获被斯福 今有司因天圣之故事,修会庆之盛礼,将俾文武称庆于廷。吾自临决万几,日怀祗畏,岂以菲薄之德,自比章献之时 矧复皇帝致贺于禁庭,群臣奉表于闱佐。礼文既具,夫又

何求 前朝旧仪,吾不敢受。将来明堂礼毕,更不受贺,百官并内东门拜表。」先是,礼官言:「天圣中南郊礼毕,皇太后御会庆殿,皇帝于帘内恭谢,百官称贺于廷,升殿赐酒,辅臣以故事奏禀于延和殿。」太皇太后谕止之,遂降此诏。
十一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复诏曰:「王朝盛会,礼见 臣。今有司欲依天圣故事,行会庆称贺之仪。顾惟菲薄,岂敢比隆于先后 来年正月一日更不御殿受贺上寿,皇帝御殿礼毕,百官并内东门拜表如常仪。」
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诏皇太后亲侄女三人并封郡君。
九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曰:「比朕亲奉皇太后圣谕,皇太妃保育之德着于中外,皇帝虽已备极崇奉,而仪节之间,犹有未称。盖旧仪虽全比皇后,而宫合舆盖之制及出入所由宜有所加,苟于本朝祖宗以来母后之制有所差降,则褒隆之数可施行矣。其下礼部、太常寺,参考典礼仪制及臣僚上笺称名、命妇进见等仪式奏(门)[闻]。」于是群臣议皇太妃所居宫合建殿立名、所乘檐二改为舆、上设行龙五、出入宣德东偏门、百官上笺称殿下、自称姓名、命妇旧升阶上拜今改为殿下出入,仪卫率加于旧。帝又诏曰:「昨亲奉皇太后圣谕,皇太妃特与立宫殿名,殿名圣瑞。坐六龙舆,进黄伞,出入由宣德正门。朕常思皇太妃尊奉之礼未至周尽,今奉玉音,不胜惓惓,卿等可并臣下称呼讲议奏闻。」于是三省议皇太妃坐龙凤舆、伞红黄兼用、遇从皇太后出入止用红,应宫中并依皇后仪制称臣妾外,命妇入内准此。有司供纳之物并称进奉,余依礼官所定。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