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七月十二日,诏:「两浙转运司

见修盖丰储仓,当此暑月,工役不易,候农隙十月以后兴工。及内外别有修造去处,并权住。」
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尚书省言:「乞将六(郊)[部]门移就三省都门内出入,却移都门向外起盖。」从之。
十月二十二日,尚书省言:「近将官告院地步展修六部,权移本院于望山桥置司。今来六部修盖毕工,乞将官告〔院〕依旧迁归六部。」从之。
十二月四日,诏知临安府张捻除直敷文阁,尚书都官员外郎杨倓(兴)[与]转一官,更减二年磨勘,其余官吏各转官、减一年磨勘有差。并以修盖六部毕工推恩。
二十八年六月三日,诏:「皇城东南一带未有外城,可令临安府计度工料,候农隙日修筑。具合用钱数申尚书省,于御前支降。今来所展地步不多,除官屋外,如有民间屋宇,令张捻措置优恤。」
七月二日,殿前都指挥使杨存中言:「降下展城图子,令臣相度。臣看详所展城离隔墙五丈,街路止阔三丈,只是通得朝马路。今乞更展八丈,通一十三丈,以五丈作街路,六丈令民居。将来圣驾亲郊,由候潮门经从所展街路,直抵郊台,极为快便。展八丈地步,十之九是本司营寨、教场,其余是居民零碎小屋,若筑城毕工,即修盖屋宇,依旧给还民户居住,委实利便。」诏依,差户部郎官杨倓同知临安府张捻计料修筑。张捻、杨倓言:「今相视合修筑五百四十一丈,计三十余万工,用砖一千余万片,矿灰二十万秤。监修、壕寨、监作、

收支钱米物料、部役等官,并于殿前司差拨外,所有计置般运物料、受给官等,乞从臣等选差。日支工食钱,监(修)[作]官欲(置)[支]一贯二伯文,壕寨官一贯文,监(修)[作]、收支钱米、部役、计置般运物料、受给官八伯文,作家六伯文,诸作作头、壕寨五伯文,米二胜半,工匠三伯五十文,立扁手三百文,杂役军兵二伯五十文,各米二胜半,行遣人吏手分各三百文,贴司各二百文。已上并自兴工日支,毕工日住。其兴工、毕工、垒砌每及二百丈,乞从臣等参酌(搞)[犒]设。今来所展城阔一十三丈,内二丈充城基,中间五丈充御路,两壁各三丈充民居。所展民屋六丈,基址内有可以就便居住之家,更不拆移。所有合拆移之家,如自己屋地,今已踏逐侧近修江司红亭子等处空闲官地四十余丈,许令人户就便拨还。内和赁房廊舍,候将来盖造,却依元间数拨赁。其新城内外不碍道路屋宇,依旧存留。窃虑小人妄说,于标竿外拆移人家,扇惑居民,合行约束。所有拆移般家钱,除官司房廊止支赁钱户外,百姓自己屋地每间支钱一十贯文,赁户每间五贯文,业主五贯文。除已出榜晓谕,候见实数支给。」从之。
九月九日,诏:「近修垂拱三殿已毕工,知临安府张捻特转一官,余人等第推恩。」
二十二日,措置修城所言:「契勘新城添置便门,今欲移用『利涉』为名,所有旧利涉门系于园墙大路修盖,乞别立门名。」诏新南门可名嘉会

门。
二十四日,诏:「垂拱殿等处修盖了毕,除临安府官吏等已推恩外,其修内司官吏、兵匠可取索人数,等第推恩。」
三十年正月六日,合门言:「四孟朝献,车驾诣景灵宫行礼,所有殿门外宰执、亲王、使相待班阁子,今贴定合擗截并添置门户阁子图本,乞下临安府,依图擗截。」从之。
三十二年六月四日,诏行在望仙桥东新葺宫室以「德寿宫」为名。
孝宗干道七年五月十三日,诏:「行在宫门以西旧隔城通内军器一库,增造库屋十间,改筑土墙,并将南库门筑合,止留旧北库门出入。」
九年正月九日,诏:「后殿门系〔车〕驾入出经由门户,其屋宇低小,入出妨碍,令工部委官计会修内司,照辇院合用高低丈尺,相视计料,重别修盖。」
十二月二十一日,试尚书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沈度言:「本府车驾驻跸之地,其周回禁城昨因今岁梅雨损兑七十二处,计五百九十五丈。分委官相视检计,约用 忌灰、木植、物料、工食钱九万五千余贯,委官自德寿宫东城修砌周回城壁,一切工毕。」诏官吏等第推恩。
【续宋会要】

淳熙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诏:「殿前司、修内司、临安府、转运司修盖射殿殿门、隔门,并皇太子宫门已毕工,殿帅王友直、提举修内司甘 、提辖修内司杨皓、临安府守臣赵彦操、两浙漕臣赵蟠老各转一官,减三年磨勘。其余官属第一等转一官资,第二等减三年磨勘,第三等减二年磨勘。碍止法人特与转行,白身人有名目日收使。余并倍支犒设。」
三年八月十六日,诏:「修内司、临安府修盖垂拱殿毕工,其应办官吏第一等各与转一官资,减二年磨勘,第二等各与转一官资。」
六年四月二十四日,知临安府吴渊乞择日盖造后殿。上曰:「朕止欲令修,而左右皆以此殿年深,木植有损朽处多,不可不盖造。」至七月讫工,诏知临安府转一官,修内司提举官转一官、减四年磨勘,其余官吏等第推赏。
八年八月十二日,诏以后殿拥舍改作延和殿。
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诏射殿年深损坏,未须拆盖,且令随宜抽换。既而临安府臣赵磻老言:「若行拆盖,比之抽换所添工物不多,欲量行盖造。」从之。
十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诏新修盖皇太后宫殿以「慈福宫」。为名。
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诏德寿宫改作重华宫。
嘉泰二年八月十八日,诏令修内司于大内计料修盖寿慈殿,恭请太皇太后还内。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 杭州府城

杭州府城按杭州府为明代建置,应改为「临安府城」。
【宋会要】

绍兴二年正月二十七日,知临安府宋辉言:「车驾驻跸本府,城壁理宜严固。昨缘雨雪,推倒过州城三百七十九丈,工力稍大,本府阙人修筑。据壕(塞)[寨]官申,元发到人兵二百九人,欲乞候修内司打并了当,退下湖、秀等五州役兵,尽数拨差,并工修筑。」从之。
绍兴二年十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省言:「新差权发遣江南西路转运判官陈 奏,东南诸州自宣和以来,皆常禀命于(庙)[朝],缮治城壁。历时既久,寖或颓圮,守臣趣过目前,漫不加省。乞戒 诸路郡守,遇有颓阙,课壮城兵卒以时缮修,庶几用力不劳而垂利永久,亦沮销奸宄之一端。」诏札与诸司、帅司照会。
绍兴三年正月六日,权知临安府梁汝嘉言:「被旨令措置朝大门一所,不用门楼,除置门外,有本门墙角至河亦合修筑城墙,更置角门一所。」诏依所乞,即不得别有增添,却致繁费。
绍兴十二年十月三日,臣僚言:「大驾南巡,阅岁滋久,城壁剥蚀,日就摧毁。昨见开河之役,悉于旁近州军量起官兵。临安府昨被指挥置库,因易收其赢余,以备修城之举,亦几年矣。乞断而行之,专委近臣为之提纲,假以岁月,无不成者。(诏今)[乞令]临安府措置,申尚书省,候农隙和买砖石,用壮(壮)筑,即不碍官私舍屋,委是经久利便。」从之。
绍兴十三年

五月九日,知临安府卢知原言;「本府周回城壁久不修治,颓损至多。今日钱湖门南冲天观等并系相近禁卫去处,未敢擅便前去相视。」诏令计会中军、皇城司、殿前司前去检计修葺。
绍兴三十一年四月九日,知临安府赵子潚言;「驻跸之地,所系甚重,比年以来,城壁摧倒。尝委官检视,凡一百四十一段,共一千八百余丈,约用物料、工役钱二十七〔万〕贯、米七千斛。本府财赋有限,今岁排办明堂,别无宽余,乞支降钱米,仍于三司各差三百人,分头修筑。」诏依奏,如所差三司人数役使不足,(计)[许]于附近州军壮城、牢城人内贴差,合用钱米,令户部逐旋支给。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孝宗即位未改元。诏尚书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赵子潚转一官,以修临安府城毕工推恩也。
隆兴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权发遣临安府陈辉言;「本府车驾驻跸之地,其周回禁城因春雨连绵,旧城多圮,自德寿宫东及钱湖门北至景灵宫寺等,计三百三十五丈,自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兴役,至十月二十七日毕。」诏本府实具修城官上尚书省,第赏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寿康宫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寿康宫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干道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正、至,皇帝率百僚诣寿康宫行朝贺礼,设黄麾角仗。」从之。

四年八月丙戌,诏将帅、群臣诣宫上寿,既而不克行。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寿康宫 慈福宫

慈福宫

淳熙十五年八月二日,诏修盖皇太后宫。
五日,诏学士院、给舍同礼官依典礼拟撰进宫殿名。既而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李巘、权礼部侍郎尤袤、起居舍人郑侨、户部员外郎权太常少卿罗点、太常丞(张)[詹]体仁、秘书省著作郎兼权礼部郎官倪思、太常博士叶适奏,恭拟殿名曰慈福。诏恭依。
十六年正月十五日丙午,皇太后迁慈福宫。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殿

殿原为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讲武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保宁门西有隔门,门内面南有讲武〔殿〕,唐曰文思球场,梁以行从殿为兴安殿球场,后改今名。
广政殿天头原批:「东京。」按此门实以东、西京混编。建隆三年,三佛齐遣使来贡,对广政殿。
含光殿祥符二年八月,西南夷来贡,令赴含光殿宴。
集英殿集英殿旧曰元德,亦曰广政,晋天福二年改元德为广政,开宝二年改大明,淳化元年二月己酉改含光,祥符八年六月十五日甲子改会庆,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元和,寻改今名。春秋、诞圣节锡宴此殿。熙宁以后,亲策进士于此殿。殿后有需云殿,旧曰玉华,后改琼英,熙宁初改今名。东有紫云楼,宫中观宴之所也。熙宁三年三月八日,上御集英殿试进士。仁宗大宴集英殿者三十八。
太极殿太平兴国三年二月,诏改西京新修诸殿名,今太极、天兴等名是也。
武德殿天头原批:「西京。」《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延春殿,其次面北曰武德殿,后唐曰解御,又曰端明,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散甲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东宫后东池门内有飞龙院,西有散甲殿,梁弓箭库殿为宣威,后改今名。
景福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崇政殿后有柱廊侧座殿,次北景福殿,前有水阁,旧试贡举人,考官设次于两

廊。
垂拱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曰垂拱殿,唐曰延英,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长春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后苑南有长春殿,后唐建名。
明福殿《京都杂录》:唐曰崇勋,后唐曰中兴,晋改今名。
太清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寝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殿曰延春。
广寿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建礼门之西曰广寿殿,唐曰嘉庆,后唐改今名。
明德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内东门道,其北明德殿,太平兴国三年改广寿,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
天兴殿西京大内太极殿前有右、左龙尾道,日楼、月楼,东、西横门曰日华、月华,殿后有柱廊。次天兴殿,旧曰太极后殿,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嘉庆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禁中殿合有嘉庆殿,(平)[宋]初明德太后居此殿,后徙居万安宫。
延和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延和殿北向,俗呼倒座殿呼:原作「呜」,据本书《方域》一之七改。、仁宗于延和殿试宗室子弟书和:原无,据前注补。令宗正第其高下,宗望为第一。

观稼殿《京都杂录》:东京有清华殿、观稼殿观稼殿:原作「亲稼殿」,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
万岁殿万岁殿在垂拱殿后,祥符七年十月戊午改名延庆殿。一本作延福殿。祥符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庚申,以(祖)[圣]祖降临,宴宗室于万岁殿。七年九月庚寅,诏辅臣、宗室观万岁殿上梁。
延庆殿即万岁殿,祥符七年改今名,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名延福殿。
宝慈殿《京都杂录》:京都大内福宁殿西宝慈宫宝慈、姒徽二殿,皇太后所居。
柔仪殿东京大内福宁殿次后柔仪殿,国初但名万岁后殿,章献明肃皇太后居之,乃名崇徽。明道元年十月改宝慈,景(佑)[佑]二年改今名。
坤宁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福宁殿后坤宁殿,皇后所居。
庆云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庆云殿庆云殿:原作「云庆殿」,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玉京殿、清景殿。
西凉殿景佑二年重〔建〕,在天章阁东。
慈德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慈德殿,章惠太后居。初名宝庆殿,景佑四年改今名。慈德后苑又有观稼殿。
班瑞殿天头原批:「北京。」《北京杂录》:仁宗庆历二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先朝驻跸行宫正殿以班瑞为名。其修葺行宫屋宇,并给官钱,毋得科率。
鏺麦殿元丰四年八月,籍田司言,奉诏种水陆田于

鏺麦殿前。
打麦殿天头原批:「临安。」绍兴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上谓辅臣曰:「朕闻祖宗时,禁中有打麦殿。今朕于后圃令人引水灌畦种(种)重谷,示王政所先,亦欲知稼穑之艰难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天章阁

阁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天章阁

绍熙五年闰十月九日,天章等阁状:「将来安奉今上皇帝藩邸旌节,两浙转运司合行雅饰,修换物件,并合用朱漆。青地金字牌二面,一面上题写太上皇帝藩邸旌节,一面上题写今上皇帝藩邸旌节。所有牌样制大小,乞令两浙转运司委官赴阁计会,合行换造对象,候毕日同时安挂。」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