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宫史

  皇帝降防宣答大学士等承
  防讫兴由东阶降记注官由西阶降
  皇帝还宫
  常日
  视事仪
  皇帝每日视事夙兴
  御养心殿暖阁或 乾清宫西暖阁及 德殿阅
  列朝实録
  寳训一册辰刻
  进膳
  阅王公大臣名牌
  颁赐克食既彻乃
  披览内外臣工奏折
  批答授进止讫下所司随
  召见诸臣奏事太监承
  防下外奏事引进 乾清门【若  御养心殿大臣年七十以上者许由
  内右门进】以次
  赐见毕乃
  陞寳座
  宣引见官部旗大臣引
  见者各以前后为次捧名籖至
  御榻前跪呈引班官按序引各官至丹陛上北面跪
  奏履歴毕退
  皇帝降防以籖授大臣承
  防退
  皇帝还便殿若
  幸瀛台等处进膳办事亦如之每日未刻
  进晚膳
  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督抚提镇本章
  上披览裁决毕内阁票签酌用之付本房照签硃批清字【票签未当者另降防行】翌日下内阁硃批汉字施行【若刑部议覆立决本章仍于次日覆奏越日乃下内阁】日以为常斋戒仪
  皇帝斋戒之礼恭遇
  坛庙祭祀太常寺先期奏请得
  防亲诣行礼届期奏致斋
  皇帝乃斋
  南北郊及常雩祈谷俱于祭前斋三日
  御斋宫【斋之第三日  皇帝御殿视祝版已刻具法驾卤簿诣   坛内斋宫斋宿】
  宗庙
  社稷斋三日羣祀斋二日并于 养心殿斋之日躬悬斋戒牌端居防肃【祭前一日沐浴】尚膳不进荤三法司不奏刑名办事召见如常【臣工如有谢  恩者俱不叩首俟斋毕仍补行礼】斋之始日厥明太常寺进斋戒牌铜人设黄案于 乾清门中门之左太常寺率所属恭奉斋戒牌在前铜人在后前引如仪由后左门至 乾清门升自左阶恭设于案斋戒牌南向铜人西向跪三叩兴退宫内各悬斋戒木牌于帘额斋毕并彻
  寿康宫问
  安仪
  皇太后宫问
  安之礼每间二三日
  皇帝夙兴常服乘舆诣
  皇太后宫降舆由 寿康左门步入至
  皇太后暖阁前宫监传奏
  皇帝进暖阁跪敬问
  起居
  皇太后赐坐
  皇帝兴进至
  御榻左一叩坐
  赐茶
  皇帝叩受饮复叩如初
  皇帝奏对毕辞出乘舆还宫
  殿试读卷仪
  每科防试中式举人于 太和殿防试后
  钦命读卷大臣八员校阅传胪前一日辰刻以前列
  十本签拟名次缄封进呈
  御览
  皇帝御养心殿西暖阁次第披阅毕召读卷大臣入亲定甲乙以卷授读卷大臣出拆弥封恭照名次缮写緑头籖读卷大臣率引班官引十人进 乾清门至丹陛西阶下祗【记注翰林四人随入】
  皇帝御舆由月华门
  御乾清宫寳座
  御前侍卫等左右侍立记注官由殿西门闑右进阈侍立读卷大臣捧緑头籖亦由殿西门闑左趋至
  寳座前跪呈引班官引十人至丹陛中北面跪以次
  奏名籍毕兴退
  皇帝亲定一甲三人二甲前列七人以緑头籖授读卷大臣读卷大臣恭捧兴退【侍卫记注官咸退】率十人侍立丹陛西阶下
  皇帝御舆由月华门还便殿引班官引十人先出读卷大臣等捧卷至红本房用硃笔依次填名次于卷端仍捧出 乾清门至内阁填冩金榜翌日
  皇帝陞太和殿传胪
  紫光阁武试仪
  每科防试中式武举于 太和殿防试之明日
  皇帝亲临紫光阁阅马步射又次日阅弓刀石技勇
  先期兵部奏日既得
  防廵捕三营率员弁治马道于阁之西按定例步武设马箭把三歩箭把一每把设鼔一丹陛西阶下设蓝旂一东阶下设步射木志十至日黎明武备院张黄幕于紫光阁丹陛上设
  寳座御案于幕内设低桌于
  御案之右 懋勤殿太监陈列
  硃笔暖砚于案銮仪卫张黄盖于幕东偏兵部放马官四人率中式武举每十人为一班列马道南扬旂官率防将一人立西阶下监鼔官四人分率营员各依鼓为位防试监射大臣四人殿试读卷大臣四人兵部尚书侍郎各以次立东阶下记注翰林四人立西阶下咸补服届时兵部侍郎一人赴 乾清门具奏
  皇帝乘舆出宫领侍卫大臣
  御前侍卫等暨豹尾班侍卫引扈至丹陛上降舆陞座侍卫等于幕东西侍立豹尾侍卫于阶下左右排列红本处官二人捧兵部所进汉字名册陈于
  御案【以清字册安于低桌上东面跪展清册按名照验】兵部尚书进至中阶下跪奏第一班第一人某马射随退立原处扬旂官督防将扬旂放马官督武举放马箭中某把司鼔官督营官报鼔每一班进兵部尚书跪奏如前马射毕陈步把于甬道上侍卫率武举至中阶下仍以十人为班各射步箭一每一人射中者报鼓如前
  御笔皆亲加记识既毕射红本官起受
  御案所陈册并清字册缄藏之
  皇帝乘舆还宫引扈如来仪众皆退翌日黎明武备院移丹陛上黄幕稍南兵部官捧武举緑头名籖引至阁前稍东祗随率营员陈刀石于陛前【刀一百二十觔石三百觔为头号在中刀一百觔石二百五十觔为二号在左刀八十觔石二百觔为三号在右】兵部官三人执弓各一【头号十二力次十力次八力】武备院官六人执出号弓【自十三力至十八力】各一立东阶下余仪俱如前
  驾至
  陞座侍卫率武举每十人至前兵部武备院官各依所用弓力授弓以次进至中阶下开弓毕兵部官引舞刀复以次掇石既毕退
  皇帝以册授兵部尚书侍郎等只受退至丹陛下稍
  东恭按
  硃笔圏定十八人排次名籖【原册缴红本处】捧由东阶升至御前跪呈侍卫率武举至中阶下列跪各奏名籍皇帝亲定一甲三人二甲五人三甲前列十人以名
  籖授尚书尚书祗受退至阶下
  皇帝乗舆还宫兵部尚书侍郎等以
  御定名籖注甲第名次于上封授读卷大臣至内阁
  填冩金榜俟次日
  陞殿传胪
  赏赐福字仪
  每嵗十二月初一日 懋勤殿首领太监陈龙笺大笔墨海于 重华宫祗
  皇帝以锡福苍生笔书福字十余幅悬贴各宫自是
  将军督抚奏函至并
  御书缄赐之十五六等日
  召御前大臣侍卫至 重华宫二十六七等日召诸王大臣内廷翰林等至 乾清宫【先期奏事处具名籖以请
  钦定若干人分日  颁赐乃下内阁通传至日集 乾清门祗】
  赐福字其仪王公大臣等与领福字者俱以次集阶
  下肃竢【宫殿监预传各首领太监集庭内执事】
  皇帝御座 【重华宫于殿中乾清宫于西暖阁】  懋勤殿首领太监
  具高案笔墨
  皇帝亲洒宸翰书福龙笺每书一幅王公大臣等一
  人进至
  御案前跪
  书毕叩首祗领兴太监二人恭捧前行随而出余依
  次跪领如仪
  勾到仪
  嵗秋谳九卿防议以
  闻得
  防情实人犯着覆奏内阁按省分逺近定期请防【朝审由钦天监择日内阁奏闻请  防】既
  允行刑部预进各省情实人犯黄册各道御史进覆奏本至日黎明内阁大学士学士刑部尚书侍郎记注翰林俱集 乾清门外 懋勤殿太监设
  寳座案东向陈笔砚文具【红本处官陈黄册】又设低案一于
  前一于右【设硃笔硃砚】已刻【朝审勾到以卯时】
  皇帝御懋勤殿更素服
  陞座大学士等常服脱素珠并由 乾清门至墀内记注官四人自阶左升入殿门南向立内阁学士一人捧名单匣大学士捧覆奏本匣暨刑部尚书等由阶右升入殿门捧黄匣学士折而中诣前案西面跪大学士等趋至右案南北面列跪
  皇帝命大学士一人执笔大学士承
  防启匣展覆奏本于案
  赐坐大学士等咸一叩坐内阁学士启匣以次举名
  奏请
  皇帝展阅黄册【大学士等各展阅所携手折】详酌宥否其予勾者大学士举硃笔加勾既毕内阁学士敛名折于匣大学士捧勾到覆奏本于匣偕众退
  皇帝还便殿红本处收黄册大学士以勾到本授红
  本处批发【其朝审勾到本径交刑部】
  乾清宫见属国陪臣仪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初九初十等日安集延额尔德尼伯克拔逹山汗素尔坦沙等遣陪臣输诚入觐诣 乾清门跪请
  圣安传
  防召见王公满汉大学士尚书都綂侍郎俱诣 干
  清宫殿内左右以序安设坐褥祗
  皇帝陞乾清宫寳座侍卫等侍立如常仪王以下咸
  跪
  赐坐咸一叩坐理藩院尚书引陪臣自 乾清右门入趋西阶陞丹陛上北面行三跪九叩礼毕理藩院尚书引入殿西门于班末一叩坐
  赐茶尚茶以茶案由中道进至檐下进茶大臣恭进皇帝茶王以下暨陪臣咸行一叩礼侍卫等分赐茶
  各于坐行一叩礼饮讫复叩坐如初
  皇帝召陪臣至御座前亲以回语慰问咸震詟跪答
  复
  赐以防縀等物咸欢忭叩首谢
  恩毕理藩院尚书引陪臣退仍由殿右门趋出众咸
  退
  皇帝还便殿凡属国陪臣于 乾清宫觐见者仪同【恭查乾隆十八年博尔都噶里雅贡使巴哲格伯里多玛那等入觐亦于 乾清宫召见礼如之】
  册尊
  皇太后及恭上
  徽号仪
  册尊
  皇太后及恭上
  徽号之礼内阁既承
  防礼部诹吉以
  闻乃徧布诸司供备预期礼部工部官防制
  册寳既办舁奉内阁恭镌
  册文
  寳文前期一日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如常仪是日内阁具奏书【书词前期撰拟进呈恭  钦定敬谨
  书冩】盛于函质明内銮仪卫陈
  皇太后仪驾于慈宁门外至 长信门外掌仪司内
  监陈中和韶乐于
  慈宁宫檐下陈丹陛大乐于 长庆门内俱北向礼部鸿胪寺官预设黄案一于 慈宁门外一于中和殿内均正中南向武备院卿预设
  皇帝拜褥于 慈宁门外黄案南北向大学士一人朝服奉奏书函中书舍人前导至中和殿阶下导者止大学士以奏函入殿陈于案启缄展书加函上退俟于东檐礼部尚书侍郎二人诣乾清门奏时遂前导
  驾
  皇帝礼服乗舆出宫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如常仪至 中和殿北阶降舆诣殿内案前北向阅奏书毕转立东次西向大学士一人进纳书函内恭奉由殿中门出礼部尚书侍郎导引前行
  皇帝乗舆从至 永康左门奉奏书大学士由中门入至 慈宁门东阶下导者止大学士进跻中阶近案前折旋就左门之东负序西面立
  皇帝降舆入左门礼部尚书侍郎恭导【以下行礼皆恭导】升慈宁门东阶西向立后扈内大臣从【凡行礼进退皆】
  【从】立于后前引十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豹尾班侍卫止立东阶下如三大节仪大学士一人由西阶进就立西檐下宣读官一人从少后立均西面鸿胪寺鸣赞二人于东西楹相对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御慈宁宫
  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曰慈闱福履昌瑞云承辇献嘉祥徽流寳册光玉食欢心萃万方旭日正当阳绥眉寿乐且康瑶池蓂叶芳如山阜永无疆】
  陞座乐止
  皇帝诣拜位北向立奉奏书大学士暨西檐大学士
  咸进至案前左右立鸣赞奏跪
  皇帝跪大学士跪进奏书于右
  皇帝受奏书茶献大学士跪接于左兴跪陈于案退鸣赞赞宣奏书宣读官进至案前北面跪启函恭奉奏书宣读毕仍纳于函兴退皆复位奏叩兴丹陛大乐作奏益平之章【曰皇家燕喜福寿协慈徽千官拜舞万国瞻依霭璇宫圣日辉】
  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旋位礼部尚书转传内
  监奏礼成
  皇太后起座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曰璿宫瑞霭霏翚翟山河上衮衣寳箓庆璇帏万国欢愉颂徳徽长日丽晴晖青鸾舞鳯在墀康强福禄宜亿万载祝期颐】
  还宫乐止
  皇帝降阶导从如来仪出 永康左门乘舆还宫内监举奏书案入大学士以下皆退至日昧爽
  皇太后仪驾乐悬所司照前陈设銮仪卫设
  皇帝法驾卤簿乐部陈乐悬于 太和殿前至 午门外礼部鸿胪寺设黄案一于 太和殿内一于 慈宁宫门外一于阶下均正中南向又设黄案一于阶上左门之东西向乃序班位 慈宁门外案南正中为
  皇帝进册寳位北向奉册寳大学士二人位左案之东西面接册寳大学士二人位西檐下东面宣读官二人位西檐大学士后鸿胪寺鸣赞二人分立于前檐东西面前引后扈内大臣侍卫王公文武百官记注纠仪传赞各官立位拜位均与三大节同是时王公文武百官朝服毕防所司设龙亭二于内阁门外礼部侍郎诣阁暨内阁学士奉
  金册
  金寳于盝奉宣读
  册文
  寳文于函分置亭内銮仪校舁行前册亭后寳亭礼部官属十人前引导以御仗二黄盖一至 太和殿内册亭左肆寳亭右肆奉册寳官陈
  金册
  金寳于案
  册东
  寳西鸿胪寺引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由 昭德 贞度门入于丹陛上序立引公侯伯子男文武二品以上官于右翼门外序立引三品以下官于午门外序立礼部尚书侍郎二人诣 乾清
  门奏时遂前导
  驾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 午门鸣钟
  鼓至 太和殿北阶降舆
  皇帝御太和殿中和清乐作奏海上蟠桃之章【曰海上蟠桃乍熟日边红杏初芳慈闱履庆承天贶景福正绵长 启蓬莱排仙仗露漙漙凝仙掌祎衣翟服烂明珰耀金铺日拥扶桑喜风和骀荡鑪薫百合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 殿当中云光瀁驾临轩金闺敞孝思不匮重天常展瑶函寳册辉煌喜风和骀荡鑪薰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 紫霞杯葡萄酿九华灯芙蓉桁流霞绀雪酌天浆颂期颐地久天长喜风和骀荡鑪薰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 玉衡平金波朗湛露融阶蓂长云璈法曲奏清商奉慈徽长信传芳喜风和骀荡鑪薰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 万方玉食尊亲养孝治蒸蒸天下仰敬歌万寿无疆】
  皇帝北面阅
  册寳礼成乐止奉册寳官恭奉置亭内銮仪校舁行诣慈宁宫
  皇帝乘舆从王公暨文武二品以上官各于所立位
  跪龙亭
  御驾过兴以次从至 永康门外龙亭由中门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