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青海之班四,伊克明安附焉,递以至。青海五部,附以黑龙江之伊克明安为四班:以青海和硕特西前旗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人,青海绰啰斯前右翼头旗札萨克多罗贝勒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左翼旗札萨克固山贝子一人,青海绰啰斯北中旗札萨克固山贝子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左翼后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左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南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一班。以青海和硕特前头旗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后旗札萨克多罗贝勒一人,青海辉特南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右翼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右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西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右翼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二班。以青海和硕特南右翼后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前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黑龙江伊克明安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后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左翼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南后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前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三班。以青海和硕特前左翼头旗兼管前左翼次旗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右翼旗札萨克固山贝子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左翼后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南前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喀尔喀南旗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左翼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右翼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东上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黑龙江伊克明安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四班。其围班亦如之,青海蒙古于年班外另编为围班,凡四班:以青海和硕特前头旗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人,青海绰啰斯前右翼头旗札萨克多罗贝勒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右翼后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左翼后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东上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南后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左翼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一班。以青海和硕特前左翼头旗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后旗札萨克多罗贝勒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左翼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西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右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后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前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二班。以青海和硕特西前旗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右翼旗札萨克固山贝子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左翼后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前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右翼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南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北左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三班。以青海和硕特北左翼旗札萨克固山贝子一人,青海绰啰斯北中旗札萨克固山贝子一人,青海辉特南旗札萨克辅国公一人,青海和硕特西右翼中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土尔扈特南前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和硕特南右翼末旗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青海喀尔喀南旗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一人,为第四班。

北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之班四,西路土尔扈特、和硕特之班四,间以至。北路科布多所属杜尔伯特、新土尔扈特,西路伊犁所属旧土尔扈特、和硕特,各以熟身之汗、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分编为年班四班。班少者以二人为率,不足则选其闲散台吉之状貌好知礼节者备列,通北路、西路每年一班,相间轮值。其围班亦如之。北路、西路以生身之汗、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各编为围班四班,其不及二人者,亦以闲散台吉足之,每一班相间轮值。

御前乾清门行走者,喀尔喀年班二,围班二。喀尔喀御前乾清门行走之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分编为四班。其二班为年班,二班为围班,各以次轮值。察哈尔年班五,围班五。察哈尔乾清门侍卫及行走者,分编为五班,年班、围班同,各以次轮值。不列年班者,扎哈沁、乌梁海围班四。扎哈沁公,阿尔泰乌梁海、唐努乌梁海之副都统、散秩大臣、总管,分编为围班四班,以次轮值。附牧察哈尔之土尔扈特、新额鲁特、绰啰斯围班四,附牧察哈尔镶黄、镶白、正蓝三旗之土尔扈特、新额鲁特、绰啰斯公、台吉、侍卫分编为四班:以正蓝旗附牧之土尔扈特台吉四人,绰啰斯侍卫一人,为第一班。以镶黄旗附牧之新额鲁特公一人,台吉二人,绰啰斯台吉二人,为第二班。以镶黄旗附牧之新额鲁特公一人、空衔札萨克台吉一人,台吉三人,为第三班。以镶白旗附牧之绰啰斯台吉五人,为第四班,以次轮值。各递以至。凡围班,前期疏以闻,得旨乃至。围班或来或止,每年由院预行具奏一次,奉旨后由院行知。

凡大喇嘛驻漠南北蒙古部者班六,岁一至。内札萨克四十九旗,归化城、察哈尔、阿拉善、喀尔喀及库伦、锡哷图库伦各处大喇嘛,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不列年班外,其余分编为六班:以喀尔喀那噜班禅呼图克图一人,阿拉善达克布呼图克图一人,科尔沁诺颜呼图克图一人,土默特迈达尔呼图克图一人,浩齐特毕里克图诺们罕一人,阿巴哈纳尔班第达喇嘛一人,喀尔多斯那旺端多布呼图克图一人,归化城额尔德尼达彦齐呼图克图一人,彦察尔济喇嘛一人,乌喇特罗布藏达木巴喇布齐喇嘛一人,喀尔喀墨尔根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人,为第一班。以察哈尔额尔德尼诺本齐罗本绰尔济大喇嘛一人,喀尔喀额尔德尼伊拉古克散喇嘛一人,土默特喇克巴鄂杂尔大喇嘛一人,阿巴哈纳尔喇木扎木巴锡喇布扎木苏喇嘛一人,乌喇特巴尔多尔济喇嘛一人,归化城垂斯哈布达彦齐呼图克图一人,吹齐托音呼图克图一人,察哈尔叶固则尔呼图克图一人,阿拉善托布桑喇嘛一人,乌珠穆沁罗布藏多布丹喇嘛一人,为第二班。以察哈尔岱青绰尔济罗布藏丹达尔喇嘛一人,喀尔喀西瓦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人,库伦章楚布多尔济喇嘛一人,郭尔罗斯沙布咙蕴端扎木苏喇嘛一人,乌珠穆沁固沙哩绰尔济那旺索特巴喇嘛一人,阿巴哈纳尔固锡罗布藏吹珠尔喇嘛一人,乌喇特东廓尔班第达喇嘛一人,归化城宁宁呼图克图一人,那旺达木巴大喇嘛一人,察哈尔固什敏珠尔绰尔济喇嘛一人,为第三班。以喀尔喀青苏珠克图诺们罕一人,罗布藏扎木禅诺们罕一人,土默特阿玉什墨尔根绰尔济喇嘛一人,苏尼特罗布藏喇什大喇嘛一人,乌珠穆沁阿旺罗布藏彭楚克喇嘛一人,阿巴哈纳尔玛侬寺罗布藏尼玛喇嘛一人,乌喇特喇木扎木巴格图彭楚克喇嘛一人,归化城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人,达彦齐呼图克图一人,察哈尔喇木扎木巴罗布藏丹巴喇嘛一人,为第四班。

以喀尔喀额尔德尼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人,扎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人,土默特苏苏克图绰尔济阿旺锡喇布喇嘛一人,乌珠穆沁莫罗木喇木扎木巴罗布桑里瓦喇嘛一人,阿巴哈纳尔拜扎奢布东喇嘛一人,锡哷图库伦萨木鲁阿旺扎木扬呼图克图一人,乌喇特固什罗布藏达木辟勒喇嘛一人,归化城达尔汉绰尔济呼图克图一人,察汉第彦齐呼图克图一人,察哈尔达赉呼图克图一人,为第五班。以土默特察汉第彦齐呼图克图一人,苏尼特干珠尔巴额尔德尼堪布喇嘛一人,乌珠穆沁莫罗木喇木扎木巴衮楚克喇什喇嘛一人,阿巴哈纳尔德尼墨尔根喇嘛一人,乌喇特墨尔根第彦齐喇嘛一人,归化城扎彦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人,鄂木布扎木散大喇嘛一人,察哈尔额木齐达尔汉绰尔济喇嘛一人,固什扎木张雍噜依喇嘛一人,为第六班。每年以一班来京。

岷州喇嘛班四,三岁而一至。岷州二十六寺,除荔川寺、工布寺喇嘛不入班外,其余分编为四班:以圆觉寺、大崇教寺、刹藏寺、宏教寺、洪福寺、讲堂寺喇嘛为第一班。以法藏寺、朝定寺、三竹寺、藏经寺、裕竜寺、石崖寺喇嘛为第二班。以鲁班寺、永安寺、广德寺、昭慈寺、洪济寺、广善寺、羊圈寺喇嘛为第三班。以崇隆寺、永宁寺、写儿朵寺、馈林寺、宝净寺喇嘛为第四班,间三年以一班来京。红山喇嘛自为班,五岁而一至。庄浪红山堡报恩寺喇嘛,间五年来京一次。

凡外札萨克之贡羊、马、香、罽、刀、械无定额,以年班进焉。喀尔喀、阿拉善、额济纳贡羊、马,青海贡藏香、氆氇,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贡羊、马、佩刀、手枪,不定以额,皆于年班来时进贡,其或贡与否仍听。如年班王等有故不至者,准遣时来京进贡。

喇嘛之贡亦如之。蒙古部喇嘛,贡哈达、佛马,不定以额。惟岷州喇嘛,每寺贡青木香二筒,马一;红山堡报恩寺喇嘛,贡青木香三包,降香二包,延寿果二包,马一。皆于年班来时进贡。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车臣汗、土谢图汗,岁贡以九白,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每岁遣使进白驼一、白马八,是为九白。车臣汗、土谢图汗皆遣使贡九白。各优其恩赉而遣之。

年班外札萨克王以下来京,供给筵燕例赏,并如内札萨克;回时按等给与路费,亦如内札萨克,惟不计程,概按应得之数给十五日。其有旨令驰驿者,不更给路费。蒙古部喇嘛来京,呼图克图札萨克大喇嘛,随格隆四人,班第三人,从役二人,坐马三匹,每日廪给银八钱五分,米一斗五升,草料银二钱二厘四丝一忽。副札萨克大喇嘛,随格隆、班第、从役、坐马同,每日廪给银七钱三分,米同,草料银同。札萨克喇嘛,随格隆三人,班第二人,从役同,坐马二匹,每日廪给银六钱二分,米一斗二升,草料银一钱三分四厘六毫九丝四忽。达喇嘛、副达喇嘛,随格隆二人,班第同,从役一人,坐马一匹,每日廪给银四钱七分,米九升,草料银六分七厘三毫四丝七忽。闲散喇嘛,随格隆一人,班第一人,坐马同,每日廪给银三钱七分,米六升,草料银同。德木齐、格思规、格隆,随班第二人,从役二人,坐马同,每日廪给银三钱,米同,草料银同。格素勒班第坐马同,每日廪给银七分,米一升,草料银同。

遇紫光阁、中正殿、山高水长各处筵燕,呼图克图大喇嘛咸与。岷州各寺喇嘛及九白贡使来京,由光禄寺供给。九白贡使燕于礼部,岷州各寺喇嘛燕于柔远司署。九白贡使赏三十两重银茶筒一,茶盆一,缎三十,布七十;来使缎各三,布各二十四,从人布各六。岷州四班喇嘛来京,赏班首达喇嘛表缎三,里一,袈裟一,裙一,红缎夹衣一袭,靴袜各一双,漆鞍一。

随班各寺达喇嘛,减表缎一。小喇嘛,表缎一,里一,红布夹衣一袭,靴袜各一双。从人布四。贡马每匹,给赏表缎一,里一,绢一。红山堡喇嘛来京,赏达喇嘛金黄绸衣一袭,袈裟一。小喇嘛红布夹衣一袭,所贡马共给赏表缎四,里四。

徕远清吏司郎中,蒙古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主事,蒙古一人。掌回部札萨克伯克之政令,凡回番之年班皆掌之,掌外裔之朝贡。

凡回众惟哈密、吐鲁番治以札萨克。哈密回部,自康熙年间内附。吐鲁番于雍正年间内附,后移部众于瓜州,至乾隆年间高宗纯皇帝平定西域,复还吐鲁番。两札萨克皆世有劳绩,至今列为藩封。内属者回城八。准噶尔强时,各回城皆受凌制,拘系其酋长而岁输贡赋。乾隆十九年,平定伊犁后始释之。既而两和卓木叛,遂讨除之,收其各城回民隶于版图,并移回户于伊犁屯田。三十年,乌什回子叛,殄灭无遗,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阿克苏等处迁回户实之。现有南路回城七:曰喀什噶尔,曰叶尔羌,曰阿克苏,曰乌什,曰和阗,曰库车,曰喀喇沙尔。北路伊犁屯田回城一:曰宁远城。吐鲁番自哈喇和卓以西,其回民为吐鲁番领队大臣所属,兼辖于乌鲁木齐都统,不列南路七城之内。各统其治于将军,若大臣,而以达于院。伊犁宁远城,辖于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城,设参赞大臣一人,帮办大臣一人。喀什噶尔所属之英吉沙尔城,设领队大臣一人。叶尔羌城,设办事大臣一人,帮办大臣一人。阿克苏城,设办事大臣一人。乌什城,设办事大臣一人。和阗,设办事大臣一人,帮办大臣一人。

库车城,设办事大臣一人。喀喇沙尔城,设办事大臣一人。各辖本城事务。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复兼辖南路七城,皆统以伊犁将军。

凡回爵有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回部之爵,有吐鲁番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人,哈密札萨克郡王衔多罗贝勒一人,回城闲散固山贝子二人,闲散公衔一人,吐鲁番闲散公衔一等台吉一人。其住京之回爵,有郡王衔贝勒镇国公、辅国公各一人,二等三等台吉三人,已入正白旗蒙古,不隶于院。皆延以世。吐鲁番札萨克多罗郡王,先于雍正十年封札萨克辅国公,乾隆二十年晋封镇国公,二十一年晋封固山贝子,二十二年加贝勒衔,二十三年晋封多罗贝勒,是年加郡王衔,二十四年晋封多罗郡王,四十八年诏世袭罔替,始封曰额敏和卓。哈密札萨克郡王衔多罗贝勒,先于康熙三十五年授札萨克一等达尔汉,雍正五年封辅国公,七年晋封固山贝子,乾隆五年降镇国公,十年晋封固山贝子,二十三年加贝勒衔,二十四年晋封今爵,五十三年诏世袭罔替,始封曰额贝都拉。回城闲散公衔,先于乾隆二十四年封今爵,四十年诏世袭罔替,始封曰噶岱默特。回城闲散固山贝子,先于乾隆二十八年封公衔,二十九年加辅国公,四十三年晋封今爵,五十三年诏世袭罔替,始封曰色提卜阿勒氏。回城闲散固山贝子,先于乾隆二十三年封公衔,二十四年加辅国公,是年晋封固山贝子,加贝勒衔,四十年诏世袭罔替,四十三年削,四十九年复今爵,始封曰鄂对。吐鲁番闲散公衔一等台吉,于乾隆三十一年封一等台吉,五十三年诏世袭罔替,五十五年加公衔,始封曰鄂罗木咱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