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会要

  録尚书事【赵熹 邓彪 张禹 冯石 冯鲂桓焉 赵浚 陈蕃 胡广】太尉【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太尉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课嵗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长史一人千石本注曰书诸曹事掾史属二十四人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选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黄阁主簿録省众事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本注曰汉旧注公令史百石自中兴以后注不说石数御属主为公御阁下令史主閤下威仪事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令史主府门其余令史各典曹文书
  録尚书事【牟融 尹睦 徐防 赵熹 朱宠刘光厐参 李固 胡广 周忠 杨彪】在外除拜【中平三年遣使者持节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始之于温】
  司徒
  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嵗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视濯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献帝建安十三年罢司徒置丞相】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本注曰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丞相司直居丞相府助督録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献帝建安十八年复置司直不属司徒掌督中都官不领诸州九年十二月诏司直比司校尉坐同席在上假传置从事三人书佐四人】
  録尚书事【赵戒 胡广 王允赵温 淳于嘉】
  司徒府中有百官朝防殿天子与丞相决大事每国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每嵗州郡聴采长吏臧否民所疾苦还条奏之【志注】
  司空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嵗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诤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属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献帝建安十三年罢司空置御史大夫荀绰百官表注曰献帝置御史大夫职如司空不领侍御史】
  録尚书事【杨彪】
  三公杂録
  后汉唯有太傅一人谓之上公及有太尉司徒司空而无师保【董卓盗为太师非汉本制】太尉公主天【部太常卫尉光禄勲】司徒公主人【部太仆鸿胪廷尉】司空公主地【部宗正少府司农】而分部九卿葢多以九卿为之若天地灾变则皆册免自太尉徐防始焉【后汉本制灾变唯免太尉自徐防为太尉凡天地灾变三公皆免】
  汉制三公不与盗贼若领兵入见皆交防义颈而前【使虎贲执刄扶之也】朝臣见三公皆拜天子御坐即起在舆为下凡拜公天子临轩六百石以上悉防直事卿賛拜御史授印绶三逊然后受至安帝时三府任薄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其灾眚变咎则责免公台灵帝临朝始遣使者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自此始也至献帝建安十三年乃罢三公官【通典】
  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杨秉传】
  光武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朱浮传】
  光武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仲长统传台阁谓尚书也】
  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聴【陈忠传】
  三公领兵朝见令虎兵执刄挟之【伏后纪】
  故事三公不与盗贼【何敞传】
  三公以灾异防免自徐防始【本传】
  顺帝永建元年初令三公尚书入奏事【纪】
  三公尊重是以旧典不有大罪不加重问
  司校尉不察三公【陈允传详见刺举条】
  献帝建安十三年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纪】
  将军【自太傅至将军为五府】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阶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绥和元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世祖中兴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冦乱复以舅邓隲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寳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焉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本注曰此皆府员职也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以领兵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明帝初置度辽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太将军録尚书事【梁冀 窦武何进】
  十日一入平尚书事【梁冀】
  建威大将军【景弇】    建威将军【邓寻】
  建义大将军【朱祐】    振威将军【宋登马武】
  强弩大将军【陈俊】    强弩将军【陈俊】
  虎牙大将军【葢延】    积弩将军【冯愔傅俊】
  征南大将军【岑彭】    积射将军【焦进】
  征西大将军【冯异】    征西将军【耿秉马贤司马钧】
  河西大将军【窦融】    征虏将军【祭遵】
  西州大将军【隗嚣】    诛虏将军【刘隆王霸】
  横野大将军【王常】    捕虏将军【马武】骁骑将军【刘振 樊崇刘歆 刘喜】  威虏将军【冯骏】
  越骑将军【刘宏】     讨虏将军【王霸】
  复汉将军【邓】     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
  辅汉将军【于康】     破奸将军【侯进】
  辅威将军【臧宫】     刺奸将军【祭遵】
  武威将军【刘尚】     游击将军【邓隆】
  武锋将军【竺曽】     楼船将军【段志】平狄【一作平敌】将军【厐萌朱鲔孙咸】 孟津将军【冯异】
  赤眉将军【耿防】     都防将军【贾复】
  中坚将军【杜茂】     扬化将军【坚镡】
  宣徳将军【梁统】     忠义将军【陆康】
  伏波将军【马援】     扬武将军【马成】汉忠将军【王常或作汉中误也】   威冦将军【杨茂】
  度辽将军【明帝已后常置】    偏将军【王霸】
  荡冦将军【周盛见董卓传】    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
  太常【自太常至少府为九卿】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賛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厯凡嵗将终奏新年厯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氏诗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顔氏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本四百石宣帝増秩
  秘书监【桓纪延熹二年置】
  校书郎【窦章入东观为校书郎马融拜校书郎中】
  东观郎【李胜为东观郎见李尤传】
  五经大夫【祭遵奏置五经大夫见本传】
  讲郎【儒林传肃宗诏髙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髙第为讲
  郎给事近署】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丞一人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爼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馔具丞一人
  太予乐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丞一人
  髙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庙掌案行扫除无丞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髙庙
  先帝陵毎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校长主兵戎盗贼事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朢晦时节祭祀
  右属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后省并太史中兴以来省前凡十官光禄勲
  光禄勲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防宿卫门户考其徳行而进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献丞一人比千石
  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防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左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右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贲宿卫【前书武帝置期门平帝更名虎贲】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防在殿中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荀绰晋百官表注曰虎贲诸郎皆父死子代汉制也】节从虎贲比二百石本注曰皆无员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髙至中郎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按汉末又有四中郎将皆帅师征伐不知何时置董卓为东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献帝以曹操为南中郎将】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号岩郎【前书曰初置名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左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骑丞一人羽林右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骑丞一人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御乗舆车
  驸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驸马
  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命所使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无员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谏议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胡广曰光禄大夫本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置谏大夫为光禄大夫世祖中兴以为谏议大夫】
  议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古重习武有主射以督録之故曰仆射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时节威仪谒者三十人其给事谒者四百石其灌谒者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掌宾賛受事及上章报问本员七十人中兴但三十人【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皆用孝亷年五十威容严恪能宾者为之】初为灌谒者满嵗为给事谒者【灌谒者解见雷义传】
  右属光禄勲本注曰职属光禄者自五官将至羽林右监凡七署自奉车都尉至谒者以文属焉旧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书奏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黄门郎受事车驾出给黄门郎兼有请室令车驾出在前请所幸徼车迎白示重慎中兴但以郎兼事讫罢又省车户骑凡三将及羽林令
  卫尉
  衞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比千石
  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召诣公车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禁戒非常
  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宫卫士丞一人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宫卫士丞一人左右都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劔防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丞各一人
  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北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武司马主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朱爵司马主南掖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门凡七门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为铁印文符按省符乃内之若外人以事当入本宫长吏为封棨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右属卫尉本注曰中兴省旅贲令卫士一人丞【汉官目録曰右三卿太尉所部】
  太仆
  太仆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丞一人比千石
  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执金吾入武库及主织绶诸杂工左右丞各一人
  车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乗舆诸车丞一人未央廏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舆及廏中诸马长乐廏丞一人
  右属太仆本注曰旧有六廏皆六百石令中兴省约但置一廏后置左骏令廏别主乘舆御马后或并省又有牧师苑皆令官主养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苑但以羽林郎监领
  廷尉
  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正左监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决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