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七国考
七国考
古今注云罗敷为邑人千乗王氏妻王氏后为赵王家令家令疑官名
宦者令
杜氏通典云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周官有宫正宫伯宫人内宰阍人寺人战国时有宦者令注云赵有宦者令缪贤是也
博闻师
史记武灵王少未能听政立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二人应劭曰博闻师赵谏官余按司过乃谏官耳博闻师当是偹顾问者
司过
详见博闻师按汤有司直之臣周礼有司谏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司日
刘向录云赵武灵王立司日出纳王命余按国语赵简子田于蝼史黯闻之以犬待于门简子见之曰何为曰有所为得犬欲试之兹囿简子曰何为不告对曰君行臣不从不顺主将适蝼而麓不闻臣敢烦当日注当日简子当日之官武灵司日疑即此官也
太卜
国策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
典门
子华子云子华子违赵赵简子悦烛过典广门之左简子召而语之以其故余按古有典门之官吕氏春秋又云赵简子时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
黒衣
国策左师触詟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得补黒衣之缺以卫王宫注黒衣卫士之服也沈约史记注云黒衣赵官名战国时官制纷乱如魏之犀首齐祭酒皆縁事起名不仍周旧赵卫宫之官衣黒衣遂名黒衣也
骖乗
少室周为赵襄王骖乗见孟子注
笔吏
吕覧章句赵简子以周舎为笔吏
津吏
列女传赵简子南击荆至河津津吏醉卧不能渡
传舎吏
春秋后语秦急围邯郸邯郸且欲降传舎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今邯郸之民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敝衣不完糟糠不厌君器物钟鼓自若使秦破赵安得而有此哉
田部吏
史记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
奉阳君【以下附】
苏秦说赵肃侯曰奉阳君妬大王不得任事注肃侯令其弟成相号奉阳君
安阳君
惠文王四年朝羣臣安阳君亦来朝
平阳君
惠文王二十七年封赵豹为平阳君
华阳君
白起传赵封冯亭为华阳君
武阳君
孝成王十一年武阳君郑安平死徐广曰故秦将降赵也
武襄君
孝成王十六年以乐乗为武襄君正义曰襄举也上也言乐乗功最髙也
武安君
幽缪王三年秦政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封牧为武安君又苏秦传赵封苏秦为武安君以上见史记
建信君
国策建信君贵于赵或谓建信君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建信君无考
平都君
国策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平都君田单谓赵奢曰吾非不悦将军之兵也
庐陵君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曰庐陵君孝成王母弟见赵记
代成君
赵世家襄子平代遂以代封鲁伯子周为代成君
长安君
赵世家孝成王三年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正义曰长安君者以长安善故名也
信平君
史记孝成王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国亷颇为信平君正义曰信平亷颇号也言笃信而亷平也
马服君
惠文王二十九年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见史记【说在赵兵制中】崔浩云马服赵官名误陈余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往赵奢子括代号马服
望诸君
乐毅传毅知燕惠王之不善畏诛遂西奔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见国策
春平君
悼襄王时秦召春平君泄钧为之说文信侯注春平君赵太子也
李侯
平原传秦围邯郸急传舎吏子李谈说平原君得敢死士三千人与赴秦军秦兵遂罢李谈战死赵封其父为李侯徐广曰河内成皋有李城正义曰懐州温县本李城李谈父所封
○魏职官【封君附】
丞相
史记苏代曰太子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为非常相也皆务以国事魏欲得丞相玺也注魏置丞相余按太子自相亦竒
师
通鉴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虞夏商皆有师保凝丞师古官也
傅
史记翟璜曰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胡三省云傅者傅之以德义因以为官名
司徒
芒卯谓秦王曰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则臣能使魏献长平王屋洛林之地也见国策按左传晋以僖侯废司徒注僖侯名司徒故废司徒为中军魏有司徒知三晋之官非晋旧也
犀首
春秋后语魏以犀首官公孙衍刘向别录云犀首大梁官名公孙衍尝为是官因号犀首盖以官号也司马彪曰犀首魏官若今虎牙将军
将军
魏有将军王敖见刘向孟子注
上将军
国策迎孟尝君为上将军魏世家令太子申为上将军信陵君传魏王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客将军
国策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阳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应劭曰魏有客将军官
五乗将军
韩子秦韩攻魏昭卯西说而秦韩罢齐荆攻魏昭卯东说而齐荆罢魏襄王养之以五乗将军卯曰伯夷以将军塟于首阳之下而天下曰夫以伯夷之贤与其称仁而以将军塟是手足不掩也按将军周末官此言伯夷以将军塟无考注五乗将军谓养之以五乗为将军也余谓注非也当是五乗之将军古者兵车一乗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五乗凡三百七十五人
公乗
说苑魏文侯时有公乗不仁公乗疑官名晋有公乗之官是也
大夫
孔丛子秦兵攻赵魏大夫以为于魏便国策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上大夫
尹子文魏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之禄
中大夫
史记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注战国之时仍周制置上中下三大夫隋书百官志曰周监二代沿革不同其道既文置官弥广逮于战国戎马交驰虽时有变革然犹仍周制
国大夫
韩非子吴起下令大夫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吕氏春秋云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明日有人偾南门之外者仕长大夫明日日晏矣莫有偾表者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徃偾表来谒吴起吴起自见而出仕之长大夫异文而同实也
五大夫
国策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或作执节尉】吕氏云谓兼持节尉也
关内侯
为窦屡谓魏王曰王不若与窦屡关内侯见国策
上卿
新序魏文侯召翟黄入复为上卿
持节尉
详见五大夫注持节尉尉之持节者按周礼有掌节
御史
国策安邑之御史死注六国已遣御史监郡不自秦始也
守
魏文侯问于解狐曰寡人将置西河之守见说苑又呉起为苑守令西门豹为邺
令
见淮南子乐人桓谭新论云汉文帝得魏文侯时
乐人
窦公百八十岁文帝奇之问何服食而至此对曰年十三失明父母教以鼓琴日以为常无所服饵
虞人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见国策注虞人掌山泽之官按周礼有山虞泽虞
舎人
说苑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舎人赵仓奉使
御庶子
国策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史记作中庶子注云此公族官别于国官及太子官或以为御庶子痤之家臣如甘罗为文信侯少庶子也白帖作公叔之少子误矣礼记曰古者周天子有庶子之官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掌其戒令与其教理别其等正其位胡三省曰自战国以来大夫之家有中庶子舎人青丝编曰中庶子魏官时公叔痤相魏中庶子其属官也故曰痤有中庶子公孙鞅
博士
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师古曰六国时魏也
主书
吕氏春秋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羣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
信安君【以下附】
国策秦召魏相信安君注史不书无考
平都君
长平之役平都君说魏王
隐陵君
详见宫室考
安陵君
国策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按征羌侯国有安陵亭
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魏国见史记曹子建七启云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盛虹蜺
寗陵君
魏豹传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寗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
中山君
魏文侯封击为中山君见韩诗外传及说苑
龙阳君
国策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胡元瑞笔丛云魏安厘王幸姬号龙阳君见名疑今以为男子非是余按古来羙人谅亦有称龙阳者非男子矣妇人封君至隐怪也天下守笺注童而习之不知其非诬女为男号为幸臣封君之竒反聋瞽焉譬如晦夜不见星斗独有云雾
除寗侯
续春秋云魏龎涓为除寗侯
○韩职官【封君附】
相国
国策谓韩相国曰人之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史记韩懿侯八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司空
吕氏春秋韩氏城期十五日而成段乔为司空有一县后二日段乔执其吏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髙曰惟先生能活臣父之死孔安国曰司空主空土以居人按空穴也古者穴居一曰司空地官虽空处皆得司也言自地已上无不司
太守
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愿以上党入之赵赵使平原君往受地以万户都三封其太守为华阳君以千户都三封其县令为侯见通鉴正义曰尔时未合言太守至汉景帝时始置太守此言太守衍字也余按国策中太守数见正义说
县令
详见太守
封人
详见司空
客卿
客卿为韩谓秦王见国策注云韩重客卿位在相国之下一等
大夫
琴经疏聂伯为韩大夫出使于秦作怨离之曲别老母稚妻也
中庶子
国策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曰不若及齐师未入急击公叔
典冠
韩非子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而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
廪吏
韩子韩昭侯之时廪吏窃黍种
○燕职官【封君禄制附】
相国
国策秦客卿谓穰侯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又韩非子郢人有遗燕相国书史记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又燕王喜命相栗腹约欢赵赵世家作燕王令丞相栗腹约驩
上卿
苏代说燕昭王王曰吾请拜子为上卿又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并见史记
亚卿
乐毅传乐毅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
大夫
王喜时有大夫将渠详见兵制考
太傅
史记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
将军
史记燕哙让位子之国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
上将军
典略燕以乐毅为上将军
御书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应劭曰御书犹尚书也余按赵亦有御史盖谒者之官
右御
韩非子右御冶工见外储说
境吏
国策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
豕宰
符子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囿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谓豕仙王乃命豕宰养之十五年大如沙獖足如不胜其体王异之命衡官桥而量之折桥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之其重千钧其巨无用燕相谓王曰奚不烹之王乃命宰夫膳之
衡官
详上按周礼有林衡川衡
水官
详豕宰
宰夫
详豕宰周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羣吏之位掌其禁令燕之宰夫乃膳人矣自春秋以来皆然
女伶官
拾遗记燕昭王时广延国献善舞者二人容冶妖丽靡于鸾翔而歌声轻扬乃使女伶代唱其曲余按伶乐官也黄帝时乐师伶伦世掌乐官故后世号乐官曰伶官女伶者女乐官也周礼有女祝女史后代有女尚书女侍中女学士女博士之类又有女将军女司乐即女伶官也
昌国君【以下附】
史记乐毅胜齐燕昭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及乐毅奔赵后燕王复以其子乐闲为昌国君
奉阳君
国策奉阳君甚不取于苏秦正曰奉阳君李兑
成安君
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八年燕将成安君公孙操杀其主
右封君
三百石
史记燕哙自三百石吏以上而效之子之注以石计禄始见于此又秦范雎曰自斗食以上有非相国之人者乎王翦归斗食以下秩吕不韦舎人六百石以上夺爵孟子为齐卿其禄十万锺七国禄制仅见于此姑附燕职官俟博闻者
右禄制
七国考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七国考卷二
(明)董说 撰
○秦食货【户籍河渠附】
辕田
汉地理志秦孝公用商鞅制辕田开阡陌杜氏通典云孝公用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吴氏曰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故王制曰田里不粥秦开阡陌遂得卖买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始矣民田多者以千畆为畔无复限制王氏曰古者遂广二尺沟四尺洫八尺浍二寻则丈有六尺矣径容车马畛容大车涂容乗车一轨道二轨路三轨则几二丈矣此其水陆占地不得为田者颇多所以正经界止侵争时畜泄备水旱为永久之计今商君除一时之害而千古圣贤传授精微之旨失矣蔡泽称商君曰决裂阡陌决裂云者井田之制分画坚明封表深固非大用其力以决裂之不能扫灭其迹也陆深传疑录曰商鞅佐秦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于是改制二百四十歩为畆【秦孝十二年周显十九年】秦别纪作昭襄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