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靖海纪事
靖海纪事
时海禁初开,洋船出入纵横,琅念海疆底定,更宜加慎,以埀永安。二十四年三月复具疏言:「虑事必计其久远,防患在图于未然。圣主深念海宇既靖,生灵涂炭多年,故大开四省海禁,特设官差定税,听商民贸捕,群生感沛泽之均沾,国家获泉流之至计,实冠从古帝王之丕谟矣。顾臣思之,前因海禁森严,堤防易于画一,兹海禁既展,沿海内外,多造船只,飘洋贸易捕采,纷纷往来,难以计算,水师汛防,无从稽察。窃见在昔明朝,滨海奸徒出没,纠■〈舟宗〉肆害,延至我朝定鼎四十余年,江、浙、闽、粤数省,民靡有宁。今德威远播,四海归心,惟南之柬埔寨尚有伪镇杨彦迪余孽黄进聚艘百余,北之浙江乌洋尚有冯锡鹏残党,及抚而复叛之刘会,集十余艘游移海洋。迩来贸易船给关臣照票,采捕船给道府县由单,丛杂无统,数省内地,积年贫穷游手奸宄,实繁有徒,乘此开海,公行出入汛口。若严于盘查,则以抗旨难阻之罪相加。如不加诘问,恐至海外结党酿祸。现准浙江抚臣赵士麟咨称,闽省渔船,越省荼毒渔民,亟宜禁止等语。臣以为展禁开海,固以恤民裕课,尤须审弊立规,以埀永久。今贩洋贸易船只,无分大小,络绎而发,赀本有限,饷税无几,不惟取外域轻慢,且藉公行私,多载人民,深有可虑。近者臣在省城会议,据中军参将张旺报称,船户刘士明赶缯船一只,给官票出口往吕宋经纪,其船甚小,载货无多,附搭人数共一百三十三名。臣据报即查,而该船已开去矣。一船如此,余概可知。夫台湾难民,尚荷朝廷德意,移入内地安插。今内地之人,反听其相引而之外国,殊非善固邦本之法。窃观外国进贡之船,人数来往有限,且不肯遣留一人在我中土。更考前代以来,备防外国,甚为严密。今虽许其贸易,亦须有制,不可过纵。臣愚,以为飘洋贸易一项,当行知督抚提诸臣,各将通省内凡可兴贩外国港门,议定上大洋船只数,官民有身家不至生奸者,或一人自造一船,或数人合造一船,听四方客商货物附搭。庶人数少而赀本多,饷税有征,稽查尤易。外国见我制度甚密,自生畏服。其欲赴南北各省贸易并采捕渔船,亦设法画定互察良规,以杜泛逸海外。则民可以遂其生,国可以佐其用,而祸患无自而萌,疆圉永以宁谧。苟视为已安已治,无事防范,窃恐前此海疆之患,复见不远。兼以水师船只,刻限三年小修,五年大修。自征剿及渡载投诚伪官兵眷口难民之后,多属朽坏搁泊。穷弁不能整葺,讲修犹迟时日。而沿海新造贸捕之船,皆轻快牢固,炮械全备,倍于战舰。倘或奸徒窃发,藉其舟楫,攘其赀本,恐致蔓延。盖天下东南之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地之为患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莫测,当思杜渐。更以台湾澎湖新辟,远隔汪洋,设有奸宄生心突犯,虽有镇营官兵汛守间或阻截,往来声息难通,为患不可言矣。彼时复行禁止贸捕,固有负国家子养亿兆之德意,将东南环海地方,不又仰廑宸衷顾虑哉?盖自我朝御极以来,凡有梗化,精骑一到,率土咸服。独此海氛,积年负抗,调发劳费,动关亿万,未获削平。乃干断航剿,甫尔荡定,而四省开海,船只出入无禁。思患预防,不可一日废弛。臣谬膺职任,在闽言闽,当此未然,深知情弊,鳃鳃上陈。使臣年力方壮,圣主不以臣为驽骀,尚可竭蹶绸缪;惟年已六十有五。衰老渐及,意在乞休,故不能缄默而言人之所不敢言者」。时又议徙新附人民,分置外省,琅力保其必无后患,请置大省。不避谤,亦不市恩。凡前后入告诸疏,公忠剀切,上动天德,并如所奏施行。
二十七年朝京师,圣祖命宗室诸大臣设供帐郊迎,比谒见于畅春苑,温旨慰劳,厚赐以归。三十二年复入觐,时年七十余,步履稍艰,圣祖命侍臣扶拜赐坐。因奏:「臣衰老,请解海疆重任」。圣祖温谕再三,谓「朕用汝心,不在手足」。此归,赏赉益厚。
又三载,以病卒于官,年七十有六,时康熙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也。遗疏至,圣祖震悼。由太子少保加赠太子少傅,予祭葬,加祭二次,谥襄壮。卒之日,闽中绅士居民皆巷哭,群立祠,岁时祀之。
琅容貌魁伟,沉毅有谋略,用兵特重,计出万全。所见既定,众咻不挠,故战无不克,而终以不杀为念。尝着五花阵法,指授诸将,至今传习。子八人,世纶见名宦名臣传,季世范,袭侯爵,从遗疏也。
嘉庆丁已重镌靖海纪目次
御赐诗章 上谕一道 封侯制诰 赠宫傅制诰 敕建碑文 谕祭一次文 谕祭二次文 谕祭三次文 钦定名臣列传 边患宜靖疏 尽陈所见疏 密陈海务疏 决计进剿疏 舟师北上疏 海逆形势疏 海逆日蹙疏 飞报大捷疏 据情具题疏 台湾就抚疏 賫缴册印疏 报入台湾疏 报抵台湾疏 台湾弃留疏 安插伪官疏 壤地初辟疏 海疆底定疏 收用人材疏 遗疏师泉井记 原跋一 原跋二 跋三
●后记
靖海纪事二卷,为清康熙间施琅征台湾之奏疏。先后刊本,顷俱不可得,惟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抄本一帙,前有长方朱印一,文曰「故伊能嘉矩氏搜集」。兹即据之誊录,并校其訿误(间有无法校正之处,则附?号以存疑),加以标点,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重印行世,以供研究台湾史者之参考。
抄本首列富鸿基、李光地、林麟焻、曾炳、程甲化、陈迁鹤及施琅之侄施葆修序文凡七篇。次为郑开极所撰平南行、周澎所撰平南赋及陈迁鹤所撰之赞各一篇。末有蔡致远、施世纶(琅之次子)及施奕学(琅之曾孙)所作三跋。
林序云:「客岁(康熙二十三年)册封旋里,莆先生暨士民以平南纪咏问序于麟焻,既序而刻之;今年春(康熙二十四年),合闽之诸先生都人士复以平南实绩命麟焻序之」。是闽中搢绅先于康熙二十三年刊平南纪咏,郑撰平南行、周撰平南赋即为其中之文字;更于次年刻平南奏疏,而富、李、林、曾、程五氏皆为之序,蔡致远为之跋。又凡奏疏之后,每篇皆附八闽绅士公刊原评,惟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所上「海疆底定疏」及「收用人材疏」未附公评,是二十四年刻本尚未列入此二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