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遗事

○吕文焕回本国书
报国尽忠,自许初心之无愧。居城守难,岂图末路之多差。兹祈转念,昔日 之功,庶可少伸。今日之款,明公问信,归人欲言。伏念某少服戎行,壮临边徼, 干戈满眼,轻性命于鸿毛;弓箭在腰,系死生于马足。不但驰驱于西北,誓将屏 蔽于东南。幸以微劳屡收薄效,至若襄城之计,最为淮甸之危。蠢兹无厌之戎, 指为必攻之地,迅裂如水火之冲击,飘荡如风雨之去来。坐一日以犹难,居九年 而可奈!南向高筑,盖欲拒吾喉襟;樊城尽屠,又已去我羽翼。虽刘整首先于犯 顺,而焦然中苦于党奸。孤城其如弹丸,谓靴尖之踢倒;长江虽曰天堑,欲投鞭 而断流,凶焰如斯。先声屡至,臣能死尔。仰天而哭,伏地而哀。敌既深乎,析 骸而爨,易子而食。尚冀庙堂之念我,急令邻郡之聚兵,委病痛于九年之间,投 肌肉于群虎之口。因念张巡之死守,不如李陵之诈降,犹期后图,可作内应。国 手败局留著,岂异寻常之机;俗眼据图观形,宁识骊黄之马。盖使忠臣偶陷于敌 国,乌能绝意不念于乡闾?固知死也,何补于生奚。益安有食焉,不任其事。因 衔北命,乃拥南兵,视以犬马,报以仇雠。非曰子弟攻其父母,不得已也。尚何 言哉!今我皇上其好生,开以自新之路。明公都督虽是问罪,蔼然念旧之情, 安敢固违,永为背叛?现今按兵不动,卧辙不惊,抚此良辰,伏观景命。且秦穆 公之赦杀马,在野人犹知报恩;如齐威公之相射钩,愿君子终无忌怨。
○督府檄文
略曰:“且整之叛我也,固以自疑。若焕之去国也,独何不忍?不思元温群 从并受卵翼之恩,李陵一门初无毫发之损。国家厄运,一至于此,人心忠义,夫 谁无之?太皇后七秩之圣躬,今天子孤之冲质,在人情尤知恤乡闾之老幼,矧 臣子忍坐视君父之倾危。宁无郡国贤臣,亦有江湖豪杰,共会倡义之旅,载驰勤 王之师。如陶士行慷慨之真,如张魏公忠赤之至。救日之弓,拔月之矢,便直指 于旌旗;如砺之山,如带之河,尚永坚于盟誓。”
○王龠平章
乙亥四月,王龠平章军国重事。八月,王龠致仕。龠具位平章,在朝 无所建明。不顾君父之颠危,退为保身存家之计。鄙哉!
○日蚀
乙亥六月初一日午时,日有食之。既是时,天地晦冥,咫尺不辨,人鸡鹜归, 犹如暮夜。自巳至午,其明始复。下诏曰:天降罚于我家,嗣君幼冲,未堪多难。 吾以衰髦,勉强听政。明不能察奸臣之误国,仁不能救兵革之殄民。德泽弗流, 政令多失,乖气致异,谪见于天,乃夏季月朔,日有食之。既阳微昼晦,变莫大 焉。吾惟艰危之会,忧心如熏。重以灾异谪告,于何不臧?忧咎在吾,痛自先责。 贬损尊号,犹恐未尽应天之实。方与嗣君夙夜祗惧,省躬悔过,慨念奸臣专政之 久,杜塞言路,蒙蔽天变,下情壅于上闻,祸至此极。今吾当儆悟,少知惩艾, 虚心听政,惟人言是听,以答天意。咨尔百僚士庶,尽忠极言,凡凉菲之愆,政 事之疵,黎元之疾苦,爰暨修禳固圉之常策,可以消厄运,导和气者,毋有所隐, 将采择施行。人心悦而天怒解,庶几在此。布告中外,体吾至意。时太皇太后内 批痛自切责,以答天戒,可去圣福二字,用昭吾恐惧修省之意。
○陈留并相
乙亥六月,陈宜中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文龙、黄镛佥书枢密院事。谢 堂镇抚使,家铉翁知临安府。授文天祥刑部尚书,趋赴行在;命夏贵淮东制置, 知扬州;朱焕淮西制置,知庐州。召李庭芝赴行在。夏贵不受,代李庭芝闭门自 守。
○文天祥入卫
乙亥四月,文天祥为江西提刑,募兵于赣州、台州。杜浒纠合四千人从之。 至九月,天祥将吉赣民人及峒丁二万人入卫,衣装器械,戈甲精明,人心喜慰。 诏褒奖,除江浙制置使,知平江府,提兵捍御。是时陈宜中归永嘉,留梦炎当国。 梦炎意不相乐,乃以天祥为制阃,出守吴门。
○征诸帅不至
征吕文福入卫,行人失辞。文福自疑不至,复征夏贵督万寿,黄万石入卫, 并不至。时京城招军,年十五以上号武定军,长不满四尺,观者寒心。
○诸郡望风而降
乙亥三月,知江阴军郑濡道遁去,知广德军令狐(缺)降之。三月十四日, 下平江府,守臣潜说友遁,通判胡玉以城降焉。下安吉州,守臣赵与立降。江上 列城,或降或遁,无一人坚守者。夏四月,下江陵府。高达京湖名将,己未解围 鄂州,似道许以建节,后竟不与。达怨望久矣。至是为荆湖制置,以城降,宣阃 不能制。城初陷,朱祀孙仰药不得死,既而亦降焉。乃令朱祀孙移文诸州归附, 既,鼎州、澧州、常德府、寿昌军并降。时大兵徇湖南,围潭州,安抚李芾与大 兵战于澧陵得捷,守城。攻之不能克。九月,大兵至独松关,杀廉万户希贤。后 丙子二月,廉希贤之子杀张濡,磔之。濡,张俊之曾孙也。十一月十六日,大兵 下隆兴府,刘粲以兵累战不利,遂以城降。牛傅、危天顺二将赴火死。初,瑞州 先下,姚计议至隆兴说降,刘拒之。乃引兵出战,杀戮不少,凡累战不利,不 得已而以城降焉。大兵至抚州,时制置黄万石开阃抚州,闻大兵至而遁。都统密 侑迎敌就擒,不屈嚼舌,骂声不绝而死。施至道以城降焉。建昌相继而下,宋师 战于相关,败绩,去杭百里。时独松关告急,召文天祥入卫。天祥自吴门还,遣 守独松关。时天祥军三万,张世杰军五万,诸路勤王师犹有四十余万。天祥与世 杰密议“今两淮坚壁,闽广全城,王师且众,何不与之血战,万一得捷,则罄两 淮之兵以截其后,国事犹可为也。”世杰大喜,遂议出征,独宜中沮之,事不成 矣。二十八日,进攻平江府,通判王矩之以城降。十二月,大兵屯平江府,巴延 在焉。京师戒严,留梦炎、陈文龙、黄镛、刘黻并遁去。大兵屯于长河堰,陈宜 中蒙蔽外庭,如遣使请和,见伯颜于长安堰,已而不如约,故大兵竟至皋亭山下。 丙子正月,大兵入临江军,权守滕岩瞻遁。临江告急吉州,乞兵援守。吉州差禁 军三百人,至临江防拓。舟必从吉水,敢勇军守吉水;陆必从永丰,忠勇军守永 丰。未几,大兵至,禁军溃散。大兵入临江。大兵更自相江疾驰至吉州城下寨。 十八日,大兵进皋亭山,去城三十里。北使请执政军前议事,文天祥请行,百姓 官民迎丞相伯颜于皋亭山下。十九日,大兵进屯北关门外,京城百姓门上各贴 “好投拜”三字,吕文焕、范文虎九骑入城,遂入大内,谒太皇太后。
○纳降表
乙亥十二月,遣使纳降表,直学士高应松辞草表,乃以京局官刘褒然权直院 草之:“自贾似道丧师后,至今十月余,国事危急,将士离心,兵出屡衄。朝廷 方理会科场、明堂等事,士大夫陈乞差遣士人,觊觎恩例,一筹不画。及是束手 无措,乃议纳土,求封为小国,赍降表,奉使燕京。哀哉!”
○诏罢兵
宋太皇太后诏文天祥罢兵。诏曰:“卿之忠义,朕已素知。现今遣使请和, 卿宜自靖自献,慎勿生事,乃所以保全吾与嗣君也。”天祥捧诏号泣,于是不敢 出师矣。
○罢团结
乙亥十二月,宋太皇太后诏民兵罢团结。既,太后诏南北讲和,京城内外民 兵罢团结。三省榜谕京城百姓:两宫仁慈,保全生灵,南北见议讲和。毋致惶惑。
○二王航海
丙子正月十二日,命秀王与择奉皇兄广王、皇弟益王出宫航海。
○宜中夜遁
陈宜中十月再相,国事亦危矣。至丙子正月十八日,大兵至皋亭山,邀以相 见,宜中夜遁。十九日,以贾余庆为右丞相,吴坚为左丞相,谢堂枢密使,家铉 翁参知政事,刘同知枢密院事。是时宜中遁,文天祥辞右相不拜,遂以贾余庆 为右丞相,朝廷愈无统矣。
○文魁辞相
丙子正月十九日,除文天祥右丞相兼枢密使,天祥辞不拜,除资政殿大学士。 北师邀当国者相见,执政侍从交赞公出。天祥曰:“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 辞相印不拜,以资政殿学士行。天祥至皋亭山,巴延丞相引见。天祥抗辞慷慨, 议论不屈,遂留之,不使南归。遣王千户馆伴。
○京城归附
丙子正月二十日,大兵入临安府,请太皇太后降。太后诏江南诸郡归附。诏 云:“今根本已拨,诸城虽欲拒守,民何辜焉?诏书到日,其各归附,庶几生民 免遭荼毒。”时贾余庆令学士院降诏,俾天下归附之,各付一省札。惟家铉翁不 肯署押,吴坚一如贾余庆之命,程鹏飞作色,欲缚铉翁,铉翁云:“中书无缚执 政之理。”归私厅以待,程竟不敢谁何也。朝廷自乙亥十二月至丙子正月,信使 往来,和议未决。正月二十四日,北使请宰执亲往燕京朝觐,于是以吴坚、贾余 庆、家铉翁、刘、文天祥五人为祈请使。朝廷百官或在或遁,至是为之一空矣。 二月初一日,巴延丞相指挥收京城军器。至十二日,索宫女、内侍、乐官诸色人 等,宫人赴莲池死者甚众。二十日,北使请三宫北迁。二十二日,宋少帝令太后、 隆国夫人黄氏、朱美人、工夫人以下百余人从行,福王与芮参政谢堂、高应松, 驸马都尉杨镇,台谏段登炳、邹珙、陈秀伯知临安府。翁仲德等以下数千人,太 学、宗学生数百人,皆在遣中。惟太皇太后以疾留大内。
○潭州死节
丙子正月,大兵破潭州。李芾守潭,竭力备御凡八九月。其间出战屡捷,而 大兵之攻日增,芾不能支。城破之日,命积薪楼下,于是携家人尽登楼大宴,积 金银于两畔。李与馆客上坐,其余列坐左右,数杯后,命唤二刽子来。既至,则 令“将此金银去,与你家口。取法刀来。”一不肯受,一会意,径受之,携去分 付家人。后须臾将法刀至。李帅呼之至前,分付“先从头杀人,到尾杀我,待我 点头时下手。”复饮酒,良久点头。惟馆宾与一妾坠楼而走,妾折一足。最后李 帅伸头受刃。此刽子遂四面放火,自刳其腹而死。既,潭州陷,衡州、茶陵军、 袁州相继而下。其后李两山有诗题潭州驿,怀李肯斋曰:“天运由来有废兴,义 无两大一身轻。封疆社稷若不死,妇女须眉何用生。纽解纲常重接续,灰寒万劫 独光明。便当配食三闾庙,启迪民彝开太平。”(三闾水死,肯斋火死。)
○吉州归附
丙子二月十五日,大兵至吉州,权城守周天骥以城降。大兵循浙东至严州, 知州方回降。至台州,知州杨必大降。至处州,知州梁信降。衢、婺等州并下。
○扬州死节
丙子五月,广王登极,除李庭芝为右丞相。六月,庭芝弃扬州,引兵至泰州, 欲航海至福州。大兵追及之,庭芝凡战数合,大败,遭擒。宋都歹元帅斩庭芝于 军前。八月,大兵攻淮东,破扬州。朱焕以城献,姜才死之。姜才,淮之猛将, 前后主将,皆其人也。姜才屡战大捷,大战三日。姜才身生九疽,不可挂甲,遂 败。至泰州,被执,不肯降,临刑含血,骂声不绝口。淮人言之,无不伤叹。
●卷九
○丙子北狩
祈请使
左相吴坚(天台人)右相贾余庆(海州人)参政刘(重庆人)枢密文天祥 (吉州人)参政家铉翁(眉州人)
表献玺纳土官
监察御史杨应奎(庐州人)大宗丞赵岩秀(临安人)
日记官
宗丞赵时镇(庐州人)阁赞严光大(绍兴人)
书状官
御带高州太守徐用礼(临安人)潮州通判吴庆用(临安人)惠州通判朱仁举 处州通判沈庚会浙东路钤吴嘉兴掌管礼物通事官
通事总管高举(江陵人)总管吴顺
提举礼物官
环卫总管潘应时总管吴椿环卫总管刘玉信(扬州人)
掌仪官
浙东路钤詹<囗水>带行官属五十四员随行人从二百四十人扛抬礼物将兵三千 人
北朝馆伴使
巴延丞相贴差特穆尔万户阿术元帅贴差焦愈相
○祈请使行程记日记官严光大录
德丙子二月初九日,宣奉大夫、左相吴坚,自天庆观方丈出北关门,送通 议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余庆、银青光禄大夫、枢密使谢堂、端明殿大学士、 中奉大夫充祈请使刘、承议郎守、监察御史充奉表纳土官杨应奎、朝奉郎充奉 表纳土官赵岩秀。当登舟时,南北朝阿里议事传巴延丞相命,留吴相登舟。泊于 北新桥岸下,终夜流涕。北军差军前唆都相公勉谕之。此日会文天祥于军前,忠 义激烈,分辨夷夏。遂激北朝丞相之怒,遂点差坚战头目守之。
初十日,枢使谢堂纳赂免行,遂回。是夕泊谢村。
十一日,吴坚、贾余庆、家铉翁、刘各乞封赠三代妻属,众官乞封赠三代, 奏从之。午后,文天祥自北寨登舟,同特穆尔万户至,诸使众官会于唐西寺,就 宿舟中。
十二日,早行舟,夜泊人场国济桥。
十三日,夜泊上墩。兵火之余,横尸满野。
十四日,舟次平江府,北官宣抚使就阊门接。官亭令妓置酒待,吴、文二相 不赴。晚催登舟,马军三百余人沿塘护送至无锡县。
十五日,舟次无锡。是日特穆尔万户生日,四府俱送寿仪,就三登仓桥上, 特穆尔舞劝酒。是夜泊常州十里镇。
十六日,早舟次常州,毁余之屋塞路,杀死之尸满河,臭不可闻,惟此最多。 次过奔牛镇,夜泊吕城,白骨堆积如山。
十七日早过吕城堰,换舟到丹阳县,泊七里庙。
十八日,行过新丰寺,遇一舟,有北朝国师,刘参政举酒劝之。次至镇江府, 韩蕲王庙前,有招讨石祖忠、招讨张郎中携妓乐,师豹劝酒,迎入府治,同特穆 尔留客于府治后堂。泊舟丹阳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