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金陵琐事
金陵琐事
○识蕡字去官
姚湘幼攻举子业,不售,遂纳粟入太学,选河间卫经历。巡按李名,进士也,点名呼“王蕡”为“王贲”,秀才不应。姚禀云:“蕡”音“焚”,乃刘蕡下第之蕡。巡案依其音呼之,随呼而应。巡案曰:“好个经历,能识蕡字”。竟以此去其官。经历识蕡字而炫能,巡案不识蕡字而忌刻其失也,均矣。
○五大部文章
太守李载贽,字宏甫,号卓吾,闽人。在刑部时已好为奇论,尚未甚怪僻。常云,宇宙内有五大部文章:汉有司马子长《史记》、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苏子瞻集》、元有施耐庵《水浒传》、明有《李献吉集》。余谓《弇州山人四部稿》更较弘博,卓吾曰:“不如戏吉之古。”
○雅谑
友人沈生予云,张江陵钤束科道,两衙门官不敢扬眉吐舌,略陈异已之说。士人因编一谑语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于张江陵。张谓科道官最难得其人,即如孔门四科十哲,未必人人可用。文选云:“德行如颜回,何如?”张曰:“回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说训言说下皆同),未可用也。”“文学如子夏,何如?”张曰:“子夏入闻圣道,而说出见,纷华美丽,而说未可用也。”“政事如冉求,何如?”张曰:“求也,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未可用也。”政事如子路,但恐其好勇耳。张曰:“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尽可用也,尽可用也。”文选唯唯而退。此可谓士林之雅谑。当时科道曾亦闻此谑语矣乎?
○张江陵对句
东桥公填楚,张江陵仅十余岁,应童生试。东桥曰:“童子能属对乎?”因曰:“雏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张即曰:“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东桥大喜,解腰间金带赠之曰:“他日贵过我也。”
○失金杯
橙墩武晌,富而好学,且好客。有爱妾苏氏,善持家。一日宴客,失金杯,诸仆皆啧啧四觅之。苏氏遂诳之曰:“金杯已收在内,不须寻矣。”及客散,对橙墩云:“杯实失去,寻亦不得。公平日好客任侠,岂可以一杯之故,令座上名流不欢乎?”橙墩颇善其言。近有监生宴客,失物,百遍搜座客者,较之苏氏可愧死矣。
○黄鹤楼知己
休斋沈公钟,督学湖南时,笑指黄鹤楼曰:“此余之知己也。”士林传以为故事。
○空中鬼斗
周蒙泉县令、沈顺贞举人,俱在北门桥,相邻而住。周之内人忽梦空中两鬼相斗,胜者落沈家,负者落本家。次日,两家各生一子,特时不同耳。周之子名应魁,袭千户职。沈之子名凤翔,中万历壬辰进士,官至给事中。夫武之不能胜文也,在鬼已然,况于人间乎?
○东桥见王梦泽
顾东桥巡抚湖广时,在黄州要见王梦泽。与知府言之,知府云:“王是发配士,夫凡府县与过客,皆不得一识其面。”东桥知为俗吏,不足与言,乃嘱通判云:“我定要见王梦泽,勿如知府云云也。”通判访王狎游之人,一善讴者,一蹴球者,呼二人至,喻之曰:“抚台要见王乡官,你二人设一谋见之。见则有赏,不然且有责也。”二人领命去。梦泽一日出门,至园中,二人传一消息,通判报之。抚台拥门而入,梦泽方欲走避,一人拽其左,一人拽其右,且陈抚台之意云。梦泽身不得脱,东桥方得与之相见。
○高风
湛甘泉、霍渭崖在南部尚书,同时府学。训导邓德昌,字顺之,广东顺德人,乃二公同社友。相见只论齿,不论爵。或途中相遇,亦不回避,且策一蹇驴与之并行。后邓死,府学二公制朋友之服,经纪其丧。京中文武官无有不吊者。如此高风,古人也,非今人也。三公均之不可及。
○两次还金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畏斋即观察何矩所之曾祖。
○双芝轩
万历四年丙子,天界寺僧圆慧,号秀峰,庵中忽生二芝,喜为文明之瑞。因以双芝颜其轩,请盛仲交、盛伯年父子,读书其中,以应其瑞。时盛最有声文场也。八月尽,将揭晓前一日,盛携酒至双芝轩候榜。日晡时何公露、何仲雅昆玉,敲门而入。仲交赋一诗云:“街鼓喧阗榜欲开,敲门何事有人来。韦颛自是科名客,何必鸮鸣混俗猜。”天明榜开,公露、昆玉高中矣。公露名湛之,仲雅名淳之。盛诗寓二何字,二芝寓二之字,鬼神之泄其机也,微而巧如此。
○正杨
封部黄蛰南云:“我朝学问渊博,著述最富者,莫过杨公用修。”用修摇笔著书,直写胸中之闻见,定不屑屑。更检书册误处,自不能免。若予同年陈晦伯之正杨一书,乃就用修之引用者,从而考证之,即所正皆当已落第二义矣。
○采石吊太白
黄蛰南云:“余同年宗子相集中,有采石吊李太白七言十绝,当为压卷。但十首内用月字云:‘忆君乘月下金陵,千帆明月大江涛。醉来江底抱明月,独留明月照江南。明月窥人恐是君,可怜一片寒江月。’何其重见叠出也。不如少作数首,少用月字,亦可名世。”
○世宗记注二臣
东桥与罗印冈书,其略云:不肖治陵之命,发自渊衷,直以抚楚微劳。不知何缘,遂蒙记注,谕诸臣曰:“顾璘在楚,尽心肯任事,以此委之。”夏曰:“已交代”。上曰:“赶回”。或曰,彼入京在途,可遇。严曰:渠南京人,水路去矣。上又曰:“但委之,不患不来。”夏曰:吏部缺当补。上曰:“以工左升吏右,迹如左迁,彼必不乐,仍留原缺待之。”璘未至之先,数问之,众大为恐。至宜城,见璘疏谕。诸臣曰:“璘至矣。”故事陵寝,仍当用礼部侍郎一人。昨奏,乃又曰:不必差,再添一人,则不专矣。前有传帖,谕内阁勿称工部侍郎,恐其动心。但云说与侍郎璘,皆殊眷也。璘不肖,何以承此?故虽劳且远,更不敢辞。唯仗至爱,敢告,幸不他闻也。又俭庵公昨驾发时,欲取公居守,以道远期近而止。
谕诸臣曰:“梁材执法甚固,虽应变非其所长,守法有余也。”众云:俭翁之召非久矣。观东桥此书,世宗之记注二臣也如此。
○志公谶
何元朗丛说解宝志公谶云,杖上悬尺者,梁也。拂者,陈也。剪者,齐也。镜者,大明也。其谶甚明,其说最确,但中间尚有隋唐宋元,何不一谶之乎?志公生于金陵鹰巢,朱姓者探于巢而养之。志公葬于钟山,太祖迁其地而葬之。此更是一大谶也。志公真神僧哉。
○死为神
陈矩庵钦广东提学,死于任,即为广东城隍。周蒙泉珊,永定知县,死于任,即为永定城隍。山人金鱼,能写赵承旨字,死为判官。
○御史迎举人
嘉靖七年,张公廷献以右都御史掌南都察院。子恕适中乡试榜一百二十名,属官十三道。御史同具鼓乐彩旗迎之,最是胜事。
○兵书报捷
正德六年,石冈王公以旗中杨慎榜进士,同乡竹堂王公任兵部尚书。揭晓日,竹堂五鼓早朝过其寓,叫开其门,对使云:“你相公已高中。我是头一报。相公官只做兵部尚书。”罢后,石冈官果至兵部尚书。王凤塘谈。
○薝卜花
白云寺一名永宁寺,在凤台门外与牛首山相近。太监郑强葬地,坟旁多名花异卉。有薝卜花一丛,乃三宝太监西洋取来者,中国无其种。余曾三见其开花,花瓣似莲而稍瘦,外紫内淡黄色,与佛经云薝卜花金色者同。花心嗅之,辛辣触鼻。远远闻之,微有一种清香。杨用修、胡元瑞皆云,薝卜花即栀子花者。非也,栀子花瓣极俗,色极白,香极浓,品极贱,处处有之。若以为即薝卜花,恐栀子不敢当也。杨胡二公特未见薝卜花耳。
●卷二
○二京赋
御史余公光,号古峰,有《二京赋》,嘉靖十五年已经进呈。
圣旨送入史馆,赏新钞一千贯。大城山樵盛时泰尝曰,孟坚当卯金末造,犹以两都擅名。太冲遭列国鼎分,尚藉三都振响。今圣明混一天地再辟,列圣相承,重光累洽,文物之盛,亘古无前。奈何使竖儒专美千载也?因为《二京赋》期上之,惟藏笥中,竟归覆瓿矣。又长史黄琮,字元质,有《金陵赋》。
○佳句
孙总制炎,字伯融,“游仙”云:“天与数书皆鸟迹,身留一剑是龙精”。
周滇,字伯宁,“舟中望九华”云:“岩回气如蕡,峰去势犹引”。
杨翮,字子举,“游广教寺”云:“云间闻梵语,烟外听斋钟”。
夏煜,字允中,“康郎山奉旨”云:“绝壁秋声清漱玉,白沙月色烂堆银”。
史京兆谨,字公谨,“七星关”云:“路远家难问,愁多酒易醒。”“西山精舍”云:“巨户蜂留蜜,松巢鹤坠翎。”“游清凉寺”云:“古径依山转,清猿向晚哀。”“览秀楼”云:“残霞拥树作秋色,空翠袭衣生暮寒。”“送屠先生”云:“南浦斜阳芳草色,东风啼鸟落花天。”“日晷为张布政赋”云:“静遁青春回禁柳,暗移白发上朝簪。”“万松轩”云:“秋声出树晓无迹,云气入帘风满庭。”“游天界寺”云:“地暖渐生眠鹿草,松枯欲折挂猿枝。”“赠吴羽士”云:“松下剪云缝鹤氅,花间滴露写鹅经。”
马俊“赠王鼎归田”云:“幽斋藏岛屿,深径入林峦。”“江行”云:“霜蒲藏水鸟,烟树隐柴荆。”“和杜”云:“翠微深见寺,绿野暗啼莺。”“山居”云“溪畔游鱼吹柳絮,竹边啼鸟避茶烟。”
汤参将胤绩,字公让,“漫兴”云:“长身惟食粟,老眼渐生花。”“咏守宫”云:“鸳鸯肠断魂堪冷,蜥蜴形消血未干。”“秋思”云:“决明阶下好颜色,郭索沙边多路岐。”
蒋主孝,字宗伦,“长啸”云:“重阴接海蒸沙雨,轻雾连山煮石云。”
蒋主忠,字存恕。“经龙潭旧居”云:“古镇东西市,长江旦暮潮。”“过镃公方丈”云:“宝殿迥临飞鸟上,疏钟遥隔暮云深。”
蒋御史谊,字宗谊,八岁赋诗云:“青天阁雨云归岫,紫气乘龙水入江。”
顾教授言,字如纶,“题画”云:“沙上闲鸥如有约,堤边幽草不知名。”
贺山人确,字存诚,“城南雅集”云:“开帘山纳翠,扫径树留阴。”“都门送别”云:“花落谩惊春已去,愁来恰值酒初醒。”
史山人忠,字廷直,“偶成”云:“爽气催诗兴,凉风散酒时。”“又”云:“云山开画障,槐柳映蓬门。”
李祭酒时勉,“送僧”云:“柳带天边雨,松回岩际云。”“草亭宴集”云:“一径浓花发,满庭芳草多。”“送王教授”云:“水满沧江杨子渡,云连绿树富春山。”
倪尚书谦,字克让,“南郊草堂”云:“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香。”
倪尚书岳,字舜咨,“芳池春水”云:“新涨受风牵翠榖,好山随月堕青螺。”“登兜率岩”云:“晴色扑帘知日近,轻阴过槛觉云低。”“和鸣治有怀”云:“幽壑雨晴泉响近,隔林风细鸟飞轻。”
童尚书轩,字士昂,“九日”云:“黄菊酒香人病后,白苹风冷雁来初。”“南坡草堂”云:“草堂夜雨生科斗,花迳春风叫栗留。”
李应祯“和吴匏庵”云:“春树暮云无限思,薰炉茗碗有余清。”
沈佥事钟,字仲律,“黄县”云:“秋残群木老,野迥乱山高。”“题画”云:“江山秋色净,风雨暮寒多。”“新嘉驿”云:“风定凉生树,庭空月近人。”“钜野”云:“沙草酿寒残雪在,野云翻影断鸿悬。”“青阳驿”云:“寒凝帘底炉烟细,尘净墙阴竹色幽。”
徐佥宪完,字用美,“送何省叔还京口”云:“霜冷江■〈氵亟〉秋雁影,雨晴岸拍晚潮声。”“湖山楼”云:“窗含山色晴横黛,帘卷湖光晚映霞。”
姚太守黼,字大用,“报恩访僧”云:“松云晴覆地,花雨尽飞空。”“送人还金台”云:“舟从江上发,人向日边还。”“淮阴夜泊”云:“灯影遥临岸,月光低近城。”“旅馆岁暮”云:“冻云低欲坠,远雁断还联。”“送周别驾”云:“将雏墙燕留人语,卫足葵花向日妍。”“凤台别墅”云:“花深门径人稀到,帘卷春风燕自来。”“北山吟”云:“瀑布飞空千尺雨,春风吹老一庭花。”“春暮”云:“红雨落残清昼永,黄莺啼尽绿阴稠。”
罗大理辂,字质甫,“花岩寺”云:“山色远含千古秀,洞门深向半岩开。”
王尚书敞,字汉英,“渡大同江”云:“花明春欲暮,沙暖水生烟。”“登浮碧楼”云:“石磴斜通郭,烟村半掩扉。”“宿碧蹄馆”云:“树绿入夏重阴合,鸟为留人着意啼。”
张学士益,字士谦,“映草帘”云:“卷露来春燕,摇风入晚萤。”“绿筠”云:“润含春嶂雨,阴送午窗凉。”“秋夜”云:“露寒蛩韵切,云淡月光微。”“文会图”云:“帘卷高松苍雪堕,窗开群岫翠屏寒。”
罗太守凤,字子文,“九华过雨”云:“凌霄缥缈牵高兴,入夜淋漓负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