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潜纪闻初笔


  ◎吴俗三好王渔洋谓吴俗有三好,斗马吊牌,吃河鱼,敬五通神,虽士大夫不免。恨不得上方斩马剑,诛作俑者。

  ◎张文端恶马吊张文端最恶马吊之戏,尝镌一图章曰:“马吊众恶之门,习者非吾子孙。”所藏书册图画,悉印之。

  ◎名刺不用拜字明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或曰:康熙初鳌拜专权,朝臣献媚,避其名也。或曰:鄂文端公当国时,以其父名拜(按公为祭酒鄂拜子),故题刺不用拜字,中外靡然从之。又属吏上大宪书,向用“恭惟大人”四字。自庄滋圃相国有恭总督两江,僚属具禀,改为仰维,或作辰维。又定例称大学士曰中堂,今陕甘总督湘阴左公入相后,两省官吏避宗棠二字之嫌名,皆称伯相。比公晋封二等侯,又称为侯相。

  ◎汤文正荐陆在新长洲陆明府在新,为诸生时,敦尚气节,刻苦自厉。彭山筑屋,躬耕读书,以孝廉为松江教授。斋规方雅,屏绝贽币。汤文正公抚吴,察其廉勤,以卓异荐。是岁江南七府一州,诸长吏登启事者,仅君一人,故事未有也。既入都,圣祖召见,赐蟒服,迁庐陵知县,大著声绩,世称文正之知人。

  ◎追念李文勤公勋劳高阳相国李文勤公爵,以康熙二十三年薨于位。四十九年,上追念勋劳,特旨:李爵任大学士时,始终恪慎,懋著勤劳,其孙工部主事李敏启,可超擢太常寺少卿,以示优礼旧臣至意。敬按:主事之于常少,仅越一阶,而有堂司之别。大臣子孙叨窃余荫,京官至郎中,外官至知府,宠荣极已。况事隔二十余年,君臣恩谊,犹复如斯,伊古明良不数遘也。

  ◎国初清语官号国初官号,清语居多。如噶喇昂邦,即今左右翼前锋统领;固山额贞、固山昂邦,皆即今都统;梅勒额贞、梅勒章京,皆即今副都统;纛章京,即今护军统领;甲喇额贞、甲喇章京,皆即今参领;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一、二、三等总兵官世职、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三等精奇尼哈番,皆即今一、二、三等子;一、二、三等副将世职、一、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皆即今一、二、三等男;一、二、三等参将世职、游击世职,一、二、三等甲喇章京,一、二、三等阿达哈番,皆即今一、二、三等轻车都尉;盛京八门总管昂邦,即今将军;驻防昂邦,即今驻防将军;墨尔根虾,即今蒙古侍卫;札尔固齐,即佐理五大臣。右见仁和赵雩门笔记所述。康祺庸陋,备官京朝,未谙国语,不知赵氏之说,果可依据与否,姑节录之,以俟考证。

  ◎辅政四大臣顾命八大臣圣祖冲龄践阼,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并受顾命,同辅政,时号曰四大臣。咸丰十一年文宗晏驾滦阳,辅政诸臣,躬侍玉几,遂传谕海内,以载垣、端华、肃顺、景绶、杜翰、匡源、穆荫、焦瀛为顾命八大臣。其实八人者,特是日内直之员,上未尝以元良付托,端华、肃顺辈志在揽权,故敢矫遗诏以养威,引私人以自重也。按康熙初辅政四大臣,实出鳌拜冒托,见圣祖谕旨,鳌拜后竟伏法。同治朝八大臣,则诛锄贬黜无幸免者,惟景绶以戚畹再起。

  ◎大襄毅公小襄毅公康熙间,漳浦蓝公廷珍,官福建水路提督,公孙元枚,由世职起家。乾隆中,福建陆路提督廷珍平朱一贵之乱,元枚与剿林爽文,祖孙皆立功台湾。殁后,皆赐谥襄毅,闽人至今称大襄毅公、小襄毅公(按:文臣中祖孙同谥者,惟丹徒相国玉书,及公曾孙侍郎锡庚,皆谥文贞;世或称侍郎谥文节误也)。

  ◎畿南三才子国初直隶多诗人,永平张盖命士、申涵光凫盟、鸡泽殷岳宗山,称畿南三才子。三人皆遗民。盖阳狂自废,尝独游楚、豫、齐、晋间,归则闭土室,湛醉歌哭,善行草,五言高简,力诣古人。涵光明忠臣佳允子,潜心理学,晚益名高,著有《聪山集》、《荆园小语》诸书。岳前明举人,顺治初除知睢阳,甫至任,即投劾归。诗宗魏晋,不喜作律诗,所作古体,莽莽然肖其为人。三人行谊,自以涵光为得中,而逸轨贞操,均非尘所有,宜河朔人士,至今称道不衰也。

  ◎圣祖不宝远物圣祖幸索尔哈济时,喇里达头人进青翅蝴蝶一双,谓能捕鸟,又彩鹞一架,谓能击虎者。上命侍卫毋纳,厚赏其人而还之,圣天子不宝远物如此。

  ◎东京盛京京师太祖高皇帝天命七年,建东京于辽阳;十年,自东京迁于沈阳,太宗天聪五年,尊为盛京。世祖入关定鼎,因明都顺天府之旧,称为京师,营丰宅镐,缔构艰难,亿万年不拔之基也。

  ◎世祖阅明孝宗实录世祖幸南苑别殿,夜半阅明《孝宗实录》,有召对兵部尚书刘大夏、都御史戴珊事。心喜曰:“朕所用何遽不若珊、大夏。”明日,宣梁尚书清标及魏文毅诣行幄,备顾问。

  ◎沈文恪请罢流徙乌喇新例圣祖登极,因旱求直言。新例:流罪皆徙乌喇,诏九卿会议。沈文恪公荃谓:乌喇距蒙古三四千里,地不毛,极寒,人兽冻辄毙,徙流罪不当死,不应驱之死地,乃独为疏上之。有旨:令画一。文恪持前议益坚,且曰:“臣此议行,三日不雨者,愿伏欺罔之罪。”圣祖方冲龄,改容纳之。越二日,大雨盈尺,新例竟罢。

  ◎丹魁堂道光癸巳江阴季文敏公芝昌,以前科鼎甲散馆。阅卷大臣方定卷,上忽将尚书名签(凡殿廷试卷后用弥封,卷面用小纸名签,呈卷后,上亲自揭签,始交阅卷大臣定甲乙),遣太监持问阅卷者,第一是此人否,并于名上朱笔书一魁字,名下双行书“读戴谁遣”四字。诸臣覆奏,谓所拟首卷,赋首是“读戴”二字,诗首是“谁遣”二字,至是否季某,臣等实不能知。须臾,又命太监持两名签示大臣,则皆朱书劣字,比拆封,皆三等也。翼日召对,有“君臣一德”之谕。尚书遂以“丹魁”名其堂。

  ◎宣宗立文宗为太子事季文敏公《丹魁堂年谱》,纪宣宗立文宗为太子事甚详确,谨录之。谱云:“道光庚戌正月,上违豫久,犹日至奉三无私(敬按:四字别殿名),召见办事。十三日召见慎德堂(敬按:寝宫名),仅军机大臣、大学士祁{宀隽}藻、杜受田,尚书何汝霖,侍郎陈孚恩、季芝昌五人,语良久。十四日卯初刻,诸臣甫入直,已传旨召对,凡十人,盖定郡王载铨及大军机五人,御前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科尔沁王僧格林沁三人,暨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尚书文庆也。上冠服端坐,命至榻前,告以立今上为皇太子。须臾,今上入,上取缄匣朱旨传示,并谕勉诸臣,毕,各退。今上命军机五人同阅章奏,移时,甫还直庐,忽急宣趋入,惊闻大行皇帝龙驭上宾矣。”康祺按:道学家言,每以易箦启手,神志湛然,为生平学道之效。况万乘天子,临御多年,髦期而不闻倦勤,大渐而从容审训,缀衣当出庭之日,冕服无凭几之容,兢兢业业,钦始钦终,非圣人其孰能之。

  ◎季仙九考试皆遇三数季仙九尚书,以道光壬辰第三人及第,癸巳甫留馆,即应大考,复列第三,擢侍读。己亥又值大考,名单出,则仍第三也。擢少詹事,具折入谢。召见谕曰:“汝卷本定第一,朕不知如何移置第三,然第一不若第三巧合上次名数。”因大笑。故尚书纪恩诗,有“九重知已温言逮,三度同符盛事传”之句。(按:尚书名芝昌,字仙九,盖取仙芝九茎之义。殿廷三试,三列前茅,遂跻华显,适符三三成九之数。唐人诗“官阶科第皆前定”,其不然欤?)

  ◎定逢五视朝之制世祖御宇之九年,魏文毅公疏言:“少而勤学,古人比之日出之光,宜及时肇举经筵日讲,以隆治本。”八年二月,世祖亲政,公又言:“深居高拱,不如询访臣邻;批答详明,不若亲承颜色。故事有朔望之朝,有早朝、晚朝,内朝、外朝。今纵不能如往制,请一月三朝,以副励精图治至意。”自是,定逢五视朝之制。

  ◎蔡总兵请修筑边墙康熙辛未,总兵官蔡元疏请修筑边墙,上初命阁臣集九卿于阙门外,面询可否以闻。群臣未及对,上复召大学士谕曰:“朕思众志成城,岂在边墙。”诸臣叩首曰:“大哉王言,臣等见不及此也。”所请遂不准行。

  ◎禁奏折媚兹语康熙中,廷臣章疏,有“德迈二帝,功过三王”语。上曰:“二帝三王,岂朕所能迈且过哉?”传谕中外,自后不许如是。陆清献公尝谨述其事,见《三鱼堂文集》中。康祺谨读世宗朱批谕旨,凡臣下奏折,媚兹过甚者,无不丹书申儆,盖我朝家法然也。

  ◎建先蚕坛乾隆七年,户部侍郎三德疏言:“亲蚕典礼,与亲耕并重。前代制度未备,皇上敕建先蚕坛,为旷世巨仪。请将建坛址宫殿规制及兴工告成日期,宣付史馆,以光盛典。”诏从之。

  ◎增四川总督雍正九年,大军征噶尔丹策凌,上以川陕地广,又理军需,总督一员,难于控制,特旨增设四川总督,即以四川提督黄廷桂补授,兼管提督印务。乾隆元年,西陲军务告竣,川督廷桂仍为提督。后于十三年复设总督,始为定员。

  ◎国初慎重巴图鲁勇号巴图鲁,译言好汉,与元史称拔都、拔突、霸都鲁等类,字异义同(国语重在声音,凡同音之字,皆可假借,故翻译互有同异)。我朝开国时,礼亲王代善首膺古英巴图鲁赐号,盖其时太祖征乌拉,进攻屯寨,代善最为奋勇。敬按:代善为太祖高皇帝第二子,可见当时重视勇号,亲藩储贰之贵,尚必从事边垂,武功懋著,始享此三字荣称。近日军营克一城,夺一寨,即请保奖清、汉字勇号(凡有奋勇、刚勇等名目,第二字用勇字者,谓之汉字勇号;其无义可思,字数多寡不等者,谓之清字勇号。汉字如蓝翎,清字如花翎,积功递加,亦曰赏换),累牍盈篇,殊失先朝创制之本意矣。

  ●卷六◎会试及顺天乡试钦命题目之始国初凡乡、会试三场,俱由主考出题。自顺治十五年后,会试及顺天乡试头场《四书》三题,由钦命密封,送内帘官刊印颁发。

  ◎乾隆丁丑科会试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会试,奉旨易表判为诗,易经文于二场,永著为例。二十三年,复于头场增性理论一篇。

  ◎介少宗伯充会试总裁乾隆二十二年,高宗三次南巡。是春,值丁丑会试,上驻跸扬州,诏扈从大臣礼部侍郎介福,自行在赍旨及诗题,以三月初六日驰至京师宣旨,即奉充总裁入闱。时刑部尚书刘统勋、礼部侍郎金德瑛,已奉总裁会试之命。上方将回跸河工,召刘统勋筹议,限二十八日抵工,故以介少宗伯代之也(按:此事见钱侍郎《箨石斋诗集注》,赍旨及诗题云云,似乾隆朝头场《四书》文,仍由考官出题也,俟考)。

  ◎江南乡试改期顺治二年乙酉江南乡试,以十月举行。三年丙戌科,因故明瑞昌王朱谊泐事,改九月。

  ◎康熙癸卯科江南乡试得人之盛康熙二年癸卯科江南乡试,同榜凡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得人最盛。时典试者,编修大兴王勖,工科给事中茌平王曰高也。

  ◎康熙丙午科头场试策五道康熙五年丙午科乡试,新例,头场试策五道,二场试《四书》论、经论各一篇。

  ◎江苏安徽分省取中之始江苏、安徽分省取中,自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会试始。

  ◎乡试覆试之始乡试覆试,自道光甲辰科后,始为定制,其实始于顺治十四年也。是科丁酉,因顺天、江南科场事发,诏令覆试。

  ◎外省驻防生员准入乡试场道光二十四年,谕外省驻防生员,准入各省乡试场,另考翻译。

  ◎陆建瀛请以性理论试士咸丰元年,两江总督陆建瀛奏:士子不明正学,请以性理论试士。经礼部议准,生员于考试经古场、童生于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濂、洛、关、闽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得旨允行。不数年,粤匪南来,建瀛弃师逃遁,贻祸中原者甚大。一时士论哓哓,遂与《周礼》殃民、《孝经》退敌等诮矣。

  ◎捐输加学额军兴,各省捐输量加学额,自咸丰二年太常少卿雷以П奏请始。

  ◎殿试引见不到降甲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殿试,钦定前十本常熟季学锦卷列一甲第三,以引见不到,降三甲末。咸丰己未科,聊城朱学笃卷列二甲第一,亦以引见不到降甲。

  ◎翁心存不得状元煦斋相国英和《恩福堂笔记》云:余三主礼闱,壬午科亦定江苏元,三日,山阳汪文端公欲以广东卷易之,余不可。会发喘疾,精神委顿,进卷之期又迫,遂请同事公定元卷,竟将翁心存卷抑置,而粤士吕龙光魁多士矣。科场事,非但去取有数,即名次先后,亦有一定,其不能强也如此。按是科相国为正总裁,笔记云云,是文端失元,相国方引为憾事。然文端卒成名相,公子同、公孙曾源,相继大魁天下。可见郁之愈久,发之愈光,驰骤名场,原不嫌暂时少屈也。

  ◎康熙丁巳科乡试止四省康熙十六年丁巳,因军兴,开科止四省:一顺天,一江西、湖广附江南,一福建附浙江,一山东、山西、陕西附河南,有乡无会。

  ◎副榜准作举人雍正四年丙午科,奉上谕:《五经》取中副榜,及两次中副榜者,俱准作举人,一体会试,后不为例。

  ◎乡试展期道光初元辛巳恩科,因疾疫流行,顺天乡试展至九月举行。

  ◎赵阆仙督学风节莱阳赵仑阆仙,康熙二十一年督学江南,力矫时风,清廉自矢,过江击楫曰:“某若一毫自私,不能生渡江北矣。”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簋之风,为之一变。见董含《三冈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