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近事会元
近事会元
诸道节帅进奉
《唐志》云:德宗兴元初,克复京师后,府藏尽虚,诸道初有进奉,以资经费,复时有宣索。其后诸贼既平,朝廷无事,常赋之外,进奉不息。韦皋剑南有日进,李兼江南有月进,杜亚杨州、刘赞宣州、王纬、李锜浙西,皆竞为进奉,以固恩泽。贡入之奏皆曰,臣于正税外方圆,亦曰羡余。节度使或托密旨,乘此盗贸官物,诸道有谪罚官吏,入其财者,减刻禄廪;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节度观察交代,或先期税入,以为进奉。然十无其二三耳,其余没入。此节度使进奉始也。
刺史进奉
《唐志》曰:德宗兴元初,裴肃为常州刺史,乃鬻货薪炭,案牍百贾之上,皆亲剂焉,余又进奉。无几,迁浙东观察使。天下刺史进奉,自肃始也。
判官进奉
唐德宗兴元初,宣州刘赞死,判官严绶,倾军府资用进奉,俄拜刑部员外郎。天下判官进奉,自绶始也。
扬掷米运
《唐志》云:明皇开元初,每运米至京,或砂砾糠粃,杂乎其间,诏使扬掷较其虚实。扬掷之名,自此始也。
捉官本钱收利
唐明皇开元十八年,先是高户捉官本钱,后御史大夫李朝隐,奏请薄税百姓一年税钱充之,依旧令高户及典正等,捉月收利,借官人税钱。
税竹木茶漆及常平事
唐代宗永泰四年,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之。税茶之说,肇于此矣。
税茶法
唐德宗贞元九年,户部侍郎张滂,立税茶法,曰诸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申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
移茶种植
唐文宗太和元年,王涯请使茶山之人,移茶树就官场中栽之,摘茶叶于场中造之。旧有贮积,皆使焚弃,天下怨之。
茶法坏
唐文宗太和九年,王涯诛后,令狐楚以户部尚书右仆射主之。以是年茶法大坏,奏请付州县,而入其租于户部,人人悦之。
复旧茶法
唐文宗开成元年,李石以中书侍郎,判收茶法,复开元之制。
税间架算除陌
唐德宗时,赵赞请税间架,算除陌。其法屋二价为间,上等价每间出钱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或贫无他财,独守故业,坐多屋出算者,动数十万,人不胜其苦。匿一间者杖六十,告者赏钱五十贯,取于其家。除陌法,公私贸易,一贯旧算二十,加等算为五十,给与他物或两相易者,约直为率算之。市牙各给印纸,人买卖,随署记,翌日合算之。有交易了用牙者,给其私簿,无私簿者,投状自夺。其有隐钱,百者没入二千,杖六十,告者十千,取其家资。法既行,而主人市牙,得专其柄,率多隐盗,公私所入,曾不得半。怨声喧然,至兴元元年正月放罢。(已下失折纳賖粜一条)
琼林大盈库
唐德宗兴元元年,贼泚平复,府库空虚。后诸藩供奉继至,乃奉天行在,贮官物于廊下,题名曰琼林大盈库。陆贽谏曰: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之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贡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于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于天子,以奉私求。明皇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祸萌于滋。
开元通宝钱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其文乃欧阳询书也。
●近事会元卷四
霓裳羽衣曲
唐《野史》云:明皇开元中,道人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回于天半,尚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曲,遂笛中写之。会西京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因敬述所进为曲身,名《霓裳羽衣曲》也。又《杨妃外传》云:天宝四载七月,于凤凰园,册女道士杨氏为贵妃。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注云,明皇三乡望女几山所作也。又引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小说》云:术士罗公远,导明皇入月宫,闻之尤甚怪诞,不足为证。上交尝闻,明皇洞晓音律,必欲神其曲,谓得于天上也。或梦寐所成,亦非异事。若云形体升天,殆欺人也;女几回而作,近之矣。今又按《乐苑》云:《霓裳羽衣曲》,开元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进,在越调中。又《乐苑》云:《婆罗门曲》改《霓裳羽衣曲》,入大乞食调。今之大食、越调,声相近,唯高一均,是二调俱可行之,皆属商也。《婆罗门曲》,大乞食调、越调双调,今时乐工,尽知之,其散序不复闻焉。近年乐工穿凿,不明越与大食,俱属商声,但见胡曲有仲吕商,即林钟商也,便就其调,草为八拍。曲破殊无和会,谅其曲必大也。自唐宪宗时,犹奏此曲,今不传者,有以巢贼之后泯然也。无如白居易歌诗可证耳。白诗云:“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见商。”又《和元稹诗》云:“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入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秋风天,玉勾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霓霞帔步摇冠,花钿璎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愿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竞相搀,击擫吹弹声迤逦。(《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声发,《霓裳》序初亦如此。)《散序》六奏未动衣,(《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之。《野史》云,此是明皇所得之声,分为六序也。)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裂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中序》初有拍,亦名《拍序》,此后乃进《婆罗门曲》也。)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袖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十二遍而终。)翔鸾舞了却收趐,唳鹤曲终长引声。(凡曲将终,皆声拍促速,惟《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杨氏谓敬述创歌,今微之寄谱与乐天也。)
胡渭州 伊州
《乐谱录》云:唐明皇天宝中,西凉节度使盖嘉运进。
凉州 新凉州
唐明皇开元六年,西凉州都督郭知运进。又有《新凉州》,并在宫调上宫。窃详七宫有《八凉州》,内正宫别有《小凉州》,亦曰《碎宫凉州》,其慢遍中来七宫凉州中美声,聚而为之。此有似《新凉州》也。又《郑棨传信记》云:初郭知运进此曲,上召诸王便殿听之,曲终,宁王不乐,对曰:此曲虽佳,臣有间焉。夫音者,始于宫、商,成于角、徵、羽,莫不根袭于宫、商也。斯曲宫杂而少徵,商乱而加暴,宫君商臣也。宫不胜则君势卑,商有余则臣事僭。卑则逼下,僭则犯上,落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于歌咏,见之于人事。臣恐有播越之祸,悖迫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默然。后有安史之乱。
西凉州曲
唐《幽闲鼓吹》云:元载子名伯和,势倾中外。时闽帅寄乐伎十人,仅半岁无因得进,伺其门下弹琵琶人康昆仑,得通伯和,一试之,尽遗昆仑矣。先有和尚段善本者,自制《西凉州》,昆仑求之不与,至是以乐伎半赠之,乃肯传焉。今《道调凉州》是也。
杨柳枝
唐穆宗时,白居易《长庆集》云:“《杨柳枝》洛下小新声也,小伎有善歌者可听,故试之云。‘小伎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又《别柳枝诗》云:“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上交按《抒情诗集》,述白居易有数伎,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居易年既高迈,小蛮方丰艳,因为《柳枝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工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对。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二枝,植于禁中。居易感上知名,又为一章,末句云:“定知今夜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
中和乐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二月一日,中和节,以雨雪,改于二月七日。宴群臣,因奏上所制《中和乐》曲也。
倾杯乐
唐太宗贞观初内宴,长孙无忌造此曲。又《乐府杂录》云:唐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此曲,有数拍不均,上初捻管,令俳儿辛骨朏拍,不中其节,上瞋目顾之,朏忧一日而卒。上交详此二说,恐先者是宫调,后来宣宗转于他调制之也。又明皇开元中,亦用此曲,每日轮马三十匹舞之。
道调子
唐懿宗命乐工史敬约,吹芦管,初弄《道调》,上误谓曲拍之,敬约随其拍转成此曲,以隐其误也。
康老子
《乐府录》云:唐富人康老子,落托好与乐工游处,家计荡尽而卒。乐府嗟之,遂制此曲。
离别难
唐则天时,士人陷冤狱,有妻配入掖庭,其本夫善吹芦管,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二郎神》,盖取良人行第也。畏人知,遂三易其名,亦曰《悲切子》,终号《怨回鹘》。
如意娘
《乐府杂录》云:唐则天撰之。
君臣相遇乐
《乐府录》云:唐明皇天宝中,命谭净眼等撰。
雨淋铃
《乐府杂录》云:唐明皇自蜀反正,乐人张野狐所制,亦曰《还京乐》。
夜半乐
《乐府杂录》云:唐明皇入平内难,正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剪逆人,后造此曲。
望江南
《乐府杂录》云:始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
荔枝香
唐《甘泽谣》云:天宝四载六月一日,明皇骊山驻跸,会贵妃诞辰,上命小部音声乐入《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贡荔枝,因名其曲为《荔枝香》。
奉圣乐曲
唐《卢氏杂说》云:韦皋镇西川进之也。
春莺啭
《教坊录》云:唐高宗晓声律,因风叶鸟声,晨坐闻之,命乐工白鸣达写之,遂有此曲。凡箜篌大弦未尝鼓,唯作此曲,入鸟声即弹之,筝则移西柱向上,鸟声毕,入急复移如旧也。
内教坊 云韶府
唐高祖武德已来,置于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一人充使,则天改为云韶府,神龙中复为教坊。
大唐雅乐
唐太宗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斟酌南北乐,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
改法曲为仙韶曲 仙韶院
唐文宗开成三年,诏改《法曲》为《仙韶曲》,仍以伶官所居谓之仙韶院。
左教坊 右教坊
《教坊录》云:唐明皇开元末,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正坊。右善歌,左善舞,盖相习也。
宜春院 十家 三国
《教坊录》云:女妓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谓在上前也。骨肉得居教坊,谓之内人家,有请俸,其得幸者,谓之十家。故郑嵎《津阳门》诗云“十家三国增光辉”是也。家虽多,亦以十家呼之。三国,谓秦、韩、虢、杨氏三夫人也。
云韶院
《教坊记》云:宜春人为戏,则以云韶添之。云韶为宫,盖辽柘枝达摩之属,谓之健舞。
七德舞 破阵乐
唐太宗贞观元年宴日,奏《秦王破阵》之曲。盖太宗在籓为秦王时,士庶军人,相与作之,被甲持戟象战事。上叹曰:岂意今日登于雅乐,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以文德绥海内。遂令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舞》,舞者至一百二十人。
胡旋舞
唐明皇天宝六载,安禄山为上所宠,加范阳节度使。先是康居国贡胡旋舞女,尔后安禄山与杨妃,俱言其艺传之者,不述舞态。上交按,白乐天歌词云:“胡旋舞,手应弦,足应鼓。弦一声,双袖舞。左右转,不知疲,千周万匝无己时。”又云:“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能胡旋,斗妙争能尔不如。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是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太真胡旋感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舞 马
唐明皇开元中三宴日,诸乐戏外,有舞马三十疋,为《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宝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后安禄山亦将数匹而归,私习之。其后田承嗣代禄山,舞马尚存者,一旦于枥上闻鼓声,顿挫以舞之,厩人恶之,举彗以击焉。其马尚谓怒其未妍妙,因更奋击宛转,曲尽其态。厮役告承嗣,以为妖,遂戮之,而舞马绝。
梨园弟子
唐明皇开元二十年,以听政之暇,诏太常乐工弟子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上必觉,为正之,号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近院于林苑之梨园也。
坐部 立部
唐高祖初登极后,燕享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
雅歌杂胡夷音 法曲
唐明皇开元二十五年,太常卿韦绦,令博士韦逌直、太乐尚冲、乐正沈元福、郊社令陈虔、申怀操等,铨叙前后所用乐章,为五奏,付太乐习之。时太常旧相传,有宫、商、角、徵、羽,宴乐五调,歌各一奏。绦又令元成,更相整比为七卷,又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元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晓,相传谓之《法曲》也。
曲 破
《唐传》载云:天宝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是焉。其曲之遍击声处,名《入破》,后其地尽为西番所没破,其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