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录


《茶余客话》卷十二云:“嵇叔子精于子平,自谓官至四品,而夫人之禄位不称,举孝廉,即丧偶,媒妁盈门。叔子排算其八字,俱以为不类。某富翁欲以女妻之,先以年庚付一术士推之。术士云:‘此十恶大败命。’翁以情告,术士曰:‘试易之何如?’因将生日移前数日,而时干亦易,通局俱变矣。翁乃付媒往议,叔子以手推之,曰:‘是恭人也。’遂成姻,任杭州太守,妻受四品封。叔子卒后十余年,诸子将为母称七十觞,先期营办。恭人笑止云:‘某日非吾真生辰也。’因述其故,家人皆惊。盖嵇氏父子为所绐者四十年矣。 ”足以破星命之俗见,正可与其卷一所记史贻直事对看也。(此二则一标题曰《子平奇验》,一标题曰《星命家谬说》,相映成趣。)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七云:“余最不信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生一人,一日当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已。

今只一大郡,以计其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如咸丰十年,杭州府一城八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富贵贫贱之不同也。每举是说以诘谈星命者,多不能答。

近见海宁李善兰所作《星命论》,尤为畅快,其略谓:‘大尧造甲子,不过记日而已,并不记年月与时也。亦无所谓五行生克也。其并记年月与时,且以五行配之,皆起于后代,古人并无此意也。而术士专以五行之生克,判人一生之休咎,果可信乎?且五行肇见于《洪范》,不过言其功用而已,言其性味而已,初不言其生克也。是干支之配五行,本非古人之意矣。

而谓人之一生可据此而定,是何言欤?至五星偕地球同绕日,而各不相关,夫五星与地球且不相关,况地球上之一人,而谓某星至某宫主吉,某星至某宫主凶,此何异浙江之人在浙江巡抚治下,他省之巡抚,于浙江无涉也。今试谓之曰:某巡抚移节某省,于尔大吉,某巡抚移节某省,于尔大凶,有不笑其荒诞者乎?五星之推命,何以异是乎?’其论真属透辟,足以启发惑溺,与余所见正合。然此特论其理耳。世之穷民游士,藉此以糊其口者,几千人矣,若明著其论,则将尽无告者而饥死之,亦非仁人之用心矣,存而不论可也。 ”自是解惑之谈,至谓穷民游士籍以糊口,则属于人民生计问题之范围矣,其有以兴趣而研治星命之说,与生计无关者,乃出于个人之好尚,不在此例。余因《谏书稀庵笔记》述及与陈田同八字事,遂漫举昔人所记若干事,以供汇阅,拉杂之讥,知不免耳。星命之术,未尝讲求,亦非能辟之者,特未见有圆满周匝之理论及证验,使我心折而已。

其《两大司成》一则云:“清宗室盛伯羲先生,学问宏博,群呼为旗人中小圣人作大司成,奖励后进,成均士风,为之一变,汉大司成则为吾乡王文敏廉生,两人皆讲金石,讲考据,以故成均之士,讲汉学者居多。两人散署后盺夕晤谈,端午帅亦讲金石,时相辩论,又相谑也。呼两人为大八成,时捐例以大八成为上也。 ”盛昱与王懿荣友善,均光绪间名祭酒,然时有先后,未尝同任斯职。(盛昱于光绪十五年解祭酒职,时王尚为编修也,二十年以大考一等擢侍读,旋署祭酒,翌年真除。)陈氏所叙,似同时为满汉祭酒矣。

其记散馆云:“庶吉士如婴儿初生,尚待生花,故俗谓散馆之日即生花之日。三鼎甲之卷,别为一束,阅卷大臣,必置之一等,以保其功名。如文字大谬,则不能保。咸非壬子,状元陆增祥,以违式被黜为知县,群谓焉有状元而作县令者,乃捐升知府。……亦有寒士得庶吉士,自计不能耐清贫,散馆时故意错一字出一韵甘居三等之尾,归部铨选知县,谓之老虎班,得缺至速。”陆增祥为道光庚戌状元,授职修撰后,在籍以军功擢用赞善,咸丰丙辰补散馆,撤去赞善,仍得保留修撰,并未黜为知县,亦非壬子事也。(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咸丰六年丙辰五月十一日云:“阅邸抄……赞善陆增祥,庚戌状元,补散馆,以诗中霓字作仄声明,坐失粘附三等末,仍降修撰,罚俸。”可云从宽。使先无赞善奖案,自不免于改官耳。严辰《墨花呤馆感旧怀人集》感旧诗《陆星农观察前辈增祥》一首云:“初踏金鳌幸识君,方州九万奋鹏程。谁知熟读效居赋,一字偏教误一生。”自注:“君为江苏太仓人,道光庚戌殿撰,识君于登第之日。后得追步词垣,适君直清秘堂,时相过从,君散馆诗内用霓字,依《郊居赋》读作仄音,显庙指示阅卷者,谓非用雌霓,仍当读平,故虽予留馆,而从此不得一掌文衡。乃以观察需次楚南,竟无所遇,余于同治乙丑道出长沙,犹及一见。”可资参印,惟以后之事则不详。《清史》列传《文苑传》,附陆于《瞿中溶传》后,谓……“授翰林院修撰,以母忧归,会粤匪陷金陵,在籍团练,与知州蔡映斗破走青浦贼目周立春,复嘉定,事闻,以赞善即补。咸丰六年充会试同考官,十年出为广西庆远府知府,湘抚疏请留办军需厘捐盐茶局。光绪二年补湖南辰沅永靖道,地与黔蜀接壤,增祥捕寇盗循恤苗民,有政声。

在任四年,以疾告归。”其宦历大致如此,未叙其散馆试失意事。盖以仍得留馆,故略之耳。

陆氏不仅以候补道终,亦未为甚不遇也。)鼎甲散馆,亦有以二等留馆者,如状元翁曾源、张謇均是。所谓老虎班知县者,“以知县即选”也。

其记李鸿章事有云:“光绪间,科举将议停,合肥在京为无事宰相,正开经济特科,殷望派为总裁。适张文襄入都,定学堂章程,大总裁一差,被其夺去,合肥郁郁者数日。”光绪乙未至己亥间,李以大学士在京,甚思一掌文衡,竟未如愿,引为憾事。惟经济特科之试,张之洞为阅卷大臣之一(无大总裁之称),事在癸卯。李已卒于辛丑,张氏此差岂夺自李乎?陈氏此书,疏舛处颇不少,不备举。盖或以年老记忆不真,或以下笔时偶不经意,此类著述,所难尽免,要在读者之善为鉴别,瑕固不足掩瑜也。

趋庭随笔

《趋庭随笔》,一册,江庸撰,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初版。(朝阳学院出版部发行,和记印书馆印刷。)自序云:“余生五十有七年,自垂髫迄今,盖无一二年离吾父母之侧。斯卷涉及经史,多习闻庭训,退而自记,经吾父所涂改者。人生年近六十,犹获依父母膝下,并世已罕见其人,矧父之于余则父而师也。此数十寒暑中,凡于旧学有疑而莫释、懵而弗知者,皆得于定省之时,一一乞教于吾父,而欣然餍其所欲,是则愈非他人所能希冀。惜余于学问之道,未能潜心研求,往往浅尝而止,深负吾父教诲之意,斯卷所记,皆饾饤糟粕不足一观,然韩氏之子不辨金根,余之谫劣,阅者或亦不过督耳,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江庸识于淀园之眺远斋。”命名之意,在重庭训。其父瀚,治旧学有声士林者也。此书论学记事,颇多可采,亦足传之作,所记间有未甚谛核者,作者固欿然不自满假矣,此册题第一卷,未知后又续撰否。

其记清宣统辛亥间事云:“醇亲王摄政季年,凡分三派,载洵、载涛两贝勒分领海军处、军谘处为一派,载泽管度支为一派,庆亲王奕劻、那桐、徐世倡任总协理为一派。武昌兵起,洵、涛以张绍曾首倡十九信条,亟欲拉之,而庆、那、徐皆意在袁世凯,屡言于朝。摄政不从。邮传部侍郎杨士琦,乃属该部参议林炳章惠亭浼其妇翁弘德殿授读陈宝琛伯潜于摄政前推举项城。伯潜素不悦袁,弗为动。惠亭遂就其本部尚书盛宣怀谋之,力言时局阽危,非袁不足以救国,军枢意并如此,而摄政勿听,公若能忘旧怨,得泽公一言,必可转圜。盛谓果于国有益,何有私憾。于是由盛就载泽,由泽说摄政,而项城起用矣。家父告余,谓闻之伯潜云。”此为清末关系重大之一史料,可味也。惟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事起,是月二十三日即谕起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办理剿抚事宜。九月初五日革邮传大臣(时已不称尚书)盛宣怀职。初六日授袁世凯钦差大臣,节制各军。初八日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等要求立宪电奏十二条(为清廷宣布十九信条之缘起)。十二日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此数事之先后如此。袁世凯被命组阁,在张绍曾电奏之后,而起用则在其前,江氏所述不无失考。盖殿转传述,著笔时未暇致详耳。又其时典学之所为毓庆宫,陈宝琛授读于此,非弘德殿。

关于颐和园,据云:“甲戌三月僦居颐和园眺远斋。斋在后湖头,门临小阜,杂树蒙葱,远瞩湖流,回合幽邃。夏时藕花尤盛,然斋名眺远,实不能远眺。以地居山背,斋又无楼,虽阶陛少高,前湖楼阁,悉为峦树蔽亏。命名之义,殆不可解。考之园籍,斋即孝钦昔日看会之处,故又呼为看会殿。四月,妙峰山香会从墙外经过,乃近墙构筑以备看会之用。然就地观察,墙高丈余,墙外香会,斋中实难目睹,何以当日专为看会,不筑一高楼,而建此低平之斋,尤难索解。嗣闻园役谈及,围墙旧日颇低。民国三年,项城拟徙逊帝于此,乃增高五尺,始恍然此斋实便于看会,即眺远之义亦非不符。眺远非眺园中风物,乃从墙外远眺耳。

又眺远斋门外旧有笺纸横额,民国初年为风刮去,仅存破烂木架,颇损观瞻。拟书四字补之,不审旧额所书何字,遍查关于兹园记载,迄不可得。询之园中老宫监王氏,云为‘琼敷玉藻’四字,叩其何能记忆如是之确,答曰:‘昔日老佛爷每看香会,必有颁赏,领赏者皆称某年某月某日在琼敷玉藻传差一次。因香会在墙外,不知老佛爷所在为眺远斋,只见门上横额有琼敷玉藻四字,遂以为此斋之名,故此四字今犹不忘也。 ’此亦有关颐和园掌故,因并记之。 “

事由访问而得,足为谈斯园故实者之助。

上期拙稿曾因《谏书稀庵笔记》有八字相同一则,更引述诸家记载之言星命者,江氏书中于星命之说亦及之。据云:“韩退之为《李虚中墓志》,言其最深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不利,辄先处其年月时,百不失一二。是唐时推命只用年月日,不用时,无所谓四柱。宋徐子平《珞琭子赋注》始专以人生年月日时八字推衍。《四库书目》载有宋岳珂《补注三命指迷赋》一卷,倦翁《桯史》尝记韩侂胄八字为壬申辛亥己巳丙寅。日者谓至丁卯年壬子月必得奇祸,余知交中不乏通达之人而迷信是术者。民国三四年,北平命相家极一时之盛,盖项城亦迷信之。说者谓项城之亟亟谋称帝,实由日者推其寿止五十八岁,思所以禳之也。”按:星命之学,盖本于李虚中《命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子部十九“术数类”二,李虚中《命书》三卷(《永乐大典》本)

云:“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虚中字常容,……韩愈为作墓志铭,见于《昌黎文集》。

后世传星命之学者,皆以虚中为祖。愈墓志中所云最深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生王互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者,是也。

然愈但称其说之汪洋奥美,万端千绪,而不言有所著书。《唐书艺文志》亦无是书之名。

至《宋志》始有李虚中《命书》、《格局》二卷,郑樵《艺文略》则作李虚中《命术》一卷,《命书补遗》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又作李虚中《命书》三卷。焦氏《经籍志》又于《命书》三卷外,别出《命书补遗》一卷,名目卷数,皆参错不合,世间传本久绝,无由考正其异同。惟《永乐大典》所收,其文尚多完具,卷帙前后,亦颇有次第,并载有虚中自序一篇,称司马季主于壶山之阳遇鬼谷子,出逸文九篇,论幽微之理,虚中为掇拾诸家注释成集云云。

详勘书中义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干支,其法颇与韩愈墓志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合,而后半乃多称四柱。其说实起于宋时,与前文殊相缪戾,且其他职官称谓,多涉宋代之事,其不尽出虚中手,尤为明甚。中间文笔有古奥难解者,似属唐人所为,又有鄙浅可嗤者,似出后来附益。真假杂出,莫可究诘。疑唐代本有此书,宋时谈星学者以己说阑入其间,托名于虚中之注鬼谷以自神其术耳。……”此书来历,亦颇迷离惝怳矣。江氏据韩愈之文而言唐时推命只用年月日不用时无所谓四柱,犹之《提要》之说。(《提要》并于《星命溯源》一书谓“考韩愈作《李虚中墓志》,称其推命尚止用年月日不用时,则开元、天宝之间且无八字。……”又于徐氏《珞琭子赋注》一书谓“禄命之说,至唐李虚中尚仅以年月日起算,未有所谓八字者”。)惟《提要》纂者纪昀,后对旧说已加更正。其《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槐西杂志》二云:“世传推命始于李虚中,其法用年月日而不用时,盖据昌黎所作虚中墓志也。

其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久佚。惟《永乐大典》载虚中《命书》三卷,尚为完帙,所说实兼论八字,非不用时,或疑为宋人所伪托,莫能明也。然考虚中墓志称其最深于五行书,以人始生之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生互相酌斟,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云云。

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为十二时,日至某辰即某时也,故时亦谓之日辰。《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是也。《诗》:‘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孔颖达疏:‘从旦至暮,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是日辰即时之明证。《楚辞》:‘吉日兮辰良。’王逸注:‘日谓甲乙,辰谓寅卯,以辰与日分言,尤为明白。’据此以推,似所直日辰四字当连上年月日为句,后人误属下为句,故有不用时之说耳。余撰《四库全书总目》,亦谓虚中推命不用时,尚沿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