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西巡回銮始末
西巡回銮始末
第四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在于诸国被污渎及挖掘各坟茔建立
西巡回銮始末
涤垢雪污之碑。已与诸国全权大臣会同商定,其碑由各该国使馆督建,并由中国国家付给估算各费银两:京师一带每处一万两,外省每处五千两。此项银两业已付清。兹将建碑之坟茔开列清单附后。(附件十)
第五款大清国国家允定不准将军火暨专为制造军火各种器
料,运入中国境内。已于公历一千九百一年八月十七日即中历本年七月初四日降旨禁止进口二年,嗣后如诸国以为有仍应续禁之处,亦可降旨将二年之限续展。(附件十一)
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
兆两。此项系公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
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条款第二款所载之各国各会各人及中国人民
之赔偿总数。(附件十二)(甲)此四百五十兆系照海关银两市价易为金款,此市价按诸国各金钱之价易金如下:海关银一两,即德国三马克零五五,即奥国三克勒尼五九五,即美国圆零七四二,即法国三佛郎克五,即英国三先零,即日本一圆四零七,即荷兰国一弗乐零七九六,即俄国一鲁布四一二(俄国一鲁布按金平算即十七多理亚四二四)。此四百五十兆按年息四厘,正本由中国分三十九年按后附之表各章清还。(附件十三)本息用金付给,或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还本于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起,一千九百四十年终止。还本各款,应按每届一年付还,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付还。
利息由一千九百零一年七月初一日起算。惟中国国家亦可将所
欠首六个月至一千九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息展在自一千
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起,于三年内付还。但所展息款之利,亦应按年四厘付清。又利息每届六个月付给,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二年七月初一日付给.(乙)此欠款一切事宜,均在上海办理。如后诸国各派银行董事一名会同,将所有由该管之中国
西巡回銮始末
官员付给之本利总数收存分给.有干涉者,该银行出付回执。(丙)由中国国家将全数保票一纸交驻京诸国钦差领衔大臣手内。
此保票,以后分作零票。每票上各中国特派之官员画押。此节以及发票一切事宜,应由以上所述之银行董事各遵本国饬令而行。(丁)付还保票财源各进款应每月给银行董事收存。(戊)
承担保票之保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前已作为担保之偕
款,各本利付给之后余剩者,又进口货税,增至切实值百抽五,将所增之数加之。所有向例,进口免税各货,除外国运来之米及各杂色粮面并金银以及金银各钱外,均应列入切实值百抽五货内。二、所有常关各进款及各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
三、所有盐政各进款除归还泰西借款一宗外,余剩一并归入。
至进口货税增至切实值百抽五,诸国现允可行,惟须二端:一、将现在照估价抽收进口各税,凡能改者,皆当急速改为按件抽税几何。改办一层,如后作为估算货价之基,应以一千八百九十七,八,九年三年卸货时各货牵算价值,乃开除进口税及杂货总数之市价.其未改以前,各该算仍照估价征收。二、北河黄浦两水路均应改善,中国国家应拨款相助。增税一层,俟此条款画押日两个月后,即行开办.除在此画押日期后,至迟十日,已在途间之货外,概不复免抽。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既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下。(附件十四)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北面图上系“五”“六”“七”“八”“九”“十”等字之线;西面图上系“一”“二”“三”“四”“五”等字之线;南面图上系“十”
“二”“一”等字之线;此线循城墙南址随城垛而画按照公历
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
西巡回銮始末
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
各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九款按照公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
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郎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第十款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
之上谕颁行布告:一、公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
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附件十五)二、西国本年某月某日等即中历某月某日等上谕一
道,犯罪之人如何惩办之处,均一一载明。三、公历本年某月某日即中历某月某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公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以上谕旨现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
第十一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将通商行船各条约内诸国视为应
行商改之处及有关通商各项事宜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现按照第六款赔偿事宜,约定中国国家应允襄办改善北河黄浦两水路。其襄办如下各节:一、北河改善河道,在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会同中国国家所兴各工,近由诸国派员兴修。一俟治理天津事务交还之后,即可由中国国家派员与诸国所派之员会办.中国国家应付海关银每年六万两以养其工。二、现设立黄浦河道局,经营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所派该局各员,均代中国及诸
西巡回銮始末
国保守在沪所有通商之利益。预估后二十年,该局各工及经营各费,应每年支用海关银四十六万两。此数平分:半由中国国家付给,半由外国各干涉者出资.该局员差各权责,进款之详细各节,皆于后附文件内列明。(附件十七)
第十二款公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历六月初九日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此上谕内已简派外务部各王大臣矣。(附件十八)且变通诸国钦差大臣觐见礼节,均已商定,由中国全权大臣屡次照会在案。
此照会在后附之节略内述明。(附件十九)
兹特为议明以上所述各语及后附诸国全权大臣所发之文牍,均系以法文为凭.大清国国家既如此按以上所述,公历一千九
百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即中国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内各
款,足适诸国之意妥办,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变乱所生之局势完结.诸国亦照允随行。是以诸国全权大臣奉各政府之命代为声明: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馆兵队外,诸国兵队即于公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某月某日即中历某月某日全由京城撤退。
并除第九款所述各处外,亦于公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某月某日即中历某月某日由直隶省撤兵。今将以上条款缮定同文十二分,均由诸国全权大臣画押,诸国全权大臣各存一分,中国全权大臣收存一分。
一千九百零一年月日
光绪二十七年月日在北京订立
西巡回銮始末
●卷六
○诸国来往国书钞
◇中国致日本国书大清国大皇帝问大日本国大皇帝好。敝国与贵国相依唇齿,敦睦无嫌。月前急有使馆书记被戕之事,应深惋戚。一面缉凶惩民间,而各国因民教仇杀,致疑敝国袒民嫉教,竟占大沽炮台.于是兵衅猝起,大局益形纷扰.因思中外大势,东西并峙,而东方只吾两国支持其间.彼称雄西土虎视耽耽者,其注意岂独在中国乎?万一敝国不支,恐贵国亦难独立。彼此休戚相关,亟应暂置小嫌,共维全局。现在敝国筹兵御匪,应接不暇,排难解纷,不得不惟同洲是赖。为此披忱布臆,肫切奉书。惟望大皇帝设法筹维,执牛耳以挽回时局。
并希惠示德音,不胜激切翘企之至。
◇日本答复中国国书
大日本国大皇帝复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杉山书记生被戕之事,前已传闻,未得确耗可据,顷接贵国来电,始悉其事的确,良深悲叹.迩来北方团匪日益猖獗,妄动乱举,无所不至。驻京各国钦差暨各署员等,竟被围绕攻击,甚至某国使臣闻已被击而亡。贵国所派官兵,既不能救护使臣,又不能弹压匪徒,殊不知公法有言。外交官之身尊而无犯之理。若于使臣之身稍
西巡回銮始末
加冒失,已属有违公法,况于杀害使臣乎!当此之时,贵国政府如果实力剿平匪徒,救护现存各使臣,则余事自将易办.是仍大皇帝目下对中外应尽之责,断不可踌躇而不为。自上月以来,各国将大兵派往天津,敝国亦不得不调派兵员,协同办理。
惟此举实系为弹压匪类,救护使臣起见,此外别无他意。是以贵国政府倘能趁早将各国使臣救出重围,即足见贵国政府不愿与各国开衅之实据,自应减少贵国祸端。敝国与贵国素敦睦谊,苟有实为紧要事,敝国亦不敢辞劳。今贵国政府如能迅赐弹压,以表救护使臣实据,即日后与各国议和之际,敝国自应从中出力以保贵国利益也。兹特具电肃覆,惟大皇帝鉴之。
明治三十三年七月十三日
◇德皇答复中国国书
大德国大皇帝敬覆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承荷电传国书,知大皇帝以朕使臣死事甚惨,特按照贵国立教礼节,赐祭一坛以慰忠魂而谢敝国。惟朕虽躬膺大宝,亦一信教之人,断不能谓仅予赐祭,即可谢我戕使之大咎也。况除朕使臣外,尚有各项教士教民及妇稚等等以传教故而亦惨遭横死,言念及此,能不凄然!且该教士等之教,即朕所奉之教也。攻围使署一节,朕亦非敢以大皇帝独任其责,所以然者,乃贵国执政诸臣及戕教各官也。安可腼然无罚哉?如大皇帝能将此等罪魁置之于法,自不独朕心欣慰,即一切奉教之国,当亦无不满意者也。再朕甚愿大皇帝早得返跸京师,已敕令统帅瓦德西以皇帝礼恭迎乘舆,并由其所部保护.至议和一节,朕亦甚愿。惟既和之后,尚望竭力设法,务使外人之来贵国者,其性命产业可以永保无虞,并使人民等仍可各奉其愿奉之教,然后有所裨益耳。
耶苏降生一千九百年九月三十号
西巡回銮始末
◇中国致俄罗斯国书
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俄国大皇帝好。喜音远来,欣悉大皇帝已经康复。朕因行在远离海口,前此大皇帝抱恙,朕一有所闻,即电饬杨儒传旨祗候。盖自敝国近遭大难以来,一切重荷鼎力援助,是以大皇帝起居更与敝国休戚相关也。前闻大皇帝宣播德意力保敝国土地之权,近更于满州地方一意重使太平,并准将东三省交还敝国官吏,俾仍治理地方。查东三省为敝国本朝发祥之地,祖宗陵寝所在,故朕尤觉喜溢五中,感铭肺腑。
今大皇帝有此圣明正公之举,关系大局良非浅鲜,实足增大皇帝盛世之光,且可乘此机会,使吾两国邻邦交谊益臻亲密。仰托昊天降佑,吾两国定能永享升平之福,俾以后信义相孚,缓急相助也。
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俄廷致中朝国书
大俄国皇帝敬问。大清国皇帝圣安。顷由贵国出使大臣惠来赐书,其词挚而且实,恰获我心。此次贵国内乱,敝国一切办理,重顾邦交,已在知己洞鉴之中。敝国亦曾明白宣布,我俄之办东方事件,不变宗旨,要唯不外保我邻邦之自主。大皇帝赐书中深明此意,谨当申谢.唯无稽谣传,谓满洲之事改变初议,有惑圣明,深以为异。然实大不然。各统领所奉训条,一如敝国所屡声明之语.敝国政府与贵国全权大臣所商议各项,正欲寻二百余年之邻好愈见加笃,并不欲稍碍大皇帝之主权,且急欲以满洲全归贵国之吏治,一切悉照俄兵未据以前办理。
唯详细情节,自应订明,以便贵国官吏次第复旧,免再滋变,扰我边疆。以上情节,此次均应订明。发给训条于贵国全权大
西巡回銮始末
臣,务使所商之事易于成功,使于贵国大有益之举速见施行,是所至盼。贵国经此事变,恢复旧规,永保太平,及两国历久不渝之交谊益加坚固,不胜厚望之至。惟大皇帝鉴诸.
◇华廷致俄廷国书
大清国大皇帝问大俄国大皇帝好。前因中国民教相仇,乱民构衅,掣动大局,曾肫切致书,由电交杨儒转呈,计蒙察览.现除天津一带已成战事外,其各直省通商口岸所有贵国商民,仍明发谕旨饬令各省督抚照常保护,均一体相安。并竭力保护驻京使馆,幸渐平安无恙。惟黑龙江吉林两省,与贵国壤地相接,昨据该将军等奏报:“呼兰一带乱民纠结铁路夫役滋事,俄官兵乘夜潜逃至大岭南北陆路,当即飞饬防营妥为保护,送之出境,一面电知阿穆尔再发兵,乃廓米萨尔用船带兵前来,枪炮齐发,当即还击,互有伤亡。”等语.该将军等责在守土,堵御外兵,乃兵刃互作。惟中国实不欲大开边衅,已严谕寿山,只准保守疆土,不得越界寻战。亦望大皇帝一体谕饬疆臣,各保疆界,勿再另构衅端,是为至幸,其天津时局,并望大皇帝查照前书,解此纷扰,俾中外如前敦睦,彼此同享升平。不胜翘企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