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福惠全书
福惠全书
年 月 日
付 【押】
△批式 【申送管解迎接□用批迎接用红批】
某衙门为某事除外今差本役管赍后项公文定限本月某日 【朱标】 前赴
某衙门台下告投守候批回须至批者
计管赍公文一角 【于角左侧朱写一封字畧开朱写空白二字如系解银批于逐项银数上用印】 右批差某人准此
年 月 【朱填小日】 日
如结状、实收收管等式、冗不悉载、
△用印式附
用印、各处亦微有不同、然正用斜用、上中下番用、之处、大约无异、总之该房送印时须贴浮签于当印处注明斜正等式。庶无错用。凡上行文书、钤缝处用印、须在番面半中正用。上行下文书簿册、钤缝处在上半正面斜用。平行、则稍下正面正用、年月印俱系正用。凡私条记在年月右侧用。封套年月亦然。至上下封口、俱当中用。此平行下行皆是、若上行文禀、另用小钤记、在职名上用。
△贤否册式
凡上司行票、取下属贤否如州县佐贰首领儒学等员正印官例得开送、册内分年政才守四柱其填年青政敏、才长、守洁者、为甚优。后注考语或四字、或二句、俱接写、若上司荐举、又必开列事实填写用印俱在内衙不落房科未便先漏泄也。 册阴面写起、册格式纸、每行二十字、
某省某府某州县
呈为某事今将本州岛县并所属官员备造履历填注事实考语合行开呈须至册者
计开
本衙门官
某府某州县知州县某人年若干岁系某省某府县人由某行于某年月日除授某官某年月日升授今职于某年月日到任
事实
一卑职云云 以下逐项并列○本官不便自填考语只开事实。其佐贰属官、俱填考语。每一官另起一页、 【阳面写起】
某佐贰官某年若干岁某省某府县人由某行于某年月日除授今职于某年月日到任
守 【清平等字随用】 才 【长平等字随用】
政 【勤平等字随用】 年 【壮中等字随用】
事实
一本官某事云云 【大约佐贰不外清廉爱民勤慎尽职儒学不外课士端教等事】 考语
云云 【要从事实内勘出】
△揭帖式
用洁厚白全一个外写揭帖二字上葢印一颗内开即用原注语、下云蒙取某官劣迹、所有劣欵、开列于后、次行低、写计开、又一行开列一某官云云、逐欵另起一行并写去、年月用印、外加钉封钤印如某官实无劣迹、当即密禀回复并不可轻泄
△宪纲册式
某省某府某州县
为申送文册今将本州岛县所属宪纲事理依例缮造理合申送须至册者
计开
一官属
掌印知州县一员 【凡有职官挨次造入】
一贡赋
征条银若干 【丁粮本色挨次查入】
一乡绅
某人 【或现任某官或原任某官挨次造入】
一举人 【文武各造】
某人 【某科中式己未考拣挨次造入】
一贡生
某人 【某年某项贡己未考职挨次造入】
一监生
某人 【己未考职挨次造入】
一生员
共若干名
一节孝
某人 【孝子节妇挨次造入】
一经制胥役
吏房吏若干名 【逐房逐班挨次造入】
一急铺逓
某铺铺兵若干名 【挨次造入】
一驿站
某驿夫若干名
马若干匹
夫若干名
驴若干头
一河渠 【有则挨造下仝】
一桥梁
一坛庙
右 具
册
年 月 日某官某
△吏书勤惰册
某省某府某州县
呈为某事今将本州岛县并所属吏书年甲籍贯参充日期开列前件填注勤情缘由合行开呈须至呈者
计开
衙门六房经制吏书
吏房
司吏某人年若干岁某府某州县人于某年月日着役
前件
【谨慎诚实小心平常勤慎诚谨无过亦勤新役等字随用】
书手某人
【照前后仝无者填缺】
前件
典吏某人
前件 【逐房照造】
各属书手
某佐贰员下
攒典某人
前件
书手某人
前件
某首领员下 【照前造】
右 具 【写于另页阳面】
册 【阴面之中】
年 月 日某官某人
福惠全书卷之四
●福惠全书卷之五
莅任部四
◆莅任部四
详文赘说
禀帖赘说
○详文赘说
夫详文者、详言其事而申之上台者也、贵□源委清楚词意明切而陈以可否之义。仰候宪裁。其大旨不过刑名钱谷。地方利弊之事如言刑名应宽者、则据其实可矜恤之情应严者则举其法无可宥之状。如言钱谷、应追者、则举其侵吞逋、抗之奸。应免者、则举其艰难穷困之苦。至于利所当兴、则举其所以利民者何在。弊所当革、则举其所以害民者、何存。总宜事理透彻出之委曲详尽使阅者诵之其可喜可怒可泣可悲之情不觉其油然而动勃然而生则虽欲不从吾言以为可否得乎夫详文亦有司之要、务且详之其行与否。均关有司体面。故事非不得巳。亦不可轻易动详鸿昔在郯、有关钱粮驿站数详、俱蒙 上台允行。岂敢云言堪动听、亦 上台虚怀悯吏为然耳、所有详文数首、姑列之于左、以备其类云、
详文附
△详文附
请豁免赦前流借钱粮
请拨补驿站买马
请免投诚移驻官兵
议覆委勘沂州江风口沙压荒地
请豁免赦前流借钱粮
为亟请遵 诏豁免以广皇仁、以救残黎事、据阖县绅衿王士奇等、乡民张宗颜等呈前事、呈称、切照郯城弹丸小邑、久被凋残、三十年来、田地污莱、人烟稀少极目荒凉之状、已不堪言、复有四年之奇荒、七年之地震、田禾颗粒无收、人民饿死大半、屋舍尽皆倒坏、男妇压死万余、即间有孑遗、昼则啼饥号寒、夜则野居露处、甚至父子不能相顾、室家不能相保、老弱转、徙于沟壑、少壮逃散于四方、往来道路之人、见者酸心流涕意谓从此无郯民矣幸遇朝廷轸念民瘼、将四年钱粮全蠲、七年免四征六于是救死扶伤之民将暂缓征输之苦稍稍复归故士、整理旧业其感戴皇仁已不浅矣。逮康熙八年、又奉有十一月二十五日恩诏、将顺治十六七八年、康熙元二三等年钱粮、实欠在民者、槩行蠲免、阖郯百姓、无不踊跃欢呼、相庆生逢圣主其为我民计生全者。抑何厚也。自是流移亦渐归农荒田亦渐垦辟而百姓犹朝夕之不给者、葢以疮痍方起衣食未丰。非加以数十年之培养。元气终未易复也。近奉有 部文、欲追 赦前民欠、补还 赦后银两、凡在庶民。谊当急公。但五六七等年、借解元二三、并顺治十六七八等年钱粮、实系小民穷苦、输纳无资而前任迫于考成。不得不那新补旧。乃今奉 赦已久、以借解不准议蠲、仍行追补、但查借解虽在未 赦之年。而追补实在巳 赦之岁。夫欲追既 赦之民欠。以补借解之仓口。则是昔已 赦而今复追也 煌煌天语。其何以恪遵乎。况目下十年钱粮。就在开征。五六七八九年、又经带比。正苦三空四尽何能剜肉医疮。切恐穷民难支。纷纷思逃使既去者决不复归见在者亦当转徙不惟旧欠难追亦且现征无措非独郯民之忧实贤父母之责也士奇等身历艰难。万民急切故敢合词呈控。伏乞俯念下情、体察民隐、特赐具详、祈 恩豁免、非敢邀殊恩于望外、止祈信 诏旨于巳颁。则郯人垂死之年。即更生之日也。等情具呈到县、据此该卑县复查得郯邑康熙五六七年借解元二三顺治十六七八等年钱粮通计五千五十七两三钱有奇、新奉 部议、再蒙宪檄、勒令追解、自应祗遵。然在郯民。实有万万不能堪者郯邑地瘠民贫。当荒残久困之后。灾祲迭见之余。户口消耗日甚。钱粮逋欠更多。我皇上哀此穷黎、既蠲惟正之供、屡浦赈施之泽已深悉民力之不支矣。数年以来、厚生之计未周。追呼之扰如故即六七八年钱粮。原额每缺于前官。考成并急于今日。故九年岁内。一时并征。艰难备至若复追节年借解之银是一年之中而取足十余年之欠额嗟嗟罢甿何以堪此卑职常公事出外。见民间食餍糟糠。面多菜色。寒冬风雪体无完衣且闻有旬断炊烟冻馁自经者卑职虽时加抚恤。然四境之遥。何能遍及。今复追比 赦前旧欠。方春之土。弃而不耕。数椽之居。复无所恋举欲携妻挈子逃之别境是使朝廷数十万之金钱蠲赈全活之民而一旦迫之流离失所不甚可惜哉即以追比言之民虽愚贱。未有不畏敲朴者。当其髓枯骨尽。救死不赡之时。加以催科孔亟。万一挺而走险虽有桁杨何以加之是未能取赢积岁之逋欠而先失土著之民心使邑境空虚田庐荒废将听其散亡而不为之所乎抑广为招徕而加之意乎圣天子恻然念之当又不啻如四年之蠲七年之赈矣然与其议蠲于既散之后孰若辍征于未散之先与其发帑以赈而更多其费孰若悉蠲是逋而大畅其恩乎前蒙 院台具 题以未完钱虽在未赦之内。其应追民欠。实在 赦免之年。 仁言恺切。真足感动、天听。而 部议以台臣张 条奏疏内、借解钱粮、仍行追解、又云 赦内止免实系民欠、未免官借补解切意以为钱粮原有定欵。虑因那借开混冐之端。新旧或有暂移。亦必按追补本仓之数其在 大部台臣。岂非为军国筹至当计深远哉然借解者官而钱粮则实输公府逋欠者民而蠲免已久奉 恩纶揆其借解之由当日之官不过那缓就急若以借解之银算归本年项下于正额原未有亏也今日之民亦孰非残喘余生而援以蠲免之条悉豁节年追补于 诏旨正相符也且台臣原奏。在康熙四年。条议固所当遵。皇上恩蠲。在康熙八年 诏旨尤为可信、卑职昨阅正月二十二日邸报有 户部题覆甘抚华 会同 总督莫 为秦属蠲免一疏、内称宁州等八州县、九年带征、七年未完银、一万三千一两零、粮一千五百五十九石零实皆土瘠、民贫、追比敲朴、万难取盈、 题请豁免、部议覆准、业奉 俞旨、则秦省九年带征粮银、皇上不难施浩荡之恩况八年 恩诏普天同庆而反不得沾蠲免之实乎卑职一介微员。应否蠲免。安敢置喙独是郯民困苦巳极恐徒事追比终属无益目覩阽危之状最为真切。若坐视不言倘一且惊惶逃窜不可阻御旧欠无追新粮莫措则卑职之罪莫可逭矣顷奉宪牌照数追解、郯邑绅士灾民久切 仁天之戴翘首跂足所望亟为拯救以延旦夕之命者不异大旱之冀甘霖也伏乞 宪台转详 院宪、补牍具 题恳遵原诏。准与豁免。俾安土之众。免致流离从此郯城百姓。永永为朝廷输租纳赋之良民世世为 宪台颂义感恩之赤子郯民幸甚、卑职幸甚、
请拨补驿站买马
为疲驿昔僻今冲差繁站远、吁请拨补买马、以苏驿困事切照驿逓之设、原以供 皇华往来、及承舍赍奏、有工料以给圉牧、有马匹以副星驰、此实邮传急需、缺一不可、念郯邑当东路未开用马稀少、犹可勉支、自豫抚 题定之后、一切使客差员。大半皆由东路。送往迎来。日无宁晷郯邑接南省实为山左首驿。查卑县里甲及红驿两处额设之马、止一百二十匹、而郯南至峒峿、北至沂、皆一百二十里、西至峄则一百八十里、站长则有奔驰竭蹶之虞马少又无休息更番之术以致倒毙不堪见额动阙。时须买补。疲驿之重困。职为此也。伏查中路、滕县滕临二驿、邹县邾界二驿、与昌平新加等驿、每站相去只四五十里、工料之外。又有粮佥买马。今郯之站远。较之中路。不啻三倍。止有工料银两。并无买马钱粮欲那买马则工料系额设养马及驿使廪给与马夫口粮必有不给欲尽工料则差多马少恐急切奏章及紧要差使又致羁程即云加意节省。其如站远。马力难支。倒毙既甚。买补必多安能以额内有限之钱粮为额外无穷之购买且大差一到。少有不敷。则驿书牌子。鞭挞交加、势不得不揭借买马以供差使。即卑职去年六月受事以来、除料理棚厂槽■〈算刂〉、繁费不论外、约计一年之内、所买补之马、已四百余匹、其倒毙者、又已过半、见今逼索马价。接踵盈门又安能有点金之术而清偿之此下吏之赔累。无从申诉。而疲驿此后之弊坏。实有难支者也。伏乞 宪台念郯邑山左门户。站远差烦之苦。慨赐转详。于工料之外添设买马钱粮准于地丁正项销算。若以添设不便具 题。则查建旷银两。曾奉 部文留为冲邑拨补买马之需。亦乞咨达 部台。准于建旷银两动支买马。永为定例。此卑职实从驿逓重务。万分苦。难起见非敢私于成法之外。妄行干请。以渎 宪听也、 【后蒙 部议东路十三站俱照郯邑每站拨补买马银柒百余两永为定额】
请免投诚移驻官兵
为报明伪统领将军、投诚官兵分别人伍归农事、蒙布政司宪票前事、内开蒙 巡抚部院袁、 淮 兵部咨前事奉旨安插投官兵左都督林 等、在沂费郯等处、筑房开荒、札付等因到县、蒙此切照移驻投诚官兵、欲安插得所必有可垦之荒。可庐之地。即其始至地方。便须房屋安置。使其所至如归。斯兵民两便。可以相安。兹奉 司行。预查房屋空闲处所并荒地堪以屯种、及修筑房屋之处、此诚计虑周详。而于朝廷柔远之恩。更加以安辑兵民之至意也。卑职伏查郯邑自罹地震之后。房屋坍塌。十室而九。本境在先逃亡之民。方欲归无所。纵一二破败寺观。久为防兵占住。此外民居草房。寥寥相望。即卑职与衙官。俱僦民、间数椽。风雨不蔽城邑如是。村落可知此空闲处所并无房屋可以暂居也。又查郯之荒田未尝不芜莱在望。然附城近村之处。渐见开垦。闲有零星荒地。尚多有主。惟邑之东北、土傍诸山。多杂沙石。西北则滨湖之地。势若洼下稍有旱潦。颗粒无收。以故居民流散。其地竟成古荒。数十年来。无有过问。此荒地之无可屯种者也。至于筑室畔田。所以便于农作倘地可营居而于荒田异处则耕作之奔走为劳倘土可垦开而于版筑非宜则妇子之宁止何赖今郯荒田。多近山湖之地。素苦旱潦于耦耕聚处正两有相妨此荒田附近并无可修筑房屋之处也。抑卑职更有陈者。郯邑屡被奇灾。残黎无几。蒙朝廷蠲赈。 各宪台抚绥。流移之氓。稍稍复业今一闻安插投诚官兵。颛愚无知。合境汹骇。惟恐将来受其骚扰。久处者犹思远徙以避在外者又安望其复归是使郯邑一安新集之兵而反失土著之民矣且郯系山左边隅小邑。宾与南省海赣邳宿沐阳地土相错。最为奸宄出没。设有匪类。与不肖兵丁。彼此横行互相影射非如腹内大地可以控制防御尤不可不为鳃鳃过计者。卑职处此残疆。日与二三鸠形鹄面之小民。相为依守。虽加意拊循。犹难振起。况节年逋欠。巳苦追呼苟更有意外惊疑恐逃亡又复见于今日卑职恭承 司檄。谨遵前项。逐一确查郯邑虽有荒而实非可垦之荒郯邑虽有地而并无可庐之地城乡内外烟井萧条而亦无闲房可以安置之处以此揆之安插既难得所垦屯切属非宜缘系安插投诚事理、其地方情形、不得不冐陈宪听伏乞 宪台、俯垂电察。速赐转详。则官兵荷绥辑之休。而残邑亦无惊扰之虞矣。 【蒙 院宪批准郯邑免其安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