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皇明异典述
皇明异典述
永乐,百户刘泰改建宁府通判,至礼部员外郎。
成化中,锦衣卫百户何瑾为尚宝司丞,府军前卫副千户于冕改兵部员外郎。
○文臣改武
洪武中,中书左丞吴宏左迁亲军指挥使,中书右丞兼右詹事赵庸、江淮参政傅友德,俱升同知大都督府,行省平章李文忠改左都督,江西行省参政汪兴祖升都督佥事,左司郎中单安仁改守御千户,大都督府断事脱列伯升骁骑右卫指挥佥事,太仆寺卿商为中府都督佥事,子敬复以太仆卿为大同卫指挥佥事,九江知府丁玉升都卫都指挥,溧水知县郭云升南阳卫指挥佥事,燕府左相费愚为中护卫指挥使,尚宝司丞杨能升都指挥使,尚宝卿耿仍升前军都督佥事,尚宝卿徐膺绪升大同卫指挥佥事,云南鹤庆府知府董赐为云南前卫指挥佥事。
永乐初,燕府纪善李贤升都指挥佥事,保定府同知朱真升中卫指挥同知,杂造局大使宋得升羽林前卫指挥佥事,陵川训导刘泰升百户。
洪熙中,鸿胪少卿哈的升锦衣卫,光禄寺署丞马成升金吾右卫,俱指挥佥事。尚宝卿朱升金吾左卫指挥使。
宣德初,光禄寺卿胡荣、鸿胪序班孙愚,升都督佥事。兵部左侍郎张信改锦衣卫世袭指挥同知,后至四川都司都指挥使。鸿胪寺丞何敏升锦衣卫指挥佥事。
正统工部主事吴贤改锦衣卫,世袭百户,后升千户。
天顺中,太常寺奉祀刘谦升锦衣卫正千户,翰林院典籍冯负升锦衣卫副千户,广西右参政岑瑛升本省都司都指挥使。
成化十一年,升文思院副使王纲、高明锦衣卫所镇抚。十六年,升鸿胪寺序班许、通政司经历何璋俱所镇抚。又,文思院大使毛祥、营缮所副沈智、姚兴俱锦衣卫所副千户。所副盛能、所丞陈全、文思院副使周贵、周六一、刘荣、冯宇俱锦衣卫所百户。十八年,升文思院副使顾羊保、孟林俱锦衣卫所百户。十九年,升文思院副使李聪等五人俱锦衣卫所镇抚。又升通政司知事张礼锦衣卫世袭副千户,文思院副使张旺、段抚理锦衣卫所百户。二十年,升文思院副使葛信、王贵、顾珙锦衣卫所镇抚。二十一年,升礼部司务李宗义、文思院副使高清俱锦衣卫所百户,鸿胪寺序班姚通锦衣卫所镇抚。又,升文思院大使郭成、姚安等锦衣卫所百户,徐纲、陈谦所镇抚。又,改上林苑录事汪宪锦衣卫试百户。按:宪实改衙门,余俱带衔于文华、武英、仁智三殿及御用监供事者也。
弘治中,鸿胪寺卿张峦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中书舍人袁熹袭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进士梅纯袭孝陵卫指挥使,升中都副留守。又田州府知府岑猛降福建平海守左所百户。
正德中,两浙盐运司同知刘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平谷县知县杨棋升锦衣卫所百户,文思院副使方景升锦衣卫所百户。
嘉靖初,鸿胪寺卿陈万言升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湖广右布政使掌永顺宣慰彭世麒升都指挥使,崇明知县吴大本仍袭原卫指挥使。
隆庆中,两淮盐运司判官郑崇孝仍袭锦衣卫左所正千户。
万历中,文思院副使王伟升锦衣卫指挥使,又州判官金丹升所镇抚,仕至都指挥佥事,世袭指挥同知。
○文臣国戚
高帝时太常司卿、前吏部尚书吕本女为懿文皇太子继妃。英宗女重庆公主下嫁鸿胪寺卿周;宪宗女仁和公主下嫁尚宝卿齐佑子世英。、佑迁一官,带俸,不任事。
○文武臣掌中外兵
国朝之制,总禁兵者不得预外兵。惟嘉靖中,虏入寇,都御史杨恪愍公守谦自保定、咸宁侯,仇鸾自大同各入援,诏守谦提督中外诸军。已,鸾至,拜总督亦如之。又命文职三品、武职都督已下,悉听军法从事。杨仅数日遇祸,仇声势殊ピ灼,而祸尤惨。又,倭事起,南京兵部尚书张公经不妨参替机务,仍总督南直隶、浙江等处军务事,权亦类之,寻以明年下狱。
○勋戚大臣为指挥使
洪武中,驸马都尉王克恭领福州卫指挥使,黄琛领淮安卫指挥使,靖海侯吴祯出领定辽卫指挥使。建文初,起在闲越隽侯俞通渊领豹韬卫指挥使。
○驸马伯二品
国初,驸马都尉黄琛、王克恭《诰》称“镇国上将军”,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诰》称“资善大夫、护军。”以阶勋考之,盖正二品也。琛、克恭所尚主于上从姊,例当裁为仪宾,上不忍,故仍其号而下其阶。诚意岁禄二百四十石,仅视四品,所不可晓。
○指挥挂将军印
洪武二十八年,命蕲州卫指挥佥事胡冕为征虏前将军,六安卫指挥同知宋晨,武昌、荆州二卫指挥佥事徐越、荣铸副之,讨郴、桂山贼。又于二年命潭州卫指挥同知丘广为总兵官,宝庆卫指挥佥事胡海、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为左、右副总兵,讨左江上思州蛮。三十年,命湖广都指挥使齐让为平羌将军,蕲州卫指挥佥事胡冕、六安卫指挥佥事宋晨为左、右副总兵,讨古州蛮。按:齐让系都指挥,而丘广不挂印,差少异耳。然司卫官任大将,亦后代所无之典。
○驸马封侯
洪武中,李贞封恩亲侯,以恩泽。建文中,驸马都尉李坚封滦城侯,以破燕功。永乐初,王宁封永春侯,以纳款功;袁容封广平侯、李让封富阳侯,以靖难功。嘉靖初。崔元封京山侯,以迎驾功。赠侯者,景泰初,井源以土木死事,赠钜鹿侯。
○驸马加公孤
嘉靖中,崔元加太子太傅,再加少师、太保太傅;蔡震、谢诏俱加太子太保。
○驸马坐府典兵
永乐间,驸马李让、袁容俱镇守北京,仍理行府都督事。王宁镇云南。沐昕初同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至正统间革,犹与赵辉俱掌南京都督府。自后所掌,惟宗人府及领侍卫将军,力士而已。又,宋琥、宋瑛相次挂平羌将军印,镇甘肃。
○驸马提学
洪武十九年,敕驸马都尉梅殷提督山东学校,兼理地方事务。“朕观古之帝王,必赖贤才辅佐,以成治功。贤才之在天下,必待明师教育以成器。用尔驸马都尉梅殷,幼承家教,长能笃学,精通经史,颇有才华。虽乃武臣之裔,堪为文儒之宗。今特命汝提督山东学校,作养人才,兼理地方等处事务。汝惟钦承朕命,勿负所托。”
○外戚握兵政
国朝自成祖而后,后妃不选公侯家。正统初,太皇太后下诏,裁彭城伯张昶、左都督张不得与议朝政。自后虽爵至公、侯,位为师、傅,亦优游食禄奉朝请而已。惟会昌侯孙继宗,以元舅总团营兵马,监修国史,知经筵,迨八十告老,犹掌后军都督府事。此亦政体一大变也。夫以张寿宁兄弟之宠,方安平后父之重,李武清外祖之尊,而皆不得预。此千古所当法也。
○勋戚武臣直庐应制
国家应制对易攵之作,惟属之词林,近臣虽九列不与。而嘉靖中顾独赐直庐,以居诸贵,往往勋戚武弁亦得参之。如醮词、门联以至表、启、歌颂之类,手无停笔,赏无虚日。今可纪者,勋臣:太师、太子太师、翊国公郭勋,太师兼太子太师、成国公朱希忠,太傅、太子太师、咸宁侯仇鸾;亲臣:太傅兼太子太傅、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驸马都尉邬景和,少保、太子太保、安平伯方承裕;武臣:太保兼少傅、左都督、掌锦衣卫陆炳,太保兼太子太傅、左都督掌锦衣卫朱希孝。后勋、鸾以它事败,景和不能其事,罢直。
○锦衣指挥侍经筵
故事,以勋臣极尊一人知经筵,以次尊一人侍经筵。正统末,特诏锦衣指挥同知王山侍经筵。以太监振弟故也。
○武臣兼总团营厂卫
正德十四年,左都督、平虏伯朱彬以提督团营总兵官兼督东厂及锦衣卫官校办事。团营,太监张永、谷大用主之。东厂,张锐主之。锦衣,朱宁主之。彬兼绾三务,中外大柄悉归之矣。彬扈行称提督赞画机密军务总兵官,仍督办事官校。不久亦败。
○内臣任文衔
洪武置定远牧监,属太仆,以中官李善为监副,胡清、董良为御良。又,光禄寺卿而下用士人、内官、庖役相兼,散官照本行给授。永乐,命上林苑监署正至丞簿,悉内官文臣兼任。若外臣任内职,则前江彬督东厂也。
○外臣任内政官
洪武初,杜安道以带刀宿卫授尚冠郎,迁御用监,令供奉司。今皆内臣职也。最后迁光禄寺卿。
○番将握兵
祖宗时,番将有功,虽累封至侯、伯,不得掌五府、都司、卫所印及总兵镇守。或入奉朝请,或于各镇住牧。惟有征行,则遴所部精骑以从,或别将,则副大帅耳。天顺初,以恭顺侯吴瑾掌右军都督府,瑾故恭顺伯允诚即把都帖木儿孙也。广义伯吴琮镇宁夏,琮亦把都帖木儿孙也。东宁伯焦寿镇蓟州及甘肃,故指挥八思台孙也。右都督芮成镇四川,指挥孛罗子也。史以为番将握兵之始。自是而后,不可胜纪矣。
○土官升府部大臣
洪武,土官宣慰使郑彦文升工部左侍郎。永乐,交州府知府阮均为刑部左侍郎,建昌府知府同彦翊、演州府同知黎思凯为刑部右侍郎。景泰,守御浔阳都指挥同知黄宏为左军都督府同知,管府事。
○内阁制敕两房极品
制敕二房官,其职虽司典籍,具内外制草及誊写,然不过为大学士供笔砚役人而已,间取科甲一二充之。然外制之重者,别举翰林讲读以下司其事,固不得与也。故兼官至九列,其在科目者,则出而为卿佐。以艺选者,不过加服俸而已。惟武、世二庙,稍有逾等。至穆庙而始,复为限量。其至尚书者三人:礼部张骏,工部周惠畴,张文宪;至左侍郎者一人:礼部张电;右侍郎者二人:工部谈相、王槐。文宪官侍郎时,大学士李公本为少詹事;官尚书时,李公为侍郎。然供事如初。
○五孝子举
洪武中,布衣李德成以孝子举为光禄寺署丞,迁陕西右参政,至右布政使。永乐中,权谨举官亦如之,迁文华殿大学士、通政司右参议。洪武末,张信举为尚宝司丞,迁少卿,至卿以终。永乐八年,总旗张法保圭刂肝疗祖母,旌擢如信。武宁人张仲贤圭刂肝疗祖母,旌如法保,擢鸿胪寺司仪署丞。
○尚书待诏
嘉靖中,盛端明以太子少保、顾可学以太子太保,俱历礼、工二部尚书,食禄优饶,锡赉蕃庶。顾上疏乞奉朝请陪祭,遂获遣拜内殿三皇、五帝、先师孔子,复获撰《题名记》。
○题名记非翰林臣撰
《进士题名记》,例以内阁大臣历年请撰者。惟嘉靖末,六记俱撰自内阁严公、李公,礼部徐公,詹府孙公外,上以命吏部左侍郎李公默。李非翰林臣,上意盖有深属也。而带俸尚书顾可学遂为《丁未题名记》,尤可骇。
○非二品银印
武职:都督府、都指挥使司。文职:六部、都察院。凡二品以上,用三叠篆;挂印将军,柳叶篆,皆银印。独漕运总兵印同将军。顺、应天二府尹三品,得用银印。文渊阁五品,用银印,而差小,玉箸篆。
○二品麟玉
衍圣公正二品,诰命例用犀轴,常服鹤袍犀带。宣德请给玉轴诰命,景泰赐麟袍玉带。自是以为常。其大朝会宴享,在左班一品之上。
○非翰林官谥文
谥典,自建文尹谥王文节公衤韦,前后垂五十年,文臣无赐谥者。有之,自永乐中姚恭靖广孝、胡文穆广始。胡以内阁得谥,“文”遂为翰林所擅,他曹莫敢与矣。其亦有非翰林而谥“文”者:御史中丞、诚意伯刘文成公基,行部左侍郎冯文简公京,吏部尚书姚文敏公夔、唐文襄公龙、左侍郎叶文庄公盛,南京吏部尚书魏文靖公骥、左侍郎储文懿公,南京户部尚书王文庄公鸿儒,礼部尚书郑文安公赐、左侍郎仪文简公智,南京礼部尚书杨文恪公廉、邵文庄公宝,大理少卿李文通公奎,刑部尚书何文肃公乔新,工部尚书周文襄公忱,南京工部左侍郎何文简公孟春、右侍郎黄文毅公孔昭,都察院左都御史萧文昭公维祯、左副都御史吴文恪公讷,新建伯王文成公守仁。王公以武勋得之,尤为奇伟。谥又与刘诚意同,然刘尝为弘文馆学士。内王文庄曾为国子祭酒,周文襄曾预庶吉士,所谓挨宿者也。
○翰林不谥文
翰林臣不谥“文”者:谨身殿大学士王毅愍公文,文渊阁大学士陈庄靖公文,文渊阁大学士袁荣襄公宗皋,侍讲刘忠愍公球,户部尚书、前中允、侍讲杨庄敏公鼎,礼部尚书、前庶子、侍讲盛荣简公端明,南京吏部尚书、前学士朱恭靖公希周。内刘重死事,袁由长史迁,盛以药饵召,陈、王以避名,朱以避父讳,杨公不知所以。
○谥不避名
谥不避名者:金尚书忠谥忠襄,徐蔡公忠谥忠烈,于先王尊名之典不尽合也。林侍郎文俊谥文修,程侍郎文德谥文简,张太师居正父文明,今谥文忠,皆以不偏讳故。
○四品以下官得谥
谥法,非三品以上两京大臣不得与。然而亦有得之者,如杨恭惠信民以佥都御史,刘文恭铉以少詹事,宋文恪讷、李忠文时勉、陈文定敬宗、邹文庄守益以国子祭酒,李文通奎、刘文介俨以太常少卿,俱四品。朱文肃善、胡文穆广、吕文懿原以翰林学士,张文僖益以侍读学士,杨忠愍继盛以兵部员外郎,朱忠定复、张恭僖景明以长史,俱五品。徐文肃善述以春坊中允,王文靖以赞善,王忠文以翰林待制,刘忠愍球以侍讲,罗文毅伦、舒文节芬俱以修撰,罗文恭洪先以赞善,蒋恭靖用文以太医院判,俱六品。钟恭愍同以御史,七品。陈恭愍选以布政,毛忠襄吉、周节愍宪、冯恪愍杰、许忠节逵以宪副,岳文肃正以知府,邓恭毅以知县,皆藩臬郡守外臣。诸公或禁近硕德,或封疆殉义,无愧赐名者。独蒋以技艺小臣获之,殊为幸耳。杨豫孙所著《谥篡》有日南知州何忠谥忠节,上蔡知县霍恩谥愍节,当是祠额,非谥也。又有太医院使袁宏谥襄敏,考正史,有祭葬而无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