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熙朝新语
熙朝新语
天公定遣云霞护,长有龙光在上头。“上用韵赐和六首。以君而俯和臣诗,从古帝王未有此冲然若谷者也。是日,赐松花石砚,上有御制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八字。上天纵多能,鹏翀诗才敏捷,每日宣召至再至三,词馆诸臣艳称奇遇。一日,又以所画《日长山静便面》进呈。上题云:”仿佛前生是葛三,画禅潇洒擅江南。大痴更擅坡仙笔,勍敌江山两不惭。“盖以东坡许之。其宠异如此。
乾隆十九年,琉球国中山王尚穆遣陪臣毛元翼、蔡宏谋等上表请封。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上遣侍读全魁、中允周煌往封。六月二十二日渡海,舟泊姑米山候风。忽飓风大作,经三昼夜,接封大夫郑秉和请易小舟登岸暂避,使者以诏敕在舟不从。二十四日风愈暴,四股椗索十余一齐皆断,柁走,龙骨触礁而折,底穿入水。是既昏黑兼大雷雨,帆叶厨棚吹落殆尽。
倏见神火飞向桅木,焚招风旗而坠,又海面一灯浮来,若烟雾笼罩状。于是众悉呼曰:“天后遣救至矣。”须臾,船身直趋向岸,一礁石透入船腹,不动亦不沉。因令解杉板小舟下水,捧诏节陆续登岸,同舟二百余人举庆更生,皆云皇上洪福所庇。
舟到姑米港,谒庙行香,献“愿大能成”四字扁额。其对联云:“神为德其盛乎。呼吸回天登彼岸。臣何力之有也。忠诚若水证平生。”以答神贶。方颠播时,使者虔告天后,若默佑平安,当为神乞请封号,并于册封之年,明颁谕祭。至是具奏,请加封谕祭。上命部议。部查天后亦称海神,康熙十九年,敕封海神天妃为“孚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二十年,福建提臣万正色以天后著灵具奏,诏封“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五十九年,检讨海宝册封,奏请春秋致祭。乾隆二年,闽督奏称:守备陈元美在洋遇风,祷天后获安。奉旨加封“福佑群生”
四字。今应如所奏。奉旨:“加‘诚感咸护’四字。并书明封号,即于怡山院天后宫举行祭事。”
乾隆丙辰为高宗登极首科,馆选多至六十七人。名臣如蔡相国新、曹尚书秀先、秦尚书蕙田、金总宪德瑛、仲总宪永檀、鹤总督年、钟总督音皆出其中,可谓盛矣。
会稽傅玉笥王露,康熙乙未翰林。归田四十年,以著述自娱,年逾八旬,尚能挥翰。乾隆初年,上眷注旧臣,恩加宫允。
儒林荣之。
江宁燕子矶宏济寺僧默默,于乾隆辛未年恭迎圣驾。上问其年,奏云一百二岁。上笑曰:“和尚还有二十年寿。”随赐紫衣。默默谢恩而出。乾隆二十年乙亥竟圆寂矣,方信天语之成谶。
谢侍郎道承尝引疾乞休以养母,人问何不奏终养而奏病耶。
曰:“为人子养可也,闻终字便伤心耳。”其《忆母诗》云:“儿来前,自尧经今凡几年。儿可记,自尧经今凡几帝。儿时应对稍逡巡,母怒变色旋喝嗔。陈箧逊志学人责,稽古胡不如妇人。吁嗟!母言在耳,儿颜犹泚。安得我母常嗔?儿常泚?
于今劝学无闻矣。“读此诗而不劝于孝励于学者,非人情矣。
陈句山兆仑,雍正庚戌进士。乾隆初荐举入翰林,官至顺天府尹。生平和易近人,人有才美,爱不去口。有以诗文请质者,备极奖借,故人乐亲之。书法兰亭,取意简远。梁侍讲同书云:“本朝不以书名而书必传者,陈文简公元龙及句山先生两人而已。”
齐次风召南,雍正己酉副贡。乾隆初荐举入翰林,官至礼部侍郎。少颖敏,读书十行俱下。目光炯炯,能瞩一二十里。
尝登杭州凤凰山,视隔江西兴渡,人皆历历可辨。应征北上,谒某邑宰,留宿署中。见架上有异书八册,借观竟夕,天明还之。主人讶其阅之速,询之则一一成诵矣。为阁学时,高宗得古镜于宁古塔,未详款式,问朝臣,莫有对者。齐引证书史,罗列具奏,天颜大悦,谓左右曰:“是不愧博学鸿词矣。”沈文悫公德潜尝因奏言天台石梁之奇,高宗询及齐。对曰:“荒山硗确,不足以劳圣驾。”人讶其率易,然可见其伉直也。后因上书房退直归,马惊坠地破脑,目睛眩转,神魂飞越。蒙古医生以牛脑实之,即用生牛皮冒首,使真气聚而不泄,且遍体椎扑,使十二经脉复具本初,三百六十五骨节各还部位。三日而知痛,五日而知饥,不三月而能起立。然生平所读书不能记忆只字,前后如两人云。
回文诗,诗家以为小道,罕有为之者。如张月槎汉《秋夜》一首云:“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
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星流。“字字熨贴,巧合自然,岂复庸手所能为。
仁和钱相人琦应丁巳会试,公车将发,友人吴某治酒饯行。
至则不见酒肴,而主人有愧色。怪而诘之,曰:“寒家素有狐仙,今日已治具,忽被摄去。奈何?”钱戏曰:“主人惜费而托故于狐耶?”吴窘甚,邀客往厨下验之。爨火未熄,毛血之属尚存,而肴核全失。钱大呼曰:“我有一言奉问,此去若能登第,狐仙还我酒肴。否则竟请全啖之,我亦无颜相扰矣。”
言毕出。未久,吴笑而至曰:“恭喜今科必中,酒肴已还在案矣。”欢饮而罢。是科吴果成进士。
陈学士大 仑初入学时,年十九,偶病剧,梦紫衣僧自称元圭大师,握其手曰:“汝背我到人间,盍归来乎?”陈未及熙朝新语。答,僧笑曰:“且住,且住。汝尚有琼林一杯酒,瀛台一碗羹,吃了再来未迟。”屈其指曰:“此别又须十七年也。”言毕而去。陈惊醒,病遂瘥。己未成进士,入翰林,官至侍读学士。
三十六岁,秋痢不休,因忆前梦十七年之期,笑谓家人曰:“大师未来,或又改期亦未可知。”一日早起焚香沐浴,索朝衣冠著之。曰:“吾师已来,吾去矣。”跏趺而逝。
新建裘文达公曰修为编修时,两典江南乡试,两典浙江乡试,一典湖北乡试。旋奉命视巴里坤军务,赐御用冠服,以宠其行。归朝奏对称旨,遂命在军机处行走。洊历六卿,兼司撰所述,作文以欧阳文忠公为宗。常游滁州,得文忠画像,乞上题之。文达书仿张即之,上以内藏即之书《华严经》残本命补书,人莫能辨。尝奉命往河南、山东、江南经理河渠,当是时,河南水溢数郡,所被灾州县甚多。文达疏水之达于淮者四,枝流六十有三,民得永远宁居,所治克副圣虑。而直隶如永定、大通等处,孰宜提堰,孰宜疏浚以达诸海,凡上指授方略,悉以属之,无不允协。尝治某水时,有田夫突至舆前,如欲有言者,左右呵止之。文达呼与语,竟得地势高下之宜,久而无患。
其虚衷博采类如此。年六十二卒。前一日语家人曰:“我本江宁燕子矶河神,今将复位。汝等扶榇还江西,必过彼,可求签于关帝庙,如系上上第三签,则知我仍为水神。否则或有谴谪,不能复位矣。”家人闻之,疑信参半。有老仆独信之曰:“公为王太夫人所生,太夫人本籍江宁,渡江时曾求子于燕子矶水神。夜梦袍笏者来曰:”与汝佳儿。‘逾年生公。“后以公之丧归至燕子矶,如其言卜于关帝庙,果得第三签,遂立木主于旁。两江总督尹文端公继善,为立石作诗纪其事。
尹文端公爱才如命,总督两江时,有王主簿发桂,派令管理省城行宫。王有句云:“愧我衙官无一事,宫门持帚扫闲花。
“公大器重之。又解秀才中发谒见,鲍雅堂在座。适十四公子庆宝至前,鲍问年几何,曰:”十四岁。“鲍戏出对云:”十四世兄年十四。“解应声曰:”三千弟子路三千。“公即聘解为西席。
长洲沈宗伯德潜,以名诸生久困场屋。乾隆元年荐举鸿博,召试不售。归。戊午己未联捷入词垣,年已六十余矣。壬戌散馆,试殿上。日未昳,黄门卷帘,上出赐诸臣。问:“谁是沈德潜。”沈跪奏:“臣是也。”上曰:“文成乎?”对曰:“未也。”上曰:“汝江南老名士,而亦迟迟耶。”翌日,授编修。六月,引见奏对毕。上曰:“沈德潜系老名士,命和消夏十咏,余愿和者亦和。”于内阁分给笔札,赐饮及饼饵瓜果。
自午至未,成诗六章。有旨嘉奖,赐文纱越葛。旋升中允少詹事,典湖北乡试归,召入上书房,再迁礼部侍郎。乞假省墓,诏赠其先人如其宫,并赠诗褒之云:“清朝旧名士,吴下老诗翁。向每诵新句,犹然见古风。”同官皆谨依此二十字为韵,仿贺知章还四明例赠行。假满还京,典戊辰会试。次年,请告归里,上命恭校《御制诗集》毕,乃行。上赋诗以赐,复命加尚书衔,在籍食俸,时嘉兴钱司寇陈群亦予告在籍食俸,上称两诗翁。文臣之荣,无出其右。
钱文端公典庚午江西乡试,写榜吏陈巨儒须鬓如雪,求公手书以为荣。自陈年七十,手写文武三十二榜矣。公赠诗云:“桂籍凭伊腕力传,白头从事地行仙。自言作吏中书省,曾侍朱衣四十年。”十月复写武榜,解首则其孙腾蛟也,名初唱。
掀髯一笑,笔堕于地。中丞喜极,索彭方伯家屏赠诗。时蒋苕生士铨在幕府,代作一绝云:“榜头题处笑开眉,七十年来鬓若丝。官烛两行人第一,夜阑回忆抱孙时。”
●卷十一
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十月二十七日,圣驾临幸,送两掌院大学士入署。御书匾额二,曰稽古论思,曰集贤清秘。
赐宴赋诗,以唐张说丽正书院诗东壁图书府五律四十字为韵。
御制东字音字韵,敕诸臣各分一字。是日,与宴者一百六十余人。燕次,中和清乐奏玉署延英之曲,令伶人演唐沈佺期、宋之问昆明赋诗故事,更仿柏梁体联句。召至御前赐酒者,大学士而下十三人。上谕大学士、掌院诸大臣曰:“政治当崇实政,为学当务躬行,勿专尚文词。我君臣所宜共勉。”燕毕,复拜御集文绮彩笺之赐,并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贮院中。是日,上御清秘堂小憩,复得七律一章,亦宣示诸臣。翰林院宴毕,驾幸贡院,周览号舍,轸劳士子辛勤,御制七律四章,勒石至公堂。自古帝王未有之盛举也。
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奉上谕:“圣贤之学,行本也,文末也。而文之中,经术其根柢也,词章枝叶也。翰林以文学侍从,近年来因朕每试诗赋,颇致力于文章。而求沉酣六籍,含英咀华,究经术之阃奥者,不少概见。岂笃志正学者鲜欤?
抑有其人而未之闻欤?夫穷经不如敦行,然知务本则于躬行为近。崇尚经术,良有关于世道人心。有若故侍郎蔡闻之、宗人府府丞任启运,研穷经术,敦仆可嘉。近者侍郎沈德潜,学有本源,虽未可遽目为通儒,收明经致用之效,而视獭祭为工,熙朝新语。翦彩为丽者,迥不侔矣。今海宇升平,学士大夫举得精研本业,穷年矻矻,宗仰儒先者,当不乏人。奈何令终老牖下,而词苑中寡经术士也。大学士、九卿、外督抚其公举所知,不拘进士、举人、诸生以及退休闲废人员,能潜心经学者,慎重遴访。务择老成敦厚、纯朴淹通之士,以应精选。“嗣内外所保举四十九人。十六年,谕大学士、九卿再行虚公核实,确举以闻。如果众所共信,即不必考试。于是公同会核,得陈祖范、吴鼎、梁锡玙、顾栋高等四人。上谕:”既众论佥同,其平日研穷经义,必见之著述。朕将亲览之,以观实学。在京送内阁进呈,在外行督抚取。不必另行缮录,致需时日,启剿袭赝鼎之弊。“
于是吴鼎进《象数集说》一部、《集说附录》一部、《易问》一部、《春秋传选义》一部、《易堂问目》一部、《考律绪言》一部,梁锡玙进《易经揆一》一部。吏部带领引见。奉旨:俱以国子监司业用,各赏纱一匹。召对勤政殿。上曰:“你们以经学保举,朕所以用你们去教人。但穷经不在口耳,须要躬行实践,方能教人。”寻将进士陈祖范、顾栋高俱授司业职衔。
鹤山梁兆榜,乾隆庚午辛未联捷。场前梦神人告曰:“汝三甲二十八名也。”及殿试榜发,竟得三甲第八名。上以二甲人数过多,命将二十卷分置三甲,于是仍为三甲二十八名。始信数由前定也。
秦涧泉大士,乾隆壬申状元,散馆前求签于正阳门关帝庙,有“静来常把此心扪”之句,疑己有隐慝而神儆之云。然时自讼,终不解也。及试,钦定赋题“松柏有心”,以题为韵。第四段忘却心字本韵,阅卷大臣俱未检及,上指出笑曰:“状元有无心之赋,主司无有眼之人。”始悟神已先示之矣。
卢学士文弨有张迁碑,拓手甚工。涧泉爱而乞之,卢不与。
一日乘卢外出,入其书舍攫取而去。卢归知之,追至其室,仍熙朝新语。夺还。未半月,秦暴亡。卢往奠毕,袖中出此碑,哭曰:“早知君将永诀,我当时何苦如许吝耶?今耿耿于心,特来补过。”
取帖向灵前焚之。颇有延陵挂剑之风。
乾隆己未,新进士朝考题:“赋得因风想玉珂。”袁简斋枚有句云:“声疑来禁苑,人似隔天河。”诸总裁以语涉不庄,将摈之。尹文端公力争曰:“此人肯用心思,必年少有才者,特未解应制体裁耳。此庶吉士之所以必需教习也。倘进呈时上有驳问,我当独奏。”于是群议始息。简斋馆选后乞假归娶,朝士赠诗甚多。毗陵程文恭公景伊一绝云:“金灯花下沸笙歌,宝帐流香散绮罗。此日黄姑逢织女,漫言人似隔天河。”盖戏之也。
费云轩元龙,乾隆丙辰进士。知四川绵州时,有恶棍为地方害,费廉得其罪状,杖毙之。阅三日,复活。后殴其母,母持一坛来控曰:“此逆子藏魂坛也。先将生魂炼藏此坛内,官用刑乃血肉之躯,以久炼魂治新伤体,三日即平复如故。求先毁其坛散其魂,庶逆子可除。”如其言,果毙杖下。传言晋杀秦谍,七日而苏。此种事自古有之。然邪不胜正,况又逆伦,天壤间岂容枭獍漏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