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澄斋日记
澄斋日记
三十日,壬寅晴。小雪。一日热退不楚。观生诊五弟兼诊予(此系初一事),谓系感冒风邪,药之即愈。在内无事,读储选西汉文。
十一月初一日,癸卯阴。一日养病不出。接苏州信。
初二日,甲辰阴雨。先中翰生辰。避风不得出。发五伯信。江西便人来,带到余托恒甫所购局本《朱子全书》一部(四十本,价三元)。
初三日,乙巳阴雨。养病。接老丈信,内附伟臣信。连日读汉文,觉贾生之文善于蹴起逆势,故特见雄健。
初四日,丙午阴,西北风,天骤寒。病愈,而肝气不甚平,以十制陈皮治之。
初五日,丁未阴。
初六日,戊申阴雨,间有冰珠。
初七日,己酉阴。写扇、条数件。孚生丈来谈。接胜吉信,划款竟食前言,人之无信,何以行哉!
初八日,庚戌阴。抄赋二篇。发伟臣信,为请封事,开去履历一纸,附上老丈一函。
灯下用朱过批《大云山房文集》十馀篇。此批向系传录本,或云子居先生自加,或云白本文太史所评,今未能定,大约两说均不可信。(文中有自记者,俱低一格标明白记。批本有称子居文云云,其非自加可知,且语气亦不类。初集文俱成于嘉庆以后,其时白本文已卒,不及加评也。)余意圈点或系自加,评语则当时友好知文者所加也(〔眉〕或云吴仲伦先生评,近之)。近时湖北本家镌于书局,圈点只具首尾,苟略殊甚,且有脱误,不足据。余以两本参订,稍觉整齐。发苏州信。
初九日,辛亥阴。抄赋二篇。饭后稚和来畅谈,抵暮乃去。因往通桂,与季兄合为孚丈、士敬饯行。灯下批《大云文》十五篇,卷一毕。
初十日,壬子晴。抄赋三篇。
十一日,癸丑晴。抄长赋二篇。饭后批《大云文》卷二十馀篇。写八叔信并朱卷,交季旭初带。
十二日,甲寅晴。往潘桥扫墓。伯父一舟,余与六弟一舟,十点钟开。西北风甚顺,扬帆而行。沿途水没低田,几成巨浸。掌灯初抵潘桥。
十三日,乙卯晴。行墓祭礼。十一点钟解维,适值东南风,往返俱顺,快意之至,傍晚泊戚氏堰。余腹甚不适,连泻三次,幸夜中不至起旋。
十四日,丙辰晴。复乘东南风而行,九点钟抵家。腹疾已愈。接大兄信,诬毁五弟甚力,薄矣哉!灯下批《大云集》卷二毕。
十五日,丁巳晴。大雪节。甚热。抄赋二篇。饭后至大街及千秋坊看屋,以三兄喜事将为女府设公馆也。顺访幼舲不晤。至北岸管处一行,检点树荃先生诗词板,交子容刷印。
灯下批《大云集》卷三。接外祖母信并件。
十六日,戊午晴。至麻巷吊庄宣之封翁,观子巷吊史燮甫太年丈及子贞年伯母之丧,均代伯父陪吊。午初归,抄赋一篇。灯下批《大云集》卷三毕。
十七日,己未晴。抄赋两篇。仲光来谈,以哀启嘱余改削,为归并移易,令五弟缮写。
灯下批《大云集》卷四。
十八日,庚申晴。抄赋两篇,兼披阅馆赋十馀篇。仲光来谈。灯下批《大云集》卷四毕(初集终)。
十九日,辛酉晴。抄赋两篇,是选钞毕。大率局求其整,机求其圆,句求其庄,字求其稳,皆平妥精能,施之殿廷而无弊者也。灯下读《史记储选》。
二十日,壬戌晴。读赋。为礼叔作墓志一篇,局法、调法悉本庐陵,所嫌者太似耳。
然初学作古文,必从规模始,然后几于变化。姚郎中曾言之,余唯谨守绳尺,益加自勉而已。
二十一日,癸亥晴。读赋。傍晚偕六弟下船,往上店祭祠,开至白家桥泊焉。读《史
记》,略有会于抑扬锁勒之法。
二十二日,甲子晴。五鼓解维,九点半钟抵上店,十二点钟行礼,余主祭,六弟读祝。
饭后返棹,八点钟抵家。晚颇疲,早寝。
二十三日,乙丑晴。西桥、仲光先后来谈,遂至半日。发大兄信,并刘谷生官照三纸,功牌一纸,交谷生自寄。
二十四日,丙寅晴。往河庄祭祠。饭后下船,开三十里至奔牛泊焉。读《史记》封禅、平准二书,细玩其脉络之细,渡接之清,波澜之妙。
二十五日,丁卯晴。向明解维,开二十五里至夏墅,衣冠上岸,谒仲山叔祖。因晤本家六十七世至七十一世十馀人,设酒菜留予早餐。水路本可到石桥湾,缘彼处无人招呼,乃在此易舟而轿,徐贵乘小车。令船放空至石桥。行七里至牛郎庙小憩,见六十七世本家两人,设鸡子酒,意甚殷拳,酒味甘如饴。八里过万岁镇,相传为梁武帝故里。五里抵河庄,有砖城,周围三里。北门外十馀里濒江。因在永大质当下榻。傍晚竹坡叔祖亦来。
二十六日,戊辰阴。先至祠堂瞻仰,规模宏敞,门外为“鄱阳世泽”横额,衡阳彭雪琴宫保书。第一席为光裕堂,亦彭宫保书,中悬御书“福”字额,旁悬“理学名儒”(逊庵公)、“瓯香三绝”(南田公)等额。第二席为正寝,祀汉梁王相贞道府君、宋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方直府君、南分始祖承之府君、北分始祖述之公。左夹室为“崇德”,祀逊庵公、南田公、孝子庸之公及庚申殉节诸人。右夹室为“报功”,祀有功于宗祠者。东庑为“显亲扬名”,祀科甲诸公,先府君与焉。西庑为“源远流长”,祀各分支祖及捐资人祠各主。第三席为女寝,祀始祖妣傅夫人以下。左夹室祀“节孝”,右夹室祀各“命妇”。十二点钟开祭,余在前寝主祭,礼与上店宗祠同,而更繁重。一点半钟礼毕,在质当午饭。微雨。三点钟乘小车至石桥,陆行十里,一路暝烟四起,村落苍茫,洵画景也。掌灯抵船,因上岸谒见各本家,见六十六世、六十七世两人,馀处以阴黑不得遍往,托二公为致意,乃开船。十里至夏墅泊焉。
时已二鼓。
二十七日,己巳晴。未明开船,至奔牛风大顺,十二点钟抵家。在路看《朱子全书》卷一(《小学》,《为学之方》),至中余病痛处,不禁悚然。
二十八日,庚午晴。冬至祭祠以明日先祖妣忌辰,提今日行礼。晨起先至十八家村赵处拜寿,继至宗祠,饭后归。复往燮师处坐谈。
二十九日,辛未,冬至节作赋。燮师枉过。
十二月初一日,壬申晴。读赋,读韩文,灯下看《朱子全书•为学之方》。接苏州信,发大兄信,为燮师请封事。
初二日,癸酉晴。发苏州信并银壹百贰拾两。
初三日,甲戌晴。江苏即用县郁宪辰同年(保章)来。饭后往答拜,兼拜李子康,均未晤。收拾书箱,趁天气和暖,闲暇无事,将所有书籍俱整齐紧排,为明岁北上之计也。灯下看《朱子全书》。
初四日,乙亥晴。一日收拾书籍。灯下看《朱子全书》。
初五日,丙子晴。一日收拾书籍。
初六日,丁丑晴。往伯方大伯处陪吊,在季兄处午饭,复往襄题主,归已曛黑矣。发徐伯闻信。
初七日,戊寅晴。收拾书籍毕。灯下看《朱子全书》卷二《存养类》。女府到常。
初八日,己卯晴。往赵源盛买庚帖等。史提珊来拜。饭后女府上岸,移入大街市房。
写帖数付。
初九日,庚辰晴。写帖毕。缛节繁文诸多可省,而吾乡俗例牢不可破,亦无可如何之事也。灯下看《朱子全书》。
初十日,辛巳晴。连日心颇不定。朱子云:“心有事时当如无事时。”余涵养太浅,少
经事即觉憧憧,可恨可愧。灯下在伯父处立语良久,说祖父事甚悉。先世以寒苦起家,而余辈坐享其逸,若不勉自砥砺,何以为人!十一日,壬午晴。往天王堂巷张处陪吊。饭后写对数付。
十二日,癸未晴。
十三日,甲申晴。三兄过定。男媒家竹坡叔祖,女妁史干甫丈。幼润来道喜。灯下细读《史记》屈原、伯夷列传。《伯夷传》以“名”字为主,通幅波澜顿跌,无非宕出此意,至末幅乃与点睛。《屈原传》以“怨”字为主,却仅以中幅两见,如大海中日影,空山中雷声。柳子厚之“参之太史以著其洁”,洁非节字缩句之谓,乃意无夹杂、墨无旁沈也。若以字句求之,则《史记》文字之可节者亦多,安得谓之洁耶?因思陈寿《三国志》,昔人称为高简有法。所谓简者,其妙在刊落琐屑浮诞与不甚可信之事,独举要辞,所以为有法。宋子京修《新唐》,只是于字句加功,虽事增文省,以语古法则远矣。
十四日,乙酉晴。写琴条两幅。灯下读《史记》留侯、陈平世家,多用倒勒总钤之笔,最可玩,知此便无散漫之病。又读《孟苟列传》,以宾形主,主意提得分明,则虽宾繁于主,无非为主意出力。同人先生此篇旁批最佳,宜细审之。夜寒甚。又思《伯夷传》为列传之冠,拈“名”字作主,则此下凡列于传者,皆有“名”者也。传末云:“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自负亦复不小。
十五日,丙戌晴。小寒节。往崇德寺王仲光处陪吊,面后归。午刻在局前陪先生饮,傍晚归。灯下读《史记》数篇。《管晏列传》固是借知己发慨,然细详史公之意,则以管仲、晏婴事迹言论详见于《春秋左氏传》及所著《管子》、《晏子》中,世间多有其书,不胜载,亦不必载,故转就一二轶事曲折写尽其生平,行业则以总语隐括之,所谓见一羽而知凤,见一毛而知麟也。构局苦心,赞语中固明言之,后世知此者鲜矣。
十六日,丁亥晴。八叔处九妹许字胡式嘉姑丈之子多嘉表弟,余作女媒,往来两处,灯后方返。
十七日,戊子晴。费屺怀同年自苏来。连日料理各事,颇忙。
十八日,己丑阴。答拜屺怀,未晤。陶念乔、吴稚和两同年招饮,却之。晚,稚和复来邀,乃往。座唯屺怀、干甫。席间谈丹徒县知县王仲芳大令(芝兰)治行甚悉,真一时能吏也。
十九日,庚寅晴。清晨起,衣冠酬贺客,跪拜甚劳。午刻祭祖,三点钟发轿,掌灯始回。十一点钟见礼,庙见诸事悉竣,乃送人洞房。十二点钟共寝。
二十日,辛卯晴。往女府谢亲,例不见。徐先生放学回宜兴。
二十一日,壬辰晴。会亲,请仲屏姻伯母及提珊,均谢。饭后往拜女府,略坐而回。
二十二日,癸巳晴。女府折柬来请,亦谢不往。至马山埠董处陪吊,客甚少,久坐乃归。灯下作《先府君事略》,未脱稿。
二十三日,甲午阴。甚寒。饭后雪。傍晚肩舆至青果巷吕宅赴送梅生二舅母之殓。祀灶。
二十四日,乙未仍雪。一日唯以手谈消遣。
二十五日,丙申阴。雪止甚寒。清晨乘轿至各处拜客。午后谢质甫来。
二十六日,丁酉晴。过年。提珊来。
二十七日,戊戌晴。
二十八日,己亥阴雨。算清各账务。
二十九日,戊戌阴,雨止。
三十日,己亥阴。晚,祀先毕,诸兄弟团坐畅饮,颇得乐趣。
(庚寅春正弟毓巽补记八日)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
庚寅正月初一日,壬寅阴雨。
初二日,癸卯阴雨。饭后出门拜年。灯下无事,看《日知录》卷八、卷九。
初三日,甲辰晴。两日唯以“百官铎图”及“状元筹”消遣。灯下看《日知录》卷十。
初四日,乙巳晴。早半日至各署拜年。饭后史提珊来,托其刻石章四块。灯下看《日知录》卷十一、十二。
初五日,丙午晴,稍寒。饭后至郡庙一行。晚,作四子戏。
初六日,丁未阴雨。吴砚生开吊,委季弟往陪。巳刻请史提珊午饭,朗存作陪,在园中久谈。晚,作四子戏。
初七日,戊申晴。季弟邀协兴早餐,顺至郡庙一行。午后作四子戏,夜分方散。
初八日,己酉晴。闻静之师回里,饭后衣冠往谒,略谈。详阅提珊印谱,颇古劲。
初九日,庚戌晴。往府直街拜静之师母五十寿,青果巷拜念先丈二十寿,均不坐而行。
元、寿二侄开学,仍延刘丙孙先生,以成儿附入。晚,请先生,幼润、安生作陪。(江阴缪啸压,冯季同表叔,孙晋蕃,王雪怀,周衡甫年伯)
初十日,辛亥晴。燮师招陪先生,午初往,未刻返。傍晚,又至姑母处陪先生,归甚晏。
十一日,壬子晴。写对。接外祖母信。
十二日,癸丑晴,甚热。季超丈邀饮协兴,顺至书坊买《同治中兴京外奏议》(价四角)、《日知录集释》(价乙元一角)。
十三日,甲寅晴。提珊来刻图章,作半日盘桓,乃走访陈叔畴并晤伯商前辈。
十四日,乙卯阴雨。至小河沿买烟火。接伟臣信。
十五日,丙辰晴,立春。成儿腮肿特甚,偕至湘溪处诊视。饭后,至叔畲叔祖处陪媒。
晚,祀先。
十六日,丁巳晴,甚热。至青果巷午宴,女府代媒也。湘溪来诊。傍晚至小浮桥送刘先生太翁入殓。
十七日,戊午晴,甚热。八叔处九妹出阁,适表弟胡幼嘉。清晨即往道喜,又至男府一行。午刻祭祖毕,复往男府赴代媒之宴,随赘轿回青果巷。晚饭毕即返。夜半娴女忽患呕泻,扰攘一时许,乃得就寝。发苏州信。
十八日,巳未晴,燥热尤甚,似暮春天气。饭后至乾益查外祖母处利银事。又访刘先生商量延权馆事。因至燮师处坐谈。湘溪来诊。夜大风。
十九日,庚申阴,一日大风如吼。作《戴次仲谈经夺席赋》,以“解经不穷戴侍中”
为韵,傍晚脱稿。向叔舅邀饮。
二十日,辛酉阴,天顿寒,重裘不暖。成儿又患咳喘。观生来诊。发大兄电,为刘谷生官事。
二十一日,壬戌阴,雪,寒甚。读赋。徐先生来开学,伯诚侄来权馆。晚,请先生,季超、提珊作陪。
二十二日,癸亥晴。往北直街祝刘保良太翁六十寿。缪筱珊年伯自江阴来。观生来诊。
二十三日,甲子晴。答拜筱丈未晤。一日读赋。
二十四日,乙丑晴。作《仁寿镜赋》,以“仁寿之字昭然可观”为韵,傍晚脱稿。灯下看《中西纪事》卷一。
二十五日,丙寅晴,复热。读赋。饭后游园甚畅。少前来。灯下看《中西纪事》卷二、卷三,是书署名江上寒叟,闻之伯父云,系当涂夏新甫先生(燮)所撰,从前在江西曾识其人,极留心时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