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斋日记

六月初七日连日校《释例》,未观书。
初八日晴。做书院文一篇。傍晚,至北岸一行。阅《申报》,礼叔选授长洲县教谕,可喜之至。
初九日晴。发礼叔信。
十五日晴。连日送礼者络绎不绝,无暇观书。晚,月食。
十六日晴,甚热。伯父六十正诞。黎明即起,一日贺客甚多。接麻阳信。
十七日晴。接礼叔信并诗八首。
十八日晴。作书院文一篇。
十九日晴。立秋。又作书院文一篇。
二十日晴,连日蒸热殊甚,且写各谢寿信,不观书。
二十二日晴。晨邀徐、方两先生、屠敬山、王重光、赵士瀛至协兴小饮。散后至书肆一行,买《四六注海》(蒋评本)、《国朝画识》而归。
二十三日晴。书院课期,热甚,未作。半夜雷电交作,大雨如注。
二十四日侵晨雨止,馀润犹存,凉意袭人,始有秋意矣。看《日知录》卷四,顾氏说《春秋》最正大直截。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五年己丑
四月初九日,揭晓绶金来谈。在关圣前求签得“好于清夜把心扪”之句,余窃意签语甚吉,非五魁即二百名外矣。往米市胡同看红录,知绶金中四十七名。因偕四兄至会馆,适伟臣丈报到,中一百〇五名。徬徨至薄暮,归寺。晚饭后,将就寝矣,忽报录人至,第二百三十一名煇毓昆(〔眉〕扪心也,“忄”误为“火”)。次伯及厚存均来,谓“昆”字系“鼎”
字草书之误,必余中式无疑。余亦疑信参半,客去,心中忐忑不能成眠。
初十日,丙戌晴。李方往礼部看榜,余果中式第二百三十一名。因至电报局发常州电。
往源丰润取银七十两,归寺。饭后,至棉花三条胡同,谒第三房房师王保之先生(名培佑,山东平度人,癸未翰林),辞以考差后见。入城,谒座师昆小峰大司空(冈)、廖仲山少宗伯(寿恒)、壬午座师徐荫轩协揆(桐)、达峰大司马(乌拉喜崇河)、监临犊山藩尚(嵩申)、本科知贡举孙燮臣少冢宰(家鼐)、壬午房师刘次方侍御(纶襄)。出城,在会馆久坐。
十一日,丁亥晴。移寓武阳会馆。城外谒座师李兰荪大宗伯(鸿藻)、潘伯寅大司空(祖荫)、己卯宗师徐季禾宗丞(致祥)、拜大兴京官王友松比部(鹏运),索到印结一张。
因拜礼部李玉舟丈托其买卷。归来填亲供一张,写复试卷半本。大兄将出京至天津,余往送行,一言不得发而归。
十二日,戊子晴。大兄出都。写复试卷半本。亲友来道喜者甚多,不具载。饭后偕伟丈、绶金移寓起厝泮(在太和门之西首)。次伯来谈。
十三日,己丑阴。五鼓起,结束停妥。天明点名,人中左门。文题:“登太山而小天下。”(二句)诗题:“风传刻漏星河曙,得河字。”四点钟,三人同纳卷而出。往咸安宫谒次伯,并晤陆蔚廷年丈及冯仲梓,乘车出城。
十四日,庚寅晴。谒座师李兰孙大宗伯(鸿藻),并拜缪仲丈、汤伯丈。往魏乐胡同吊毕东河师之丧,壬午是日公祭也。饭后,写大卷四开半。复试报到,余取壹等第壹名。意外之喜,殊可惭愧。发常州电。伟丈一等第六名。晚饭后,仲先、稚和诸君来畅谈。接常州电。
十五日,辛卯晴。便衣谒徐季师,商量拜阅卷老师诸事。因人城谒阅卷徐应轩、乌达峰、嵩犊山师、席卿冢宰(锡珍)、吟涛抚宪(松森)、许星叔大司马(庚身)、翁叔平大司徒(同龢)、孙子寿少司徒(诒经)、朗轩少宗伯(宝昌),或见或不见。余卷出叔平师手。
灯下构策冒策尾,夜深方寝。
十六日,壬辰晴。谒城外阅卷祁子和抚宪(世长)、楫云阶少司寇(允升)、汪柳门少司空(鸣銮)。谒房师王保之先生。三场评语皆极华美,经文有“合观五艺足征根柢深厚”
之语,相赏可谓至矣。堂上已为李师所摈斥,适廖师所中二百三十一名第三房直隶卷一本,以卷头谬误撤去。房师往廖师处竭力为余卷说项,乃得补中。故余卷虽中于李,而实中于廖也。为房师知己之感安有穷哉!归寓,编辑策中各门空论,夜深方寝(托吴稚和带家信一封,并老丈寄家用银二十两)。
十七日,癸巳晴。写大卷三开。饭后编辑策论。何受丈、俞笏丈枉过。晚饭后,诣李玉舟处,托其办殿卷。
十八日,甲午晴。光梁自津还。知大兄已于十四日抵津,暂住电报学堂。偕孚丈往源丰润,孚丈借银二百两,写笔据一纸。因至财盛馆团拜。芷秋、竹芬演《小宴》,芷秋、莲
芬演《双思凡》,极佳。座师唯昆师未到。五点钟散。入城往子寿师处,送去殿卷两开。灯下编辑策论。
十九日,乙未阴。写大卷两开。蔚廷丈枉过。饭后访熙年,未晤。次伯来馆,送来制就松烟墨一瓶。灯下编辑策论毕。
二十日,丙申晴。日赤而光淡。次伯枉过。厚兄来谈。饭后在松竹制考具,入城仍寓起居注。
二十一日,丁酉晴。日仍赤。(〔眉〕本日殿试)三点钟起,饱餐,收拾笔墨。天大明始点名。中式名次单数人中左门,复数人中右门。余及伟丈均人中左。布置略妥,出至丹陛,向北行三跪九叩礼。赞礼者系满语,不可解,以意会之。跪受题纸,一荒政,二食货,三安攘,四蚕桑。九点钟,前二道对讫,先写,十二点钟两刻写就四开。午餐,对后二道,两点钟写起,六点钟毕。卷交监试王大臣,另草稿副本写两行,出交礼部堂官。伟叔尚少一开,候其交卷,七点钟同出。余卷第二开脱一字,以文理尚无碍,听之。此外一无疵病,不知可望前列否。赶前门出城,至馆已掌灯。晚饭后早寝。
二十二日,戊戌晴。日仍赤。晚,伟丈邀致美斋。
二十三日,己亥晴。偕伟丈至虎坊桥送芷渊。在次伯处午饭。归后写朝考卷二开半。
晚早寝。接伯父谕,并汇银贰百两。
二十四日,庚子晴。三点钟起,偕次伯、伟丈、幼润人内听宣。到东华门天已大明,步行穿西华门至西苑。日出如血,赤而无光。苑内绿树成荫,烟波浩渺,风景颇近江南。立待良久。七点钟,读卷大臣始出,传宣:状元临桂张建勋,榜眼德化李盛铎,探花汉军刘世安,传胪善化杜本祟。因至内阁少憩乃归。报到余二甲第二十九名,发电至常。伟丈二甲十三名。致诸弟信并书,托仲瑜同年带。
二十五日,辛丑晴。两点钟起,偕次伯、伟丈入内朝贺。卯刻,皇上自西苑还宫。辰初御太和殿受贺。自太和至长安重门洞开,殿廷东西密陈御仗,乐部奏乐,鸿胪传胪宣制:授状元为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为编修。二甲以下赐进士出身,三甲以下赐同进士出身。
三鼎甲出班就五品石跪。新贡士视中式名次,单数在廷西,双数在廷东,随班行礼毕,皇上退朝。礼部官捧黄榜置于龙亭内,出长安左门外张挂。余乃登车而归。接五、六、七弟信,写朝考卷三开半。灯下读试帖。发大兄信。
二十六日,壬寅晴。在低桌考凳上写朝卷四开。晚,厚兄、怀冰来谈。
二十七日,癸卯晴。入城拜翁叔平师六十正寿,少坐即归。闻大兄自津还,仍住护国寺。先遣李方往,余于饭后偕伟丈至寺。大兄恐余之往,先出门以避之。少顷,大兄返,见余车在门,复掉头而去。怨毒之于人诚深,然余自问并无丝毫开罪处也。仍偕伟丈归馆。
何寿丈枉过,送来张显庭年丈所制松烟明墨合一个。三点钟后移入起居注。
二十八日,甲辰(〔眉〕本日朝考。)晴。三点钟起。黎明自中左门点名入。论题“戒俗吏矫饰”,疏题“劳农劝民”,诗题“柳边人歇待船归,得归字”。三点半钟交卷而出。少坐即出城。次伯、仲固丈枉过。
二十九日,乙巳晴。偕伟丈至高庙,大兄反锁其门,隐而不见。前为段干木,今为泄柳矣。午刻,往安徽馆,赴孚生、士瀛、次云、士敬之约。傍晚报到,余一等五十七名。伟丈二等,殊出意外。
三十日,丙午晴。晨起偕绶金至翰林院看榜。买得全单一纸。朝元蕲水陈曾佑,余于直隶,当第五,可望馆选矣。发常州电。藜师枉过。午刻偕伟丈在安徽馆请士瀛诸君。散后,余邀诸君在馥春酒叙,掌灯即散。
五月初一日,丁未阴。拜城外客,至次伯处午饭。在徐季师、王保师处长谈。晚,微雨。怀冰诸君来。
初二日,戊申晴。接质甫信,殷殷以“虚怀若谷,不改本来”相勖,良友意厚,甚可
感也。接三哥、五弟信。发常州信,并寄去场作三篇,请燮师改削。晚,在元兴居与惕身、士敬公局。归后自敬来畅谈,一点钟始寝。
初三日,己酉晴。十一点钟始起。写外祖母信,并木匣两个,又上伯父一禀,并补服两副,均托孚丈带。
初四日,庚戌晴。晨起至城内外乡会房师、座师、复试阅卷师处拜节,顺访钟英。钟英邀德兴堂便饭。四点钟归寓,烦热特甚。
初五日,辛亥晴。至缪老太爷、汤伯丈、次伯、大兄处拜节。在次伯处午饭。偕四兄往打磨厂天乐园听小荣椿部戏,颇佳。绶金、厚兄亦至。傍晚归寓,接常州电。
初六日,壬子晴。为仲光写扇两柄。偕伟丈至翰林院演礼。诣次方师,并访秉文。晚,早寝。
初七日,癸丑晴。十二点钟即起,一点钟登车,将至西苑,忽然鼻衄不止,觅凉水扑治,良久乃住。抵苑尚早,在车中假寐片时。(〔眉〕本日新进士引见。)晨六点钟在西苑门外排班。七点钟皇上御勤政殿引见,背履历讫(〔眉〕恽○○,顺天人,二甲进士,年二十五岁〔惠按:先君于己卯入学时,系报十五岁,故较真年龄少二岁〕,朝考一等〔与普通引见不同〕),鱼贯而出。因谒见麟芝庵、陆风石两太老师。归寓酣寝。一点钟偕仲光往万福居,赴汤仲信之约。席散入城,诣次方师请日,壬午同房将请房师也。怀冰来谈。
初八日,甲寅晴。无事,写白折两开。傍晚,在次伯处久坐。
初九日,乙卯阴,大风,饭后微雨。偕季兄往肉市广和楼观小洪奎部,不甚佳。傍晚天复放晴。
初十日,丙辰晴。清晨余尚酣寝,仆人唤醒,知报到,余幸得庶常。因往次伯及老丈处磕头。归寓写拜前辈白帖。发常州电。接家信。伟丈用部属,可惜之至。
十一日,丁巳晴。拜老师。
十二日,戊午晴。拜老师,至翁师处,适值韬甫之祖太夫人八十正寿,因入拜祝,吃面而出。傍晚归。夜雨。接常州信。
十三日,己未阴晴各半。晨入西城拜谒,归寓。复至乐椿花厂,偕同房冯雨人、赵小鲁、江金波、端仲信、王仲光公请次方师,散后回馆题名,在文帝、武帝、魁星前拈香。再出拜城外同乡。
十四日,庚申晴。饭后入城拜谒。晚,至兴胜寺,赴胜吉之约。步月而归。
十五日,辛酉晴。饭前拜城外老师,饭后偕秉文、四兄至大栅栏庆乐园观同春部。夜,大风。
十六日,壬戌晴。入城拜谒。便衣诣大兄处,见之。
十七日,癸亥阴,微雨。入城拜客。饭后晴,归寓。偕四兄至浴堂濯垢。晚,在义胜居为怀冰、仲光、四兄吃中书梦,余及伟丈、绶金看梦。
十八日,甲子晴。入城拜客,归寓午饭。复至西城一行。晚,雨人来畅谈。
十九日,乙丑晴。入城拜客,归寓午饭。写应酬扇件。
二十日,丙寅晴。拜城外客。晤郑听湘,话先人旧侍事甚悉。此人现不知去向,一朝失足,遗恨千秋矣。晚,诣江韵丈,托其为两弟起文书。
二十一日,丁卯晴。拜城外客,归寓午饭。燥热特甚。写扇幅数事。发常州信,附去老丈一信。
二十二日,戊辰阴雨。七点钟起,至翰林院行上任仪。大翰林一员宣初十日谕旨,庶吉士等皆南向跪听。宣毕,行三跪九叩礼。复谒至圣祠、昌黎祠,十二点钟归寓。发湖北信,复吴哲甫,并附去老丈致越裳一信。晚,在老丈处长谈。
二十三日,己巳晴。夏至节。国忌,不拜客。写散馆卷半开。接伯父信,并银贰百两。
饭后在次伯处少坐,复往徐季师处送行。归至琉璃厂散步,买得《砖塔铭》一本,价四千文。
二十四日,庚午阴。偕同房诸君在乐椿园公请王保之先生(新阳李传元号橘农、嘉善郁保章号宪辰、贺县李孝先号南陔、武陵唐右桢号召皆、英山金鸿翎号汝仪、米脂高增融号再樽、宁陵吕敬直号恪符、泰安王济号既生、辽州刘秉钧号叔衡、富乎武瀛号仙航、临桂张其鎡号文明、乎定陈铣绶号鸾浦、太谷阎维玉号正堃),共十四人。未与名者三人(崔兴亿、郑襄、李延撰)。二点钟散。复至三里河拜薛叔耘年丈。
二十五日,辛未晴。四兄等入城考中书。八点钟入城拜客,在廖师处见蒙自杨鼎臣同年(增新,新分甘肃知县),年齿甚轻,而通达事体,论事皆息心静气,贯彻首尾。廖师极为首肯,余亦敬佩万分。自愧粗浮于事,皆仿佛依稀一无着落,大有告子“不得于言,勿求诸心”之弊。归来与伟丈谈及,自誓此后当向沉静一路加功,以期变化气质。接常州信,并闱艺三篇。道路泥泞,竟日摇撼不安,颇以为苦。
二十六日,壬申晴。巳刻往乐椿园赴王保师之召。徐贵来,知三兄及五、六两弟已抵都。席散,因至护国寺畅谈一切。接伯父谕并七弟信,又纫秋信一纸。傍晚归寓。
二十七日,癸酉大雨竟夜,道路成河。不拜客。写散馆卷一开。饭后诣王保师,送板价并谢昨宴。归,五、六弟来,至晚方去。在老丈处久谈。
二十八日,甲戌晴。拜南城客,往谢公祠,应冯梦华、章幼叔两同年之约。散后,复略拜客,归寓。三兄及两弟来。酉刻赴濮子泉年丈之召。
二十九日,乙亥晴。拜西南城外客,归寓午饭。复出拜客。晚,冯雨人招景华,偕仲光同往,召秦。发常州信两封。
六月初一日,乙亥晴。偕六弟往贡院看中书团号榜。大哥竟遭摈斥,至可凭者莫如字,而亦无凭,可慨也。阳湖取者五人:刘保良、吕幼龄、刘叔楠、季申兄、赵剑秋。五、六弟均来馆久坐。缪老太爷枉过。写扇件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