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日本人所述如是。然所遇者,幸是熟番耳;若遇生番,恐必遭其毒手,安望能生还故国哉!
十月二十五日(公历十一月二十七日——礼拜六)
日使言旋
英十一月十五日,日本报译述电音云:日本来华使臣,顷忽返旆言旋。缘该使臣为琉球之事来华,中国前因俄事未靖,无暇及此;近闻中朝与之言及,云俄事将次可定,如日本必灭琉球,中国当移师于日。故该使臣因此告归。此信确否?该报亦云未悉;西报从而论之曰:此信虽未知真伪,然琉球一事,中国俟俄事大定,必向日本诘问;日人不服,亦必出于一战。盖中国此时虽与日人并无举动,然台湾之役与琉球之灭,此二事亦颇耿耿于心,恐未必遂肯罢手也。
十一月十三日(公历十二月十四日——礼拜二)
闽浙督何(璟)奏请改奖片(十月二十九日京报)
何璟等片:
再,同知用先换顶戴台湾县知县潘庆辰、补用同知澎湖通判程起鹗,前办善后局务出力,先经臣汇奏请将潘庆辰改为加四品升衔、程起鹗改为加知府升衔在案。接准部咨:查照章程,各项局务出力人员着有微劳,祗准保举升衔加级、交部该叙及保请封典。其保举升衔顶戴者,应准其按照应升官阶奏请给奖,不准越级;前次得有升衔,不准再复再保等语。今知县潘庆辰所请改加四品升衔、通判程起鹗所请改加知府升衔,均非应升官阶之职衔。潘庆辰已声叙有同知用先换顶戴、程起鹗已得有盐提举衔,均仍另核奏明请奖等因具奏;奉旨:『依该。钦此』。咨行到闽,转行遵办去后。
兹据闽省善后局司道详称:『伏查同知先换顶戴台湾县知县潘庆辰、今补厦防同知前澎湖通判程起鹗所请加衔之案,复奉部驳另核请奖;自应遵照定章,详请附奏改奖』前来。臣等查各项局务出力之员,定章准保加级。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将潘庆辰、程起鹗二员饬部改给加二级奖叙,以示鼓励。臣等谨合词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着照所请。该部知道。钦此』。
十一月十九日(公历十二月二十日——礼拜一)
闽抚渡台
闽抚勒少仲中丞已于十月二十一日乘轮渡台,系照前奏巡抚冬、春驻台成案;行见旌节所指,肃军政而安民情,台郡番、民不胜云霓之望矣。
闽军近状
顷接福州友人来信云:闽中兵制,自左侯莅闽汰老弱、选强壮、裁冗费、减额制、加月饷,而军政为之一新。迨同治十三年日本窥伺台南,李督帅见营务仍前废弛,裁兵加饷,竟无实用;乃创抽练之法,按营抽拨,无事则操练、有事则调御,而军政又为之一新。弊极思变,皆左、李二公全神默运,补救一时之硕画也。乃不数年,练如未练,操则空操。或有乡愚械斗,地方官会同下乡,轻则掠及鸡豚、甚或淫及妇女;□□不分,犯无一获,良民转受其害。各营哨弁平日受其规费、蚀其口粮,乌能临事督率!幸而升平无事,尚无他虞;若果以之征调,可恃否耶!饷□加而兵仍未练,虚糜国帑、贻误戎机,莫此为甚。然则其病何在?在统率之无人而已。闽友之所言如此;然则闽师之疲敝,亦可见一斑矣。当兹时事孔亟,秉轴者尚其加意振兴哉!
台北烟瘴说
兵勇有自台郡回者,形容憔悴,身体支离;口糜、丹疹、喉哑、神昏等症□顿之状,惨不堪言。问:『何以得此』?答:『前在台北新辟之地当差,染受烟瘴』。问:『曾服药否』?即出示单方,多属发散、导消之剂,与受烟瘴之症甚不相符;更言:『彼处烟瘴极盛,驻扎兵勇,受病者十有七、八,身故者十有四、五』。闻斯言也,心伤者久之。因考察该处情形、稽索方书治法,以为染受烟瘴者求一生活之方焉,具陈其说于左:
盖考台北新辟之地,前系生番所居;人迹罕到,阴霾之气极甚。而且恶毒等物盘踞其中,积聚已深;秽浊之气,散溢两间。兵勇驻此,一染其气,遂致患病。若徒以成方之正气散丸消除其毒,尚未得要。身体有不强旺者,精气不敌毒气,遂由病而至死。欲除其害,须使兵勇各理身体,戒欲节劳;仍勿忍饥,致受其气。每日以雄黄涂鼻孔中、口间嚼槟榔,更须壮其胆气,使邪不能入,始不受在外之毒。又于所饮之水察其原委,并不敢饮及溪涧等处,致受恶物毒气。即从本地掘井,仅至一、二尺得水者,亦不宜饮;欲用其水,必以白矾贯众浸于水内一、二日后用之。若饮,须从大河之水,运至营中分给。恐有难支,设止渴丸以免饮茶;多备干粮服食,则需水用已少,而后不受入内之毒。内外之毒不入于身,烟瘴极盛可避,兵勇藉是期生全矣。其有染受烟瘴者,并立治法于后:按烟瘴之症同于疠疫,从口鼻而入,分布三焦,弥漫神识;不是风寒客邪,亦非停滞里症。故发散、消导,即犯劫津之戒,与伤寒不同。盖烟瘴为秽浊之气,当以芳香行之者,重涤秽也。及其传变,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邪在上焦者为喉哑、口糜,若逆传膻中者为神昏、丹疹。当用清解,必佐以芳香,宣窍逐秽;如犀角、菖浦、银花、郁金、生地、连翘、金汁、射干、牛蒡等类。兼进至宝丹,从表透里;以有灵之物内通心窍,搜剔幽阴。若邪入营中三焦相溷,热愈结、邪愈深者,理宜咸苦大制之法;仍恐迅速直走在下,须用元参、银花露、金汁、瓜篓皮,轻扬理上——邪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出也。
烟瘴之治,似宜如此。若受病已久,变成他症,则当另治矣。
闽鄞江张桂馨稿。
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礼拜五)
调兵赴台
闽抚勒大中丞前月循例渡台,曾已登报;兹闻又有营兵五百名调往驻札云。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
光绪七年(辛巳)
严讯门丁
官煤滞销
裁撤员弁
闽督何(璟)等奏为请旨加衔折(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京报)
闽督何(璟)等奏请补要缺知府折(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京报)
闽督何(璟)等奏调署知府片(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京报)
译录日报
使旋传疑
闽督何(璟)奏台湾府城遭风勘未成灾情由片(六年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日京报)
闽督何(璟)奏新建城垣被风裂痕饬着赔修情形片
使旋续闻
途遇沈船
闽省传闻
书船局停工采料事后
船局近闻
发抄旨一道(六月二十七日京报)
闽督何(璟)等奏请补知府折(七月初六日京报)
发抄旨一道(七月初七日京报)
闽督何(璟)奏请补知州折(七月初八日京报)
闽督何(璟)等奏拣员升署知府折(七月初九日京报)
闽抚新政
福州近闻
台地近闻
制军阅边
逖听风声
拟开煤矿
风信续闻
闽督何(璟)奏抚恤琉球遭风难民片(闰七月初八日京报)
风潮坏茶
风信余闻
发抄旨二道(闰七月初五日京报)
调授闽抚岑(毓英)奏恭报接印日期折(闰七月十三日京报)
岱参将陈台湾事宜
八月分教职单(八月二十六日京报)
劫饷案破获
恭录谕旨
闽抚回辕
发抄旨一道(九月初七日京报)
发抄旨一道(九月十一日京报)
闽督何(璟)奏恭报出省校阅营伍日期折(九月十四日京报)
闽督何(璟)奏道员渡台片
闽抚岑(毓英)奏新授道到台接印片(九月十九日京报)
闽督何(璟)等奏为台属夏季匪犯正法缘由片
内渡遭风
旧船试行
赶造铁笼
闽督何(璟)奏台湾府属风灾查抚情形片(十月十二日京报)
禀求署缺
福州近闻
发抄旨一道(十月二十日京报)
台湾道刘(璈)奏恭报到任日期折(十月二十三日京报)
闽抚岑(毓英)奏开筑大甲溪缘由片(十月二十四日京报)
闽督何(璟)奏请颁赐匾额片(十月二十五日京报)
琉臣殉义
京都邮信
论琉臣殉义
闽省近闻
闽督何(璟)奏参革局员审办片(十一月初四日京报)
煤矿兴旺
福州琐闻
县丞拐妇
轮船失修
发抄旨一道(十一月二十二日京报)
发抄旨一道(十一月二十三日京报)
建桥待料
侯相接篆
琉臣琐尾
闽浙督何(璟)等奏拣员请补海外同知员缺折(十二月初一日京报)
接篆续闻
温郡前情
闽抚岑(毓英)奏提督丁忧请赏假回籍片(十二月初四日京报)
闽抚岑(毓英)奏设法赈济澎湖饥民片
正月初七日(公历二月初五日——礼拜六)
严讯门丁
福建巡抚勒中丞去冬渡台,业已列报。兹闻中丞到台后,巡查各地方极为认真;已将台湾县潘明府、淡水县邓明府撤任,并饬查两县之门政、家丁有无劣迹。现经拿办门政用人;一俟讯明如何作弊,再行奏办云。查台地素称难治,吏治废弛已非一朝一夕;今中丞独能幡然整顿,想不难弊绝风清也。
正月十二日(公历二月初十日——礼拜四)
官煤滞销
闽省台北府属之鸡笼煤务官局,开办有年;惟官价太昂,致不及民采之煤易以销售。近年承办官煤者,无不折阅;而坐办官煤之委员,则甚润泽也。吁!积习相沿,寖成风气;安见矿务之日有起色哉!
裁撤员弁
福州船政局现因经费支绌,已于去腊裁撤员绅十五人,以节糜费。其姓名,容探明续登。又闻船局之差弁,亦皆无用;现亦拟裁撤,以期核实而绝流弊云。
正月十六日(公历二月十四日——礼拜一)
闽督何(璟)等奏为请旨加衔折(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京报)
闽浙总督臣何璟、福建巡抚臣勒方锜跪奏:为台湾道员照例请旨加衔,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照光绪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福建台湾道员缺,着张梦元补授』等因,钦此。臣等恭查乾隆五十三年六月钦奉上谕:『嗣后凡遇有补授台湾道员缺者,俱着加按察使衔,俾得自行奏事。钦此』。是以历任台湾道,均奉谕旨赏加按察使衔在案。惟前台湾道夏献纶因先有布政使衔,是以未经奏请。兹查署台湾道张梦元,业经奉旨补授;应否加按察使衔俾得自行奏事之处?据藩、臬两司会详请奏前来。臣等循例请旨,恭候钦定。谨合词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着赏加按察使衔。钦此』。
正月十七日(公历二月十五日——礼拜二)
闽督何(璟)等奏请补要缺知府折(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京报)
闽浙总督臣何璟、福建巡抚臣勒方锜跪奏:为拣员请调海外要缺知府,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准部咨:光绪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福建台湾道员缺,着张梦元补授。钦此』;咨闽转行钦遵在案。所遗台湾府知府员缺,系冲、烦、难沿海兼三请旨简放要缺。恭查同治九年二月十三日,奉上谕:『嗣后遇有台湾府缺出,即着该督、抚奏明请旨于闽、浙两省知府内拣员调补。倘一时不得其人,并准于应升人员内择其人地相宜者奏明题补,以重要缺。钦此』等因。该缺孤悬海外,民、番杂处,俗尚强横,人心浮动,近年又有中外交涉事件,为闽省第一烦重难治之区;非熟悉情形、通权达变兼有胆识之员,不足以资治理。臣等随督同藩、臬两司在闽省实缺知府中逐加遴选,非现居要缺,即人地未宜。惟查有准补台北府知府赵均,年五十三岁,浙江山阴县监生;遵筹饷例报捐县丞,指分福建,领照来闽。因建宁守城剿匪出力,保俟补缺后以知县升用。捐足知县,旋于克复汀州郡县城池出力案内,奉准免补知县,以同知留闽遇缺即补,并戴花翎。报丁父忧,留闽带勇饬赴延平、龙岩等处剿办粤匪;全闽肃清案内奏准俟补缺后以知府留闽遇缺即补,先换顶戴。续于筹济浙饷出力,奏准俟补缺后以知府补用。服满,就闽起复,奉部覆准委护汀漳龙道;克复漳、龙各城出力,奏准免补同知以知府仍留福建补用。伴送琉球贡使进京,顺送部引见;奉旨:『赵均,着发往福建以知府用。钦此』。领照回省。遵照新章回籍补制,领咨来闽;委署福州府办理通商出力,奏准赏加道衔。考试,取列三等。历次护理延建邵道、兴泉永道,署理建宁、延平、泉州各府篆,办理均尚裕如。准补台北府知府,未经到任;现委署理台湾府知府。该员才具开展,谙练老成;在闽年久,于海疆风土、民情极为熟悉。以之调补台湾府知府,洵堪胜任。惟该员准补台北府尚未到任,与例稍有未符;第人地实在相需。合无仰垦天恩,俯念海疆要缺,治理需人;准以台北府知府赵均调补台湾府知府,俾海外要缺得人,于吏治、通商两有裨益。如蒙俞允,该员系现任知府请调知府,衔缺相当;毋庸送部引见,并免核计参罚。所遗台北府系题调要缺,应请留闽另行请补。据福建藩、臬两司会详前来。臣等谨合词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敕部核覆施行!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吏部该奏。钦此』。
正月十八日(公历二月十六日——礼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