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闽省消息

  昨晚,相传得福建巡抚王补帆中丞有因病开缺之信;但系何日,尚未详知。不过中丞前从台郡回闽,曾经患病,已有所闻;则昨所传述者,或亦非无因而至欤!且俟得有续信,再行登录。又闻已专人往扬州原籍通报云。

  十一月初四日(公历十二月初一日——即礼拜三)

  大臣沈(葆桢)奏为委员代理新辟恒春县片(十月三十日京报)

  沈葆桢等片:

  再,恒春□□廨署有狮头社慑服后,即绘图贴说寄由内地购材绳削;现甫运到材料一批,约计落成尚早。惟地当初辟,治理需员;已委补用知县周有基先行代理,刊用木质钤记,暂在公所办事兼管招抚事宜。其应建城垣,集料鸠工,台地尤难应手;现今委员挈资赴泉州选募工匠民夫五百人,并带应用器具航海来台,以资版筑。臣等谨附片陈明,伏乞圣鉴!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知道了。钦此』。

  十一月初十日(公历十二月初七日——即礼拜二)

  续述闽抚王中丞病故

  闽省王补帆中丞因病开缺,前已录报。兹阅外国新闻,谓中丞于二十三日病殁在署;计得病以来,约已三月。先在台湾时,深历劳瘁,不无郁抑;故回辕未及五、六日,便溘然长逝耳。现在闽省军民靡不同声叹息,谓中丞之才能气概,迥越寻常;乃竟不永其年,仅得享寿五十三岁,未免叹天道之无知矣!又据彼处华人相传,谓中丞在台湾曾拆毁一古庙,台人意殊不惬;谓如必拆去,日后留有奇祸。今中丞之夫人及长子,不出一月相继而亡;中丞亦随即身故:俱以为此言有验矣。此彼处人所传述如是。又闻中丞之棺木,购价八百五十两云。

  十一月十一日(公历十二日初八日——即礼拜三)

  炮台基址不固

  去年东洋侵台之时,福州、台湾等处建筑炮台以资防备。现甫逾年,而各炮台均有倾圯之势;此可见建筑时基址不固也。福州西字报论曰:闽安峡有炮台一座,现在地方官有履勘台址之意;本报实不能决此炮台系为何事而筑,大抵亦因防务起见,非仅以壮观瞻也。然先前经手承造之人,如本为防务,则似大有失错之处以致如此;或承造之人不能更事,未知造筑之法而虚縻费耶!现在各炮台均有倾圯形状,则炮台左右之人未有外患而已有内虞矣!总之,台、内所置之炮如实在好炮,恐放炮之时,台转为炮力震坏,而放炮之兵丁先有性命之忧也。此福州西报所论,姑译述之。

  十一月十二日(公历十二月初九日——即礼拜四)

  惩责舟师续闻

  前录船政大臣丁雨生中丞惩责舟师一案,兹悉其事之原委与前所述者稍异,因续录之。该舟师,系「镇威」炮船舟师也。炮船因赴台湾,有委员二人持丁中丞名帖来见,欲附赴台。该舟师以前者「济安」炮船因擅收外人在船,为前船政大臣沈查知,罚舟师银五十元。今中丞有名帖而无札谕,恐委员非真奉命者;是以不敢收留。讵知委员回禀中丞,竟遭笞责并将办之。嗣为吴提调再三缓颊,始得降充水手也。

  十一月十四日(公历十二月十一日——即礼拜六)

  论笞责舟师事

  「镇威」火轮炮船舟师被笞并降为水手,本馆前录由,系委员两人执丁中丞名帖欲附船赴台,舟师鉴于「济安」炮船前辙,以委员并无谕札,故未肯容留;中丞闻之盛怒,便令笞责惩降焉。此情固不过得之传闻,其内尚有别节以致舟师徒遭此番挫辱者,犹未可知。而中丞此举,遵奉向时治待舟师之成习而已矣。惟是事似与国计大局,非无大干;故本馆亦请略为论及。

  夫国家之设水师,举莫大焉。盖外敌之来,类多藉海以运兵。我国有好水师可靠者,则敌兵难下;是闾阎之免受扰害,莫善于此。且犹不仅此一利也;若与邻地之国交战,我国最喜者是平昔通商仍旧不停,庶几商旅不裹足、税项不中断,而水师之供调运及保护国内各民船,更不必论矣。若海口悉为敌人封塞,民船皆遭擒获,而载运军装之路又被截阻,则国家其能持久以制敌而不生内患,吾未之信也。本朝现既洞明底蕴,故创设西式水师一举,帑项难抵其费,亦属无奈之何!惟有尽力竭思以冀成功已矣。虽然有此要举,所购各船资本,年费不可算数;而反视带领各贵重船只者若微贱之人,可以随意笞辱,其当然、不当然乎?或曰:现在带领各船者出身微贱,类多从前引水之人;但除此人外,无所取用。既授以管守贵船、约束众水手之要职,则已推为大器;从前出身已不顾及,惟今职之尊之相视也。查各外国水师诸官皆世家尊贵之人,为人有学问识略;若以贱而无识之人充任,则水师大举岂望有见效乎!无奈本国辱待水师官,而故贱其任;贱其任,是永远使尊而有识之人裹足不肯前矣。本国水师虽年费千百万银,犹可望抵他国水师乎?今「镇威」船之舟师遭此笞辱,中国通水师大伤体面;他国水师上下诸官见国家如是贱待其官,而欲其与己平等看视,可乎、不可乎?吁!吾目见中国近购巍巍之船,心窃喜慕,望他国亦可敬称中国之变通振兴;乃外人方高视之,而己反贱视属下之官,则实不免大为感叹也!

  按世上甲于水师者,英人也。水师例虽可鞭笞水手,然国人犹多驳辨其事;以为一人被己国笞辱,岂能望其忠国!岂望举国之男子尚有自爱之心!况水师官乎!故即水手,非积恶若偷窃等贱行,亦鲜有加笞者。且于加刑之前,必水师帮内长官多员□集,平心堂讯而后断,若官员之失事审讯同例。事不干贱行,则照规降谴;若稍涉贱者所为,则以为留之官列之内贻损水师声名,便立刻攒去。果属犯国法,则此后自有文官照常处治。然其名苟犹列水师内,则贱辱之,必尚以为大伤水师之体。其欲令水师官自尊以获尊于人,盖如是也。水手敬听令于上官,水师规例严肃者,亦大系于是也。前本国大费帑项以取用泰西水师船式,亦愿讲究泰西所以严肃水师规模。此后凡遇各员有触犯上官之意,其应若何审办?朝廷熟筹之而明颁章程,未始非当今一要务也。

  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十二月十八日——即礼拜六)

  福州近事(一则)

  前有日耳曼帆船在福州口外西洋岛地方失事坏沈,其土人掠船上之货并伤及船上诸人;现闻督宪已严饬地方官查拿,如不克期将犯事人拿获,定即参革。至日耳曼索赔船费、货价,业经咨送北京总理衙门核夺覆遵矣。

  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历十二月二十日——即礼拜一)

  琉球聘日本

  日本与高丽接壤,犬牙相错,寻隙称兵;而琉球僻小,势固在其掌握中。论者谓:日本虽不专志并吞,而将来国富兵强,若有所谋,必先与二国肇始焉。兹日本新报言:琉球国王于十月二十六日遗其弟谒见日主云。盖岁时通问聘,礼也;而行者为王弟,其殆非子人语之来盟而为曹世子之来朝乎?中国怀柔之道,可不加意欤!

  十二月初七日(公历正月初三日——即礼拜一)

  恭录谕旨

  十一月十四日,奉上谕:『福建巡抚,着丁日昌补授。钦此』。

  十二月十五日(公历正月十一日——即礼拜二)

  福州杂事(二则)

  ……

  又云:台湾征剿生番一事,日久不闻动静;现闻将来各官兵尚有大举动云。日耳曼之船——名「晏拿」被土人抢掠一案,闻得官宪现又拿获两人,讯系案内犯。日国兵船名「赛格刺」者仍在福州停泊,闻须俟案结再回国云。

  谕旨(十一月十四日京报)

  上谕:『福建巡抚王凯泰,清廉勤慎,办事实心;由翰林,洊擢封圻。自到福建以来,整顿地方,实事求是。本年驻扎台湾,办理抚番、招垦、练兵、筹饷各事宜,规划讲求,土辞劳瘁。前因患病,迭经赏假调理。方期医治就痊,长资倚畀;兹闻溘逝,悼惜殊深!王凯泰,着加恩追赠太子少保衔,照总督例赐恤;赏银五百两治丧,由福建藩库给发。并着予谥,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灵柩回籍时,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伊子二品荫生、附贡生王儒卿,着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廪贡生王豫卿,着赏给员外郎;王寿卿,着赏给主事。伊孙王念曾,着俟及岁时带领引见:用示笃念荩臣至意。钦此』。

  十二月十七日(公历正月十三日——即礼拜四)

  论日本厚待琉球

  琉球立国,在东洋海中;南、北祗四百余里,东、西不过百里:周环三十六岛。其地比之南澳、平潭差大,而不及台湾之半;盖沧海之粟耳。国小而贫,逼近日本,不能自存;其受役于日本者,匪伊朝夕矣。在日人视之,犹在股掌之上,而不虑有心腹之患也明矣。兹者,为争高丽,而亦遣使于琉球;非有所甚畏于琉球也,盖欲远攻必先近交,非此无以广其威德而遂其阴谋秘计也。

  昔齐桓之图霸也,藉救邢为名,以行其招携怀远之略;晋文之制敌也,假复曹为义,以成其退师取胜之谋。故琉球遣其亲王报聘,则日廷接之以礼、动之以情,以期入其彀中,然后可以惟吾之所欲为。闻日王于十月十九日,特在御苑张设盛筵,以期款待;其中情意殷渥,有非楮墨之所能尽绘者。夫自古雄才大略之君,其欲收服人心也,始则以恫喝为事,继则以礼貌相加;即使智能之士、谨厚之儒,亦沥胆披肝而乐为之尽力。昔汉高初见黥布,踞床跣足;布悔怒,欲自杀。及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皆如汉王居;布又大喜。宋太宗于吴越王钱俶来朝,群臣请留之。太宗不许,厚遣之归,以黄袱赐之,敕其归国乃可开视。后视之,皆诸臣请留之疏也;吴越王乃大惊。感今日本之待琉球亲王,其意岂有异也!

  彼日本之不能一日忘者,乃在高丽而不在琉球。然高丽既得,则蕞尔如琉球孤悬海外,其难绕道而求援于中国,虽愚者亦能料及矣。况素受服役,其贩鬻之资本皆贷于日本;譬如婴儿,立断其乳哺,则致其饿死必矣。以日本之深谋,夫岂会未计及哉!然则其曷不置琉球于度外,而乃专心致志以图高丽,何也?盖并琉球之地不足以加广、得琉球之民不足以加众,其势则然,而其事则有万难舍此他求者。况夫吴争黄池之盟,而致越得乘机以动;蜀靳渡泸之役,而讨魏未必其无忧。援古证今,堪虞覆辙!

  考诸「明史」所载:当太祖时,曾赐琉球以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其王于是修贡甚谨,封舟频往。后为日本所灭,国王被虏;自是不通音信者数十年。已而遣使前来,言王被执不屈,日本送之还国;由是贡职如常期。是其国固为日本人所残弱者也,安保其不积恨于心而思所以报复之乎!故今之厚以相待者,虽曰睦邻之道,而实则一以收小国之心,使其悦服而不敢逞;一以集吾国之势,使人逖听而乐为从。凡此,皆日人之深谋远虑也。

  呜呼!谋国贵审乎万全、服人必先乎施德,彼日人其讲之详矣;夫岂区区专意于琉球哉!

  上谕(十一月十六日京报)

  上谕:『沈葆桢奏「抚臣积劳病故,恳请赐谥建祠」一折,福建巡抚王凯泰因病出缺,前据文煜等奏请,业经降旨赐恤、予谥,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并将伊子王儒卿等分别加恩矣。兹据奏称王凯泰清节素着,遗爱在人;着再加恩于福建省城建立专祠,以彰忠荩。钦此』。

  十二月十九日(公历正月十五日——即礼拜六)

  闽抚王(凯泰)奏因病请续假折(十一月十八日京报)

  福建巡抚臣王凯泰跪奏:为微臣病势增剧,暂回内地医治,吁恳天恩续假一月;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前因抱病难支,于九月初六日附片奏请赏假在案。现在假期届满,臣病日增:湿热未除,积为痰喘;胸满腹胀,气不能舒。迭服利湿化痰之剂,迄未见效。台地纵有对症良方,殊少上品药料;纠缠日久,焦急实深。且臣自上年病后失调,气血早亏;近复手骽麻木,步履艰涩。据医者云:脾胃受伤,土木不和;若不速痊,恐变水肿,医治更难措手等语。查全台大局,会该已有端绪;现饬台湾道夏献纶妥慎经理。臣一面暂回内地,赶紧医调。省署一切要件,自当力疾办理;其寻常日行事宜,仍委藩司代拆代行。合无仰恳天恩,俯准续假一月;容臣病体稍痊,并将省事料理清楚,即再渡台巡历督办。谨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

  再,臣拜折后,即日乘「海镜」轮船内渡;合并陈明。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王凯泰,着再赏假一月。钦此』。

  闽抚王(凯泰)奏寻常军流徒犯遇抚臣驻台之时就近勘转片

  王凯泰片:

  再,台湾府属案犯,除寻常遣军流徒及命案拟徒者向淮就台审办、不解内地外,其罪应斩、绞并由死罪减拟各犯,均仍解省勘转。现该福建巡抚冬、春驻台,此项斩、绞等人犯遇臣驻台之时,拟由台湾道就近勘转,毋庸照旧解省,以免往返之烦。臣于审明后,行知臬司核详请题。所有道员审限,即照臬司之例扣计。据台湾道该详,批经臬司核明详请奏咨前来。除咨部外,臣谨附片陈明,伏乞圣鉴!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刑部知道。钦此』。

  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历正月二十日——即礼拜四)

  闽省近事(三则)

  「字林报」云:打狗地方现在建一炮台,所用工匠甚多,但俱好懒。十一月二十七日,营兵某竟将一匠从绝壁高山推堕而下,或云头颅受伤、或云已因伤毙命。是以各工匠咸抱不平,深恶兵太无礼,群用砖石击入管带之公廨。管带官见势汹涌,遂放兵出营;虽称捉拿工匠,其实途中行人亦被追逐,尽有遭旡妄灾者。是以各家店门紧闭,深恐大肇事端。嗣幸管带官传令收队,亦无甚事;捉获之人,即交地方官查办。讯有不在事者,爰即开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