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东四岛:
  姑达佳(译为久高),在中山东一百四十五里。产赤秔米、黄小米、海带菜、龙虾、五色鱼、佳苏鱼。佳苏鱼,本名黑馒鱼,大者长八、九尺,围尺许;割其肉为腊。各岛多有产此者。良山多螺石。
  津奇奴(译为津坚),在中山东三十五里。
  巴麻(译为滨岛),南北二岛;在中山东三十五里。
  伊计,在中山三十五里。以上三岛,其所产同姑达佳,皆多鱼。(此四岛,语言颇相近)。
  正西三岛:
  马齿二山,在中山正西一百三十里。东马齿山,大小五岛。产牛、马、粟、布、文贝螺、怪石。西马齿山,大小四岛。有座间、味渡、嘉敷等间切。西山尤硗瘠,罪人多流此。人多黑色,善渔;能泅水深没,久久乃出。海中产海松,山人能泅水取之。姑达佳、津奇奴亦有海松;马齿产者色久不退,为良产。鱼螺山,多鹿。近姑米山,有姑巴汛麻山,亦多鹿;无人居。
  姑米山,在马齿山西,去中山四百八十里。有安河、具志川、仲里二间切。由闽中至国,必鍼取此山为准。封舟行海中第七日,有小黑鱼点点浮水面;接封使臣云:『此出姑米山下,名墨鱼』山形势雄拔,产五谷及土棉、茧紬、白纸、腊烛、螺、鱼等物;山多鸡、豚、牛、马。
  西北五岛:
  度那奇山(译曰渡名喜岛),近姑米山。山多牛。
  安根■〈山尼〉山(译曰粟国岛),又为安护仁;与度那奇俱近姑米。语言亦与姑米相类。山产铁树,比他处生者良。山多豕。
  椅山,亦曰椅世麻、亦曰伊江岛;中山、北山之间一小石山。四围黄沙,潮涨隔半里许;水退,可徒涉至山上。有稻田,产黍、稷、豆、麦,民颇富饶。
  叶壁山,土名伊平屋岛;在中山西北三百里。产米,最佳;亦有麦、稷、粱、豆、棉花、蕉丝、海胆、毛鱼等物。中有一山,宛转如龙,尚圆王祖茔所在。
  硫磺山,又名黑岛山;多鸟,亦名鸟岛。在中山西北三百五十里,与姑米山南北相峙。山无草木,置采硫磺户四十余家,岁遗米廪食之。统二酋长,泊府官遥领之。其人为硫磺气薰灼,目皆如羊,不精明相。近有灰堆山、尤家埠、移山奥。
  东北八岛:
  由论,在中山东北五百里。产芭蕉,结蕉实;多樫木。
  永良部(讹为伊阑埠),在中山东北五百五十里。属有温镇。
  度姑(译曰德岛),在中山东北六百里。
  由吕,在度姑东北三十八里。
  乌奇奴,在度姑东北四十里。
  佳奇吕麻,在中山东北七百七十一里。
  大岛,土名乌父世麻;在度姑东北,去中山八百里,水行三日可达。其岛长一百三十里,分七间切;有西间切、东间切及笠利、名濑、屋喜、住田、古见等间切,分属二百余村县。其岛无孔庙,有「四书」、「五经」、「唐诗」等书。自称小琉球,大酋长十二员、小酋一百六十余员。产米、粟、麦、豆、薯、木棉、芭蕉、红棕、黑棕、栌(子可榨油)、罗汉松(即樫木)、桑、竹,畜有牛、马、羊、犬、猪、鸡(无鹅)。
  野兽有山猪、兔,鸟有鸳鸯、鴈、鹜、鹰、野鸭、鹭、青鸠、雀、鸦(无鹊);海鲜有草鱣鱼、海爪(蛏类),果有槠子;烧酒、米肌、黑糖、苏铁等物皆有之。有清水山、菊花山、永明山。岛北一里许,有大石如圆柱,广一里,名赤濑;纯紫色,无人居。
  奇界,亦名鬼界;去中山九百里,为琉球东北最远之界。人以手食,多黑色。产樫木为良(以上八岛,国人称之皆曰乌父世麻;此外,即为土噶喇、七岛矣)。
  南七岛:
  太平山,一名麻姑山(始为宫古,后为迷姑;今为麻姑),在中山南二十里。有筑山,甚高;土名七姑山。上有碧于亭。用艮寅鍼,至中山那霸港。福建至太平山,自东涌开洋至钓鱼台,北风用单卯并乙辰鍼可达。山周围五、六十里,颇富饶;产畜五谷,牛、马甚多。出棉布、麻布、草蓆、红酒(名太平酒)。每年五月归,贡税于中山。
  伊奇麻(译曰伊喜间),在太平山东南。
  伊良保,在太平山西南。
  姑李麻(译曰古里间),在太平山正西。
  达喇麻,在太平山正西。
  面那,在太平山西南。
  鸟噶弥,在太平山西北(以上皆属太平山,国人称之皆曰太平山)。
  西南九岛:
  八重山,一名北木山,土名彝师加纪,又名爷马;在太平山西南四十里,去中山二千四百里。由福建台湾彭家山用乙辰鍼,至八重山。明洪武中,中山王察度始通中朝时,二大岛来贡于中山——即八重山、太平山也。山较太平尤饶给,多樫木、黑木、黄木、赤木、草蓆;产牛、马、螺石,出麻布、棉布、海参、红酒(名密林酒)、五谷、■〈王车〉■〈王渠〉、玳瑁、珊瑚、羊肚、松纹、海芝、海松、海柏等石。每年五、六月,与太平山来贡于中山。
  乌巴麻二岛(译曰宇波间),在八重山西南。
  巴度麻(译曰波渡间),在八重山西南。
  由那姑呢,在八重山西南(以上四岛,皆近台湾)。
  姑弥,在八重山西;较他岛为大。
  达奇度奴(译为富武),在八重山西姑弥东。
  姑吕世麻(译为久里岛),在八重山西少北。
  阿喇姑斯古(译曰新城),在八重山西。
  巴梯吕麻(译曰波照间),在八重山极西北(以上八岛,俱属八重山,国人称之皆曰八重山;此琉球极西南属界也)。
  三十六岛,「前录」未见;惟张学礼「记」云:『赐三十六姓,教化三十六岛』;其岛名、产物,则未之及也。今从国王所请,示地图;王命紫金大夫程顺则为图径丈有奇,东南西北方位略定。然但注三十六岛土名而已;其水程之远近、土产之硗瘠、有司受事之定制,则俱未详焉。
  中山山岳、寺院及游者惟首里、那霸数处,略记如后:
  临海寺,在北炮台长堤之中;为国王祈报所。门东向,佛堂面南三楹,面东板阁一间。石垣四周,潮至墙下。僧名盛满。寺旧名定海,前使汪有「临海寺」隶书匾。有钟,天顺三年铸。
  奥山龙渡寺,在炮台西水中小土山。潮至,弥漫数十里;潮退,则平沙浅水,不胜舟楫。山旧为蛇窟,僧心海始辟之,蛇相率渡水避去;筑堤截潮,引泉种松。构屋五、六楹,前方沼中小亭二所。遍地植佛桑、凤尾蕉等,颇可憩玩。山东有小尖阜,名鹤头山。潮至板敷宇平等湖,渔舟夕照为那霸近所第一胜处。
  辻山,在临海寺西,对港相望。「辻」字一字两音,国人读为「失汁山」,「汪记」讹为青芝山。小石阜沿海下,皆茔墓。
  波上,在辻山东北,一名石笋崖。山下海中,生石芝。沿海多浮石,嵌空玲珑。白色山头,石垣四周;垣后可望海。垣内板阁离立三楹,扃钥无僧;下有平堂三楹。波上东北沿海中有山名雪崎,下有洞;雪崎东北有小石山空洞,名龟山(海滩拳石二,非末吉之龟山也)。
  护国寺,在波上山坡之中,国王祈祷所。僧名赖盛。汪使有匾曰「护国寺」;旧名安禅寺,亦名海山寺,亦名三光院。佛龛中有神,手剑而坐,名曰「不动」;或曰火神也。殿下有钟,景泰七年(丙子)铸;铭文与天妃宫同。西面庭中,蕉石扶疏,颇有致。
  天尊庙,在护国寺下,供玉皇。有钟,为景泰七年(丙子)九月二十二铸;铭文与天妃宫同。
  广严寺,在天尊庙下。左右皆村居。佛宇数椽,庭中翦桧及黄杨为玩;系新建。
  西福寺,在泉崎桥之东曲径中。门前黄杨夹路作屏,两行翦剔使平,而方数十步许。僧舍一区,屋后有松冈甚茂;松根出土,蜿蜒如龙。相近有东寿寺,门前亦以黄杨作屏。
  东禅寺,在久米东北,圆觉寺下院也。相近有清泰寺,皆止三、四楹小寺也。那霸惟此二寺及广严寺系禅僧,余俱真言教。
  善兴寺,在使馆曲巷中,倚山崇基。「汪录」云:『斗室丈阶,花木颇清幽』。今已废,有屋一椽而已。宣德中,册使柴山三到琉球,曾建大安禅寺、千佛阁;明夏子阳「录」中载其记二篇』。今皆莫知其处(护国寺,旧名安禅寺,或即所建;问国人,皆不知。以上在那霸)。
  天久山,在泊村西北沿海,与波上雪崎相望。下有圣现寺,石墙四围,方十余亩;中屋一区,墙外老松十余株。有天久洞,洞前观音阁一座,扃钥无僧。沿海东行,大石离立;或方、或圆,侧倚层岩之上下作崖洞,颇奇。更里许,有水西流入海,名泊津。
  神德寺,在崇元寺东。由八幡桥石桥西北行,有八幡宫,南向;尚德王所建,供八幡菩萨——即大士也。下为神德寺,寺门东向;中供不动神,与护国寺同(以上在泊村)。
  城岳,一名灵岳。汪使「旧录」云:『有板屋一区』;今已尽废。惟丛灌一林,密筱攅蕉。以石为神,浇酒祈福、渡海报赛处。前古松数百株,亭立。前地少洼,四山皆松。东三十余步,有泉名「旺泉」;从石溜出注潭中,涓涓不绝。泉上老松三株,偃挺尤奇。东望有壶家山,瓦屋数区,为国中陶处(以上在真和志)。
  东苑,在崎山。王宫以南一带石山,皆名崎山;石状甚奇。苑门西向,入门茵草遍地。板亭南面,二间。更进有屋三间,面南。屋上有「潮音应世」匾额,为天启五年诏使指挥同知萧崇基所书。亭东土阜一邱,形如覆盂,颇高竦;「汪录」云是「雩坛」。更进少屈,南下西转,山岩下有石狮、石虎尚存。激溜养鱼处,皆已废撤。南面,皆山南平田。东行,登小板阁——即望仙阁也;匾已失去,葆光为重书之。阁中有小龛,以香木为柱,气如桂;皮作薄板,刻空作字,大小参差。阁后有小佛堂,匾名「能仁堂」。南面出佛堂,东过小竹桥登阜,正东见林木丛茂为佐敷,中隔海港。少西,见小山,林木郁然,即辨岳也。南北望,皆见海。中山之东属岛姑达佳(译为久高),前使汪楫为国王题「东苑」匾;今已失去。题东苑八景,有「久高」、「朝旭」、「识名」、「积翠」等八景;此为国苑,制甚简朴云。
  龟山,在末吉村;土称末吉山。山在中山之北,重冈环绕。山半有木亭,前后二楹。南望见海,林木郁然,为第一胜处。山下有万寿寺,寺中有察度旧影;万历三十八年毁,今再毁。末吉有社坛。
  圆觉寺,在王宫之北久庆门外,国王本宗香火所在。规模宏敞,为诸寺之冠。寺门西向,门前方沼数亩,四围林木攒郁。沼中种莲,中有一亭;有观莲桥,供辨才、天女,名天女堂。池名圆监池,亦名辨才天池;辨才、天女,云即中国斗姥也。架桥通之,名天女桥。更西有龙潭桥,亦名龙渊桥。入寺,佛殿七间,极高丽。殿右广庭中有古松,云已二百余年,高不四、五尺,青葱正茂;名古松岭,亦名神木香积厨。后有井泉,名石冷泉。方丈前,名蓬莱庭。钟楼南,有杂华园,国人称圆觉寺。中有八景寺,系尚真王时始建。寺前土阜上有碑,弘治十一年立,三山许天锡撰。
  天王寺,在圆觉寺东北。门前临溪,有古松四株。寺东有天王桥。堂上佛龛供佛,手持七星轮及刃,曰金刚也。堂西老松最奇。一钟为景泰七年(丙子)铸,上刻「天龙寺钟」。寺在浦添,寺钟有二,移其一于此。僧名得髓。
  天界寺,在欢会门外道南。寺门北向。入寺西南石室,高丈许方广,中山王茔也。尚圆以来,诸王皆葬于此。寺有钟,成化己丑年铸;考铭文,本相国寺钟也。寺西又有安国寺,国中案牍皆储此寺中。
  仙江院,在天王寺之右。前使汪「录」云:『行荒榛中,门户萧然。僧宗实能诗,颇学元僧白云集体』。今宗实尚存,年六十九;改字际外,称「球阳大和尚」。
  万松院,今改名莲华院;在天王寺之南。翦黄杨作径,两旁篱屏颇整。寺中方庭中有小土山,翦松树数株,蟠屈有致。汪使「旧录」称「万松院僧不羁与天王寺僧瘦梅及宗实相倡和」;今瘦梅、不羁皆化去。不羁徒二人:一曰德叟,今在莲华院。一曰元仁,字东峰;别开院于北山名护岳上,仍名万松院,年五十余,亦能诗。
  兴禅寺,在圆觉寺北小径中。寺甚小,庭中黄杨、松、桂甚多。僧了道,旧时圆觉寺国师喝三之徒;能诗。
  广德寺,在莲华院之南。寺亦甚小,花木颇丽。东望山椒林麓,郁然如深山。僧名灵源,弟子名笑崖。相近有建善寺,有僧兰田,能诗。
  石虎山天庆院,僧梁天名智津,亦能诗。山在赤平村。
  万岁岭,在万松岭东大道之北。石碑立阜(以上在首里)。
  官制品级,略彷中国,分为正、从九等;大僚重职,亦有加官协理。大小官,皆领地方为釆地。王弟、王叔、国相,皆称某地王子;领一府者,称某地按司(旧制:每府一按司莅治之,权重兵争。尚真王改制,令聚居首里,遥领其地。岁遣察侍纪官一员知其府事,岁终上其成于按司)。王舅、法司及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皆称某地亲云上;未有地方者,称某里之子亲云上、或称某筑登之亲云上。从六品叙德郎、从七品叙功郎,皆称某椗亲云上。八品红帽官,称某里之子;领地方者,称某地里主。九品红帽官,称筑登之。未入流,称某子:皆不称姓名也。
  冠服,国王侧翅乌纱帽,盘金朱缨,龙头金簪;蟒袍,带用犀角、白玉,皆如前明赐衣制。王妃,凤头金簪。宫人亦分为五等,约百人。命妇头簪,皆视其夫品秩。
  正一品,金簪,彩织缎帽,锦带,绿色袍;从同。正二品,金簪,紫绫帽(有功者,赐彩织缎帽),龙蟠黄带(有功者,赐锦带),深青色袍(下至八、九品朝服皆同);从,金花银柱簪,余同。正三品,银簪,黄绫帽,龙蟠黄带;从同。正四品,簪、帽、袍同三品,龙蟠红带;从,同。正五品,簪、帽、袍同三品,杂色花带;从,同。正六、七品,簪、袍同三品,黄绢帽,带同五品;从,同。正八、九品,簪、袍同三品,大红绉纱帽,带同五品;从,同。杂职,簪、袍同三品,红绢帽,带同五品。里长、保长,铜簪,蓝袍,红布帽或绿布帽。廕生、官生,簪、帽、服、带同八品。外有青布帽,百姓头目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