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日记

  ◆93页
  《月月小说》第十号(1907)载有告白一则,称「本杂志所载《两晋演义》一书,系随撰随刊,全书计在百回以外,每期只刊一二回,徒使阅者厌倦,若多载数回,又以限于篇幅,徒占他种小说地步。同人再三商订,于本期之后,不复刊载,当由撰者聚精会神,大加修饰,从速续撰,俟全书杀青后,再另出单行本,就正海内,惟阅者鉴之。」
  宋莉华 〈近代石印术的普即与通俗小说的传播〉《学术月刊》 2001年第2期第85~90页
  ■86页1887年(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三日)《申报》云
  石印书籍肇自泰西。自英商美查在沪上开点石斋,见者悉惊奇赞叹。既而宁、粤各商仿效其法,争相开设。而新印各书无不勾心斗角,各炫所长,大都字迹虽细若蚕丝,无不明同犀理。其装潢之古雅,校对之精良,更不待言。诚书城之奇观,文林之盛事也。
  ■86页1889年5月25日上海《北华捷报》载文《上海石印书业之发展》称:
  上海石印中国书籍正在很快地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石印中使用蒸气机,已能使四五部印刷机同时开印,并且每部机器能够印出更多的页数。因为中国资本家咸能投资于此种企业,赢利颇丰。印书如此便利,对于一个大家喜欢读书的国家来说,是一件幸事。
  转引自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88、91页。
  ■87页《国学萃编》第一期「本社简章」之「代派」条谓
  今第一期出版,送阅三千册,不收分文。册内附订定阅凭单一纸凡欲定阅者,请于单内注明定阅几册(或定一月或定半年、全年字样)即连阅费交代派处,汇齐寄京。无论若干册,一律以二成酬劳(邮费不得减成),如有积欠,下月定即停寄。
  ■88页1930年《绣像小说》第一期
  购阅《绣像小说》价目:每月二册全年二十四册,零售每册洋贰角,预定全年洋四元。经手代销每本馆照八折收价。外埠订阅全年每份加邮资五角。代销至五百份者七折,代销至七百五十份者六五折,代销至一千份者六折。
  ■89页《月月小说》
  本什志所载《两晋演义》一书,系随撰随刊,全书计在百回以外,每期只刊一二回,徒使阅者厌倦;若多载数回,又以限于篇幅,徒占他种小说地步。同人再三商订,于本期之后,不复刊载。当由撰者聚精会神,大加修饰,从速续撰,俟全书杀青后,再另出单行本,就正海内,惟阅者鉴之。
  ■90页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东《岭东日报》刊载的一则「本馆广告」:
  征论告白:本馆自去年开办,凡几阅月,多聘通人为之主持笔政。谬蒙阅报诸君相为许可,本馆益加奋策,添聘同志巨手,发新议论,日登报端。傥海内外诸君,有以大着惠寄者,本馆尤愿为集思广益之举,敬登敝报,以广群学,而输文明。但须于大着下列明住址,自署字数,并润笔若干。由本馆账房挂号,制回收条,至大着登报之日,及请人将收条来领润笔,本馆如数奉送不误。所有酒赀,诸君自理,恕不奉给。笔润例如左:凡万字者分级,二十元、十五元、十元,计三级。如不及万字,则以千字递减,如九千字者则第一级减作十八元,第二级减作十三元五角,第三级减作九元,以下准此类推。凡五千字者分级,十元、七元五角、三元,计三级;如不及五千字者,亦以千字递减如上法。凡千字者分级,三元、二元、一元、计三级。如不及千字则润笔止二元、一元二级。 光绪廿九年五月初五。
  王佩琴 〈明清通俗小说的发展特质与发展倾向:从印刷出版的技术与市场谈起〉《书目季刊》(书目季刊编辑委员会)第三十五卷第三期 第17~31页
  ■18页陆容《菽原杂记》(台北:广文书局,1970年)
  宣德、正统间,书籍印刷尚未广。今所在书版,日增月益,天下古文之象愈隆于前已。但今士习浮糜,能刻正大古书以惠后学者少,所刻皆无益,令人可厌。
  ■20页《书林清话》引荥阳悔道人撰〈汲古阁主人小传〉。(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7年)
  榜于门曰: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两百,有以旧钞本至者,每叶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20页王渔洋《池北偶谈》。(台北,:商务印书馆,1976)
  明尚宝少卿王延【吉吉】,文恪少子也。……一日有持宋椠史记求鬻者,索价三百金。延【吉吉】绐给其人曰:姑留此,一月后可来取值。乃鸠集善工,就宋版本摹刻,甫一月而毕工。其人如期至索值,故绐之曰:以原书还汝。其人不辨真赝持去,既而复来曰:此亦宋椠,而纸差不如吾书,岂误耶?延【吉吉】大笑,告之故。
  ■23页天启三年陈仁锡评选四十卷的《明文奇赏》卷端
  愿与征者或封寄,或面授,须至苏州闾门问书坊酉西堂陈龙山,当面交付。
  ■23页明、丁允和、陆云龙编,《皇明十六家小品》I北京:北京图书馆书出版社,1997)
  一、刊《行笈二集》,征名公制诰、奏疏、诗文、词启、小札。
  一、刊《广舆续集》,各直省昭代名宦人物。
  一、刊《续西湖志》,征游客咏题,嘉隆后杭郡名宦人物。
  一、刊《明文归》,征名公、逸士、方外、闺秀散逸诗文。
  一、刊《皇明百家诗文选》,征名公、逸士、方外、闺阁成集者。
  一、刊《行笈别集》,征名公新剧,骚人时曲。
  一、刊《型世言二集》,征海内逸闻。
  ■23页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
  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种,。并为一刻。
  ■23页衍庆堂〈醒世恒言识语〉
  本坊重价购求古今通俗演义一百二十种,初刻为《喻世明言》,二刻为《警世通言》,海内均奉为邮价玩奇矣。兹三刻为《醒世恒言》,种种典实,事事奇观。
  ■24页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序〉
  犹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着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刮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而衡之。
  ■24页即空观主人〈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丁卯之秋事,附肤落毛,失诸正鹄,迟回白门。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同侪过从者索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而翼非胫走,较捻髭呕血、笔冢研穿者,售不售反宵壤隔也。……贾人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
  ■24页程伟元〈红楼梦序〉(程甲本)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二十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堆纸中无不留心。……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笋,然涣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惕,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隽板,以公同好。
  ■25页兰墅〈红楼梦引言〉(程乙本)
  是书刷印,原为同好传玩起见,后因坊间再四乞兑,爰公议定值,以备工料之费,非谓奇货可居也。
  ■26页陆文衡《啬奄随笔》(台北:广文出版社,1969)
  吴门有贯造小说者,无影之事,凭空构撰,务极淫秽,无非迷惑狂徒争先购买,为取利计而实伤风败化之尤也。
  ■26页清钱湘〈续刻荡寇志〉
  况是书也,旁批笺住,鸳鸯之绣谱在焉。若从而删之,徒以供牧竖贩夫之噱耳。
  ■《元佑秘阁续法帖》云:「元佑五年庚午四月,秘省乞以淳化阁帖所未刊前代遗墨入石,有旨从之。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毕工,历时十一年,费缗钱一十五万乃成。」
  ■《儒林外史》:页125、126、266、133、134、169、145、174、144、192、126、172、173、193、164、165、178、127、148、149、168、169、140
  潘建国〈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方式传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第118~124页
  ■119页
  《蜃楼志》第三回:素馨自幼识字,笑官将这些淫词艳曲来打动他。不但《西厢记》一部,还有《娇红传》、《灯月缘》、《趣史》、《快史》等类。素馨视为至宝,无人处独自观玩。今日因蕙若偷看《酬简》,提起崔张会合一段私情,又灯下看了一本《灯月缘》真连城到处奇逢故事,看得心摇神荡,春上眉梢,方才睡下。
  《笔梨园》第一回:看官们,要晓得江干城何来这些俊俏的口角,风骚的态度,俱是没有的。况且读书不深,哪晓得品题人物?只因避乱山居时,买了几部小说,不时观看,故此聪明开豁。
  《肉蒲团》第三回,写未央生欲引发其妻的风情,就到书铺中买了许多风月之书,有《绣榻野史》、《如意君传》、《痴婆子传》之类,共一二十种,「放在案头,任他翻阅」。
  《廿四史通俗演义》第四十二回载有作者吕抚交代写作动机与过程的一段文字,文云:「抚少年最喜读史,独恨其词义颇深,不能通俗。康熙甲子三岁,借读《三国志》于旷轩,因恨三国前后,无有如《三国志》者,遂欲将古今事迹,汇为通俗演义,以便观者。乃购求《开辟演义》、《盘古志》、《夏禹王治水传》、《列国志》、《西汉传》、《东汉传》、《三国志》、《两晋传》、《南北史》、《艳史》、《隋唐演义》、《唐传》、《残唐传》、《北宋志》、《南宋志》、《岳王传》、《辽金元外史》、《英烈传》、《新世弘勋》等书,严加删辑,去其诬伪,补其遗漏」,最后成就小说《廿四史通俗演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载茗烟见贾宝玉终日不快,「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野叟曝言》第三十一回,载璇姑:「因把四嫂送来之书,展开一看,是一部《会真记》、一部《娇红传》、一部《好逑传》、板清纸白,前首绣像,十分工致。」
  《金石像》第七、八回,载苏州林员外之女爱珠,「作诗写字之外,将些淫词艳曲,私藏觑看」,一日「将一本《浓情快史》一看,不觉两朵桃花上脸,满身欲火如焚,口中枯渴难当」,又「拿了《快史》一本,睡在床上看,看一回难过一回,不觉沉沉睡去。」恰在此时,游玩经过的利公子误入爱珠闺房,见她「枕边一本《快史》,反折绣像在外,像上全是春宫」,便断定「此女必是风流人物」,遂大胆上前,将其诱奸。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写江湖英雄九公为朋友安学海准备的书房案桌上摆着几套书,是「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一部《绿牡丹》、还有新出的《施公案》和《于公案》。」
  ■120页
  清吕抚《廿四史通俗演义》第四十二回载其经历十个寒暑,编成长达二百四十二卷、六百五十回的《廿四史通俗演义》,「早欲将是书问世,以工价繁重,未能也。藏之笥箧者几三十年」。「此富人书也,非通俗也。」
  毛庆臻《一亭考古杂记》载:乾隆八百旬盛典后,京板《红楼梦》流行江浙,每部数十金。至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两。
  朝鲜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七「小说辩证说」载1775年(乾隆四十年)时,朝鲜永城副尉申绥委托来华的「首驿」李湛购买《金瓶梅》小说「一册值银壹两,凡二十册」,全套售价高达银二十两。
  ■121页
  清琴川居士《皇亲奏议》卷二十二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刑科给事中刘楷奏:臣见一二书肆刊单出赁小说,上列一百五十余种,多不经之语,诲淫之书,购买于一二小店如此,其余尚不知几何。
  永隆斋钞本《福寿缘鼓词》上印长章云:本斋出赁四大奇书,古词野史,一日一换,如半月不换,押账变价为本,亲友莫怪。撕去书皮,撕去书编,撕纸使用,胡写、胡画、胡改字者,是男盗女娼,妓女之子,君子莫怪。
  据此可知租书的手续,「是先拿相当钱文,交给馒头铺作押账,然后取书一本,限一日看完,第二日再来换第二本,倘或你取去半月了也不来换,就把你交的押账没收了。若过一月还不来换,那把你押账没收以外,还要按天加钱。」
  阿英《小说搜奇录》录有四宜斋钞本《铁冠图分龙会》小说,四宜斋乃清代道光时期的租书铺,里页印文云:书业生涯,本大利细,涂抹撕扯,全都赔抵,勤换早还,轮流更替,三日为期,过期倍计,诸祈鉴原,特此告启。
  清梁恭辰《劝诫录四编》卷四引汪棣香《劝毁淫书征信录》之「某童子买毁淫籍顿改福相之报」载,上洋某童子决心买毁淫书,「翌日复往书坊,大索风流书籍,主人出百余种示之,曰『官人要看,逐渐来赁可也。』童子曰『我欲尽买此书。』主人曰:『我赁此书,利息无穷,安肯让你独买去。』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122页
  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杭州之府亦在告示中云:「更有一种税书铺户,专备稗官野史,及一切无稽唱本,招人赁看,名目不一,大半淫秽异常,危害尤巨。」
  ■122页
  嘉庆二十三年(1818)诸联《生涯百咏》卷一《租书》诗云:藏书何必多,《西游》、《水浒》架上铺;借非一【希瓦】,还则须青【虫夫】。喜人家记性无,昨日看完,明日又借租。真个诗书不负我,拥此数卷腹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