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卷二十九
六科旧僚题名
○六科旧僚题名
六科旧僚题名。余忝科名,承乏侍近者,几六载。壬申之夏,始有出参藩政之行,俯仰今昔,又十四五年于兹。年间见予旧所稿六科题名一通,从而观之,盖豪杰之士,用世之才,籍籍有闻者,比比皆然,顾予小子,庸庸碌碌,不能无愧,而龙去鼎湖,则又不能无悲嘅焉者。于是以其字称、邑里、初升官位,近据旁求,略加增注,谨录置册中,亦以识一时遭际之荣,海内交游之盛,有如此尔。又安知他日不有子孙世讲于斯者乎?贱氏名在苏嵩县霖之下,刘安福珷之上,今不书。且兵科先吏科者,盖题名予所为也。成化丙戌春三月上日,中议大夫、赞治尹、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前承事郎、兵科都给事中昆山叶盛识。
兵科
李春 景阳 无为
陕西左参议
蒋性中 用和 上海 左
江西右参议
娄升 孟高 湘潭
黄仕儁 廷臣 富顺 右
南京太仆寺少卿
唐世良 武进
浙江右参议
姚铣 孟声 都
苏霖 济民 嵩县 左 都
山东参政
刘珷 次珣 安福
广西佥事
孙祥 廷瑞 大同
右副都御史
覃浩 志广 安陆
南京工部右侍郎
丰庆 文庆 鄞县
河南右参议
王宣 明理 淇县 左
四川左参政
王铉 宗鼐 上虞 右 都
河南参议
钱澍 民望 金坛
长沙府知府
谷茂 秀实 简县
贵州参议
李英 尚贤 合州
贵州参议
刘清 廉夫 滁州
刑部右侍郎
方辅 廷臣 淳安
江西参议
张海 朝宗 锦衣
饶州府知府
严诚 克诚 京山
郑林 伯森 常山
刘彝 惇伦 安福
广平府知府
吏科
孟鉴 克明 博野 都
户部右侍郎
姚夔 大章 桐庐
南京刑部右侍郎
包良佐 克忠 兰溪
张固 公正 新喻 都
大理寺右少卿
翟敬 致恭 大兴
大仆寺右少卿
张让 孟谦 当涂 都
程信 彦实 河间 左
山东右参政
王汝霖 民望 昆山
河南左参议
乔毅 志弘 乐平 右 都
大理寺寺丞
李赞 公美 山阳 左 都
山东右参政
毛玉 良器 武进
王芳 宇直 金溪
潘荣 遵用 龙溪 右 都
杨瓒 廷器 寿张 都
陕西右参议
萧斌 德宜 朝邑 左 都
通政司左通政
户科
李素 尚文 安邑 都
光禄寺少卿
钱奂 文昭 鄞县
广西左参政
马显 文明 广平 都
河东盐运使
刘福 庆之 益都
陕西参议
王庾 仲京 江夏
山西右参政
李侃 希正 东安 左 都
詹事府府丞
钱森 廷茂 慈溪
云南参议
王竑 公度 河州
右佥都御史
庄敏 晋江
雷州府知府
陈厚 宜载 清江
何升 文达 淳安 都
河南参议
李锡 佑之 临清
陕西左参议
成章 文达 景州 都
经历
高崇 惟志 金乡
浙江参议
白莹 乐昌
潘本愚 博罗
兴化府知府
杨学 文斅 江津
山西参议
礼科
章瑾 用钦 会稽 都
礼部右侍郎
余忭 士悦 奉化
府知府
王诏 伯宣 衡阳 右 都
通政司参议
刘纲 建纪 禹城 都
陕西参议
于泰 文达 陵县 左
山西右参议
金达 复显 鄞县 都
长芦盐运使
李春 遇时 章丘 左 都
光禄寺少卿
李实 孟诚 合州 都
兵部右侍郎
张聪 士敏 阳曲
钧州判官
张轼 子敬 泸州
云南参政
陈谟 嘉言 安仁 左 右
东平州判官
杨穟 景实 咸宁
通政司参议
丁本 弘道 峄阳
福建参议
江玭 用良 钱塘
山东参议
刘观 尚宾 武进
湖广参议
刑科
刘孚 诚之 泰和
广东佥事
祝颢 维清 长洲
山西左参议
宋儒 宗鲁 鄞县
江西佥事
鲍辉 叔大 平阳
王复 初阳 固安
通政司右参议
王理 淑庸 安福
四川参议
林聪 季聪 宁德 都
司直郎
王镇 景安 济宁 左 都
经历
曹凯 宗原 益都 右
浙江参政
洪本昌 景隆 池州
湖广佥事
刘琏 宗器 宛平
光禄寺少卿
刘益 崇益 吉水
湖广右参议
徐正 惟中 吴江
司马恂 伯如 山阴
洗马
尹旻 同仁 历城
通政司参议
刘洙 东周 贵溪
应天府府丞
罗晟 公亮 临安
河南佥事
姚旭 景阳 桐城
判官
徐安行 允端 永嘉
工科
李震 用初 大兴
南京通政司左参议
尚达 兼达 东平
陈宜 公宜 泰和
应天府府丞
张澜 遂本 泸州
兴化府知府
张文质 允中 昌黎 都
通政司参议
路璧 斐资 安福
云南参政
张敏 时敏 宛平
工部右侍郎
奚伦 守常 宣城
国盛 永盛 淄川 左
通政司通政
王让 克让 宛平 右 都
湖广参政
曹鼐 万镒 宁晋
平乐府通判
霍荣 文华 盩厔
孙昱 廷昭 济宁 左
山西参议
黄晖 建昌
广西佥事
●水东日记卷三十
社稷设坛石主为正
城隍神
于少保文山像赞
虞雍公诛蚊赋
晦庵答王子令二书
传神
○社稷设坛石主为正
南轩张先生曰:今州县祭社,却是要之,祭时当筑一大坛于山下,望山而祭。今立殿宇,已为不经,塑为人像,又配之以夫妇,亵渎甚矣。以是观之,宋祭社稷尝为屋矣,若设坛石主以祭以报以祈。我朝得礼之正,无踰焉。
○城隍神
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之,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有唐干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云县令李阳冰躬祷于神,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而雨,合境告足,县官与耆老羣吏人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此宋宣和中缙云以阳冰篆书旧文重勒诸石,今尚存。欧阳公则云当时天下皆有城隍神,而县则少也。范文甫尝问于程伊川,到官三日例谒庙。伊川曰:「正如社稷先圣,又如古先贤哲谒之。」又问城隍如何,曰:「城隍不与土地之神,社稷而已。」张南轩治桂林,毁淫祠,诸生日从游雅歌堂,后见土地祠依城隈,令毁之,曰:「此祠不经甚矣。况自有城隍在。」问:「既有社,莫不须城隍否?」曰:「城隍亦为赘也。然载在祀典,今州郡惟社稷最正。」陆游尝记镇江府城隍庙,谓自故时祠汉纪信为城隍神,莫知其所以始,因以为为善之报,亦正论也。又尝云唐以来郡县皆祭城隍,今世尤谨,守令谒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至祈禳报赛,独城隍而已。礼不必皆出于古,求之义而得,揆之心而安者,皆可举也。元吴草庐亦尝记江州城隍庙云:「江右列郡,以汉颍阴侯灌婴配食,或者以侯尝定豫章诸郡而然也。」我朝洪武元年,诏封天下城隍神,在应天府者以帝,在开封、临濠、太平府、和、滁二州者以王,在凡府州县者以公以侯以伯。三年,诏定岳镇海渎俱依山水本称,城隍神亦皆改题本主,曰某处城隍之神。四年,特勑郡邑里社各设无祀鬼神坛,以城隍神主祭,鉴察善恶。未几,复降仪注,新官赴任,必先谒神与誓,期在阴阳表里,以安下民。盖凡祝祭之文,仪礼之详,悉出上意。于是城隍神之重于天下,蔑以加矣。
○于少保文山像赞
张遂郎中持文山像求题,上有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钱塘于谦赞,且云于公座侧每悬置此像,数十年一日也。其辞曰:「呜呼文山!遭宋之季,狥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羇系,正色直辞,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
○虞雍公诛蚊赋
「江水乡蚊蚋甚恶,予方穷居,日以为苦,因裒腹笥,得蚊事廿有七。古圣贤无一言之褒,是为可诛也。作诛蚊赋。其辞曰:惟朱明之肇序兮,迨白藏之纪时。火烁金而方炽,露漱玉而易晞。眷羲和之自东,起咸池 【 日所出处】 而徂西。迈崦嵫 【 日所入山也,见离骚】 以顿辔,归曚汜 【 日所宿处也,见选杂体诗】 而匿晖。□羣阴之绰绰,袭夜气之索索。爰有黍民, 【 古今注号蚊蚋为云云。】 出于庐霍,呼朋引俦,讶雷车之殷殷; 【 聚蚊成雷,见前书。】 填空蔽野,疑云阵之漠漠。 【 梅圣俞诗云。】 利觜踰麦芒之纤,狭翅过春冰之薄。其赋形而至眇,其为害而甚博。岂泰山之能负, 【 荀子云蚊负山。】 讵九年之可搏。 【 汉书:搏牛之蝱。】 较尔力以何施,念尔欲而甚约。饮不过于满腹,性无餍而肆蠚。若乃皓魄之亭亭,万木之欣欣,悼永昼之执热,徙绿荫以怡情。遽见□而稍稍,复轻扬以营营。 【 白鸟见下注。】 念炎熇之未去,曾须臾而靡宁。伺人于燕息,则东家之梦何缘而见姬旦;嬲 【 宋子京有蚊蝱嬲人之句】 人于尊俎,则鹿鸣之燕何繇而娱嘉宾?以是而肆毒于人,何名乎仁?载引其类,载鼓其翅,但知进而忘退,不顾害而贪利。葬仙鼠 【 古今注以蝙蝠为云云】 之腹,而莫追莫悔;投秋虫 【 罗隐赋谓蜘蛛为云云】 之网,而自捐自弃。冲郁攸而致燔,望银缸而还坠。以此而速祸于己,孰名乎智?仁既不足以强名,智又不足以自蔽,徒肆情以饕餮,竞鼓吻而唼噬。宜先哲之永叹,谓通夕而不寐。 【 老子云蚊蝱噆肤,则通夕不寐,见庄子。】 慨蠢蒙其何识,亦炎凉而绝义。故有荪壁琰■〈媲,木代女〉,椒房璇题,疏寮豁其文绮,绣甍焕其陆离。围鲛绡以云障,焚椒兰而雾迷。乃戢翼以远遯,纵含毒而莫施。以贵嫔之被宠,而不噆不螫; 【 南史孔贵嫔本传。】 畏长逊之当路,而莫近莫窥。 【 南史长逊本传。】 其或柴扉槿居,蓬室桑枢,方亲闱之定省,政黉堂之卷舒。或漂流于覊旅,或迫促于郊墟,乃引利喙以竞进,共逞贪心而自腴。致晋室孝子,独当以身; 【 晋书展勤。】 而高邮贞女, 【 高邮有露筋小娘子庙。】 莫全其躯。嗟乎蚊乎,贵者要者,既屏息以远止;贫者贱者,又穷欲而纷如。顾余躬而何较,念尔虐其有余。其间别种,禀性尤酷,实尖其觜,实班其腹,实细其身,实丰其毒。感变化于天工,载惆怅于羽族。仙禽远害,必翔于九皋;神鸟览辉,乃集于王谷。传信之鴈,目断而莫至;报喜之鹊,日聆而不足。此固旷然而难见,尔乃颓然而难逐。可怜尔之轻而翾,不耻人之厌且辱也。盖尝究厥谱系,考于典集,实蚩尤之余孽,始涿鹿之诛殛。仅存肤血之遗余,致滋种类之蕃息。 【 见幽冥录。】 或别派于腐坏,或聚族于幽湿,惟可夜游,鲜从门入。骤致身于云台,而羽翼翾翾; 【 鹖冠子:云台之高,而蚊蚋适以翾翾。】 遽逞威于河内,而人马籍籍。 【 古今注:河内有人尝见黍米许大人马满地,取火烧之,皆化蚊蚋飞去。】 但类非出于华冑,实尽■〈御,亍代卩〉于毒螫,宜见憎于世俗,夫岂间于今昔。惟小白之昏昏,卧柏寝而悒悒。念白鸟之阻饥,褰翠幮而听入。 【 见金楼子。】 曾丑类之莫去,宜竖刁之僭逼。此鉴既明,汝恶既极,将不复汝容而搏之,特吾一振手之力尔。因又将駈空中之蛂,挫汝之精。 【 空中有物,其名为蛂,闻蚊虫之声,则挫其精。】 僇江东之鷏,而不复孕汝之形。 【 尔雅:江东呼鷏为蚊母,此鸟■〈虫土〉蚊故名。】 举所为蚋者,而族烹于秦镬; 【 秦谓之蚋。】 取所谓蚊者,而筑观于楚廷 【 楚谓之蚊。】 永灭蚩尤之裔,庶使天下之为人臣者,得以安其君;大慰勤猛之志,又使天下为人子者得以宁其亲。不复使无用之物,无穷之毒,存于世。此诛蚊赋之所以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