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杂俎

  
  孙一元墓:
  孙太初墓上有《挂飘堂记》,李梦阳撰,刘麟书。
  
  郑晓墓:
  海盐郑尚书墓在句塍山。先是尚书执法削籍,其葬从庶人礼。隆庆初复官赠谥,终不改其旧。予尝拜墓下,叹先辈素风也。
  
  邵湾古墓:
  壬辰春,海盐邵湾山祝氏宅后有积土,坎之得古墓。各砖刻曰:「永安六年,岁在癸未,九月十日,造辟日造,五官郎中山义尉丹阳杨口。」砖面俱有云雷纹,穴颇深广,左右有羡门。予往访之,始征古制。
  
  虚粮冢:
  新野县东三里,近卫河边,乱冢相连数十。传闻前代屯兵之所,曰「虚粮」。
  
  
  
  器用
  
  研:
  王官谷西山有秦王研,研大如碾盘,无口,下如尖底硙。春秋秦败晋师于王山谷时所遗者。(司马图记,见《吕泾野集》)
  颍州东六十里,古夷陵也。旧志古列国县君邱垄,土传夷陵县。掘地得砖,作研坚润。(《颍州志》)
  俞侍郎士吉,奉使得研。上篆「永乐二年」,旁书「海东纉{石菐}。」(《说楛》)
  
  古钟磬:
  太原交城县西南汾水上,金大定中汾东山岸崩,得古墓。有鼎十余,钟磬各数十。鼎大者几三尺,凡十有二,其中实物犹存。锺小者仅五寸许,大至三尺,凡十有二,盖音律之次。后世之制以厚薄,而此以大小。其制皆周器,非秦汉以后所作。今器不存,而墓址犹在。
  
  琴:
  高陵魏氏,唐郑公之后,藏有遗琴,后讼失之。(《吕泾野集》)
  礼科公署有书室,琴悬壁间,系旧物。(李乐《见闻杂记》)
  正统末,籍太监王振玉琴,长三尺余。
  四明沈嘉则《丰对楼诗集》云,吴仲足携族子德望所藏铜琴示我,为《赋铜琴篇》口九字。盖予平生耳目所未睹也。
  青铜合体黄金相,轸以白玉排雁行。丝弹蜀茧啼凤凰,谁其作者古帝王。按图考识题大唐,玺文双篆鸣玉方。玄宗协律精宫商,岂当在御乐且康。伊昔抱至置我床,青天拂匝开锦囊。白日倏忽相低昂,翡翠照烁琉璃光。丹砂点漆流星芒,纤指触弦响喤喤。苍梧飞云颓不扬,见者黯黯颀而长。延陵考国推太章,裔孙宝秘什袭藏。明珠大贝俱寻常,荒墟对碛经千霜。抑神呵护不敢伤,天地不得閟厥良,复使人世窥虞唐,我欲荐之登明堂。九原谁再起师襄?夔孔同窒国祚昌,皇帝万岁永无疆。
  
  仙针:
  苍梧县人梁大用,遇异人,授以铁针三枚,并针灸书,遂为名医。永乐中,郡守罗观访其子孙,得一针以进于朝。
  
  铁塔铁镬:
  当阳县玉泉寺铁塔铁镬,俱隋物。青州城内口口寺三镬,大者受四十石,次受三十石,有釜受八石,似瓮而有耳。寺原孟尝君宅。
  
  金斧:
  临潼县南一里,骊山绵亘。而东五十里,东有金斧山,石罅中有金斧。抵之则动,取之不出。
  
  石杯:
  青田县五色石杯,巧工琢造,岁应上官,不啻千百,民甚苦之。古人拔茶树桑,以茶且累民。况石杯于器无益,有一制必贻一害,在司牧者念之耳。
  
  锺:
  大名府谯楼锺,云魏太武物。守洁则声宏,否则咽滞。前守恶之,弃置通衢,且半裂,乐頀莅任适旱,祭而悬之,扣之不扬,頀不怿。梦大众喧于锺所,乃再扣之声宏,裂处寻平。
  正统中河决荥阳,东昌水中大锺二,范县令郑铎得其一,款识永安四年。曹县城门四,各有锺。相传锺悬则大水,遂寘之。崇祯戊辰四月,卢令柱础不听,尽悬之,果大水。乃彻。(《曹县志》)
  欧阳修《归田录》:太常所用王朴编钟,皆不圆而侧垂。后胡瑗改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垂,扣之掩郁而不扬。今见南京神乐观编钟,形不甚圆。
  
  鼓:
  鄞县东乡金尚书(忠)故居,石鼓二。万历乙卯,石中如虫啮声,翻视之,石多蚀。搜得石蟹一,螯足尚动,观者异之。
  成化初,韩襄毅(雍)南征大藤峡贼。斩峡之大藤,中空鞔革为鼓。置参府前,声甚震,立使某移于行台,扣之无声,归即如故。
  
  圜花錞:
  崇祯元年四月,湖广通山县三都水冲出古铜钟,重十八斤,周制也。有「圜花錞」三字,声极清远。
  
  唐镜:
  唐镜背有字云:「花发无冬夏,临台晓夜明。」见郑以伟《山上山稿》。
  
  辟尘炉:
  钱塘县西山龙井寺,辟尘石炉,不知所自来,近失去。
  
  张三丰食器:
  张三丰尝居颍州迎祥观,遗像一。食器一,容斗许,暑贮肉不腐。混元衣一,久而如新。好事者易其领,辄败。冠一,质古,有摩云态。(《颍州志》)
  
  天启改元:
  魏元法僧、陈萧庄、南诏晟丰佑先已用之。又《太和旧志》:元至天戊戌,红巾徐寿辉、陈友谅陷江西,下吉安、泰和,称天启,则天启之号前代已四见矣。
  
  铜法马:
  万历间,泰和人掘地得法马,形如月,凿十字,重四斤,天启三年造。背镌「吉安路」。郭尚书子章考梁王琳立永嘉王,萧庄称帝改元时,不称吉安,亦不称路。路自元始,岂天启间造法马,至元始续刻「吉安路」耶?
  
  贡金:
  杨升庵《滇略》曰,语云金生丽水,今丽江其地也。其江曰金沙,源出吐蕃,经铁桥宝山永宁北胜以达东川江,浒沙泛金,麸杂之贫民淘而锻焉。日仅分文,售蜀贾,转诸四方,其税属之土府,汉不得有也。朝廷岁贡,滇赋金五千,其直可四分缗,皆蜀贾有力者,先期受直于官,而走四达裒入之。间有逃且死者,累及姻族,桁杨累累,至于黔巫瘴疠,十死一生,又不具论也。
  云南银矿共六十有三,置场委官,岁约二万缗。然脉有盛衰,课随盈缩。
  
  窖金:
  苏州独乐寺额,相传李太白书。万历间重修,得窖金,上覆以钱,石刻唐安禄山物。并入官。
  
  铜冶:
  海内铜山四百六十。唐铸于陕宣衢信,铜冶九十六。宋铸于诸路,铜冶百三十有六,岁课至五百四十九万贯。韶州永通一监,岁造八千万贯。
  
  紫石英:
  诸暨县东五十里,乌带山产紫石英。嘉靖中,县令黎秀命父老,凡上官来取者,皆引至他所。使无得。因呈曰:「合浦之珠以吏贪而徙,暨产石英乃自本职,到任数采无得,此不职之效也。」采者以息,久之遂迷其处。(《绍兴府志》)
  
  铁狮:
  沧州铁狮,周世宗北征契丹驻此地。有罪人善冶,输金铸狮,镇城赎罪。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夜被州人摇去尾,腹铁至今缺之。
  
  铜狮:
  云南都司公署前大铜狮二,极莹净,无点斑。
  
  关将军印:
  景泰中,安州二甲夫得古金印,曰「寿亭侯印」。知州杨集上于朝。(《南宫集》)弘治间,都宪河间张汝器口口开漕河于扬州,得古印四,一「寿亭侯印」,一「镇江府御前住箚都统制印」,一「鄂州筦内观察使印」,一「都巡检使之印」,皆蟠螭纽,制作古雅。程篁墩(敏政)过淮阴,汝器质之。曰:韩世忠尝为镇江府御前住箚都统制,岳飞尝为筦内观察使,都巡检使亦宋官。万历末,乌程沈相国{氵隺}得汉寿亭侯玉印,印中空,可贯纽,下刻「关羽之印」,玉质苍古。舍西湖孤山庙中,尝见之。宋徽宗崇宁五年,仿秦玺虫鱼篆作玺,方四寸有奇,蟠纽。方玺上员下方,名「镇国宝」。
  天启四年九月四日,磁州东八里,临漳县务本村漳河北岸,田夫邢某见岸崩得玉玺,以呈河北道张梦鲸,重百二十两,方各四寸,面一寸二分,蟠纽,高一寸八分,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玺与至元所献不同,岂徽宗十四玺之一乎?又熊翀所献陕西玺,亦同。
  
  木牛:
  成化二十一年,户部左侍郎、隆庆李衍总督陕西边备兼理荒政,发廪赈饥。作木牛,取牛耕之耒耜易制为五。曰坐犁,曰推犁,曰抬犁,曰抗犁,曰肩犁。可水耕,可山耕,可陆耕。或用二人,多则三人。多者自举,少者自合,一日可耕三四亩。作木牛图布之。
  
  遗印:
  永乐间应州掘地得「金城县印」。应州本汉馆阴县,后改名金城县。今儒学,旧县治也。天顺七年口口口得「行军万户之印」。
  成化六年,兰阳县得「宣差副总兵之印」、「尚书户部郎中之印」。背镌「天兴六年行宫礼部造」。
  弘治十六年,河南府得铜印三百于坏垣,俱元物,诏毁之。
  正德末,铜城府得「勒金长官司印」,篆文八画。
  嘉靖二十年,广平府推官王尧曰,督民于清河县浚城濠,得古印六篆,可识者二,曰「都将领印」、曰「达鲁花赤之印」。上之巡抚,藏于库。
  隆庆三年六月,丰润县掘得「玉田县税课使印」。
  万历二十八年,隆庆州永宁县人筑墙得古印,为金左丞完颜纲物。纲与元人战于缙山,败绩,失之。见《金史》。
  崇祯甲戌,南昌得「统军元师之印」,谓太祖物。推官李嗣宗以太祖初称统军右副元帅,见《皇明通纪》,非也。予按龙凤口年丙申三月,我克集庆,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二公并至南昌,必其所遗。
  戊寅三月十四日,滋阳县浚井,得管军万户府铜印,旁镌「中书礼部造」。
  龙凤五年六月,又蓟州得古印。
  己卯十一月甲戌,固安县甃井,得镇远军节度使铜印。背刻「宣和四年十一月少府监铸」。
  
  藤船:
  南夷船俱缚以藤,用松胶和漆涂之。永安州岁办松胶若干。(张岳《交事纪闻》)
  
  空青:
  空青是黄石子,大如拳。谛视之,肤里沉沉有青色。匠氏以金刚锥锥之,滴翠水如浆。平湖沈长水太史见之。
  
  荒银:
  南夷中多用荒银。
  
  琥珀:
  万历甲午,诏云南布政司取琥珀二百斤,一时骚然。永昌府帑旧贮二十余斤,以上供。搜括数年,竟不能充而止,民破家亡算。
  
  祖母绿:
  孕妇吞祖母绿易产,仍出自儿手。山阴白洋氏验之。
  
  青凤子:
  青凤子状如鹅石,色甚青莹。妇人佩之,能令好颜色。新安杨不弃得之水滨,中易以千金,内为禁中宝重。
  
  蓬莱阁石镜:
  登州蓬莱阁石镜,遇形毕照。崇祯壬申,孔有德兵乱,经火稍晦,近闻复明。
  
  缅铃:
  缅铃相传鹏精也。鹏性淫毒,一出,诸牝悉避去,遇蛮妇辄啄而求合。土人束草人,绛衣簪花其上,鹏嬲之不置。精溢其上,采之裹以重金,大仅如豆。嵌之于势以御妇人,得气愈劲。然夷不外售,夷取之始得,滇人伪者以作蒺藜形,裹而摇之亦跃,但彼不摇自鸣耳。(《滇程记》)
  
  
  
  荣植
  
  古木:
  通都交区,巨材连抱。匠石积睨其下,十不寿一。豁谷昧深,垄坻昃阨。木虽专其年,民无得而称焉,亦未始幸也。今采之往牒,据其见存者,或病以漏万,固所不免矣。
  
  北京:
  京师皇城内西苑之高玄殿,古桧一松四,并金时植。嘉靖中封松指挥使,其俸米专饭孤贫。
  皇城西显灵宫之灵官祠,古柏二,雷披一枝,折而不殊,二百年葱葱焉。国子监古松,并元许衡植。
  京师外城天坛柪榆钱。凡榆春钱,天坛榆之钱以秋。
  山川檀偃松,以风拔横枝,距地不三尺,槽以木,人通行其下。
  内城成国公朱氏园,右堂古槐,云四五百年物。身大于屋半间,顶嵯峨若山。
  极乐寺剔牙松数株,斑剥若鳞,大可七八围。
  万寿寺松高数丈,大合抱。
  外城大慈仁寺、报国寺,矬松二。其右尤奇,于数尺,株横数丈。
  外城左安门外韦公寺,西府海棠二树,高二寻,游人最盛。寺南观音阁苹婆一枝,高五六丈,花时鲜冶。
  京城西北十里灵通观,古柏一径,大十围。
  京城外二十里承恩寺,戒坛松二,古穆夭矫,过报国寺。
  大功德寺古木数十章,半朽腐,大可七八围。
  石经山石壁古柏一,长尺有咫,根无寸土。万历初上过之,御书「灵根古柏」。卢师山清凉寺,隋仁寿中卢师自江南来,居崖下。崖上一柏产石面,长尺,不凋荣。是卢手植。
  西山妙高峰下法云寺,银杏二,大数十围。
  香山鲍家寺有松十株,皆数百围。
  寿字川卧佛寺古娑罗树二,根尽出,累瘿露筋,合抱三人有余。
  仰山隆恩寺松一。
  潭柘山,京城西北八十里,潭柘寺。谚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则潭柘最古矣。今枯柘长不能丈,其枝晚发后凋者也,柘枯而不朽。
  昌平州天寿山古柏,相传窦禹钧家物。树中枵,可布三四席,今称窦家槐。按禹钧,周之谏议大夫也。故居在蓟州城东,而此槐系之窦氏庄,或其余裔耶?蓟州西北盘山,东崖古松一。
  平谷城东延祥观柏,不知所自始。元至正丁亥,真人丘长春至盘山,过观中,见枯柏曰「怜惜、怜惜」。去后,柏仍叶茂至今焉。观东北十五里渔子山,世传轩辕氏陵,或曰轩辕台。
  房山县北马鞍山,松二,其枝覆十余丈。
  涿州西南十五里楼桑村,汉昭烈帝故居。道右大桑高十丈,层荫如楼,其阴百亩。其椹为珍馈。桑侧古庙,唐干宁五年立,并列关羽张飞像,先主王者服。张飞亦涿人,城西五里有张氏洗马潭。楼桑村南三里郦亭,郦道元故居也。
  灵椿寺椿,其影每日中天。虽日月东西,略不移动。
  文安县城东灵集寺后,古桧并峙,云汉人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