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李文忠公选集
李文忠公选集
译署来电(十一月二十八日巳刻到)
本日奉旨,据刘铭传电陈,法船聚泊基、沪,日内添兵将到,急盼援兵等语。台防关系大局,当饬杨岳斌、程文炳带营驰援,尚恐缓不济急。恪靖三营、方恭五营,赴台较近,着左宗棠、张之洞加紧饬催,觅船潜渡。吴鸿源募勇,杨昌浚催令速到。李鸿章所挑壮勇,并着克日遄行。安平、旗后、卑南等处均可登岸。着探明酌办。南洋五船,曾国荃务饬赶紧前进,以助声势。朝廷于援台一事,宵旰焦劳,该督、抚固当同心仰体,刘铭传亦应奋勉图功,以纾廑系。闽省汇台之银,南洋所解云者士鎗弹,何日到齐?杨岳斌、程文炳两运迅速登程,现在行抵何处?并即电闻。钦此。
寄译署(十二月初五日未刻)
刘督办冬月十九来电,初十、十四等日电达否?津饷由叶绅兑台,已零星收取八万元。救急,感甚。泉州无专办接济、通文报者,请饬杨宗濂速赴泉州办理后路。现在民船赴泉者多,通信较易。军情已详前电。台北急盼生力军三千,方敷防剿。不知石帅、香帅能速调队赴台否?台南现无法船,可以设法旁观,不知当局之难,缓则轻敌、急则束手,尤恐为掣肘者造言所误,请转电总署。传叩效云云。
寄译署并南洋粤督(十二月初五日未刻)
刘督办冬月二十一来电,初九、十等日电达否?本日据法船通事密报,法调兵四千来台,为南根留。孤拔十五日亲赴安南调兵。十九到英商船二只,包运伙食,似有大队前来等语。现在基泊兵船十二只、小轮七只,沪泊兵船四只。基、沪水陆共四千余人,如再添兵,台北万不能支。左中堂、杨石帅到闽后,未曾派兵来援。左相反据刘璈禀奏,先催进攻基隆,欲挤台北速失。奉旨饬两次粤东调传旧部吴宏洛援台,现在军情万紧,务求请旨速饬各省调兵渡台,恐缓不济急。闽兵既多,请旨饬令速拨楚军三千渡台北,归孙开华节制,庶资得力。台南现无法船,可以登岸。石帅咨拨方恭五营渡台,广勇不筑营墙,器械不若土勇,兵不得力,缺饷转增台忧,请转电总署、南洋、广东。
寄译署并南洋粤督(十二月初五日未刻)
刘督办冬月二十二来电,十一月初六电旨敬悉。津、闽饷共兑到二十八万余元,已收到十六万余,尚未齐。饷可以支。龚道来电,并本日卑南屿由江阴运到淮勇一营,并银五万。勇须下月初到台北。法十二添兵五百,安南人三百余,载回病兵三百余。基现陆兵一千六百余。安南人七、法船通事五人并汉奸五十余,皆投诚报效,余详昨电。方恭已赴粤,请旨饬闽速拨楚军五、六营,以救台急,须由新竹设法暗取。炮弹缺乏,请饬龚速解。请转电总署、南洋并广东。
寄福州左中堂、闽督抚、粤督(十二月初七日子刻)
总署初六来电,本日奉旨,李鸿章转奉刘铭传上月十九、二十一、二日电报,已悉。台北急需援师,左宗棠前派恪靖军千人赴台,两营继发,着催令速渡,并再拨劲旅千人。台南现无法船,新竹等处皆可登岸,克日前往,归刘铭传、孙开华节制。援台各事,左宗棠、杨昌浚力筹,随时电奏,并电知刘铭传,以安其心。前据杨昌军电称,鹿港、泉州设道济公栈,通台湾文报,着督饬妥办,勿任阻滞。刘铭传称,方恭军广勇不得力,请调旧部吴宏洛军,两军更调,尚属相宜。着张之洞酌筹电奏。钦此。即转电左相、闽督抚并粤督云云。
寄译署(十二月初七日午刻)
龚道照瑗来电,顷接省帅前月养电云,江阴勇已到卑南。十一日上岸,下月初可到台北。来饷五万,感甚。连日军情,已电南、北洋,知否?孤拔亲到安南调兵。两磅炮子并十二磅铜炮子,前电请解运,即由澎湖运送入口最稳。高丽事能了,方好请电南、北洋道谢等因。又接前月有电云,威利带信收到,金可换。厦门兑款,收十六万两。有饷兑厦,交叶道尚可设法。南、北洋济饷,均感。法添兵千余,基隆法水、陆兵上下共五千,能再请拨江阴一、两营,或吴宏洛所部速运赴台,方可救急。请转禀南、北洋等因。查直防铭、盛两军,挑选七百余人,由山海关登轮,今日可开行,乞先代奏。
上海酌设台捐局折(十二月十六日)
奏为台湾军情吃紧,待饷甚殷,请在上海酌设台湾捐局,遴员核实办理,冀广招徕,藉资接济,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据江海关道邵友濂、江苏候补道龚照瑗禀称,户部议奏台湾开捐实官,用济军饷,业蒙特旨允行。该道等奉委办理。台湾后路事宜,迭次雇备轮船装运勇械,并借济赴台用款,均由出使经费项下动支。惟此项经费,原存者已经江南提用;新收者尚有应拨专款;后难为继。苏省库藏已竭,更属自顾不遑,必须妥筹应急,期免贻误。
现在既准开捐,若专在台湾一隅办理,本地绅富多已迁避,即有勉力输将者,为数恐亦有限。外省士民,虽不乏情殷报效,但远隔重洋,难通轮舶,若令冒风涛兵革之险,携带重资前往上兑,必致闻风裹足。上海为中外通商总汇之区,士民往来甚便,昔年各省捐输,无不来沪劝办。今虽市面不及从前,若能设法招徕,稍可挹注,请于上海设台湾捐局,照章收捐,庶后路转运用款,与前敌军需两相维系等情。具禀前来。
伏查台湾待援孔亟,军饷告匮,迭奉谕旨设法筹助。臣前已竭力摒凑银十五万两,陆续汇解赴台。昨又拨银五万两,并派精锐弁勇七百余人,携带精械,雇船运往。先后奏明在案。惟前敌军情吃紧,需用浩繁,待饷多而且亟。上海后路转运亦需巨款。诚如邵友濂等所禀,必须妥筹接济。该道等以台湾一隅,收捐有限,上海为通商总汇,较易招徕,拟设台湾捐局,系为前敌、后路两有裨益起见。户部原奏,仅准台湾开捐,其时尚无各省统开捐例之议。今续经奏准各省一体开捐,以济海防要饷,则已无分畛域。且台湾既奉谕饬他省筹助,若于上海设局收捐,实属名正言顺。在该地方官亦谊不容辞。臣电商刘铭传,意见相同,合无仰恳天恩,俯念台湾孤悬海外,时事迫切,军饷万紧,就地无可多筹,迥非他省可比,特准上海酌设台湾捐局,容臣等遴派妥员,会同邵友濂等查照户部续奏章程,核实办理,不得稍滋流弊。所收捐项,除上海转运事宜留用外,余即汇解台湾应急。各捐生履历奖册,即由该局随时送臣咨部核给执照。如此一转移间,则前敌、后路军需稍资接济,而捐生无须携资冒险,并得就近核奖给照,办理较速,人情亦便,捐务或有起色。臣为台饷紧急,设法筹济,谨会同福建抚臣刘铭传,恭折由驿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寄译署(十二月二十一日未刻)
前奏调直防铭、盛两军,拣选精锐利器,雇威利船,初七日自山海关开行,已电奏。顷上海邵道友濂、龚道照瑗电称,威利二十日回沪。据委员戴嗣源面称,榆关实装弁勇八百七十人,除勇各带刀子外,炮位军火成箱四百余件,饷银二万余。初八至烟台,添购驳船二只。十三夜抵台东之卑南,未见法船,即驳勇护饷上岸。天明番民咸呼天兵又至,争放竹牌来接。十四午刻,勇弁、饷械全数到岸,点清守候。统带聂士成具上禀件交到。当日开船至火稍屿,飓风发,一路遭风,船稍损,到浙洋始获安云云。以装人数论,应给水脚银一万四千七百余两。嗣源未肯明言实数,俟瑗晤马洋商再言定数目,电报给价。惟同知衔戴嗣源、船主英人戴叶生,用死命辛苦受尽归来,形色全改,可感、可怜。前请保人员禀已发。乞先将嗣源奏保,赏三品花翎,戴叶生赏二等第一宝星,以示立予恩荣,使再效命等语。乞代奏,仰慰圣廑。
寄粤督张香帅(十二月二十三日申刻)
大东借款合同已画押,钞咨总署,并电劼侯给据,准本特签字,卖票限七日汇镑至港,由尊处镑市价收银。德鎗价一万镑,望电劼及许、李,由英划付,部款无可再垫。孤据赴越调查,系省三电告。法信亦同。宣光即得手,琴军吃紧,乞催冯速进扎。
寄译署(十二月二十四日巳刻)
香港电称,台地法人几尽毁坏华船,消息阻滞难通,法兵官布告查搜海面各国船有无装载违禁货物,看此情形,军火难运云。
寄译署(十二月二十四日巳刻)
奉二十三电旨,敕催另保妥员办理援台各事。伏查台事正急,饷械均乏,刘抚来信八、九月间几已束手,赖龚照瑗等在沪多方筹济,目前饷械乃稍可支。是台湾后路根本实在上海,承办者既须熟悉详情,诚实可靠,又必与刘抚素熟关切,气脉相通,一时竟难其选。可否令龚道暂缓赴台,俟明年春、夏察看军情稍松,再图接替?乞代奏。
寄译署(十二月二十五日巳刻)
上海邵、龚道来电,续探五船在石浦被法困不确。煤船已到。又接吴安康二十四日来电,十八康船由温州北矶驶往台北,离淡水二百里,因煤将尽,驶回南田装煤。闽洋信息难通,俟探回再进云。
曾侯致译署(十二月二十五日未刻到)
昨已诘庞,庞曰:英咎法,不合公法。法以台湾封,如未封,故命广搜。然不使英受不便相答。法虽广搜,然我售械与华,仍无大阻云云。顷奉漾电,当再力争。惟近日法报多咎英袒华,现嘎东失守,戈登无下落,英方自窘,恐不敢拒法。
寄译署(十二月二十五日亥刻)
顷德税司接厦门转电,本月中旬基隆新到法兵,进攻华军,夺营几座,法死九名,伤二十一名。前九日,华兵二千欲夺回营垒,恶战多时,退去。查点有二百华尸,内洋人一名,带顶官员数人,法只死伤各一名云云。似是法报,刘督办无电信。
译署来电并致南洋左相粤督(十二月二十八日辰刻到)
本日奉旨,据张之洞电称,南洋五船到闽福州、厦门各口,无收泊处,战无把握,不战遥泊何益?不如令驶来香港口外,泊伋水门以北,法兵煤船、粮船过则出截之,大帮船来则收入虎门,不与战,永为法梗等语。南洋各船,自以援台为要。张之洞所陈将该船调赴广东,是否相宜?着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与张之洞妥为商酌,迅速电奏。北洋二船调赴朝鲜,未经赴闽,张之洞尚未知悉。嗣后遇有此等紧要军情,着南、北洋大臣等随时互相知照,以通消息。钦此。
光绪十一年
寄译署(正月初一日辰刻)
寄译署(正月初二日午刻)
寄江督、浙抚(正月初四日辰刻)
寄福州左中堂、杨制台、泉州速递台北刘爵帅(正月初六日辰刻)
寄译署(正月初六日巳刻)
驻德许使致译署(正月十四日亥刻到)
寄译署(正月十六日午刻)
寄译署(正月十七日午刻)
台湾转运请奖折(正月十八日)
寄译署(正月十九日未刻)
寄译署(正月十九日戌刻)
寄译署(正月二十日戌刻)
寄译署(正月二十三日午刻)
寄泉州交前陕督杨宫保(正月二十四日申刻)
寄译署(正月二十八日午刻)
寄译署(正月二十八日申刻)
寄译署(正月二十八日亥刻)
曾侯致译署(正月三十日戌刻到)
寄译署(二月初四日巳刻)
寄译署(二月初五日午刻)
寄译署(二月十六日午刻)
上海道邵来电并致译署(二月十八日午刻到)
急寄译署(二月十八日未刻)
述日使议办各节(二月十九日)
译署来电(二月十九日戌刻到)
急寄译署(二月二十日未刻)
寄江、浙、闽、粤、滇、台各督抚(二月二十二日亥刻)
寄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二月二十三日辰刻)
寄粤督张香帅(二月二十五日亥刻)
急寄译署(二月二十六日申刻)
寄粤督张香帅(二月二十七日亥刻)
寄译署(三月初二日申刻)
日本议立专条折(三月初五日)
寄译署(三月初五日申刻)
寄译署(三月初七日辰刻)
闽督杨来电并致译署、南洋、粤督(三月初九日申刻到)
闽督杨致译署(三月十四日未刻到)
寄译署(四月十一日酉刻)
论酌改法约(四月十三日)
寄译署(四月十四日午刻)
寄译署(四月十五日酉刻)
议改法约(四月十九日)
寄泉州速递台北刘爵帅(四月二十日未刻)
寄译署(四月二十日未刻)
寄粤督张香帅(四月二十三日午刻)
寄江督、苏抚(四月二十六日酉刻)
法国议和定约折(四月二十七日)
两国交还掳掠员弁片(四月二十七日)
寄译署(四月二十七日申刻)
译署来电(四月二十八日酉刻到)
寄福州左中堂、闽督杨(四月三十日未刻)
急寄译署(五月初一日巳刻)
寄译署(五月初一日酉刻)
寄译署(五月初二日未刻)
寄译署并南洋曾宫保(五月初七日戌刻)
寄译署(五月初九日亥刻)
寄译署(五月初十日戌刻)
寄译署(五月十一日午刻)
寄译署(五月十五日酉刻)
寄译署(五月十六日酉刻)
寄译署(五月十七日巳刻)
寄译署(五月二十二日辰刻)
寄龙州交桂抚李(六月初六日亥刻)
罗臻禄等收回干军弁勇片(六月初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