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公选集


  张佩纶谓:『中国措置洋务,患在谋不定而任不专』,洵系确论。治军造船之说,既已询谋佥同,惟是购器专视乎财力,练兵莫急乎饷源。昔年户部指拨南、北洋海防经费,每岁共四百万两,设令各省关措解无缺,则七、八年来水师早已练成,铁舰尚可多购,无如指拨之时,非尽有着之款,各省厘金入不敷解,均形竭蹶。闽、粤等省,复将厘金截留,虽经臣迭次奏请严催,统计各省关所解南、北洋防费,约仅及原拨四分之一。岁款不敷,岂能购备大宗船械?今欲将此事切实筹办,可否请旨敕下户部、总理衙门,将南、北洋每年所收防费,核明实数,并闽省截留台防经费,由南洋划抵外,再拨的实之岁款,务足原拨四百万两之数。如此,则五年之后,南、北洋水师两枝,当可有成。至台湾为日本要冲,山东为辽海门户,两省疆吏诚不可无熟悉兵事者,妥为区画,与相犄角。此又在朝廷之发纵指示矣。臣前奏:慑服邻邦缓急机宜一疏,业已详陈梗概,所有自强要图,宜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缘由,遵旨迅速妥筹,恭折由驿密陈。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皇上圣览训示。谨奏。
 
光绪九年

  寄湘抚潘琴帅(十二月初四日)

  寄译者(十二月初六日辰刻)

  寄浙抚刘仲帅(十二月初八日午刻)

  复张香涛中丞(十二月二十八日)

  寄湘抚潘琴帅(十二月初四日)

  腊初四奉寄谕,杨岳斌驰往福建,会同何璟等筹办海防,并将起程日期,迅速奏闻。钦此。枢廷属鸿函促其即日就道,勿以亲老辞让,致误国事,能转电到湘尤妙等因。已另函达,望琴轩立即备文飞催勿辞。

  寄译者(十二月初六日辰刻)

  杨心细胆略,均在彭上。肃清长江,实伊之功。用之江海较宜。顷由镇杨转电湘抚,飞催勿辞,并专函敦促就道,入闽后,乞饬赴台湾布置。台有兵、有饷,但无人主持耳。

  寄浙抚刘仲帅(十二月初八日午刻)

  总置电称,定海孤岛,转电尊处,先期筹备,以免临事张皇云。法有夺取琼州或台湾、舟山为质,索赔兵费之谣,已派雪琴移师驻琼,起杨厚庵赴闽,舟山定海设防不易,或令欧阳提督前往察看,应若何布置,再奏闻。初四覆函到后酌覆。

  复张香涛中丞(十二月二十八日)

  唐景星顷已回沪,闻约有西洋矿师东来,俟开河北上,当与商遣;开平系煤师,非开铁好手,津、沪赝鼎更多,不敢滥荐。醇邸亦拟于西山斋堂等处,开煤铁矿,属景星物色矿师。但无股本,事必难成。平定距直尚近,四天门既成坦荡,机器或能拆运,容有善相者,当资之入山,以副谆属。海禁虽开,必得铁好价廉,与洋产相埒,乃可畅销。顷因制粗器,饬局员在津市购晋铁,据称较洋铁并不贱。岂陆运费本耶?盖洋铁方圆、大小、板条恰如人意,不独质地纯净也。晋军先用前门鎗,俟操熟再购后膛,此不易之法。近幼樵在总署商令敝处代购克虏卜过山炮百尊、哈乞开思、毛瑟鎗各五千枝,以备海防、边防各省借拨缴价,惟皆极精致之品,有器而不善用,与无器等。振轩电称:粤将尚不知操用洋军火,何论滇、桂?恐各省大率类此,遽与西兵敌,利钝殊无把握耳。邓光华开铜矿,如有股可集,自应试办。越事蒙举数条见询,谨罄所知以对。

  一、振帅以省防自任,故有雪老屯琼之议,以分责任。嗣长将军等电请留雪帅驻省,仅拨王之春楚勇二营驻琼,尊论省城稳固,敌虽袭琼,必能逐而去之,是重视彭而轻视法,恐彭、张无此力量,内意既不欲彭远去,自应缓图琼防。

  一、道员、总兵以上有可属大事而未见用者,鄙意竟少惬心贵当之人,空疏可愧。大潜才气陵轹一切,但不欲轻出,所部散在南北,若调集则饷不应手,时事艰棘,彼固深知,不易强起。

  一、闽中已特召厚庵,未知行止若何?台湾刘道能办土匪,军事布置,未闻方略。

  一、旅顺炮台一座甫成,宋军添募四营,有警则敛快船入口,水陆相依,聊资挖扼,不敢谓足恃也。

  一、法外部于劼侯嫌衅已深,其言格格不入,渠常驻伦敦,固非得已。法又不肯派专使来华,相持日久,如何了局!

  一、英、美、日各邦果至,法船深入,似应申明公法,局外不得接济,目下尚非其时。

  一、岑彦帅月内可抵兴化,法军声言进图北寗,似尚围而未攻,且俟新兵添到,看其如何举动?此时山北以南,均为法人坚守,无论滇、桂皆不能径达顺化。

  一、清卿所部操练洋器甚精,颇思及锋而试,未闻有东归者,见筹议吉防替人,尚未覆奏。

  再,奉另示以船事殷殷称谢,愧悚莫名。闻鄂局诸道,初颇作梗,嗣经敝处批咨,亦遂遵办。顷接唐廷枢电复呈览。西洋铁矿师三年辛俸、来回水脚,须二万金;若由尊处专用,即令发电往邀,否则,仅察勘可否大办,似不值先糜巨款,或届时令开平矿师往勘,乞酌示。

光绪十年

  请设海部兼筹海军(二月十三日)

  复岑彦卿宫保(五月初五日)

  寄张振帅(闰五月初五日酉刻)

  寄译署(闰五月十八日巳刻)

  寄译署(闰五月二十三日酉刻)

  寄龙州送潘琴帅(闰五月二十四日辰刻)

  寄江督曾沅帅(闰五月二十四日申刻)

  寄译署(闰五月二十四日申刻)

  寄巴黎李使(闰五月二十四日申刻)

  会办闽防张学士来电(闰五月二十四日申刻到)

  寄译署(闰五月二十九日辰刻)

  寄译署(六月初一日巳刻)

  寄江、广、闽、浙、山东各督抚(六月初三日午刻)

  寄译署(六月十八日亥刻)

  寄译署(六月十八日亥刻)

  寄译署(六月十九日子刻)

  曾宫保等致译署(六月十九日子刻到)

  寄上海曾、陈、许三钦差(六月十九日卯刻)

  陈会办致译署(六月十九日巳刻到)

  急寄巴黎李使(六月十九日午刻)

  寄译署(六月十九日酉刻)

  陈会办致译署(六月十九日酉刻到)

  罗丰禄来电(六月十九日亥刻到)

  曾宫保等致译署(六月二十日丑刻到)

  刘爵帅由厦门来电(六月二十日酉刻到)

  厦门电局速递台北刘爵帅(六月二十日戍刻)

  寄译署(六月二十日戌刻)

  寄译署(六月二十一日午刻)

  寄鄂督卞、抚彭、闽督何、赣督潘、上海曾(六月二十一日午刻)

  寄巴黎李使(六月二十一日亥刻)

  粤东督抚等致译署(六月二十二日巳刻到)

  急寄译署(六月二十二日申刻)

  陈会办致译署(六月二十二日申刻到)

  曾宫保等致译署(六月二十三日戌刻到)

  厦门彭军门来电(六月二十四日子刻到)

  寄译署(六月二十四日午刻)

  寄龙州潘中丞(六月二十四日午刻)

  曾侯由伦敦致译署(六月二十四日午刻到)

  急寄译署(六月二十四日申刻)

  寄巴黎李使(六月二十五日卯刻)

  寄译署(六月二十五日酉刻)

  曾宫保等致译署(六月二十六日子刻到)

  寄译署(六月二十六日午刻)

  上海道致译署(六月二十六日戌刻到)

  寄译署(六月二十七日子刻)

  寄译署(六月二十七日未刻)

  寄粤督张香帅(六月二十七日申刻)

  寄沪局交龚道照瑗(六月二十七日亥刻)

  译署致闽防张会办(六月二十八日未刻到)

  寄上海陈会办(六月二十八日申刻)

  寄译署(六月二十九日辰刻)

  寄粤督张香帅(六月二十九日)

  急寄南洋、闽、广各督抚(六月三十日酉刻)

  寄龙州潘中丞(六月三十日亥刻)

  寄译署(七月初一日卯刻)

  寄译署(七月初一日亥刻)

  寄粤督张香帅(七月初一日亥刻)

  寄福州钦差、将军、督抚(七月初二日辰刻)

  寄译署(七月初二日申刻)

  寄巴黎李使(七月初三日卯刻)

  寄译署(七月初三日午刻)

  寄粤督张香帅(七月初三日申刻)

  寄上海邵道(七月初三日酉刻)

  寄译署(七月初三日亥刻)

  寄译署张樵野(七月初三日亥刻)

  寄译署(七月初四日亥刻)

  请饬周盛波募勇来津片(七月初五日)

  南京电局速交周海舲军门(七月初五日辰刻)

  寄译署(七月初五日申刻)

  南京电局速交周海舲军门(七月初六日辰刻)

  寄龙州潘中丞(七月初七日午刻)

  寄译署(七月初九日申刻)

  上海道邵致译署(七月初九日申刻到)

  寄译署(七月十二日辰刻)

  寄译署(七月十六日酉刻)

  寄译署(七月十七日申刻)

  寄译署(七月二十八日午刻)

  寄译署(七月二十八日戌刻)

  刘爵帅基隆来函(八月初七日到)(附)

  陈美使劝和(八月初十日)

  寄译署(八月十一日辰刻)

  寄译署(八月十一日未刻)

  寄译署(八月十一日亥刻)

  寄译署(八月十二日申刻)

  寄译署(八月十二日戌刻)

  寄译署(八月十三日辰刻)

  寄鄂督卞、江督曾(八月十五日辰刻)

  寄译署(八月十五日申刻)

  寄译署(八月十六日未刻)

  寄译署(八月十六日戌刻)

  寄龙州速递潘中丞(八月十七日辰刻)

  寄译署(八月十七日戌刻)

  寄龙州速递潘中丞(八月十九日辰刻)

  寄译署(八月二十日戌刻)

  寄译署(八月二十一日午刻)

  寄译署(八月二十一日申刻)

  寄伦敦曾侯(八月二十二日申刻)

  厦门电局寄台北刘督办(八月二十三日辰刻)

  曾侯来电(八月二十三日亥刻到)

  寄伦敦曾侯(八月二十三日亥刻)

  寄译署(八月二十四日申刻)

  厦门电局寄台北刘爵帅(八月二十五日辰刻)

  寄译署(八月二十五日申刻)

  寄前粤督张宫保(八月二十五日申刻)

  粤督张香帅来电(八月二十五日酉刻)

  寄粤督张香帅(八月二十五日戌刻)

  寄江、广、闽、浙钦差、督抚(八月二十六日辰刻)

  厦门电局寄台北刘爵帅(八月二十六日午刻)

  寄昌黎交吴钦差(八月二十六日酉刻)

  寄译署(八月二十七日午刻)

  寄粤督张香帅(八月二十七日申刻)

  厦门电局寄台北刘爵帅(八月二十八日辰刻)

  寄译署(八月三十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初一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初一日未刻)

  寄北洋防海各统领(九月初五日申刻)

  寄北洋防海各统领(九月初五日申刻)

  寄译署(九月初五日戌刻)

  寄南洋曾宫保(九月初六日亥刻)

  寄译署(九月初七日辰刻)

  寄南洋曾宫保(九月初七日辰刻)

  寄译署(九月初七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初七日申刻)

  寄译署(九月初七日申刻)

  译署来电(九月初八日戌刻到)

  江督曾致译署(九月初八日戌刻到)

  急寄闽督杨石帅(九月初十日午刻)

  寄南洋曾宫保(九月十一日巳刻)

  寄旅顺丁提督、袁、刘二道(九月十一日午刻)

  寄上海邵、龚二道(九月十一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十二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十二日申刻)

  寄船政张会办(九月十三日申刻)

  急寄闽督杨石帅(九月十三日亥刻)

  译署来电(九月十三日亥刻到)

  译署来电并致南洋(九月十四日亥刻到)

  寄译署(九月十五日未刻)

  江督曾来电(九月十六日戌刻到)

  寄译署(九月十六日亥刻)

  急寄译署(九月十七日酉刻)

  译署来电并致南洋(九月十八日亥刻到)

  寄译署(九月十九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十九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十九日申刻)

  寄译署(九月二十一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二十二日辰刻)

  寄译署(九月二十二日午刻)

  新募盛军到津折(九月二十四日)

  接济台防要饷片(九月二十四日)

  译署致曾侯(九月二十四日申刻到)

  寄译署(九月二十五日酉刻)

  袁世凯来禀(九月二十五日到)

  派船援闽拟用洋将折(九月二十六日)

  轮船联络德国水师片(九月二十六日)

  黄瑞兰不堪任用片(九月二十六日)

  寄译署(九月二十六日酉刻)

  寄南洋曾宫保(九月二十七日巳刻)

  寄译署(九月二十七日戌刻)

  寄译署(九月二十八日午刻)

  寄南洋曾宫保(九月二十八日未刻)

  寄上海交超勇管驾官林泰曾(十月初四日巳刻)

  寄译署(十月初七日亥刻)

  寄译署(十月初八日申刻)

  寄译署(十月初九日辰刻)

  寄译署(十月初九日巳刻)

  寄上海龚道(十月初九日巳刻)

  曾宫保致译署(十月十五日巳刻到)

  寄译署(十月十五日亥刻)

  寄闽藩沈(十月十七日巳刻)

  曾侯致译署(十月十八日午刻到)

  急寄译署(十月二十三日午刻)

  曾侯致译署(十月二十四日未刻到)

  寄译署(十月二十五日午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