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族谱

正祭
行祭祖礼,执事者各司其事,启椟,鼓初严,金一匝,鼓再严,金二匝,鼓三严,金三匝,金鼓齐鸣,奏乐,正献嗣孙就位,分献嗣孙就位,与祭嗣孙各就位,执事诣神位前,奉毛血痉西阶下,正、分献嗣孙诣盥洗所,盥洗。
复位,行上香礼,诣香案前就位,跪,上香三,酌酒。
叩首,兴,复位,行迎神礼,司鼓者击鼓,司金者击金,司磬者击磬,跪,叩三首,兴,行初献礼,司尊,爵酒,司爵者奉爵,正献嗣孙诣,始祖位前,分献嗣孙诣,左昭右穆位前,各就位,跪,献帛,初献爵,叩首。
司祝诣祝案旁,跪,读祝文,兴,复位,行亚献礼,司尊者爵酒,司爵者奉酒,正献嗣孙诣,始祖位前,分献嗣孙诣,左昭右穆位前,各就位,跪,亚献爵,叩首。
兴,复位,行三献礼,司尊者爵酒,司爵者奉酒,正献嗣孙诣,始祖位前,分献嗣孙诣,左昭右穆位前,各就位,跪,三献爵,叩首,兴,复位,行侑食礼,正献嗣孙诣,左昭右穆位前,旁立。
加爵,进着,进羹菜,进香茗,复位,行饮福受胙礼,正、分献嗣孙,福胙所,就位,跪,进福酒,进福胙,读嘏词,兴,复位,行送神酒礼,伐鼓,鸣金,击磬,升炮,跪,叩首三,兴,司祝奉祝,司帛奉帛,司香奉香,司爵奉爵,恭诣燎所,望燎,复位,合椟,礼成。
服制图

丧服制
居丧服布不服帛,所以表孝思志哀感也。布区以精粗,服区以期限,所以别亲等也;国体虽更,亲等无改。现行法定亲等仍本诸尧典之九族(九族有二说,一为由高祖下迪己身,由己身下迪玄孙之九代;一为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就事理言,后说为正,然历来多主前说,即亲等所本),诚以亲亲之等出自天然,男系中心社会中任何时代所不易也。民国肇造二十有七载,丧服之制,未遑厘定时尚。或效法他国,凡有所丧,率以黑布绕臂,既难识别,复无等差,非所以亲亲也。宋儒朱熹尊古礼经,定为丧服图说明;清各朝着之于律列中,我族旧谱亦皆着之,是制已成风习,且深合亲亲之义,现行颁定之,亲等亦符,爰采其制而删去继父、出母等服,括为五表以示丧服之准则,而以令国民政府所颁亲等图,殿之俾明服制所从来而有所循行焉。谱丧服制。
丧服制度表
服名 斩 衰 齐 衰 大 功 小 功 缌 麻
服期 三年 期年 五月 三月 九月 五月 三月
男子 服用粗布、生白布,旁及下际,
不缝。丧缀衣前当胸处者附版缀,
衣后领者,均用粗生麻布俗谓批麻
即此。麻冠三梁,腰绖用粗麻绳为
之,草履均向外帮底,完全如鞋式
不得用力夫之草鞋。杖父丧用竹,
母丧用桐木,皆长与心齐。 服用稍粗白布,旁及下际缝
之,丧负版均用粗麻布,麻冠腰经用白布条,草履用白布为之,绪缝向内,杖用桐木削上园下长,与心齐 服用稍粗白布旁去衰及负版去绖,履用白布为之。 服用粗白布,履用白布为之。 服用细白布,素履,无饰。
妇女 服用粗生白布不缝边,长群用粗生
白布反缝向外,不缝下边。丧负版
均用粗生麻布,盖头俗称披头,用
粗生布,长等身长。竹叉用竹削以
束发,即令竹篾扁为钗也。首绖用
麻绳束顶心发,腰绖用粗麻绳围腰
束衫,麻鞋用粗麻布缝于鞋上。 服之裙用稍粗白布缝边,丧负版均用粗麻布,盖头用粗白布,长等身。竹钗、首经用白绳,腰绖用白布条,白布鞋。 服及裙用粗白布去丧及负版,盖头俗用折斜缝覆首,垂绪于后,竹钗、首绖用白绳,腰绖用白布条,白布鞋。 服及裙用粗白布条,余同大功 服及裙用细白布条。余同大功。
附记 一、 父母卒日后三日成服,成服后二十七月卒禫服,如相隔辽远,不及于卒日后三日成服者,则以闻信成服之日起,足
二十七月而禫。
二、 丧服依古礼于服期内均应服之,晚近习尚唯于殡葬后改服素服。服至禫服日始服丝织物及染色布。

男子服制表
辈分
服别 高 祖 辈 曾 祖 辈 祖 辈 父 辈 同 辈 子 辈 孙 辈 曾 孙 辈 玄 孙 辈
斩衰三年 父母,嫡母,
继母,嗣父母
生母,伯叔父母



衰 期年 杖 伯叔父母,妇
在室,本生父
母降服,庶母,
继母 兄弟姊妹
,姊妹在室。
妻父母在不


杖 祖父母 长子长妇,众子,
女侄,侄女在室,嗣子,出继子
五月 曾祖父母
三月 高祖父母
大功九月 姑出嫁 姊妹出嫁
堂兄弟,
堂姊妹在
室 众子妇,侄妇,
侄女出嫁,出
继子妇,嗣子妇。 众孙,孙女
小功五月 伯叔祖父母,祖姑在室,
外祖父母,
庶祖母。 堂伯叔父母,堂姑在室,
母兄弟,母
姊妹 兄弟妻,堂姊妹出嫁,
再从兄弟,
再从姊妹在室 堂侄、堂侄女在
室,姊妹之子,
姊妹之女在室。 嫡孙妇,侄孙,侄孙女在室

缌麻三月 曾伯叔祖父母,曾姑母在室。 族伯叔祖父母,祖姑出嫁,族祖姑在室。 族伯叔父母,堂姑出嫁,族姑在室。妻父母 堂兄弟妻,族兄弟,再从姊妹出嫁,族姊妹在室,母舅之子,从母之子,姑之子。 堂侄妇,堂侄女出嫁,再从侄女出嫁,婿。 众孙妇,侄孙女出嫁,侄孙妇,堂侄孙,堂侄孙女在室,女之子女。 曾孙,曾孙女,曾侄孙,侄曾孙女在室。 玄孙,玄孙女
附记 一、 凡嫡孙父卒,为祖父母承重服,斩衰三年。若位曾高祖父母服,亦同。
二、 凡男为人后者,即出继于人,为本生父母属服皆降一等。
三、 凡姑姊妹女孙在室或已嫁被出而归,其服并与男子同。出嫁而无夫与子女者,为兄弟姊妹及侄服。皆不杖期。
四、 凡同五世祖族属在缌麻绝服之外,皆为袒免亲,遇丧葬则服素服,尺布缠头。
五、 本宗之曾祖姑、族祖姑、族姑、族姊妹、再从侄女、堂侄孙女、侄曾孙女之出嫁者,在从兄弟妻、族兄弟妻、再从侄妇、堂侄孙妇、曾孙妇、曾侄孙妇、玄孙妇及姑之夫、姊妹之夫、姑之子妇、姊妹之子妇、母族之母祖父母、母兄弟妻母、姊妹之夫母、舅姨母之女及子孙、妻族之妻祖父母、妻之伯叔、妻之姑、妻兄弟及妇、妻姊妹均无服。
六、 嫡母乃众妾之子,称父之正妻;继母乃元配之子,称父之后妻;继室之子称父之再继妻嗣,父母谓过房,为其后者本生父母谓出继他人者,称其所生父母庶母,谓父妾之有子者,其服嫡子,庶子同生母乃庶子谓其亲生母虽父在嫡母在,不降服。
七、 一子承两祧者,为本生父母兼祧父母均服斩衰三年,为本生亲属、兼祧亲属均照表列各服服之。

妻为夫族服制表
辈分
服别 高祖辈 曾祖辈 祖父 父辈 同辈 子辈 孙辈 曾孙辈 玄孙辈
斩衰
三年 舅姑,夫嫡母、继母、生母、嗣父母。 夫
齐衰期年 长子,子妇,众子女,夫侄,侄女在室。
大功九月 夫祖父母 众子妇,夫侄女出嫁,夫侄妇,嗣子,出继子 孙,孙女
小功五月 夫姑 夫兄弟及妻,夫姊妹 夫堂侄,夫堂侄女在室。 夫侄孙,侄孙女在室。
缌麻三月 夫高祖父母。 夫曾祖父母。 夫伯叔祖父母 夫堂姑在室 夫堂兄弟及妻,堂姊妹。 夫堂侄妇,再从侄堂侄女出嫁,再从侄女在室 孙妇,侄孙妇,侄孙女在室 曾孙,曾孙女,侄曾孙,侄曾孙女在室。
附记 一、 夫为祖父母及高祖父母承重者,并从夫服。
二、 夫为人后者,为夫之本生父母服大功,为夫之本生余亲属各从本服降一等,反服亦如之。
三、 期为夫之外亲,夫之母族服降一等。
四、 夫曾祖姑父、曾祖伯叔、祖父母、祖姑之出嫁者,堂祖姑、族伯叔、祖父母、堂姑之出嫁者,族伯叔父母、族姑再从兄弟姊妹,再从侄女之出嫁者,堂侄孙、堂侄孙女之出嫁者,曾侄孙及曾侄孙女之出嫁者,均无服。

出嫁女为本宗降服表
辈分
服别 高祖辈 曾祖辈 祖辈 父辈 同辈 子辈


衰 期年 祖父母 父母
五月 曾祖父母
三月 高祖父母
大功 伯叔父母,夫姊妹在堂 兄弟,姊妹在堂 兄弟子,兄弟女在室
小功 父姊妹出嫁 堂兄弟,堂姊妹在堂 兄弟女出嫁
缌麻 祖姊妹在室 父堂兄弟、堂姊妹在室 堂姊妹出嫁。 堂侄、堂侄女在室。

妾为家长族服制表
辈分
服别 祖辈 父辈 同辈 子辈 孙辈
斩衰三年 家长
齐衰期年 家长父母 正妻 家长众子,长子其子
大功 其孙
小功 家长祖父母

国民政府公布亲属法之亲等图(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公布)
高祖父母(四) 曾祖父母(三) 祖父母(二) 父母(一) 兄弟姊妹(二) 子女(一) 孙男、女(二) 曾孙男、女(三) 玄孙男、女(四)
伯叔祖父母(四) 伯叔父母(三) 堂兄弟姊妹(四) 侄子女(三) 侄孙子、女(三)
说明 一、 上图推至五等为例,余可类推之。
二、 上图所列亲等之效用参用民法第九百八十条。

祠宇志
近代家不必世而各有祠,所以妥先人之魄而岁时修祀典夫。平时聚众议,行条法于其中,其于敬宗和族者至矣。我族既于族居地各建有祠,巨制宏规,灿然可睹。旧谱因拘古者,立庙有制,但具栋宇图形而于年代人名缺焉,不详非存古崇功之道也,今者宗法阶级废除,合将旧式从删,更用表述,次其规画源流,亦凛凛焉。庶几故家乔木之风矣。虽然此项祠宇只以附近各系族居之故视作支祠,而于实行宗制、宗规尚多不便筹划,扩充宗祠之责是所望于族八谱祠宇志。
类别
系别 地址 创修年代人名 祠产
忠节祠 县治城中北正街,并建石坊于南街三井头。 明宣德三年,奉敕建明末,毁于兵。清乾隆四年,己未八月,昭发币银重修。 详公产志。
营田 支祠武穆乡市阜上街,坐北朝南。 清乾隆二十五年丁未本支嗣孙会赀轫。 详公产志。
黄甲桥 支祠黄甲桥竹山屋,坐四向东,支祠黄甲桥老屋,坐北向南 民国元年壬子本祠孙鼎立、甲春会赀轫立。清顺治纪元本支嗣孙旭楼、甲礼、德臣、德凤、顺堂会赀轫立。 祠侧南北两方基地一所,祠前祠后基地一所,并后山。
蟠龙桥 支祠蟠龙桥 民国六年丁己嗣孙翠庭、育斋、金榜、锡芝会赀轫立。民国二十一年壬戌本支嗣孙会赀轫增修。 桥东基地一方,长一十五丈陆尺五寸。

公产志
公产为先人缔造之遗,族团公用所从出。凡于冬至、清明、中、元各节例费以及平时修理培植支出,概繁则公产一端,自应妥慎保存,以资储蓄,滥公废祀,实所不宜。除保产法条另行规定外,所有公产名称、地点、租收数目,各悉分别登记,俾赀查考。至于各项公业,除各支分房各归公管外,宗祠田产实属无多而近支给较繁,尤希望轮流经管,诸人涓滴归公,年曾年益,并望有力而慷慨者,随时认捐以为吾宗进化之所资,是则全宗之人所深盼祷者也,谱公产志。
忠节祠产登记
营田田业
千秋坪黎姓屋后田,种二斗五升,计一丘水,系雷公塘荫救内有私土塅一个。
槐花段朱家垄乌龟塘墈上田种一斗二升,计一坵水,系乌龟塘荷叶塘荫救。
槐花段新塘墈下田种三斗,计一坵水,系新塘荫救。
槐花段北托中段田种三斗,计一坵水,系彭家塘古塘赛荫救
大义团余家坪上垄塘南头伴西边角上田,种二斗五升,计二坵水,系上垄塘内土段一个古塘赛荫救。
吴大塘灌托塘铁罗园田种六斗,计三丘水系灌托塘吴大塘铁罗园私塘,牛轭塘阴救。
蒯家段,湛家塘,李家屋后田种二斗三升,计一坵水,系湛家塘北托塘阴救。
曾家巷
曾家巷,黄荆塘田种三斗五升,计一坵水,系黄荆塘君塘阴救。
正垄田种一斗一坵水,系余家塘阴救。
刘家塘田种一斗,计一坵水,系刘家塘阴救。
刘家塘看墈下第二坵田种一斗五升计一坵。
第三坵水田种一斗三升计一坵水,系刘家塘并塘内私土段一个阴救。
正垄田种二斗,计一坵水,系余家塘阴救。
东贯冲
东贯冲,毛家冲花园坡熟土,茶兜树,木柴薪田种二斗五升,计田二坵水,系毛家塘阴救。
东贯冲田种二斗,计田一坵水,系老虎塘阴救。
东贯冲大明塘南边,墈上熟土柴薪树木东抵尖峰窖石为界,南抵孙姓山场窖石为界,西抵塘边为界,北抵张姓山场窖石为界。
东贯冲斗栏坡山场一块,东抵曾姓坟山为界,南抵张姓坟山为界;西抵张姓山为界,北抵张姓山某仑为界。又井塘坡柴山熟土、柴薪树木东抵孙姓为界,南抵易姓自业为界,西抵张姓为界,北抵塘边为界。
东贯冲大明塘北边虎形山山场,树木柴薪又坟山下荒地、熟土东抵张姓山场古路窖石为界,南抵田边为界;西抵张姓坟山窖石为界;北抵尖峰仑窖石为界。
盘龙桥
盘龙桥罗家园坟山荒地、熟土伴坟山后田种一斗,计一坵又大小四坵,哑子塘田种一斗二升,计一坵。丛树塘田种一斗七升,计一坵水,系杨家坝丛树塘、哑子塘伴坟山长沟阴救。熟土、荒地南抵李姓墙基为界;东抵胡赵二姓田边为界;北抵公车府阜大路,过水沟为界;西抵田为界。
盘龙桥三角圳墈上田种三斗六升,计一坵水,系杨木塘三角圳河水阴救又三角圳私到段一个。
黄甲桥
黄甲桥上边,草塘垄顶上,塘墈下边田种一斗二升,计一坵水,系草塘阴救又水庙山下田种二斗五升,计一坵水,系赤竹堤阴救。
黄甲桥大棋坪塘墈下田,种一斗二升半,计一坵水,系易家塘阴救。
钟家港田种五斗,计二坵水,系罗司塘阴救。
黄甲桥大基坪田种一斗五升,计一坵水,系易家塘阴救。
黄甲桥水庙山田种二斗五升计一坵水,系赤脚坝阴救
营田祠产登记
中街铺屋一栋坐北朝南铺房及横直铺台,上下阵板接连房一只,又开天井并磨坊厂一只,又北栏厂一座,又学堂一只四缝三间,又接连后院一只,其大界东西两边俱有墙外滴水沟为界,前抵街后有门楼,墙外滴水沟并出入路途,其铺房东有墙磨坊并厂,东抵朱园桢墙,后有滴水为界。牛栏之东有滴水,抵国桢后院地坪学堂,俱有滴水,东有墙外滴水沟,后院之东有墙外滴水沟为界。敏吾父子所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