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
编年云:贼攻城急,公跪母章氏前曰:儿世受国恩,职任车驾,城破义在必死。得一僻地可以藏母,幸速去。母曰:尔受国恩,我独不受国恩乎?事急庑下井,是吾死所。公恸哭,即辞母往视事。丁未,归至御河桥,闻城陷,望寓再拜,即投入御河,从人极救,公啮其臂,急赴深处。时河浅,俛首泥泞死之。家人报至,母章氏年八十。亦投井死。妾王氏亦随死。其弟诸生錝哭曰:母死我必从死,然母未归土,未敢死也,遂棺殓其母。既葬,亦投井死。
枢曹一席职系封疆,或窜或降,不可数计,独公与成忠毅,不屈以死。岂非其平日卓自竖立,不苟阿私,猝遇非常,激昂蹈义哉!故曰:争细娱者不可与图远利,怯小害者不足与蹈重危。如公者,前以击阉,后以死贼,呜呼烈矣!
赞诸忠臣诗
共负凌烟万丈才,诸君怀抱未曾开。请缨欲继终军志,沈水空遭屈子悲。唾贼声声皆是血,酬君念念尽成哀。九泉莫叹遥穹隔,灿灿光芒入夜台。
春残夜静殒文星,赴焰投崖万古名。不羡绛帷多弟子,常因铜柱识先生。家藏遗史传当代,国有忠臣续正声。更喜闺人先殉难,双凌浩气绕铭旌。
上帝深宫闭九阍,晚江斜日塞天昏。英才尽作龙蛇蛰,遍地都成虎豹林。纔许誓心安玉垒,已伤殒首向金门。贤豪虽没精灵在,地回难招自古魂。
塞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已觉地灵因昴降,直疑天意弃苍生。魂归绝地为才鬼,国有遗编续正声。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西蜀吴子论
夫人臣委身事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君存与存,君亡与亡,此干坤大义,非可以之大小,并在朝、在差、在籍、南北,作分别观也。但古今忠义原有二种,死者为经,亦有采薇行歌,遯迹方外,以终其身,或放浪形骸,不书年号,但书甲子,或以铁如意恸哭招魂,君子未尝不哀之。我朝革除之难,方铁诸公死为最烈,如葛衣翁、河西佣、补锅匠、雪庵和尚并题诗峨眉亭,皆得以其孤芳至性,动后人之凭吊,忾叹于残简断编中。我国家不幸罹此凶毒,宗庙震惊,至尊以身死社稷,臣子殉难者,仅北都二十余人。而在差籍诸大臣受国深恩者,曾无一人奋决。嗟夫!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得以地之远近言哉,靖难诏至,有教授同诸生十二人曰,此明伦堂三字何为者,相抱而哭,俱触柱死。东湖樵夫闻诏,亦赴水死。嗟夫!伊何人欤!伊何人欤!君子不能不三恸云。
予按甲申北都文臣死难,而得赠谥者,自范文贞公以下,至金忠节公,凡二十一人。二十一人内,惟浙江最盛,独擅其六。其次南北两都,各得四人。山西、江西各二人。至河南、湖广、福建各一人而已。甚矣!殉节之难也,他如山东、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七省则缺焉未闻,亦足羞矣!噫嘻!斯岂文皇杀戮忠良之过欤!
李国祯(按此传未确当考)
李国桢,号兆瑞,丰城人。袭襄城伯。短小犀利,有口才,数上书言兵事,又自请于京营外选鍊卫所官舍。上甚喜,及商议俸粮,增给不赀,岁费二十余万。又请内库兵仗铳药甚多,而乞上御书额,上为亲书「共武堂」赐之。未几,代恭顺侯吴惟英总督京营戎政,都督加太子太保。贼寇京师,公奉旨守城,百计绸缪。三月十六,公匹马入殿,汗雨沾衣,内侍以非时止之。公曰:此时君臣,多见一刻,亦一刻事。诸臣惶惧问故。曰:守城军皆疲傲不用命,鞭一人起,则一人复卧。奈何!上召入,命内侍俱上城。十九城破。二十一,李自成舁帝后梓宫于东华门外,设厂,百官过者,莫进视。公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贼执公,见自成,复大哭。以头触?,血流被面。贼众持之,自成以好语劝公,使降。公曰:有三事尔从我,即降。一祖宗陵寝不可发掘,一须葬先帝以天子礼,一太子□王不可害,宜待以杞宋之礼。再四哀切,自成诺之。扶出。先是,以柳棺殓帝后,因公言,易梓宫,寻为帝后发丧,以天子礼?葬于田贵妃陵园。惟公一人,斩衰徒步往葬,至陵襄事毕,恸哭作诗数章,遂于帝后寝前自缢死。南京赠太子太师,进侯,谥贞武。
一云葬毕即自杀,一云城陷之日,贼执国祯至,初时捍然不跪,贼再以危言恐之曰,当屠一城人。国祯乃跪曰:吾为阖城求全也。未数日,发同诸人追银,夹二次;已闻朱纯臣诛,即自缢。
一云:国祯掌领营兵,并无实籍。上信任之。一日见上曰:臣兵未尝不强,苦无饷耳。及外城陷,奄奔告上。上曰:大营兵何在?李国祯练兵何在?对曰:安得有兵?李兵已散。惟劝皇上走耳。城陷之日,国祯就擒,追赃残剥而死。
沈国元大事记云:先帝后殓葬,其易棺也,一言太子争之,一言李襄城争之,一言贼初用极菲棺,露顿东华门外道傍,诸僚无一言者,亦无一哭者,即默默趋拜者,亦仅数十人耳。次早有武官及运粮者百余人,向贼哭诉,贼始易以梓宫,移顿僧人施茶庐篷内。及柩暗从德胜门出,诸僚无一送者,亦无一哭者,遂草草掩于田贵妃坟内。与诸本所说,贼允百官请用帝礼,及不禁人哭拜,令人押东宫出城,往送葬于长陵之斜者,又皆不同。以理推之,襄城世臣,固因有哭诤自刎之义,而未必真也。储王为贼所忌,势不能守丧送葬,此时人情异向,其为默默,为草草,或无诬焉。
刘文炳
刘文炳,号淇筠,南直海州人,北直任耶籍,先帝太后姪也。太子太保,晋新乐侯,赐赉独厚。父维祖,弟文耀,俱官都督。贼破外城,上召文炳及驸马巩永固,各率家丁二十余人,欲于崇文门突围出,不得,乃回宫。文炳叹曰:身为戚臣,义不受辱,不可不与国同难。其女弟适李,年未三十而寡,文炳召之归。城陷,与弟左都督文耀,择一大井,驱男女子孙及其妹十六人,尽投于内,闭门令余丁悉入楼,积薪纵火焚,赐宅火发,乃跃入烈焰中。同死祖母瀛国太夫人,即帝外祖母也。时年九十余,亦投井死。南都赠文炳太师、恒国公,谥忠壮。弟文耀,赠太保,谥忠果。一载文炳自缢。
周镜
周镜,号正我,苏州人,顺天大兴籍。官东宫侍卫。闻贼变,母妻一门俱自尽。母卜氏,即先皇后母也。
甲乙史云:周镜,国丈嘉定伯周奎之姪也,未知孰是。须考之。一云三百余口,一时俱死。
巩永固
巩永固,字洪图,顺天大兴人,又云顺天籍,山东蒲台人。为驸马都尉,加少保。贼困京,欲从帝突围出,不得。归家,杀其爱马,焚其弓刀铠仗,大书八字于壁曰:「世受国恩,身不可辱」。时安乐公主已先一年卒,停榇左堂,有亲生子女五人,以黄绳系于灵前柱间,尽取所赐古玩书画,环绕殡宫,纵火焚死,然后自缢。一云自刎,南都赠少师,谥贞愍。
张庆臻
张庆臻,号凤华,河南永城人,晋惠安伯,加少师。闻城陷,尽散财物,与亲戚置酒,一家聚饮,积薪四围,全家燔死。南都赠太师,謚忠武。按公必太后兄也。或曰父。考后父名国纪,初传太后缢,不得其尸,既而有曰先帝将走煤山,请太后自裁。太后不从,城陷为闯得,后竟同去。嗟乎!传言如此,未可尽信。闻后父为粟监,晨起征租,见弃女于路,在霜雪中不死,收归育之。年十四五,姿貌绝世,将欲纳为妾,将入房,见红光满室,张晕仆地。如是者三。意必大贵人。始抚为女,后果正位中宫。崇祯末,民间讹言熹庙尚有遗孤在宫。又云非熹庙所遗。此必流寇伪造,故传布以摇人心者也。读繁霜沔水之章,可知千古一辙矣。母后之事,不敢斤言,因附记之。
卫时春
卫时春,袭宣城伯。闻变,率妻子共赴大井,合家无一存者。
薛濂(附记)
薛濂,阳武侯。夹数日,言有藏金在窖,须自发之,贼舁往,已为别将所踞,舁还即死。定西侯、伏羌伯,皆死于夹。据此似应入刑辱臣内,然他书有传死难者,故附记之。
彰武侯张某,闻变自尽。他传有王、刘二皇亲,未详名号。又有传英国公张世泽、清平伯吴遵周,博平侯郭振明、永宁伯王长锡、安乡伯张光灿、武定侯郭培民、定远侯邓文明、西宁侯宋裕德、镇远侯顾肇迹、彭武伯杨崇猷、新建伯王先通、南和伯方履泰、永康侯徐锡登、都督李国柱,姑存之。
论曰:勋臣之死,多不可信。盖为袭爵地也。况主其事者,宗伯为吾郡之某某乎?黄金有灵,青史无色矣。若刘、巩、周、卫、张之五公者,死最烈,亦死最真。平居朝士,无不以科目藐勋戚,卒之勋戚所为,亦有远胜科目者矣。
殉难臣民
周之茂
周之茂,字松如,湖广麻城人。崇祯甲戌进士。前户部郎。壬午典试云南,回升淮安知府,辞不赴,下狱,踰年宥归。旋复职,春间北上侯补,命未下,为贼执去。命之跪,不屈,遭挺击,折臂断足而死。以未补官,故罕传之。其里人言之甚确。
王锺彦
王锺彦,南直华亭人。天启丁卯举人,工部主事。三月十九,长班促令朝见。锺彦闭目入室缢死。贼弃其尸于沟中,运粮把总陈大阶亲见之,松江府五学诸生有死节公呈。
附记:范方,户部主事,被执骂贼,不屈砍死。
于腾蛟
于腾蛟,顺天监生,官光禄署丞。冠带呼妻,亦衣命服同缢死。
宋天显(胜之所、阮文贵)
宋天显,华亭人,监生,官中书舍人。三月十九自尽,遗闻云:贼迫书伪诏,天显掷笔谩骂,触阶死。果若所云,贤于周锺等远矣。以知人贵自立耳。科名何足论哉!
胜之所、阮文贵,亦中书舍人,咸投御河死。
刘有澜(陈贞达)
刘有澜,字漪若,南宫人。崇祯庚辰进士,官顺天府推官。闻城破即缢死。他如顺天府主事陈贞达自尽。又顺天府教官五人同缢明伦堂上,惜遗其名氏。
一载刑辱诸臣名刘有澜不堪打夹,以银簪刺喉而死。国变录开死节以此,或注从逆,非也。
毛维张
毛维张,阳和卫经历。上命巡城。十九被执,送刘宗敏,逼降。维张大骂不屈。云吾虽小臣,素明大义,吾首可碎,吾志不可夺。贼怒甚,夹拶并加,足伤指折,乃死。
又有施溥、张应选,官俱经历,施仰药死,张投御河死。
王国兴
王国兴,锦衣卫都指挥使,闻变自缢死。一云危坐中室自焚。
李若琏
李若琏,顺天籍。锦衣卫指挥同知,守崇文门。城陷,作绝命词云: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自缢死。其弟若珪,仕本朝,为礼部尚书。
姚成
姚成,余姚人。儒士,官副兵马指挥。自尽。
高文采
高文采,锦衣卫千户。守宣武门,城陷,父子一家十七人,俱自杀,尸狼籍于路。
云京邸之变,文臣大臣缢者多,而自杀者少。予观高公有四难焉。自杀,一难也。武臣自杀,二难也。小臣自杀,三难也。一家自杀,四难也。呜呼!非烈丈夫其能如是也?
王百户
百户王某,周锺寓其家,百户劝锺死,锺不应,出门欲降。百户挽锺带断,锺不听,百户自缢。
百户亦奇矣哉。不独自缢,而且劝锺,可谓忠臣良友矣。使锺能听其言,岂非名与天壤同敝乎!
王承恩
太监王承恩,从帝于煤山。帝崩,承恩再拜恸哭,退而自缢于亭下,与大行相望,南都谥忠愍。
一云司礼监王之俊,从上死煤山。或云从死者王之心,而之俊与王德化,俱自尽。更详。王之心,南都谥忠愍。又有李凤翔降贼被杀,亦谥恭壮。
大事记云:殉从于先帝之旁者,止有内臣一人,或云王承恩,或云王之俊,或谓王之进,或曰王之臣。
曹文耀
曹文耀,庠士。自杀。原籍苏州,故进士曹子登之后。妻张氏,生四子逊、肃、敏、毅,一女顺。张氏率子女哭于家祠。文耀父妾、妻、逊妻李氏、毅妻邓氏、顺及乳母孟与肃、敏八人同缢。毅及肃妻周氏,绳断不死而逃。逊自刎不殊,贼搜其家财,释之。
张世禧
张世禧,儒士。二子懋赏、懋官,父子俱自缢。
周某
童生周某,闻帝崩,愤激搥胸,呕血数升,一恸而绝。又北通州有童生,愤发缢死,惜不传其姓名。
汤文琼
汤文琼,菜佣也。见先帝梓宫过,恸哭触石死。一云,北京布衣汤文琼,闻煤山之变,感慨自杀,其衣带所藏有云: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同文丞相之心。贼闻之,亦叹其忠义云。南都赠中书舍人,赐祠,额曰旌忠。
编年云:文琼闻变,书其身曰:位非云云,暴尸都市,见者哀之。
李小槐
李小槐,顺天民也。妻杜氏,二子一女,一婢,差次缢毕,小槐乃缢。又居民田氏,阖门自焚。或云有田姓,缢于自塔巷。后人入其室,见书籍甚多,京城江米巷口,有传神者,夫妇同缢。
武氏仆
武氏仆某,不详名姓。素有义风,当其主武愫受贼伪职,索吉服,仆大恸曰:奴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圣驾崩,主人不奔丧哭临,又取吉服,想见新君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望三思之。叩头出血,愫不听。且叱之出。仆曰:主人为名利所惑,妄意一统,不听吾言,后必有悔。李贼贪淫无道,上干天怒,下拂民情,不久必败,吾不忍见主失所也。不食而卒。愫官伪淮扬防御使,后为淮抚路振飞擒,解南京斩之。
一时朝士先几,大义俱逊此仆。
朱庭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