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曾奉旨借帑三十万,与千叟宴,其际遇如此。方伯死,泣拜于门不言姓氏者,日十数人。或比之陈孟公之流,非其伦也。子振鸿,字颉云,好读书,长于诗。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奇才之士,座中常满,亦一时之盛也。
江,字旭东,号砚农,又号橙里。方伯之弟。家有紫玲珑馆。工词,著有《随月读书楼词钞》、《练湖渔唱》若干卷。子振鹭,字起堂,工词。
江立,字玉屏,初名炎、字圣炎,号云溪。工词,与齐名,称“二江”,为厉樊榭高足。王兰泉侍郎为刻其遗集。子安,字定甫,工诗。
江兰,字芳谷,号畹香,官巡抚。工诗文,有集。弟蕃,字君佐,号春圃,居扬州,购黄氏容园以为觞咏之地。弟蕃,字芬扬,工诗歌,熟于盐。其子侄士相,字得禄,工诗,鉴别书画古器;士┉、士梅业儒。
江晟,字聿亭,号平西。少喜乘马,足迹遍天下。晚年与安弄斋制车轮,皆仿古制,尺寸不失,用两人前后驾引,上张帷幕枕衾,称巧构。遂因弄斋之字,西平之号,名“平安车”。汪昌言写貌,方士庶绘图、刻石,传为盛迹。江振,字岷高,工诗画。
江昱,字宾谷。工诗文,精于金石,著有《诗集韵歧》、《潇湘听雨录》。
江恂,字禹九,号蔗畦,官芜湖道。工诗画,收藏金石书画,甲于江南。子德量,字秋史,乾隆庚子榜眼,官御史。好金石,尽阅两汉以上石刻,故其隶书卓然成家,所书《武安王庙碑》,笔力遒劲。善画人物,得古法。死之前一年,忽以端石数寸许作汉碑式,嘱其弟墨君镌其姓氏爵里,笔画精妙,时以为识。德地字墨君,布衣。
江炳炎,字砚南,号冷红,徽州籍,居浙江。诗、字、画称三绝。
江增,字兆年,号瞿生。性好山水,于黄山下构卧云庵自居。制茶担以济胜,行列甚都,名曰“游山具”。刳柳木令扁,以绳系两头担之,谓之“扁担”。
蒙以填漆,上书庵名。担分两头,每一头分上中下三层:前一头上层贮铜茶酒器各一,茶器围以铜,中置筒,实炭,下开风门,小颈环口修腹,俗名茶钅崔;酒器如其制,而上覆以铜,四旁开宝,实以酒插,名曰“酒钅崔”,俗呼为四眼井。
旁置火箸二,小夹板二,中夹卧云庵五色笺,小落手袖珍《诗韵》一,砚一,墨一,笔二。中层贮锡胎填漆黑光面盆,上刺庵名。浓金填掩雕漆茶盘一,手巾二,五色聚头扇七。下层为椟,贮铜酒插四,瓷酒壶一,铜火函一,铜洋罐一,宜兴砂壶一,烟合一。布袋一,捆炭作橐,置之袋中,此前一头也。后一头上层贮秘色瓷盘八。中层磁饮食台盘三十,斑竹箸一十有六,锡手炉一,填漆黑光茶匙八,果叉八,锡茶器一。取火刀石各一,截竹为筒,以闭火。下层贮铜暖锅煮骨董羹,傍列小盘四,此后一头也。外具乾瓠盛酒为飘赍,截紫竹为箫,以布捆老斑竹烟袋,并挂蒲团大小无数于扁担上。江郑堂为之作《游山具记》。每一出游,湖上人皆知为瞿生居士来也。
江士珏,字荔田,居徽州。善鼓琴,能擘窠书,精于刻石。住黄山数十年,号天都山人。常于山中悬崖令采炭人缒己,下临万丈,于崖壁上刻方丈大字,或曰“荔田读书处”,或曰“荔田弹琴处”,不一而足。始信峰有山人琴台。乾隆乙卯来扬,寓桃花庵半年。
方贞观,字南塘,安徽桐城人。鹤亭方伯延之学诗字,寓秋声馆二十年,论诗多补益。有小行楷唐诗十二帙,方伯刊于石。
阮元,字芸台,号伯元,仪征人。方伯甥孙,家公道桥。乾隆己酉进士,官侍郎。工隶书,经学深邃。尝分校《石经仪礼》,著《石经校勘记》三卷,又《考工车制图考》二卷、《大戴礼注》、《毛诗补笺》若干卷。
熊之勋,字清来,江宁人。工诗善书。其家有“小西湖”之胜。与方伯为戚,常居康山草堂。
林道源,字仲深,号庾泉,安徽天长县人。方伯之表甥。性豪迈,善骑射。
工诗,不存稿,阮侍郎伯元尝欲裒辑之,未全也。居是园十年,旧时为盐务水巡,后经裁去。尝落魄,冬无裘衣,或以数十金赠;故旧巡役以饥故向林乞,林慨然以金市纸,穷日夜画兰百余幅,且画且题,散给令易钱。其轻财重气谊,大率类此。
罗士珏,字庭珠,号雪香,方伯内侄。工诗善书,古帖搜摩极富。
王步青,字罕皆,号巳山,金坛人。进士,官翰林。精于制艺,主安定书院时,方伯师事之。
沈大成,字学子,号沃田,松江华亭人。父堂,字韩城。官青县时,河工欲尽用民力,遂自经死,以护青人。大成,邑诸生,通经吏百家之书,与惠栋友善,栋称其学,一物一事,必穷其源。著有《学福斋集》。
黄裕,字北,江都人。工诗,著《金竹居诗存》,收绝句三百首。死于真州,汪晓岩收恤之。
施安,字竹田,杭州钱唐人。好交游,广声气,连船并辔,促席题襟,风格在孟、信之间。工诗,著《篾舫集》。善隶书,为方伯书“随月读书楼”额。
吴献可,太仓州人。梅村之孙,西斋之子。通经史,究名法之学,方伯延于家二十年。子完夫,工镌印,琢砚,极奇巧之技。
谷丽成,苏州人。精宫室之制,凡内府装修由两淮制造者,图样尺寸,皆出其手。
潘承烈,字蔚谷,亦精宫室装修之制,而画得董、巨天趣。
郭尚文,字霞峰,江都县人。少以笔墨游公卿间,方伯延之管理文汇阁所贮书籍。其人爱作诗,好宾客。
顾廉,字又简,苏州人。精鉴识古器。慕蒋某之学,延于家为幼子课读。有古玉值万金,蒋失手碎之,又简不顾而去,亦终不问。蒋多逋负,出数千金代偿之。由贫困起家,而能慷慨若是,有识者服焉。
寿腹公,号菊士,浙江会稽人。方伯总办东巡,差菊士任其事。时朱思堂都转守太安,事多繁剧,菊士为之谋画,朱深服其才。
吴履黄,徽州人,方伯之戚。善培植花木,能于寸土小盆中养梅,数十年而花繁如锦。
赵鸿远,字仰葵,苏州人。医,能治奇疾。有患鹤膝风者,膝盖已迁于旁,诸医以治八味丸不效,皆束手。仰葵诊视,细询其自幼至壮起居嗜好,遂于八味丸加细辛三分,服二帖而骨正;又进,而痛渐止;六剂而愈。或询其故?赵曰:“此风在三阴,非虚症也。八味达三阴,不能去风,得细辛逐风,故得愈也。”
其他类此。
汪彦超亦精于医。有患风疾者,诸医莫治,延彦超诊之。彦超笑曰:“用疏风散者不错,加以破蕉Ψ边为引,则愈矣。”试之果然。
李钧,字振声,精仲景法。方伯族人患伤寒,见阳明症,时医治以寒剂,延月余,殆甚。方伯延钧诊之,曰:“此寒症也,宜温中。”用附子一两,服则病益剧,欲绝。钧曰:“剂轻故,加附子至二两,与人参二两同服。”众医难之。
钧曰:“吾自见及,试坐此待之如何?”力迫之服,至明日霍然矣。谓诸医曰:“病之寒热,辨于脉之往来,此脉来动而去滞,知其中寒而外热。仲景所已言,诸君未见及耳。”所著有《金匮要略注》,多发前人所未发。
陈撰,字玉几,号楞山,浙江钱塘人。自言贸阝人,家世系出勾甬。性孤洁,举博学鸿词不就。工诗,著《绣铗秋吟集》。秋无师承,画绝摹仿。张浦山征君录之于《画征录》。晚年无子,方伯为筑寿藏南屏之阳。女嫁于南徐许滨。滨字谷阳,号江门,丹阳人,画入神品,与撰同馆方伯家。女死,翁婿意见遂不侔。
康焘,字石舟,号天笃山人,又号茅心道人,又号莲蕊峰头不朽人,浙江钱塘人。画山水花卉翎毛,书法尤精,年七十能作蝇头小楷。
徐麟趾,字荔村,□□人。工诗。为尹元长制军所知,晚居康山草堂。
金兆燕,字钟樾,号棕亭;全椒人。蒋宗海,字春农,丹徒人。皆馆于秋声馆。
程兆熊,字孟飞,号香南,又号枫泉、澹泉、寿泉、小迂,仪真人。工诗词,画笔与华岩齐名。书法为退翁所赏,扬州名园甲第,榜署屏障,金石碑版之文,皆赖之。早年受知于高制军晋,巡盐御史恒,为之写《固哉亭集》。晚居随月读书楼。子法,字宗李,号砚红,书法得其家传,画画眉尤精。
黄树谷,字松石,杭州仁和人。官学博,精于篆隶。子易,字小松,传其书法。
陆飞,字筱饮,浙江仁和人。乾隆壬午解元,博学工诗。
汪舸,字可舟,歙县人。诗学黄涪翁,尝校定《山谷集》并《山中白云词》。
著有《历崖山人诗》。子大本,字中也,号雪礓。师事陈玉几、厉樊榭、江冷红,鉴赏古画及铜玉器,得秘法。
黄溱,字正川,号山瞿,扬州人。画法方洵远,与项佩鱼齐名。
陈起文,字退山,江都人。工篆隶。
叶天赐,字孔章,号韵亭,又号谁庄,仪真人。工诗,书运中锋,法钟、王,多逸趣。广交游,户外之履常满。居缺口门街路北鸿文、崇德二巷之间,题其门曰:“高风崇德,大雅鸿文。”方伯治事多资之。尝随方伯议公事某所,众胁方伯将作花押,天赐越阶夺笔ㄏ之。众问为何如人卤莽至此?叶大呼曰:“吾啮江之饭,所以报之者在此时也。”江亦出门去,事赖以不失。
李肇辅,字相宜,号于亭,江都人。工诗。
常执桓,字友伯,江都人。善书法章草。
乔伸怀,字有佳,江都人。工诗。
杨维新,字莲坡,江都人。性醇朴,工诗。
鲍元标,字云表,歙县人。少孤力学,工小楷书。为人谦谨敦睦,不轻言笑,凡五服内妇女以节孝称者,捐资请旌建坊不一。尝过市见古箫,欣然买之,众以为异,暇则吹之,五日而能成调,不一月且精。自此凡音律入耳者,皆知其优劣。
徐柱,字桐立,号南山樵人,徽州人。工画,得小师嫡派。
黄大笙,字诗六,精音律。能左手临孙过庭《书谱》,作反字,背观毫发无异。自出新意白描《水浒传》人物。
文起,字鸿举,江都人。博学,精于工程做法,所见古器极多,称赏鉴家。
马文坛,字查堂,工诗,能擘窠书。
汪大黉,字斗张,号损之,歙县人。工隶书,精于制自鸣钟,所蓄碑版极富。
陈振鹭,字里门,号春渠,杭州人。工诗画,亦工隶书。
“四桥烟雨”,一名黄园,黄氏别墅也。上赐名“趣园”,御制诗云:“多有名园绿水滨,清游不事羽林纷。何曾日涉原成趣,恰值云开亦觉欣。得句便前无系恋,遇花且止足芳芬。问予喜处诚奚托?宜雨宜利种耘。”黄氏兄弟好构名园,尝以千金购得秘书一卷,为造制宫室之法,故每一造作,虽淹博之才,亦不能考其所从出。是园接江园环翠楼,入锦镜阁,飞檐重屋,架夹河中。阁西为“竹间水际”下,阁东为“回环林翠”,其中有小山逶迤,筑丛桂亭;下为四照轩,上为金粟庵。入涟漪阁,循小廊出为澄碧堂。左筑高楼,下开曲室,暗通光霁堂。堂右为面水层轩,轩后为歌台。轩旁筑曲室,为云锦淙,出为河边方塘,上赐名“半亩塘”,由竹中通楼下大门。
“四桥烟雨”,园之总名也。四桥,虹桥、长春桥、春波桥、莲花桥也。虹桥、长春、春波三桥,皆如常制。莲花桥上建五亭,下支四翼,每翼三门,合正门为十五门。《图志》谓四桥中有玉版,无虹桥。今按玉版乃长春岭旁小桥,不在四桥之内。
锦镜阁三间,跨园中夹河。三间之中一间置床四,其左一间置床三,又以左一间之下间置床三。楼梯即在左下一间下边床侧,由床入梯上阁,右亦如之。惟中一间通水,其制仿《工程则例》暖阁做法,其妙在中一间通水也。集韩联云:“可居兼可过,非铸复非。”
阁之东岸上有圆门,颜曰“回环林翠”。中有小屋三楹,为园丁侯氏所居。
屋外松楸苍郁,秋菊成畦,畦外种葵,编为疏篱。篱外一方野水,名侯家塘。
阁之西一间,开靠山门,联云:“扁舟荡云锦,流水入楼台。”阁门外屿上构黄屋三楹,供奉御赐扁“趣园”石刻及“何曾日涉原成趣,恰直云开亦觉欣”
一联。亭旁竹木蒙翳,怪石蹲踞。接水之末,增土为岭,岭腹构小屋三椽,颜曰“竹间水际”。联云:“树影悠悠花悄悄(曹唐),晴云漠漠柳毵毵(韦庄)。”
阁之东一间开靠山门,与西一间相对。门内种桂树,构工字厅,名“四照轩”。
联云:“九霄香透金茎露(于武林),八月凉生玉宇秋(曹唐)。”轩前有丛桂亭,后嵌黄石壁。右由曲廊入方屋,额曰“金粟庵”,为朱老匏书。是地桂花极盛,花时园丁结花市,每夜地上落子盈尺,以彩线穿成,谓之桂球;以子熬膏,味尖气恶,谓之桂油;夏初取蜂蜜,不露风雨。合煎十二时,火候细熟,食之清馥甘美,谓之桂膏;贮酒瓶中,待饭熟时稍蒸之,即神仙酒造法,谓之桂酒;夜深人定,溪水初沉,子落如茵,浮于水面,以竹筒吸取池底水,贮土缶中,谓之桂水。
涟漪阁在金粟庵北,联云:“紫阁丹楼纷照耀(王勃),修篁灌木势交加(方干)。”阁外石路渐低,小栏款敦,绝无梯级之苦,此栏名“桃花浪”,亦名“浪里梅”。面路皆冰裂纹。堤岸上古树森如人立,树间构廊,春时沉钱谢絮,尘积茵覆,不事箕帚,随风而去。由是入面水层轩,轩居湖南,地与阶平,阶与水平。联云:“春烟生古石(张说),疏柳映新塘(储光羲)。”水局清旷,阔人襟怀。归舟争渡,小憩故溪,红灯照人,青衣行酒,琵琶碎雨,杂于橹声,连情发藻,促膝飞觞,亦湖中大聚会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