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录

  一乡间必照例劝惩。以期感化也。凡各图孝子梯弟贞女节妇。无论存殁采访事迹。造册报局登记总簿。先由本二县给匾奖励。或赴乡时。式庐展墓俟汇集总数。当为具题。请旨建坊旌表。又地方善举。如保婴养老敬节恤孤惜字放生掩埋助葬救火备荒等事。随时随地举行。其中尤为出力者。亦由县给匾奖励。倘图中有花鼓摊簧。及宰牛赌场窝匪等事。不必拘定朔望两期。图董当即会同扇董。及城乡约长随时报局。同总局绅董会议查办。亦随时禀明其余讼事。局中概不与闻。
  一立局必筹经费。以图永久也此局为弭患救灾济急要。务实与保卫局表里相辅而行。允宜和衷共济。本二县每年各捐廉一百千文为倡。此系善举。并不勉强。书捐。各绅董均须酌量劝捐。各就亲友中同志好善者。互相敦劝。随愿捐助。庶经费充裕。此局可垂永久。
  一总局必请司事。以专责成也。局中请司事一人。管理局中杂务。酌送辛俸。其出入银钱账目。局董分期查核。又雇局使一人。以便差遣。又局中由本二县拨书差各一名。朔望到局听候。
  一局中必有总册记录。以便核实也。总局约正各立一册。注明某日在某图宣讲。按季缴局。通年以二百日为率。至局中司事。出入银钱账目。逐月开明清册。以便年终查核。就邑庙祀 神报销。以昭大公。
  以上规条十二则。各宜遵照举行。其中因地制宜之处。亦可凖情酌理参以变通。总期协力奉行。功归实际庶不负我
  国家化民成俗之至意。幸甚。
  咸丰五年七月      日示

  △宪示

  江苏常州府无锡金匮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吴钱为遵行乡约。以正人心而厚风化事照得风俗系乎人心。人心由于教化。人心不正。风俗因之败坏。故欲敦风俗。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先行乡约。恭读圣祖仁皇帝训谕十六条。为万世生民熟筹深计。故乡约一事。实应永远宣讲。实力奉行。上年钦奉上谕通饬各直省州县。兴复乡约。一体遵行。仰见我皇上化民成俗之至意。兹又奉本府正堂色 札奉提督学院奎 札饬各府州县。分谕各善堂绅董妥议章程遵奉宣讲。并仿照明儒高忠宪公同善会会讲之法分别遵办。以期感召天和。转移风化。各在案。况当此天心告警。寇患未平。正宜上下虔修。知危知惧。父诏兄勉。相劝为善。冀以弭天灾而消人祸。查学宫书院。所以化导。士子。乡约之行。所以化导愚民。而化导之方。端在士子。念尔蚩愚。无人开导。终身梦梦。遂致触禁抵网。累及身家。深堪怜悯。睹兹习俗。情切悚惶。欲振颓风。莫如乡约。似迂实切。似缓实迫。消沴气而召天和。端赖乎此。本二县自到任以来。夙夜兢兢。深愿与尔士民。恐惧修省。以迓天庥。除延董设局。妥议章程。分别举行外。为此出示晓谕。城乡居民人等知悉。尔等各图先行赶紧公举老成图董。并延请品学兼优堪胜讲生之任者。造册送局。察访呈县以便随时给发章程各就图内。宣讲开导。本二县实为尔等转移风化。弭灾消患起见。所望各发天良。实力奉行。庶几感召天和。潜消戾气。于尔士民有厚望焉。其各凛遵。毌违特示。
  咸丰五年五月      日示

  ○保甲章程

  卷十四之二
  为政首在安良。安良必先除暴。盗贼不弭。良民无从安枕。一经发觉辗转□害。累及无辜官长既增□入之愆。闾阎更切株连之惧此中分别而剔除之非贤父母之责而谁责耶述保甲章程。

  常郡实行保甲启

  △常郡实行保甲启

  启者保甲之法弭盗安良。立法最为尽善。咸丰二年。因贼氛逼近。钦遵谕旨城乡一例举行。而日久懈生。仍复虚应故事。甚且疑为无益殊不知良莠不分则良必为莠累本年屡奉钦差大臣向及抚部院吉。 来札。称贼易服改装。四出勾结。愚民受其煽惑。往往陷入党中。即如上年姜芳□等。竟至谋为大逆。伏受重诛。更有可虑者。从逆之人。心同枭獍。一经刑讯。肆意妄扳即清白安分之人。而素未能共见共闻。即邻里出结相保亦属不能湔洗。惟行保甲之法。则平日行为踪迹。着于簿籍。众所同知。遇有冤扳诬诳之人。牌甲长即可持门牌户籍。具其平日行止据实申明免提免究而外来奸究。及素行不端之徒。亦断不能匿迹闾阎致遭扰害。此皆本局同人。目击近日情形实有非此不能保全良善绥靖城乡者特此剀切劝谕。名为保人。实以自保。幸勿畏难玩视。一旦飞祸临身。噬脐莫及。谨白。
  一保甲之法。每十家为一牌。牌设一长。百家为一甲。甲设一长。牌长甲长。须择刚方正直之人。如十家之中。有犯后条聚赌等事者。左右邻告知牌长。牌长转告甲长甲长查访确切。轻者会商图董训惩。其抗违难化者。转白总局。送官究办倘知情狥隐不告左右邻及牌长甲长俱议重罚。至窝藏奸细。本人以通贼论。房屋入官。十家连坐。
  一挨户填注男妇姓氏年岁执业。及仆婢姓名。并填左右邻姓氏。再由牌甲长详查无讹。填于十家牌。交董照填总册。送局呈县盖印仍由董事赴局领回。分散甲长悬挂各户门首。十家牌悬于牌长之门。户口册存县备查。
  一所编之户。如有出外生理者。须告知牌甲长。现赴何方。作何生理。填写总册。牌甲长仍须不时查察观其往返踪迹。如遇形迹可疑。即行暗记。告知图董查访。转达乡董。
  一稽查之法绅户大户稽查中户小户。大户绅户则互相稽察。牌长每日稽查。甲长则五日抽查。牌长与甲长十日聚一次。甲长与图董。半月聚一次。图董与乡董一月聚一次。遇有懒惰狥隐。察出公同议罚至客寓寺观最易藏奸客寓则设循环簿。着令房主逐日登记。责成甲长。不时查察。寺观须另择一人。专司查察之事。亦须每日稽查。如有游民立即驱逐。匪徒解官研究。其孤庙无人管理者。概行封锁
  一大户每有数宅同居者。同姓以家长为主。祗算一家。异姓则各编各户。其牌俱挂门首。以便查核。至小村畸零户口。即应遵照四并六分旧章办理。
  一乡间聚赌渔利。引诱愚民。草窃奸宄。皆起于此。其甚者唱演摊簧。聚引博徒外来奸民。尤易混迹。最为可恶。永宜禁止牌长甲长当随地严查。乡党亦须随时察究。如有抗违不遵。为城中访闻者。除送县重惩外。罚钱充公。
  一匪徒从逆。包藏祸心。一遇摘发。则报怨扳仇。无所不至。一立保甲。则甲内稽甲内之人。匪类既无所容。设有诬枉甲牌长察其含冤令左右十家环保由甲长图董转告总局。公同具呈保释庶无瓜蔓株连之害。
  一盗贼为民间大害。最宜同心守望。遇有黑夜刼掠强徒。一经风闻。即鸣乱锣为号。各甲皆出救护如获盗一名解案公局赏钱五十千。或当时不能擒获乘其退而追尾其后因而追还财物者。赏钱三十千或能阴尾贼后得其踪迹。即能破案者。赏钱十千。如此则各甲齐心不必约朿驱策自见人人思奋矣。
  一偶有警报各村巷各须悬灯一盏。各家轮番巡更以备不虞。倘有事端。邻甲坐视不救者。公议重罚。
  以上各条。简便易行。并无扰害洵为除暴安良要法。幸有心人随地照办。

  ○双惜扶颠局规约

  卷十四之三
  人生困厄之遭曰颠踬。曰颠连。而在穷途流落者为尤甚。不有以扶之。恐一蹶不振。终身废弃良可悯巳。顾世路崄巇。中道失步者比比皆是。实有扶之不胜扶。且扶之不任扶者。于是有妙其扶之术而一举两得者。是可仿行也。拟双惜扶颠局规约。

  扶颠局小引
  规条
  推广扶颠局条目
  借资作本说

  △扶颠局小引

  呜呼。生人之苦至穷途流落之人亦甚矣。或寻亲不遇。归计难求。或荐引乏人。佣工无主。或营生缺本。告贷鲜通。旅况凄凉。拟托沿门之钵。羞颜涩缩。怕吹入市之萧俗所谓跌仆曰失路者。此类是也。此其人概名之曰颠颠而不扶。焉用彼相。周任为相者言之而不独相也上洋为通商大口。五方杂处。流落尤多。失业穷黎比比皆是。蓬首垢面。几同萍梗之飘。骨立肌销。类属翳桑之饿。固多沿路告哀呼号永日。向隅饮泣。过问无人矣。然而中途失步。岂遂甘堕深坑。苦海将沉。畴不望登彼岸。所苦者饱思一饭。度日维艰。囊乏半文。思归徒切。纵使计然有术。藉手无由。即令毛遂多能。处锥何地。苟舒冷眼。所需本属无多。稍动热肠。培植当复不少。此扶颠局之设所以为此间要务也。兹拟集资设局以惜字惜米为首务而即以穷途流落之辈入局充工日给工食钱百文。每日止付五十文俾资食用。一月之后。应付工钱一千五百文。两月即可得三千文。欲回里者盘川有着。欲经营者小本裕如。且小试两月。勤惰可知。即代作曹邱。亦可无虑。如此更班迭换。可以源源汲引。纔经提挈。即获超升。大法力佛手垂援。真功德兹航普度。分西江之勺□。涸鲋重苏。挹南国之微熏。冻蝇立起。权宜方便。一举而两善兼该委曲成全。双惜即孤茕□路。当亦有心人所乐于赞助也。谨启。

  △规条

  一局设某地。公捐善愿。即择穷途流落之人办理惜字。惜粒事宜。司事督率工人。分段收拾零星弃字。狼籍米粒。日付饭食钱每名五十文。如能实力承办。则每日准存工钱五十文。满月即存一千五百文。两月得钱三千文即可作路费或资本。不致终为流丐。既惜字粒。又济穷途。一举两得。洵称创举。【每月工钱若干不必先与说明】
  一惜字以拾取墙角灰堆零星抛弃为要。每日早起分派收拾或有污秽另行收存。以花椒汤洗净。晒干焚化。以昭诚敬。
  一惜米以打扫各码头各街路零星狼籍为要。一人领同数人。各持箕帚。分头扫取。携归淘洗。晒干收存。
  一每日所收字粒。各人若干。晚归时。司事必领向 神前。焚香叩首呈缴见数。如或怠惰。惟神是究。俾知戒勉。有能格外勤力者。另加优奖。
  一城厢内外铺户栈家。每日遗剩饭食。往往任意抛弃。实为造孽。拟另遣工人挑担收取。如僧家盏饭例。俾免狼籍。收归入局。晒干收存。作为冬月煮粥济贫之用。

  △推广扶颠局条目

  双惜会作扶颠局。洵为一举两得。惟恐来者众多。双惜事宜不不能多用工人。又不忍不代为设法。俾各有谋生之路。因附、推广各条于后。
  一代作荐主帮作小工。以应得工钱存积两月。如包饭、者除每日给付饭钱外。余钱亦代为存积。俟满两月给还。
  一开作坊收留失业之人。择其事之易为而可以流通者。如□坊砻坊、做蒲鞋、做纸锭、打缏、绞绳、收买乱砖、收买草药料、耕种牧牛等类。皆人人所能为但得代为设法。代为转运自然各有生计。不致终于废弃矣。
  大户、大典栈、大行店、大作坊、大作场、狼籍米粒饭糁最多。宜另雇失业穷老。专司打扫收拾惜米惜字事宜。【所烧稻草每日摘净所吃饭米每日拣净】 在主人多养一吃闲饭人。一年所费无几。而代为。惜无穷之福既济贫又惜福一举两善洵为极大阴功局中人众即可代为分荐作惜谷工人。善有同心。定多感动。
  一各柴行及窑场所有稻麦草。其中谷粒必多。局中人可分派各行户。代为拣凈柴上遗谷。或摊出拍打。将所收谷粒收回。充公行善。另给工食。核所得谷粒以抵工食。所贴无多。此须禀明官长。以便分派。否则善劝各行。各修各德。必有信从者。
  一以工代赈事甚多。如打扫街道垃圾。修补道路缺陷。剪除碍道荆棘。掩埋荒野暴露。添设古庙灵签司香火。兴修渡船。俾撑驾餬口。均属一举两得。随地可行。惟在有心人曲为设法耳。一每见穷丐乞食。必有所挟以动人者。方能有求必应如能念经。能宣卷。能说好话。或挂阎王轴。或说偈言。或唱因果。则到处有人施钱给饭。窃意凡遇此辈。各为教习热练。如经卷木鱼阎王轴等类。所费无几。而丐者得此行乞。自可不愁冻饿。权巧方便。惟有心人不惮烦琐。代为图之。亦最下扶颠之一法也。
  一失业孤茕。倘有患病。无人照料。往往、起。须另为设法扶持。给以医药。俾能就痊。或劝其于病中立大誓愿。自愿一生敬惜字纸五谷。即为代求神庙仙方。病愈之后。令其专惜字米以完夙愿。当必格外加勤。不敢怠误。或生平有无忤逆邪淫烟赌诸习。尤须令其痛心立誓。方有生路。则养也而教在其中矣。

  △借资作本说【营生无本则束手坐困借给些些便堪养活】

  现在失业穷民比比皆是若辈有耳目手足。皆能肩挑贸易。营生餬口。所苦者乏本耳。而其本又不在多也。所少者三千二千耳。有三千二千文便可自餬其口。并可赡养其家而借贷无人束手坐困久之渐流为丐。运耶命耶。亦人事有未至也。兹拟倡一借本营生局。或独力承当。或集众公办。许附近失业穷民。觅保来局。借钱若干。【少则数百多不过三千】 每借钱一百。缴利半文。惟须每日将本钱或存货呈缴取信。以察诚伪。人不论异乡土著。但有保人。即准借给。此中可扶植多少穷民。虽取利而不失为方便者。惟有心人早图之。
  湖北李某、家小康。尝以钱数百千出借。其借厺只准借肩挑贸易之人。但有人作保即借之。钱不得过二千。每借钱一千每日缴大钱十一文或十日并缴钱一百十文以百日为缴清或每日缴大钱十文以百二十日为止亦可惟不准稍欠。如实在亏本。或病不能作活者。另出期票而缓其利。一时因借谋生者甚众。久之得利甚厚。有忌之者。以重利盘剥告于官、官拘李至李屈于法而无词。未几署外大哗。询之。则有数百人各肩肩担呼冤。官大讶问故。则皆曰我等穷人步担肩挑为活。欲借小本作营生。无人肯借。若非李先生借钱。我等何以养家餬口。每日出利。我等自愿。今反以害李先生。我等何安。有罪我等请同当之。毋令李先生独受苦也。官得其情。立即开释而斥讦告者。众人始散。后李公家财顿发。而扁担之名。由是传为佳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