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录


  一酌给济

  一酌给济 先贤救济贫户由节妇贫儒及茕民俱事关性命。不得滥冒。至季讲季给。不如月讲月给之善。细审自知。凡给济日。施茕素膳一次。【俟会盛行后乞人另须酌济昔几亭先生有建丐房施丐粥等事】

  一慎事宜

  一慎事宜 立法不善则生弊。任人非宜则败谋。二事务要十分详慎。立法莫精于广仁堂。凡监会司会司月董事。各有恪守规条而又立誓词。及堂规八条。黜罚规九条。俱极严密经行四载而规始定。至于任人关系善会北大始倡时宁缺毌滥。俟后识赏多人果有实心行善。不怠不欺者。慎择以充其数。此谨始以全终。持久之道也。

  一建会馆

  一建会馆 吴地诸善举。必先建堂鼓众。同善会务须建堂。供主会长生禄位。大有造于善会者附配捐愿二十年者铭碑。

  △会讲广义

  陆清献公刊六谕集解化灵寿、尝曰、民久渐渍于薄俗岂区区一卷书朔望一读遂足□胜残去杀耶因思扩充引伸求所以沦肌浃肤之方、兹同善会每季一讲苐先贤立法务简以便后人能效耳。若果诚心化俗使一邑中仁渐义摩人人向善当必有不尽于此者敬呈管见率拟七条惟望仁人君子裁正焉

  一主讲
  一分讲
  一劝讲
  一助讲
  一士讲
  一订讲
  一办讲

  一主讲

  一主讲 同善会莫妙于兼教。今邑侯主会。自宜主讲。苐县尊职掌教化。自有 国家令典。及先贤成法在。区区会讲。不过里党劝善之义。聊以助雅化尔。然必县尊主持提调。庶使风行踊跃。

  一分讲

  一分讲 程子令晋城。立乡校六十余所。暇时亲至。即明季嘉善城内外。尚分二十五乡约。由此推之凡县内须分若干处。各就附近寺院。谕会中司讲者十数人。朔望宣讲圣谕十六条。暨劝善等书。反复开导。痛切详勉。主会者循次临讲。此高子所云为乡约帮手也。每逢季月。谕会中作讲语一篇。仍照高陈会讲法。并刻送悉依前例。毌失其旧。【各镇各村既蒙谕行同善会后同此谕讲若得每年临讲一次尤善】

  一劝讲

  一劝讲 朱子临民有劝谕伍保互相劝戒事件。张子令云岩。每月吉具酒食。会乡长于县庭。嘱训子弟有文檄并令往告闾里随亲访民间闻否。今颁朔望所讲者。劝谕伍保乡长。家谕户晓。童妇尽悉。并刊文谕训蒙者。日讲因果格言均宜动以至诚勤以亲访。【各镇各村同】

  一助讲

  一助讲 如旌善人。惩恶人。革弊俗。禁奢靡等类。各邑尊自有成规。以维风俗。至会中所行。一则刊刻善书。或格言。或因果。或文或图一则书写善言徧贴通衢寺观。或编歌词韵语。意必浅近。词必铿锵。务使识字者。人人能读。倾听者人人能解。庶几悦耳会心。易于感动【或会中择一善翻盲词者教受济诸盲说因果悉系忠孝节义利济等事徧示乡村里落。并不必拘定盲目。或会中精刻善言斗方式施于孤贫令卖求趁总须随地多方设法。俾一日风醇俗美便生出无限好事。】

  一士讲

  一士讲 陆清献公宰灵邑每逢二四六八日。堂事竣。即诣学听诸生讲书。松阳讲义。面命叮咛。真恳切至诱诸生以圣贤门路。此真百世县父母之师也或谕行黄陶庵公直言会更好。

  一订讲

  一订讲 监会司会司月。董事。务订交相勉励存善心行善事。【此意本之广仁堂】 并订其中善诱者。时讲会约虚心听受。

  一办讲

  一办讲 监会司会司月等。有力者捐赀。有心者干事。将上数条。和衷协办。始终力行。则义理明而渐摩熟。善行愈广善人愈多而养教用观厥成矣。此赖县父母谆谆面谕。以鼓舞作新。亦赖办讲者实心奉行。而造福于合邑也。书曰。作善降之百祥。尚祈不目为迂而勇行之。

  右倡会拟言。及会讲广义一养一教。推衍同善。会法。大约备矣。倘一时不能并行。姑不拘先行其一务拣最要逐渐增添可也

  △行同善会十二益

  粤自井田废而比闾族党之谊渐衰斯任恤风微而穷民良多天札矣有宋朱子答张敬夫云。有余者取不足者与务使贫富不甚相悬。而又增损吕氏乡约之兼教养者以行于乡。意此圣贤不得已救世之苦心也。然均节之说一时难行。而吕氏乡约民情又苦其烦重而莫之行仁人际此。隐痛良深哉此高忠宪公暨陈几亭先生悯先王遗泽之亡。而酌留其一线而同善会行焉其为教至简其为养最便不得已而随时救世而又不敢蹈法古之名以骇俗用心愈苦。可绎而知矣有心斯世者。念此恻然而忍自外与。今经 江浙宪颁县令谕行。果能实心奉行则梏亡之陷溺。饥瘠之垂毙。庶有济乎。尤望推而广之。久而遵之。则宇内太和之气弥加蕴酿焉矣兹谨述举行之益于左
  邑免夭札。天休滋至。自然民和岁丰。则于国脉有益。
  僻壤残喘。叩问有人。从此回生起死。则于民命有益。
  恻隐本心。阖县感动。毕竟好善人多。则于人心有益。
  救灾恤患。恩明谊美。城乡各敦亲睦。则于风俗有益。
  完人贞节。并全骨肉。不至堕坑落堑。则于名节有益。
  会讲开谕。提醒愚蒙。徐臻化暴免刑。则于邦教有益。
  刊施会约。户有其书。会中讲论切偲。则于人才有益。
  远布会书。岁以千计。默使善气流行。则于世道有益。
  人心慕义。触类引伸。以广社仓锡类。则于众善有益。
  父老作善。后生观感。自能继续遵循。则于流泽有益。
  乡约保甲。隐相帮助。藉此整理画一。则于宰政有益。
  积岁丰稔。偶遇歉收。便得众力劻勷。则于备荒有益。
  同善会实系吉祥善事本小学吕氏乡约之意而更觉通俗易行行是会者必须呈明 县尊公请主会。以正事体且规模可放可缩。不但城镇宜行即小村坊目下亦有仿行者。窃思苏州齐民陈明智倡普济堂扬州齐民蔡琏倡育婴社有志竟成何难之有果能力行十数年。科甲富厚。天报不爽若更精进。即如窦禹钧增寿三纪名列洞天亦分内事也。○同善会倡自官绅。局面自大。如士民万不能盛举。姑从一文会做起渐募至二三百会。亦可救待毙饥茕二三十大日后自有机缘可扩充之。总要具一副□石刚肠。百折不回成会自易。积德累功之薮。切勿错过

  △同善会绪言六则

  同善会实系吉祥善事。最足感动仁心。枫镇行之六年。颇获效验虽不敢侈风俗之美。然耳濡目染。观化良多矣。总河陈公【讳】 鹏年。序舒城同善会云。为政之本。舍是无术可以同于乡邑。可以同于郡省可以同于天下后世。可赞一道同风之盛治
  舒城规条与原规稍变通。敝地务绝诸弊。较为周匝。即大都大郡最繁地方行之。其待济悉会中人保更有居址邻右可据凭签验票。给发何从滋弊。惟愿司年司月。互相查核票册凿凿月收贴会馆。岁收贴通衢。收支何从滋弊。至劝募应呈县颁发印簿令自缴柜。又何从滋弊。翘望同人。率先倡始。康熙时松江王太史椒圃。独养鳏寡三百六十人。亦本此意。况众擎尤易举哉
  育婴普济必先建堂居众。兹会亦可借寺院作公所。起造会馆不妨徐图。领袖何等便捷。但日后建馆必属稠密之地。方成盛会嘉善陈几亭先生建同善会馆于县左自具卓识。
  义田为善会根柢。倡会之初。或即排户作一次劝募。广置义田。不必每人逐月出赀尤善。如其未能由渐而及。敝地发轫。助愿仅有数友。踰年约四五十愿。三年满百。嗣后辗转传劝。乐助者二百数十家。始行义田事。缘有难易。须审时势若何耳。
  莫谓小邨落不可行同善会。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或能减衣缩食即豆麦菽米等。皆可准算会银。听从多少不拘。按月按季。村间鳏寡无依。及危难之事。邻里共悉。偶收偶发。众耳目属焉。尤难滋弊。如有一二翘楚。小试其法。应亦优办。【或兼附近二三村共之】
  流传会书。每年务须刊刷广布。另纠数友捐赀。专掌其事。尝见青浦惜字会书。规条亦佳司事者公恳邑尊。移文劝行本省各县。并及各省各县。既准。会友分写文书。每角袋惜字会书二本。一县一学送署。签押用印。随持至本处铺递。徧递。同善会书拟仿此例。尤恳详请 宪鉴颁行阖属。

  △同善会劝缘疏(江浙宪颁后增入)

  葢闻为善最乐。修德降祥。不忍原本于同然因果自征其不爽是以希文言志。每怀后乐而先忧。明道居心祇愿济人而利物富厚而好行其德。势易建瓴。稍赢而为善于乡。功同覆篑。覩此萧条贫子。身濒死而乏术求全。亦有偃蹇儒生。势阽危而无心分润。总俟仁人之普济。犹宜处置之有方。为善不在空言。施恩期于当厄。然仰帡幪于夏屋非独木所能支。而登仁寿于春台。必众擎斯易举敬裁短疏。敢告 同人。或节食用之余赀。命延捐瘠。或减应酬之繁费。泽被含生。勿谓善小不为。所虑惟日不足。随时捐贮按月举行。量力以施。闻风而化。挹西江之斗水。涸辙可苏布大地之阳和。枯荄尽活。特举济人之会。广谋同善之条。念前贤之割宅指囷。敢谓后贤莫逮。积一善之解衣推食顿令万善归怀。仁心以扩而愈充毅力贵勤而持久。不作无益害有益惟通财斯善理财。能以一生济众生。既种德即为种福。死生悬于呼吸。能勿惊心。肥瘠判于越秦。幸毌歧视。岂不足以导迎善气。保合太和哉。伏冀 轩冕宰官急父母斯民之意。 缙绅先达轸桑梓一体之情。自目前以厯岁年。刻刻心存拯济。由一郡以行直省。人人共享生全。虽圣贤道在安怀。非云获报。而惠迪捷于影响岂曰无知。务身体而力行。毌始勤而终怠。将廉泉让水嘉祥骈集于家门。而五桂三槐。福祚永绵于后嗣矣。【近时乡镇凡造桥修庙有集千人万人会者集腋成裘众擎易举窃意一切善会。皆可仿照集成亦权教也。要在经理得人耳。】

  △同善会备荒四则

  陈几亭先生曰行同善会、倘遇饥荒乡绅领袖富户各区各村、就附近处分救穷民务令合县无一饿殍、则知救荒乃会中之职分也可百年不遇不可一日无备。谨拟涓埃稍助。□帑恤盛典

  一谘策
  一呈县
  一协办
  一赈给

  一谘策

  一谘策 平日务行社仓积谷或照几亭社仓变通法猝遇荒歉万勿等待流殍并作。然后赈救。须移上二三月前。监会司会司月等。公同熟商赈饥之策。广稽古法。便通时俗。各出所见。而参酌定当。以归于一。总期及早行之。

  一呈县

  一呈县 监会司会司月等。将酌定之策。公同呈县。裁夺施行。得贤父母殚心毅力。经画区处。便使饥黎再造。合县蒙休。或仍传齐绅士。公同议行。

  一协办

  一协办 或勘荒。或审饥。或平粜。或劝赈。是皆邑侯所行。而会中奉行协办。务须竭心尽力。倘人数不足。各举廉干办理勘荒。可一览而百亩千亩审饥则一日止三村四村。须急乘先时平粜须县尊量地方产米多少。如产米只给一县须禁米出境。即产米多者。亦须留一县之需。禁米多出境。谕取租家。或自家门面零粜或发米铺。均要校准升斗。画平价钱。此法平时宜行而米价腾贵尤甚。至荒岁乏米则多方设米以平粜之。劝赈须县尊先造惩匾。用警乡顽二三。然后乐捐者量数优奖。此皆前贤行之多效者也。

  一赈给

  一赈给 赈米之先。须随门捱户。亲至其家。细查极次真由。分等验口授票。【此即审饥也】 然后分若干处。据票给米。必将米数通盘公派作一次给。令归治本业。内有老幼病妇不能行者。计口授米。各就附近分救。自能清整如有流民。须到处设粥厂。乡镇务徧至于病故掩殣。收弃孩等。会中均须画策分掌。聊拟大略其余因时制宜。【昔人云。赈济 在大户一在官长大户苟得自□即当倾财施济官长须早勘早申。倘报荒稍迟欲救无及如丁清惠公。领家救万命。而享百龄。膺高爵此大户宜法也如陆清献公宰灵寿亲至各乡勘灾即申恳题请蠲免及赈饥每日□粮驰驱穷谷徧到凡四十五日而毕。此官长宜法也。○赈济断不可经役吏耆民乡正等手。务绝转辗假冐诸弊】

  △劝广行同善会文

  同善会仰体好生。俯恤茕独。养教兼施设法尽善足以充恻隐。培德器厚人心。醇风俗。君子与人为善。孰大于是。一乡有此。则一乡免其夭札。天下有此。则天下拯其颠连业已常州嘉兴等府无锡昆山舒城江都休宁嘉善等县。青阳盛泽新城枫泾等镇。盛行未艾。竚望未行地方。推恩广被。共游太和此其功重在倡举兹者一劝当事领袖明道作令。座间每书视民如伤自警。葢身处崇高须熟察下民苦楚至若穷民无告仁政尤先。高子忠宪公同善会。向偕官长共事。功与社仓相埒。一以惠鳏寡。一以怀小民二者原不可偏废。伏冀 大宪普德。施行阖属。令将同善会书。镂版传布。并邮递他省。便使寰宇受福若夫郡侯邑宰。广文佐贰。俱祈倡率。不妨公务。不须捐俸。既令万命回生。更使羣黎向善。语云。居官作善如入宝山。望名公卿留意焉。一劝绅士领袖。福泽较齐民悬绝。积累愈难诿谢。夙具善根。宜加培植。一也。祖父积德。当思继承。二也天贤我以开众人之愚。天富我以济众人之困。此职分难辞。三也。况缙绅与官长相表里。倡同善会较易。规模更有闳远者。至于今日之士未必非他日之大夫。尤宜力行善事。以作保赤之基。昔高子忠宪公云。士人须半积阴功半读书。孳孳利济。积久纯熟。则心仁。仁则生。生则吉吉则百祥咸集。不期科第而科第在其中。此固为士赠。即缙绅为子孙计亦不踰此。善会其梯阶也。翘企率先倡始一劝大众领袖大众经商谋利居多不知善中之利极大。善中之利最饶。歙商查永宁祖。独任四千金建桥。而贩木获倍利此利在财也。徽商玉志仁。舍金二十两救投水妇而免祸。此利在寿也福建叶封翁习匠业。倾囊济逋粮被械。而子孙台山作宰相。此利在子孙也。且扬州居民蔡琏倡育婴社苏州居民陈明智倡普济堂。慨然居士大夫先。厥后抚院旌奖。并捐俸。良法传海内。事无难易。坚志便成。温公积财积德之训。切须熟诵。是可见同善会人人俱宜领袖然顺风而呼。其势倍捷。尤于当道望族厚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