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得一录
得一录
我邑施棺创自同仁。赊棺创自辅元。意至良也。法至善也。惟恐经费不支。查察难周。以地界为限。固属不得已之苦心。而在界限以外者。未免向隅之叹。往往四乡有病毙。离城畧远。欲谋一板棺而不可得。甚至有用席卷者。殊可慨已。他若寒门旧族。例应赊给之家。一旦病死。六尺之孤无托。一棺之木何来。即或亲若友凑垫若干钱。而稽之赊棺界限。则己越境矣。爱莫能助。同人怜之。且有地例相符。而家本赤贫。一时不能凑足先交之钱。而欲赊不得者。尤为可悯。于是相为筹议。经同仁辅元禀请道宪谕饬果育堂添设施赊棺公局。筹捐办理。与同仁辅元相助为理。共全善举。敢不仰体宪仁以期永远勿替。惟是经费不充。恐有竭撅难支之虑。兹拟每出一棺以十文为一愿。为特奉劝贵官绅士善信宝商慨发仁心。宏施鼎力自一愿以至十百愿冀聚沙以成塔。俾集腋以成裘。行见科甲代兴。财丁并旺。可为德门操左劵矣。谨劝
咸丰八年八月 日果育堂司事公启
△条约
一施赊棺分为两号。其一为赊棺。前和高一尺九寸。后和高一尺七寸。明堂口一尺七寸。中一尺六寸。底阔一尺九寸前和厚三寸。后和厚二寸。长六尺八寸。和头雕花贴金外面揩油。其一为施棺。前和高一尺八寸。后和高一尺六寸。明堂口一尺七寸。底阔一尺九寸。前和厚一寸八分。后和厚一寸六分。和头雕花贴金。外面揩油。前和暗刊千字文号。并刊乾坤二卦。男用干卦。女用坤卦。以示区别。而备稽查。至赊除棺和头应书姓氏。由丧主自行出资刊刻。不愿刻者听。
一赊棺为保全寒门旧族颜面起见故重以选料定以稽查。不能狥情滥给。必须家世清白。行止无亏。以及贞节妇女。方准赊付。计棺本钱七千六百文。其钱立票存堂。听其随时自缴。并不上门收取。如用櫈当交现钱一百四十文。凡年在七十以上者。不论施赊俱给正号。
一路毙浮尸。向由图保小甲赴同仁辅元堂具报领棺收殓。 各宪衙门档案具在。应仍循旧例归于同仁辅元堂经理。倘图保小甲不遵向章。隐匿实情。向本堂朦领。察出即惟该图保小甲是问。
一施棺赊棺。无论远近。俱由本堂路口脚夫扛抬。立有定例。赊棺四百文。施棺二百八十文。由丧主交堂转给。不得另索上櫈酒资等项。如该丧主倩亲友自扛者听。
一赊棺抬年九月起。木价昂贵。添设统号。今定议正号棺本钱拾二千文。副号棺本钱捌千文。统号本钱六千文。
△附南翔振德堂施棺条约
一是局甫经创举。善愿如云。因此备棺稍从宽厚。并内用纸搪。外加黑黝至施出之际。每具另给石灰三斗。草纸百张。以助殡殓。一施棺合成。即须搪黝。待其干燥而后应给。每遇施出之后即当陆续添办。务使常存廿具。以便随时给发。
一在局司事十人。拈定各轮一月。凡遇求施者到堂。无论风雨寒暑。即同来人亲诣其所。查访明确。然后回堂给发。倘有事故无暇。即于同侪中转托代劳。以期历久不懈。
一捐输愿银。除总捐银两随时登册外。其十文愿钱。遇有施出一号。即按册徧收一次。除支给备棺杂项应用外。所余钱文数满五十千。即以存贮在堂司总处生息。庶使子母兼权可冀曰渐充裕。一切出入细数。每年刊印征信录分阅。
一集会之法。每遇施出一号。遍收十文愿一次。惟新正店铺尚未开张。及岁暮第宅各有正务。兹酌以正月二十日起。登号收钱。十二月二十日停止不收。此三十日内到堂求施者。照例应给。槩不列号。或以五十文或百文为一愿。因地因时可也。
一备棺施济。原为鳏寡孤独平素赤贫哀告无门者而设。如其亲属勉力可支。意存省费。侥幸求施者。槩不准给。代为保领者狥情混报。察出议罚充公。
一向来流丐病毙。该图地保丐头以席草包褁掩埋。今堂中添备薄板丐棺。倘遇乞丐病毙。许该图地保丐头到堂求施。本堂给发一具。仍听其旧冢掩埋。
●得一录卷九
教孝条约
义门族约
宗祠条规(原本陈榕门相国训俗遗规)
治家规范
○教孝条约【钱塘姚廷杰原本】
卷九之一
一曰全天性以乐其生
一曰和兄弟以慰其心
一曰训妻子以解其忧
一曰慎交游以免其虑
一曰动婉容以得其欢
一曰善奉养以安其身
一曰勤服劳以适其体
一曰审寒燠以防其疾
一曰存人心以酬其德
一曰受偏憎以隐其过
一曰用几谏以冀其悟
一曰慎殡殓以保其肤
一曰急营葬以妥其灵
一曰全节义以显其名
△一曰全天性以乐其生
人谓天下唯孝至难。予谓天下唯孝至易。何以云然。天下事。有我本不能本不知。而学能学知则难。若孝则天性所素具。良知良能孩提之童所同也。夫岂不易。天下事有与我疏者。而欲我亲之。卑于我者而欲我尊之。无恩德于我者。而欲我酬之以恩德则难。若父母则本亲而亲之。本尊而尊之。本有恩德而恩德之有何难天下事有我竭我之力。我尽我之心。而人曰是彼之所应为也。不足称也。则欲人鼓舞而兴起为难。若孝则我竭力尽心。而天下之人皆敬之仰之。爱之慕之。感激而称叹之。曰是不可及也。于是乡党效之。朝廷征之。自尽于已。而食报于人。其鼓舞兴起。抑何易也。而况乎天性之间。本有不求人知。而切切焉。唯自尽之为慊者乎。然则人之不孝。因自失其本心耳。岂尝有生而不孝者。如果能自全其固有之天性。而实尽其孝。则父母自有生人之乐。而无悒郁之伤矣。故人谓天下唯孝至难。予谓天下唯孝至易也。
△一曰和兄弟以慰其心
兄弟之间。多因财帛争竞而致伤残。或缘妯娌不睦而生忿怒。兄弟不和。亲怀滋感。君子当以物利为轻。以人伦为重。尤不宜偏听枕席之鄙言。而伤手足之至性。友恭各尽。怡然譪然。父母顾之。喜可知也。若阋墙有变。定伤庭帏之心。是不友即不孝矣。或不幸父母见背益当互相爱敬。以慰亲于九原乃世有见兄弟之富贵而忌。见兄弟之贫困而喜者。有各立门户。伺其隙而讦发者。有各立党羽。乘其危而攻击者。有宁曲护其奴隶。而贾怨于同胞者。以他人为密友。视兄弟如寇雠。布散流言。操戈同室。嗟乎。父母之心能无恫乎。故尽孝者必当和兄弟。
△一曰训妻子以解其忧
夫妇相爱。人之常情。乃世有不孝者当其未娶。犹稍具人心。一旦成婚。遂致昏迷溺爱。妻之言金石也。亲之言草芥也。其视妻也锦绣珠玉之足珍也。其视亲也。豺狼虎豹之足畏也。其视妻也。天帝菩萨之足敬也。其视亲也。奴隶犬马之足贱也。妻所爱即爱之。妻所憎即憎之。妻以为乐者。急思所以曲全其乐。妻以为忧者。急思所以曲解其忧不独不惜己之身躯。而唯求妻之快意。兼借父母之身躯。而欲博妻之欢心。其或妻与父母不合。则必是妻而非父母。即妻显露其非。而明悖于礼。犹必信妻为无心之过。而怨亲之过入其罪焉。堂上之千言。不如枕边之一诉。嗟乎。人虽下愚。既以身殉妻。而并以父母殉妻。是何心哉。于是父母忧郁而不顾。父母忿怒而不顾。父母疾病而亦不顾设其妻有一于是。则疾首蹙额彷徨无措矣。嗟嗟。衾枕之爱。其夺人天性之爱。何若是其易易。而惨酷竟至于斯乎。试思身从何来。由怀胎乳哺以迄长大。父母鞠育教训之恩。数发难尽。在父母为子娶媳。无非为上接宗传。下延支派。兼之待孝养于暮年。留悲思于身后耳。若为子媳者。唯自图私昵不顾伦常是狼虎其心。而蛇蝎其性也。今执不孝者而与语曰。汝夫妇之爱汝子也甚矣汝冀其成立而爱之耶抑不冀其成立而爱之耶。汝望其为孝子而爱之耶。抑不望其为孝子而爱之耶。如望其成立。望其为孝子而爱之。而汝子异日设大不孝。汝之心能无恨乎故凡人知我今日之爱子如是。即知父母昔日之爱我亦如是。知我今日惧子异日之不孝。即知父母昔日惧我今日之不孝。以情揆情。天良未有不发见者夫父母恩并天地然予以为天地逸而父母劳。天地泛而父母切。其恩德尤为过之。更有孀母青年守节。皓首全贞。抚遗孤而厯尽艰辛。受干磨而矢无他志。止期子得长成。使彼可娱老景。子如不孝。益切痛心吾愿天下之为子媳者。夫劝其妇。妇劝其夫。互相勉励。以全孝道。而其责尤重于男子。葢妇女未尝读书。所为暴戾矜躁鄙吝窒滞之气。或一日而数见。唯男子因机训诲使知大体有正气以消磨其戾有至诚以感动其心虽遇悍妇。亦当渐归于孝矣。予故曰。孝当以训妻子为急。
△一曰慎交游以免其虑
交游者。所以收丽泽之益。而在防比匪之伤。与善人居。则子与子言孝。弟与弟言悌。有善相劝。有过相规。与恶人居则败检踰闲蔑伦丧节之事。罔不为矣。故朋友者所以讲习伦常也。近世严惮正人。乐交邪佞。类聚成羣。无非博奕饮酒。迷恋烟花。或作为无益。专务侈靡。耗其财帛。败其身家。父母训之而不从。责之而不改。以致暮景萧条含怼莫释。且与匪类往来。每罹不测之祸。是不孝之由多因择交不慎也。予故曰。欲尽孝思。当慎交友。
△一曰动婉容以得其欢
为人子者。岂惟功名富贵之气。不可加诸其亲。即道德文章之槩。亦难形之于己。葢父母之前。宜廑孺慕是即赤子之心也。朱子注色难曰。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今人愁容怒容。德色。傲色。狂态鄙态。顽状。蠢状。唐突。抵触。各以其时纷形于父母之侧。而一见其妻妾子女。转瞬之间。如拨云雾而覩青天。不觉其和而自和。不觉其愉而自愉。不觉其婉而自婉。噫嘻异哉。此岂赋性之恶其咎在天与。抑习俗之漓人心日丧也。夫父母受之。非不伤之。但暗忍而容之耳。伤之者何。情之难堪者。受之他人。且不甘焉。矧其子也。忍之而容之者何。葢彼既己生之。亦事之莫可如何者矣。于是或顾影而兴嗟。或临风而洒泪。忧怀莫解。病即随之。嗟乎。人未生子期子之心日切。子既生矣。抑又长矣。百年岁月无多而以有限之精神。耗于无穷之郁抑。劬劳既竭之于前。愁苦又续之于后。是生子适足以为累也吁
△一曰善奉养以安其身
人子之身。皆父母之遗体。岂财利为囊中之私物。若徒惜费而甘旨有违。使亲颜顦顇。于心忍乎。故不特自奉丰而奉亲俭为不孝即自奉俭而奉亲亦俭。均不孝也。富贵者宜躬亲侍奉。不可专委臧获。贫贱者亦宜竭力供职岂容膜不相关。然天下富贵者少。而不甚富贵者多。试思桑榆晚景。光阴几何。若必俟富贵而后丰。焉恐老亲不及待矣。虽菽水亦可承欢。然中心卒多抱憾世人独此一节。每多饰词。不曰吾家贫乏。即云孝养有期。及至树欲静而风不宁。子欲养而亲不在。良心虽动。悔之晚矣。终天之恨。宁自释乎。音容既邈。墓有宿草。杯酒盏羹。仅存故事。一滴何曾到九泉。此言良可味也。何世人不以得养父母为幸。而反以为苦。财利则望其日增。膳亲则惟思渐减。半出己意。半听妻言。声音颜色之间。有似不厌而厌。似不怒而怒。似不怨而怨者。其亲实所难堪也在父母有不屑与子媳较者。其心曰。孝不可强也。吾老人宁以口腹之故璅璅然如乞食于东郭乎。有不敢与子媳较者。其心曰。吾老人龙钟朽物矣。较之而彼勉从焉。意且含怼较之而彼不从焉久增其愠宁无较。呜呼人子使父母不屑与较。已入禽兽中矣。至不敢与较。岂非禽兽不若者哉。尤有不孝者或与兄弟分养。竟以加一餐为贪婪多一刻为逾限。有嘉殽焉。有珍味焉。己食之。妻食之。子食之而独父母不得食。更有己宁不食。尽使妻子食之而父母不得食。甚至己食之。妻与子食之而其余者宁献于妻之父母。而父母不得食甚至己食之。妻与子食之妻之父母食之。而犹有余者宁邀其狎昵友食之。而父母竟不得食。嗟乎嗟乎。人心丧灭尽矣。或疑予言之己甚。而不知其为予之所目击而心伤。旁观而发指者也。予岂寓谤于规哉。
△一曰勤服劳以适其体
凡人少壮未有不劳而能成业者。老则倦勤。人老乏嗣而劳焉。路人且怜之矣。若父母既生有子。而犹令其劳。其与无子也等。为人子者。必先逸其心。而后可逸其体。事无巨细。预为经营而布置焉。使吾亲无所用其心。而并不及用其力。问一事而一事已成。问数事而数事悉备。即父母好为蚤起。好为迟眠。无非月夕花朝。陶情诗酒而己。乃不孝之徒。祗图己逸。罔惜亲劳。终日嬉游置家事于不理。务为宴乐。问生业而茫然旷人子之常职。贻老亲之深忧。夏则衣葛。潇洒园林。冬则披裘。拥炉香阁。而使其亲餐风宿露跋涉山川。是可忍耶。人养鸡豕。待其肥犹可烹。若是子。则不父其父而奴其父。奴其父而子犹不若鸡豕之足供口腹也。则亦何贵乎生之而养之也。嗟乎。予尝见世德之家有老仆焉。不以仆视之也曰尔吾父之旧人也。尔勿以冗食自嫌。而同诸仆之役役。尔其安食而终尔余年。嗟乎。父之仆犹推父之恩。而体恤之生我之父而使其劳勚不安不得如德门之老仆焉。则大可怪矣。
△一曰审寒燠以防其疾
父治外筹划艰辛。母治内。生育繁苦。年日老而血气惫血气惫而身躯弱。身躯弱而疾病多。疾病多而药饵需焉。然予谓与其有病而药饵。不若未病而药饵。与其用药饵以治病之发。又不若慎寒暑以杜病之源。古之孝子。视无形。听无声。若夫寒燠犹为易察。为人子者。知亲老矣。老则性易执而思易迷。其于寒燠之节饮食之宜。老人仅可自主一二。子若媳宜提携之。珍惜之。察其情形而裒益之。以待赤子者待老人。则老人安。若徒任之而不经意鲜有不疏虞者矣故审寒燠在审病审药之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