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录

  此法行之一年。便有成效。行之一处。即可感兴。岂惟有备饥荒。大益人心风化。不勤俭则日用不足。一勤俭而岁计有余。请试行之。今年为始。多则上下三村。席以百八为率。必如是积谷三年。处处凶荒有备矣。少则八人一席。钱止五千有零。仅如是积赀三载。家家作善有基矣。即少渐可成多。畏难终无成日。吾以此二字劝人立社有年矣。而知其善者惟不果于行。故至今仍不能有备无患。吾方恨其行不及早。致无备于今兹。吾犹□其行莫再迟可有备于他日。此亦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及今蓄之。止待三年。苟为不蓄。终身不得。今之视昔。悔难追矣。后之视今。嗟何及哉。呜呼。今天下之通病。大都起于不勤不俭所致。吾今劝人立社积谷。即所谓兼收并蓄医师之良。是正欲以勤俭医人。所以养人身而不至于冻馁者。其利犹小。所以养人心而不陷于死亡者。其利无穷。是真良药苦口利于病者。安得不大声疾呼以求人人响应共出涂炭之苦。而咸登衽席之安也夫。

  ●得一录卷七

  放生会章程
  放生官河条约
  赏节会规约
  区种章程
  借米实惠法
  恤寒会事宜

  ○放生会章程

  卷七之一
  古圣王网开三面。而放生之说起。杨宝放雀。隋侯放蛇。史传皆着为美谈。不独佛氏为然也。阴骘文新觧有云小人捉而卖之君子买而放之。小人卖之以餬其口。君子放之以全吾仁善哉体天心惜物命。培元气。召祥和真世间第一吉祥善事也述放生会章程

  彭南畇先生劝举放生会说
  放生会规条
  苏州彭氏放生池规约
  又小云栖放生园规条
  陈荐夫放生论
  放生决疑
  放生会小引

  △彭南畇先生劝举放生会说【先生名定求与孙启丰皆会状联元为吴中盛事苏郡世德首推彭氏其家累代戒杀故科第绵绵至今犹盛】

  予家不能断荤然不食活物己数十年矣。鸡鹅之类。虽祀神不用也。【鱼虾买己死者中有活者随手放生】 建放生会亦甚易。与惜字会相仿。法以一人纠十人为一朋按月输三十钱得十余朋。便可举行。至期遇物即买。切勿认人认店以唘其钓弋之心。要久不倦。择渔猎不至之地放之。自有功德戚友中有艰于子息功名者。予先授以持杀生之戒并劝其入会放生。凡孳孳为善者。果辄应验。昔罗念庵先生曰。同生天地。即为同气。不忍之心。乃我生机。减一滋味。于食无损。全一性命利物不细。真仁人之言也幸有心人随处倡行。造福无量今人不信戒杀。说到放生。辄多方驳辨。一味唐突。使人开口不得。此无他。其意不过为口腹护短耳嗟乎下了三寸咽喉不知何物。而必费尽气力为自宽之地上背圣训。下阻善念使人闻而信之。愈以恣其贪饔之性。戕戮生灵亿亿万计则人之过皆其过矣。人之罪皆其罪矣。古圣贤饭疏饮水。澹泊自甘。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未有贪口腹而恣杀生灵者。七十者可以食肉。一个小民百姓。有多大福分。顾于少年时大啖无厌耶盍再思之为老年稍留余地哉。

  △放生会规条

  一放生会每月一举。每会以三十文为率。有力者十会八会。各随所愿、届期携钱赴会。不得误期。【或每会百文二百文更妙】
  一会项既集计有若干。即尽数入市买物或鱼鳖或禽鸟。或螺蛳水族则放入放生官河。如无放生官河。即放入宽大河港。禽鸟则放入深林。惟须择一禁猎之地方得保全。
  一会期或每月朔日。或望日或就神佛圣诞日。如正月初九二月十九三月念八四月初八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中秋重阳十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日。随便酌定可也。
  一放生之日。会中同人均素斋。放生之时或用放生船。宜各持名诵咒一心祝愿。所放生命。均归乐趣。
  一每年冬腊月宜结通年总帐。共收钱若干。买放生命若干。务须礼忏一天。焚香叩首。表奏天曹。以重盟誓而昭征信。

  △苏州彭氏放生池规约

  一守院人宜护持生物。上防恶鸟。下防恶兽。至岸有坍缺。及时报知修整。不得抛入恶水。及恶汁。亦不得放草太多。不得留人宿。
  一园中种菜。其多生虫豸致伤物命者。皆宜少种可多种瓜茄刀荳芊荳芝麻等物。
  一灯罩用心整治泯缝葢时紧掩。恐伤物命。
  一宜放鱼虾蛤蚌等。
  一池中勿放黑鱼鳜鱼鲇鱼汪刺鱼杜父鱼鳖鳝。以要害好鱼故
  一池内勿放螺蛳。以内有青鱼要食螺蛳故
  一不得以洗刮油腻。及糟糠等物入池中。鱼食之多泛死故
  一不得多买草料宜少少与之。
  一防獭及恶鸟要爪鱼故
  一蠏勿放池中蠏要箝鱼眼龟要吃蠏故
  特启放生诸善人。凡来放生者必遵先师规约。而住持大师。见有来放生者。务必引看此碑有放不得者。必放外河为妥。葢凡物各有相生相克之性。倘不讲究遗害非细可不慎乎江沅志

  △又小云栖放生园规条

  一买物不可定人不可定时。不可定地按时而动谋利者必预为摉罗以待。是本处散。而聚而苦之。其致死十有二三矣择地而购取巧者必多方计算以营是本非食品而笼而致之。则造福而罪先成矣。认人而行诡法者。必假托慈悲以售是本属贱价而贵而鬻之。则此昂彼必少买矣。欲除此三弊。法在随目所赌。随心所发。随物之缘。随钱之数刀砧既及。矰■〈矢敫〉既危。勿泥巨牲为命重即一虫亦是救生。勿以细数活多命。彼大畜何可膜视。总之不贪自已之福。实悯众生之苦。则不求福而福自倍也。
  一养生不可失人。不可失时。不可失地。马牛羊宜燥处。春夏宜生草秋冬宜枯草。羊宜干桑叶。豕宜湿处宜粮食。鸡鸭亦宜粮食鹅宜。草食。鸭宜近水。牯牛宜水。鱼宜二三月食草。并不可多放。余日不必食螺蝉蚌蛤蠏等宜安一处。黑鱼鲇鱼汪刺不宜放龟鳖宜浅。如蛇在城不宜放。鸟宜茂林丛竹。若此者。断在慎时慎地而尤慎者喂饲惟谨。扫除宜洁。游牧惟勤。当家领众。各半月一警策。勤则奖。惰则罚。若或踢打致损。大小分罚致死者罚出寺另派。总之视物命如己命。彼生灵自戴而超升矣。
  一稽察最关紧要者若责之僧人。未免因循。责之董事。又难周徧。今自整顿以后专请司事常川在寺随时稽察。凡一切收支牲畜银钱进出向有总账。今统归司事主笔。进出一切。及收支一文俱逐细载注如有交寺放生。例出收照亦责成司事主笔即不取收照而去者。亦概行登记。以免挂漏。
  一放生不能定限。如有持物而来者。悉从喜舍之心。有无牲粮。不得过于索取。至所收银钱。无拘何欵。总定以四分买物以六分买粮。庶豢养无虞。生灵有益。悞果之说。未尝不是然与其买十分而饿毙。不若买四分永得其所也。
  一牲物进院既经司事记数。凡有伤毙。俱经司事验看如系畜养不当。及踢打损伤者。管牲人议罚。司事务须举报。如有就地掩埋者或应抬置骨塔者。司事督令举行。勿任因循。致有弊混。
  一牲所积聚较多之际。仍发大云栖收养责成。值月董事前赴云栖点数交代。以免中途照料不及遗悞之处。
  一放生之物如系来人交来者只查点数目如系本寺买备共议价过秤一切均会同司事过目免致弊混
  一豢养之法。亦宜酌定时辰。喂饲不使失时。司事届期监看。以免因循怠惰。其栏圈各所。亦须随时冲洗。勿使肮脏。致损生灵。
  一放生牛羊鸡鸭之类各有栏圈收养外。如骡马不能在本寺安置者。务宜酌安妥适地方。请发愿放生信士会同司事押往该处点数安放。以免中途弊混。
  按放生原属美事。但死后瘗埋。不食其肉。一条可不必拘定。或给与本城老人堂。或普济堂牧养人食之。正释家所谓早脱皮毛便近人道在地土少蒸腐之气而藿肠有肉食之欢亦未为不可也。

  △陈荐夫放生论

  仁人捐未用之余资智士施不报之厚德使断肠残喘续命于锋刃之颠。令槁魄惊魂。回生于鼎镬之上。其为功德有三无常放。有两不必放。有物生放。有人生放。有我生放。夫世人放生多克定时日。射利之徒。因而网弋以赴之。多致困弊是以杀为放也。途闲世上。耳目所及。随便买放。是谓放无常期。世人凿池寘苑。既有常处人得伺之。方脱豫且之网旋作校人之羹。是以杀为放也江河林沼地利随宜。监以善信。倏然而往。是谓放无常处世人外放生物家中宰割不疑至谓扰畜待人职宜供馔不知子孙亦所豢养横遭屠噉。彼心谓何。谚云。经营还债。胜于布施。结会放生。何似戒杀。以至草木尽属生灵虮蛾都关佛性。或坏垣而破蛰。时覆巢以毁卵以至弃膻聚蚁。积水生蛆。珍玩鱼鸟。致物以饲。我虽无杀之心。彼则有死之道。皆宜避忌。预护生全。是谓不放之放放无常物也若乃遭噬触网。放之未必有生。更宜调养使其平复。即不全活因而瘗之。又有猛兽毒鱼恶蛇鸷鸟救彼一生。实延众毒是当较丧全之多寡。量功过之重轻。听其自存自死。比之不见不闻此一种者不必放可也。然亦不可杀随缘随力。相机相宜。无以杀小为无伤。无以放小为无益无惮劳而阻善念。无争价而废善缘。一物非寡。众生非多。肖翘非小。马牛非大。一文非不足。万缗非有余。所谓有物生放。其尽于是矣。物既有之。人亦宜然。或诖误可悯。或冤困莫救。或厄盗贼水火。或遭疾病阽危。或营求失利而忘生。或逋负莫偿而欲死。此能资以物力。开其生路。与以周旋图彼解脱。人生我放。其视物生尤为关切者也。故念我困危望救心。自然形体不隔。推我感恩救护心。自然功德有归。若乃我放我生倍当吃紧。人贪生处。即能丧生。放下无生。是以长生。倘能六时打磨。一切透悟。直认本来。了取无生。断世谛之网撤尘劳之锢一条洒洒。不系来去。无拘无迫。逍遥自在。种心放之壳外。真生脱彼轮回。则非人非物。高出四生之中。不□不功。永超福报之上矣。因系之以偈曰。种种生成患亦成。有生纔有放生名。与君打破牢笼去。悟得无生是放生。

  △放生决疑

  或谓仁民而后爱物。今先务爱物何也。答曰仁民易。爱物难。不忍于害物者。必不忍于害人。况布衣无仁民之权。力量惟能及物以力量所可为者。而错过不为。何异入宝山而空手回乎。
  或谓儒教不闻戒杀。答曰。成汤之解网。子产之畜鱼。至于刳胎杀夭覆巢破卵。孔子之训谆谆矣。夫一杀一放。善恶分途。因果迥异哀今之人。不闻能学圣贤。惟不戒杀借口于儒。何自欺也。
  或谓天生禽兽。所以养人也。答曰。诚如子言。豺狼能食人之肉蚊蚋能咂人之血天岂为豺狼蚊蚋而生人哉。如必以物之命供人食则天生人以杀物也。不必再生五谷矣。不知天地惟一好生。视人物为一体。天生人而人即伤天地之生。可乎哉。
  或谓人皆不杀。则物类充满世间矣。答曰。正惟频频而杀。故频频而生耳。物类之寿。亦有数年者亦有五六年者。亦有一二年者。惟人不能尽其寿数而杀之。则杀者复生。此轮回之报所必然也。若杀者少。则生者亦少。何由充满世间乎。兽中有猫鸟中有燕。此皆人不杀之物也。安见比他类而独多乎
  或谓人贵物贱。杀一物命。何至为恶。答曰。所贵乎人者。祗因能慈心爱物天生物而人育之。故人为贵耳。若好杀之人。恐转一世而不得为人矣。
  或谓祭祀必血食奈何。答曰。天地仁慈好生为大。神明忠正恶杀为先。杀命以邀福。皇天必无此理若享祀先灵。恐以虚名而增先灵之实孽。世人苟有仁心者方且为杀不食。岂有神鬼而反乐享之乎。人之生死有定正直神明。岂贪口腹而遂移已定之天。愚之极而徒为病者。再加恶业耳。不然。彼祈晴祈雨。胡为必禁屠宰乎或谓我自已不操刀。听他人为之。答曰。彼世有枉受官刑者。何以不恨刽子而恨官府乎。以非执刀者所能主也。故自杀与命人代杀。恶似相等。而欲嫁祸于人。设心愈不良矣。
  或谓生必有死。杀之何妨。答曰。万物自生自死。与人无涉无争若云物命难逃。理当烹炙。亦将谓老人寿数无几。悉可诛灭耶。
  或谓贫人即欲放生。其如无钱何。答曰。家中蝇蝶虫蚁之类。能全其生。亦即是放生活命。或见放生者。随喜赞叹以坚其志。或随我力量勉而行之古云。一文非少。万钱非多。放一命与放万命。总是心中之善发出。但力有大小。善无二善。惟论心之难易。何计施之多寡。若贫人而能力行善。其功更大于富室矣。
  或谓所放之生。既已损伤。恐终难保全。奈何。答曰。使其得善终。不犹愈于生切活煮之。痛乎。况垂危而救之。恩功最大。即十命之中止全其二三。犹愈于即刻赴刀锯也。
  或谓所放之生。终被后人捉取。亦有何益。答曰。放生功德。不必究他后来。即一放顷己得圆满胜果。譬如重囚临杀。暂赦还狱明知死在异日。且喜今日尚生。
  或谓猪羊鸡鸭鹅之类。放于寺院中。饮食难以相继。终不免于饿死。是放生而反作孽也。答曰寺院放生。池中原有施主舍食接济一切畜类未必尽皆饿死。纵使僧人不肖。以施主之钱入己而不惜生命。是亦僧人之咎。与放生者固无碍也。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畧有七条。开列于左。余可类推云。
  一曰生日不宜杀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已身始诞之辰。乃我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斋广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获超升。见在椿萱。增延福寿。何得顿忘母难。杀害生灵上贻累于亲下不利于已。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