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录


  △附保婴会说

  保婴善会为拯救溺女起见。各就地方或以五里千里为限。切诸善男信女公集一文善愿。每年以三百六十钱为一愿。有力者自十愿百愿不等。凡有贫户人家生女不能留养者。会中帮他半年养费。每月给米一斗钱二百文。初生之时。报明局中。查明即给。随给一票。以后按月支付。贴至半年。如果万不能养。即为代送育婴堂。全其性命。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又说。救一溺女。加寿十年愿有心人急仿行之。另有俚言奉劝

  △桐乡严比部善后局举行保婴会序

  同治甲子。余还乡省墓。为乡人留办赈务。自夏徂秋。乃克蒇事。而吾邑自恢复以来。一切事宜。尚无以善其后。乙丑之春。余将旋京供职。特为拟善后章程十六条。请于大府。举同邑萧琳村丈沈茂庭表阮两人董理。而大府谆谆劝留。似喜其言之善而欲观其行之效。坚属办有端绪。然后交替。余既感大府之知。而亦愿为乡人导其先路。暂缓北辕。于二月杪开办桐邑青镇两处善后局。凡所有事。皆按章以次举行。茂庭表阮独执简而请曰。善后以救民为第一义。而吾乡溺女风素盛。是亦民之当救者也顾县城旧有育婴堂。青镇旧有留婴堂。今皆废弃。而骤谋兴复。安所得此重赀。兹有保婴会规条一册。其会起于江苏之无锡。湖州之长兴。族人于八年前拟行于炉镇而不果。盍先酌议行之。固事轻易举。而功德无量者也。余因受而读之。为之称善者再。窃惟天地生物之道。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故乾坤六子。三男三女。阴阳相配。盖天地不能有阳而无阴。人不能有男而无女。若周礼职方氏所称扬州之民二男五女。冀州之民五男三女。纵地气之锺毓偶有所偏。而天意之生成终无或歉也。乃末俗习于残忍。几以女为弃物。至于自戕其所生而不恤。于是有仁人君子出。而创育婴堂以保全之固足以补天地之憾。而济人事之穷。当此烽烟甫靖。民气萧条。各州县户口之数。减于前者多或十之七八。少亦十之三四。而民生之穷蹙且更甚于前。非徒溺女者如故。溺男者往往有之育婴之堂既巳毁矣。保婴之会可不兴乎。盖育婴于承平之时。不过为孩提脱其死。而保婴于大乱之后。且欲为国家蕃其生。其关系为尤重。则其举行为尤急。况举会之法。虽即本于建堂。而其法良意美。则远胜于堂中。收婴例设屉于墙穴。听送婴者置之而去。不问其谁何。不详其姓氏。婴即长成。终身为无父无母之人。是全其生而绝其伦也。堂中司事未必皆贤。怠惰溪刻皆不可保。而乳媪非其所生。恃无觉察。往往不能时其寒暖饥饱。而婴多夭殇。是暂生之而终死之也。长成之后。虽定例指配良家。领为养媳。而以无家之□。□复顾忌。或转鬻为婢。或掠卖为娼。皆所不免。是名生之而实害之也。今以保婴会之法行之。则皆无虑此。夫狼虎尚不食其子。而人之忍而为此者。固为饥寒所迫。亦以乍免母怀全无知觉。因得逞其片刻之刚肠耳。故但闻溺初生之婴。而不闻溺既举之婴。沈氏启中所云。要令提携有赖。彼呱呱之一息幸存。待其啼笑堪怜。自煦煦而相依为命数语。得其要领矣。且育婴必待建堂。而会则无论寺院祠宇及人家间屋。皆可藉以举行。堂必建于城市。而乡村之惮于远送者或不能周。会则虽一乡一村。但得善士为之倡导。皆可举办。又其法能大能小。可行可止。善举之妙。无过于斯。天下事固有前人创之而尚遗罅漏。后人述之而乃臻美备者。其即保婴会之法欤。余因取其规条详加订正。为之序而刊之。先试行于吾邑。而后上之大府。请下其法于他郡。以资劝导而广孳生。仍刻沈氏原启于后。不敢掠其美也。是为序。
  同治四年岁在乙丑暮春之月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现官刑部主事桐乡严辰谨撰

  △百制府通饬稿

  谕旨。出示严禁鬻妻溺女。以革浇风而正伦纪事。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初一日。准军机大臣附报字寄。嘉庆二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都察院奏安徽婺源县民人吴新庆以遵例请禁鬻妻溺女恶习具词呈诉等语。阴阳化生。人道之始。若民间生女。皆弃而不育。则生息何由而蕃。至夫妇列在五伦。非实犯七出之条。岂宜轻弃。如民人吴新庆称该处地方产女之家。因贫起意。往往溺毙。夫妇每因小故。辄相离异。实属恶习。着将该民人原呈发百龄查办。先出示严行禁止。并设法妥为化导。以革浇风而正伦纪。其各省有似此者。均着一体示禁民人吴新庆着都察院饬令自行回籍。钦此钦遵。附寄前来。本爵督部堂准此。除饬藩臬二司通饬各属钦遵严禁办理外。查民人无故弃妻。及溺女不育。例有治罪之条。向来捐办育婴堂。原为民间生女不愿留育及无力抚养是以收堂养育保全婴孩活命而设。既经生产不能养育。自当送堂收养。何辄忍心残其生命。诚如圣谕若生女弃而不育。则生息何由而蕃。况夫妇列在五伦。夫和妻柔。自臻绵顺。即或偶因小故反目。岂可遽行鬻离。近来各属民人鬻妻溺女相习成风。情殊可恨。合亟出示晓谕严禁。为此示仰军民人等知悉。嗣后各宜敦重伦纪。夫妇之间即使偶有微嫌切勿生心离异。其贫家产女无力抚养者。即送育婴堂收养。切勿弃溺伤生。自示之后。革除恶俗。力改前非。如再有无故出妻任意溺女之人。许该族邻地保人等呈首到官。立拏治罪。决不宽贷。倘族邻地保狥庇不首。一经访察得实。并干重处。如该县向未建设育婴堂者许即呈请劝谕捐办。筹费立规。以期经久。此系钦奉谕旨严禁之事。各宜凛遵。毌得视为具文。致干未便。特示。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初一日示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内阁抄出江西按察使欧阳永奇条奏内开江右素有溺女恶习。或因家计贫乏。抚养维艰。即家计稍丰。亦虞将来遣嫁滋累。或急望生男。恐为乳哺所悞。迟其再孕。往往甫经产育旋即溺毙。应请嗣后凡有生女溺毙者。照故杀子孙之罪杖六十徒一年。族邻保甲知情不行救阻。照知情谋害不即阻当律治罪等语。查故杀子孙之律原以子孙并无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有心故杀。故拟以徒杖以惩其不慈之罪。若甫生幼女。毫无知识。何有违犯。乃以恶习相沿。甘心溺毙。其残忍不慈实与故杀无异。如果事发到官审实。自应即照故杀子孙律办理。毋庸另立专条惟是此种恶习。事出房帷。外人无从觉察。是以历无举发之案。应令地方有司不时剀切劝谕。动以天良。晓以国法。有犯则按律惩治。庶敝俗可以渐革。不至故戕生命。知人谋害。他人不即阻当之律。系专指知同伴人欲行谋害他人不即阻当者而言。若各人室内自溺其女。不明以告人。族邻等势难责以救阻。应将该按察使所请族邻人等不行救阻照知人谋害不即阻当律治罪之处。毌庸议。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题二十九日奉旨依议

  △江苏藩宪王通饬札

  为通饬查禁事。照得民间溺女恶习。嘉庆年间。曾奉谕旨饬禁。例内又有治罪之条。贤明地方官。亦多出示禁革。乃此风总不能绝。近经兵燹之后。更盛于前。相习成风。恬不为怪。不特生女淹。甚至生男亦淹。不特贫者淹甚至不甚贫者亦淹。总因育婴接婴等堂。不能处处皆有。而乡居窵远。跋涉维艰。愚民无知。往往忍心为此。从前各乡间。有设立保婴恤产等会。随时查报。先给产费。以后月发钱米。酌定年期。期满如仍无力留养。再行代送婴堂。使其父母因助思留。因留生爱。因爱得保。曲体人情。法良意美。是不得不赖地方官劝惩互用。以遂生机。合亟通饬。札到该县立。即遵照先行邀集在城及各乡董事人等。剀切劝谕。各就各乡实力化导。一面重整育婴接婴等堂。并各就地集会。恤产保婴。务须革除恶俗。保全生命。仍由县申明例禁多缮告示。遍行实贴严加谕禁。务使穷乡僻壤。咸得周知。嗣后凡无力抚养者。或送婴堂或赴会请领资助。倘再忍心害理。仍行淹溺。许绅董人等。以及族邻地保呈首到官。立拿治罪。倘族邻地保徇庇不首。并干重处。该县务。须留心访查。严惩一二。以儆其余。仍将遵办缘由以及设立堂会处所。分晰禀复。现当大难初平。休养生息之际。此等颓风。亟宜竭力挽回。万勿视为具文。因循玩忽。致忝父母斯民之职。勉之望之。
  同治五年 月 日

  △苏城遵办保婴会启

  念天地好生之德。成始成终。惟父母爱子之心。抚我畜我。人伦所在。虽天性本同然。而家道维艰。每多男为增累。惟乡愚之无识。几溺女以成风。遂教甫育之遗呱。竟叹我辰之安在。加以兵燹之余。饔飧不给。萧条四壁。又不幸而将雏。辗转寸心。曷忍言乎舐犊。境之所迫。情实堪怜。爰集同志之人。用举保婴之会。赒恤先于孕妇。事贵豫时。稽查首及赤贫。义从周急。未产而尺衣寸布。聊资襁褓之需。既生而日赠月资。薄备汤浆之费。事尚取其易举。力尤赖乎众擎。惟求仁人君子。哀念苦寒。大生悯恻。或酌廉泉之水。挹注成渠。或分悬杖之钱。百千慨助。总期多多之益善。尚当节节以推行。广培一线生机。留得萌芽簇簇。行见万家哺子。尽成瓜瓞绵绵。拜君之赐。靡有已也。谨志章程如左。
  一凡城厢内外。无力孕妇将产。先由亲族或邻里地保报局。查实先给执照。临产持照赴局领去毛衫一件。抱裙一条。棉袄一件。大小尿布各一块。五月初一起。七月底止。改给夹裙夹袄。不准本夫自报。
  一产后三朝。司事查看。不论男女。每月帮给抚养钱六百文。一年为满。
  一按月额贴钱文。定于报产之日给发一月。以后每月由司事送往。验明孩照相符。照数给发。不必凖定是日。或先或后。至迟以三天为率。假如正月初一报局。给过第一月。极迟二月初三须给第二月。
  一凡遇遗腹。每月加给钱六百文。以两年为满。
  一襁褓之儿。难于辨认。凡在局中领钱之儿。即由司事查看左右十指箕斗。即与照票。逐一验明填写以便每月查核
  一凡产母偶有死亡。或重病断乳。无从寄育者。报明局中。司事随即前往查看。设法寄养。或代报育婴堂。临时与本夫亲属酌办。
  一此会定额五十名。俟多募一名。加增一名。总期广为劝募。多多益善。
  一凡额数无多。定以离城五里为则。再远不查。
  一月终给过某某处某某姓氏。并幼孩箕斗顶发记认。抄写三纸。分送各董。随时酌派亲友抽查。以补司事耳目所不及。
  右苏城现办保婴会章程。系奉 上宪饬办者。兵燹之后。烟户散亡。丁口耗折。亟宜休养生息以延人种。而同志不过数人。捐数未充。祗能以五十名为限。原期各处善士。仿此章程。各就近地善堂附入试办。庶几愈推愈广。多援婴命。省垣为首善之区。以此举为之先导。必有闻风兴起者。坐蓐呱呱。哀哀乞命。愿与同人共勉之。

  犀钱方种福

  救命浮图(见图)
  右救命浮屠募缘册。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其法每一塔合钱四千二百文。每一层计钱四百二十文。一人持一册领募。每一人独捐数塔。或数人合捐一塔。即将捐助芳名写入塔中。以便汇集登入总捐簿。年终报销焚化
  神前。以昭征信。
  票式(见图)

  ●得一录卷三

  育婴堂章程
  恤嫠会条规
  清节堂章程(苏郡旧章)
  儒寡会章程
  恤颐堂章程(即老人堂本金陵旧章)

  ○育婴堂章程

  卷三之一
  周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古圣人体天地好生之心。扩少者怀之之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所以广生成培元气者无所不至。此贤官绅之所当亟为取法也。述育婴堂章程。

  育婴堂规条
  内育规条
  育婴良法
  恤婴刍言(上海育婴堂董经芳洲作)

  △育婴堂规条

  一司总总理堂务。司年管一年银钱之出纳。司月管一月之收给。司堂常住堂内照料一切。每月底司月同司堂将是月进出婴孩经费。逐细开明。除存堂坐簿移交下月接手经办外。另造清册三本。一在神前焚化。以表心迹。一送县存案。一交司年查核。又录清单实贴堂中。并分送各司事家使众共知。司年期满。将一年进出婴孩经费汇总结算。刊刻征信录遍送捐输各善士。仍将一本神前焚化。一本送县附卷备查。凡初二日十六日司事到堂查验。是日茶饭及验婴奖赏等费值月四人捐办。至各司事船只往来俱系自备。概不支销。
  一司察二人或四人须住堂专司其任。但此职系婴命攸关。尤宜勤慎小心。稽查堂外婴妪。不定日期。出其不意。亲至其家探视。或先至其邻近伺察。如该乳妪不能尽心抚育者。追签调发。并稽查抱领婴孩作为子女之家。是否如出亲生。倘有非理凌虐。以良作贱情事。即知会司总报官追究。倘有婴病到堂立即延医同往诊视。随发药炭。急令乳妇加意服侍。并各自立一手折。记明某医看治某婴何病。尽心尽力犹恐不周。设或任意迁延必致临期朿手。故司其事者。宜发恻隐之心实力奉行。慎勿虚应故事。有悞婴命。婴众事繁。朿修俱宜酌加。
  一值堂灶四人公议工钱每月足钱各七百文凡执爨洒扫延请发婴等事。悉令专司。宜勤慎供职。听候使唤。倘有躲避贪懒。互相推诿。及不法等情。司堂即行斥退另雇。
  一稽察乳妪。为内司堂专责。此事最关紧要。如乳汁之多少。抚养之勤惰。以及火烛一切。均须秉公考察。随时教导。勿稍徇隐。凡董事家中年老内眷。诚心好善。均可随时赴堂查验。以佐内司堂之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