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节孝册


  节妇谢张氏传

  节妇谢张氏,武西堡镇平庄人也。生于嘉庆二十五年。于归于东螺西堡北斗街谢甘为妻,时年十八岁。道光十四年,夫故,氏年三十二岁。守至光绪八年,计守节四十八年。光绪十二年请旌。考氏处妯娌以和,训子女以俭,虽家贫如洗,亦唯赖女红以供日食,始终不易其志,实可为克尽妇道,尤为闺阃中之卓卓者也。(鹿港丁式熊重访)

  节妇林王氏传

  节妇林王氏,安溪贡生王登甲之女。道光八年,十七岁,于归于半线堡薄岸庄林友锺之子林存德为妻。至咸丰七年,夫故,氏年三十岁。守至光绪十二年,享寿五十八岁。是年公请旌表。考氏生平,生长世家,素娴女箴。于归富家,不事奢华。奉事翁姑,甘旨时供。迨夫亡,铅华不御,终身朴素。青灯训子,无间初终,俾能承先业也。(鹿港丁式熊重访)

  节妇庄李氏传

  节妇庄李氏,系本邑内李玉钿之女。生于嘉庆九年。于归邑内庄文品之子庄鹏程为妻,氏年十六岁。道光十年,夫故,氏二十七岁。光绪十二年,氏七十岁,计守节四十七年,经公请旌表。查氏生平,端庄淑慎,善事翁姑,怡色婉容,不敢稍拂其意。其姑临终有云:「愿以后诸妇孙亦如之」。夫故,矢志柏舟,教子督责维严。年过古稀,亲见满眼儿孙焉。(潘清润访)

  节妇陈高氏传

  节妇陈高氏,系半线堡番社庄高文珍之女。生于道光三年。于归本堡大月眉庄陈士■〈〈止白匕〉上儿下〉之子陈独占为妻,氏年十六岁。道光二十五年,夫故,氏年二十三岁。光绪十二年,氏五十五岁,计守节三十二年,轻公请旌表。查氏生平,秉性温柔,事姑尽孝,诸姑伯姊以及妯娌,皆一团和气。相夫有道,不闻交谪之声。邻里乡党皆称之,洵节妇之模楷也。(陈拱照访)

  节妇朱刘氏传

  节妇朱刘氏,系土牛庄刘文进之女。生于嘉庆三年。嘉庆二十年,氏十七岁,嫁朱有传为妻。道光六年,夫故,氏年二十八岁。性情闲静,立身俭朴,治家有法。奉事翁姑,夙兴夜寐,克尽妇道。长男成福,术精歧黄,乐善济人,皆秉母所教也。氏精神强健,克享大年。光绪十二年,绅士请旌表。今祀于节孝祠焉。(台中林耀亭访)

  节妇朱罗氏传

  节妇朱罗氏,系下新庄罗阿元之女。生于道光五年。至道光二十一年,配朱衍参为妻。咸丰三年,夫故,氏二十八岁。氏素娴女箴,言笑不苟。夫故,柏舟自誓,矢志靡他。早夜课子,力耕自给,以勤劳治家。诸子亦承母训,亦不敢偷闲。洵可为世法焉。氏年至上寿,子孙满眼,计四十余人。天之报节妇也厚矣。光绪十二年,绅士王赞请张法干釆访题旌,今祀于彰化节孝祠。(台中林耀亭访)

  节妇林何氏传

  节妇林何氏,名幼,东大墩林二埤之妻。道光二十年于归,至道光三十年夫亡。光绪六年,氏身故。考氏生平,克循妇道,乡党邻里皆称其清洁自守。虽处田家,颇知礼义。治家克勤克俭,教督儿子不敢安逸,皆服田力穑,家道遂小康。现迁居半平厝庄。光绪十二年请绅耆报请旌表,祀于节孝祠,春秋二祭焉。(台中林耀亭访)

  贞烈妇林杨氏传

  贞烈妇林杨氏,彰化街岁贡生杨春华之女也。平时秉性端庄,闻父言古烈女之轶事,心恒慕之。年十六,许字于台中雾峰林观察朝栋之长男资锽,未及亲迎过门,而资锽卒焉。氏闻讣悲泣欲绝。其父率氏奔丧,遂不再归。其翁姑另择静室居之。又以孀妇奉待左右。氏除见翁姑而外,未尝出阃门与人语。迨乙未让台议成,氏翁欲挈眷渡泉州,氏拜辞翁姑曰:「氏以未亡人不即从夫于地下者,为继嗣未立故也。今遭国难,请以诸叔之子为夫立后足矣。断不跋涉波涛、出头露面也」。是夜以白绫悬床上,翌早婢仆入视之,则气绝矣。细视其颈,并无帛痕,盖因其志已决,故其魂先离,不待绫帛之接颈而后殁也。其所佣孀妇,守节多年,亦缢死于其侧焉。(吴鸾旗访)

  节烈妇世张氏传

  节烈妇世张氏,彰化小西街人。于归南街生员世振治为孙媳、儒士世文来之子世南金为妻,年二十岁。于归时,值日本领台大军到彰,遂徙居白沙坑庄。未几,夫故,氏即殉夫,时二十三岁也。考氏性情,有静正之德。女红以助家计。夫家寒儒,不厌淡泊,布衣荆钗,服犊鼻裈以操井臼。尤善事其翁,定省罔缺。明治三十五年(光绪二十八年),绅士陈捷华、蒋垂昌、吴德功等向彰化厅长须田纲鉴请旌表,准入节孝祠。(吴伦明访)

  节妇许李氏传

  节妇许李氏,燕雾上堡中庄李上遂之女。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氏十七岁,字于彰化总爷街监生许兼善四子许沧浚为妻。于归四个月,夫一病不起,氏一恸几绝。夫家小康,以夫兄子继为嗣,承掌家产。但氏年少,每归宁时,诸姑伯姊皆村妇无识见者,恒谓其母曰:「汝忍哉!如此青春,何可令长守孤帏乎?盍再择佳婿」。氏母虽农家妇,颇知大义,戒戚党不可以非礼之言相诱惑。嗣后不令再归宁,数亲到许家视女。氏衣食既裕,朝夕手调羹汤,怡声婉容,以奉老姑。姑好观菊部,氏守至夜分候开门,未尝早眠也。生平举止贞正,赋性温纯,不见暴声厉色。待婢长成,为之择良配,不收聘。一子名焜耀,勤苦读书,文字清纯。改隶后,凡作论说,多刊入新闻报。犹善事其母,至于成人,依依膝前侍奉,氏未眠,亦不敢先眠。人咸谓氏能孝其姑,所以享其子孝养之报也。明治三十年(光绪二十四年),氏卒,年五十岁,计守节三十三年。明治三十五年(光绪二十八年),生员陈捷华、吴伦明、吴德功同向彰化厅长须田纲鉴请旌表,准入节孝祠。(吴望苏访)

  节孝妇林吴氏传

  节孝妇林吴氏,系彰化北门街六品衔吴封翁登庸之女。生于咸丰八年。二十二岁,配于线东堡柑仔井庄生员林鸿钧为妻。氏赋性温柔和平,不苟言笑。相夫读书,鸡鸣戒旦,相敬如宾。尤熟曹大家女诫,举止大方。家中富裕,恒慷慨济人。夫纳一婢为小星,亦怡颜相接,不闻交谪之声。迨光绪十年,夫染病身故,氏二十七岁,志欲殉夫,因翁姑在堂,兼以幼子呱呱,爰含哀忍痛,上事二老,下养幼子。无何子夭,再螟二子,曰缉宗,曰缉祺。婢亦生一子,名水生,氏抚为己子,不分嫡庶。至光绪二十一年氏故,年三十九岁,计守节十二年,与旌表之例相符,绅士公请旌表,经蒙许可,准入彰化节孝祠。(彰化周绍祖访)


  此回集县志及同治、光绪二案报准之节孝册。其同治以前节孝无几者,何哉?盖因同治以前所报节孝甚难,必名门大家,托人将册呈上北京,或地方官特请,始准耳。同治十二年起,西太后知孀妇之艰难,特旨命各省督抚通饬各地方官,令绅士釆访贞烈节孝妇;其釆访章程刊于上。各地方官每十二年汇报一次。各绅士亦十分慎重。由其族绅耆及左右邻细查,果系清操自矢、白璧无瑕者,每名具族长绅耆出甘保结各二付,始能合格。造册十三付后,各粘甘结二付,由各衙门上达北京,然后由北京批准,令各衙门存案,以垂永远。自此寒门贫户,皆得受旌表殊恩也。但此册皆由当时报册据实叙之,不敢故为矜奇立异,以耸人视听,以乱其真焉。爰将其事跋于后。

  大正八年(民国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彰化吴立轩。
 

台湾孝节录

  下村序

  台湾孝节录

  下村序

  曾闻台疆旧诗礼之区,赐姓成功自称罪臣,效义田横,别开寰宇,严奉明朝正朔,以护持残局数十年。地虽僻处南海,文物典章悉备。暨郑氏末叶,义愤贞烈交兴,玉烛炳然焉,今犹照汗青。后人妄以谓亡命巢窟者,抑谬矣。

  余承乏阃府辅佐,航海莅职,案牍未经篆视者,堆积廨署。中有一小册子,题曰「台湾孝节录」,今春既所经旌表赏恤孝子、节妇、义仆、笃行等凡行迹可嘉者凡三十人传纪也。偶披而读之,或闺中豪杰,或我党曾闵,孰咸莫不足使人感奋兴起?于是乎余欣然拍案曰:「呜呼!是有哉!海滨邹鲁,古道未湮。吾所见不忒」!

  乾坤不敝,赖以为之柱础者,匪独圣人君子耳。时有匹夫尚能激厉人心、鼓舞士风,或以维持名教于百世者亦与焉。今此卷所辑录即是也。郑氏亡后,阅历几已三百年,纲常扶植,其深也若是,亦可以谓强人意矣。乃命剞劂氏付诸于梓,以垂不朽云。

  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乙卯岁冬十二月,下村宏识。

  台湾孝节录

  鹰取田一郎编

  孝子杨土,台北厅摆接堡加蚋仔庄人朱九猫子,杨春木养为嗣。土侍养父母,恪慎克孝,髫齓所罕觏,邻人莫不奇赏。春木发疽于脚,年久成凞,烂肉化脓,疼痛彻骨,苦闷不能忍。一夜卧榻,顾其妻曰:「赤十字社某医言:凡疮疡虽顽,剜去烂肉,可以根治,不惟以生肉补填,亦无效。噫奈何」!夫妻相拥而泣。土窃闻,以为吾自幼受恩,义不可忘,即请刲己股肉。春木不许,且教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义。土不从其命,敢请。遂使医师刲其股以补父肉,乃痊。远近相传,孝感所致云。大嵙崁区长赠黄金徽章为纪念,时年十四。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引见淤台北厅,厚贶赏恤。越十二月二日,安东总督阁下特赐金三十圆,授与褒状云。

  孝女廖娇,台北厅文山堡安坑庄人廖戆猪次女。父戆猪,母李氏(字景),祖母蔡氏(字和),三人并盲,一姊(字暗)喑哑不为用。且虽有二弟,长七岁,次三岁,尚须抚养。然门无戚属,急援不可求。娇茕然孤立,乃佣于农家,风雨辛苦未尝懈。一家六口,全赖其力。呜呼!此儿虽假欲不孝,天不许之,矧于其至孝者乎!父老相看,恻然流涕。把菜一笠,谁敢夺攘。年仅十三,殊为可悯矣。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引见于台北厅,厚贶赏恤。越十二月二日,特赐褒状云。

  孝子蔡文德,台北厅八里坌堡菁埔庄人蔡店子。三岁丧父,母苏氏(字满)抚育最苦。文德及稍长,追想劬劳不浅,孝心颇笃。年甫十六,佣为树林口警察官吏派出所官仆,俸钱悉以奉母,迄今不渝。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引见于台北厅,厚贶赏恤云。时年二十二。

  节妇郑氏(字鸯),台北厅文山堡景尾街人。年十八,配刘朝英,夫妇相得也。事舅姑极诚敬,居处严肃,进退闲礼,勤俭克治家。二十五岁丧偶,因撤簪珥而守节,固持长斋念佛。孀居几三十年,冰操无玷,阖境以为妇女龟鉴云。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引见于台北厅,厚贶赏恤。越十二月二日,特赐褒状。时年五十四。

  节妇高氏(字好),台北厅文山堡景尾街人刘文理妻,与节妇郑氏为婶侄辈。二十八岁丧夫,义不再婚。善事舅姑,勤俭守家。氏今三十四岁,节操愈高,世称刘家双贞云。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引见于台北厅,厚贶赏恤云。

  义仆高忠,台北厅兴直堡新庄人。弱冠,为邑中富豪林明德家仆。晴耕雨舂,勤劳不倦。天性廉直,颇重信义。世人咸称林家贤宰,明德亦厚遇之。年五十九,迄今不迎妻,以身致主家。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引见于台北厅,厚贶赏恤云。

  节妇吕氏(字阿练),宜兰厅罗东街人。幼养游有珍家,温顺克孝。年十六,许婚其嫡阿生。未几,阿生罹疾,氏自侍汤药,日夜不懈。及殁,立撤簪珥。人或劝赘婿,则固辞不应。此时翁姑俱老,氏独经纪贫家,艰苦备尝。后翁姑相踵病卧,氏承欢奉养,靡不到。阖境咸赏其贞孝。蓬首六十余年,抚育遗儿,克积家产,实可谓闺中英雄。大正四年(民国四年)十二月二日,特赐钦定绿绶褒章。时年九十三。

  节妇石氏(字节),宜兰人林开凞妻。年十六于归,温恭贞淑,琴瑟克谐。二十七岁丧偶,长斋念佛,矢志守节。孝事老姑,爱抚遗孤,孀居四十余年。夙夜励精,克兴家。邑中莫不叹赏其清操云。大正四年(民国四年)十二月,特授褒状。时年七十。

  节妇林氏(字玉),桃园镇桃园街人。年十九,嫁简铭盘。二十六岁丧偶,遗孤有二,长四岁,次二岁。家尚有老翁媪及夫兄弟儿女十余人,生计维危。人悯其艰苦,窃以再醮试问。氏曰:「妇人从一而终,吾惟知从一之义耳」。峻拒不应。金石其志,以处艰难,但以兴家守祀为己任。维持夫遗业,辛苦经营,虽须眉丈夫尚且瞠若后。遂使兄弟儿女各得其所安,内外咸称贞贤。后七年分家,氏仅受五、六百圆,今积至二千余圆云。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临厅引见,厚贶赏恤。越十二月二日,特授钦定绿绶褒章。时年七十一。

  节妇徐氏(字友妹),新竹厅苗栗一堡嘉盛庄人徐发古女。少适胡门,志操贞淑,伉俪甚笃。十四岁丧偶,矢志守节,善事舅姑。人或劝改嫁,不从。昼助耰锄,夜织屦韈;以维家计。虽积劳生疾,不自恤也。养一子迎妇,不数年,相寻病亡,遗孙三人,系累顿加,而志气不少渝。至岁六十,翁姑寻殁,葬祭如礼。凄风苦雨四十年,日与孤孙形影相吊,闲者莫不陨泪。明治三十七年(光绪三十年),奖授绿绶褒章。四十一年(光绪三十四年),闲院官临台,经苗栗驿,特延见氏,赐款恩恤。大正四年(民国四年)五月,内田民政长官引见于厅,厚贶赏恤。时年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