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襄公选集


  梁副将情形极练,素所稔知。本任虽在龙门,彼处港道浅狭,易于防范;如北海有事,该副将能筹海滨制敌之法,亦应协力合办。并即知照该副将暨莫参将可也。

  ——见「全集」卷一百十四「公牍二十九」。

  致沈芸阁

  吴提一军,久经定议,有船即行;船容一营,即渡一营。至今两旬而买船、雇船迄无一就;将成辄变,非止一次不可究诘。台事日蹙日急,谅山克复,法兵必更急攻。顷译西报云;澎湖被法攻占。如果确实,更难设法。特此谆切奉布,无论蔡倅、郑道所议各船,不计贵贱,速买两只,迅速派拨吴军渡台,并运接到各械至应渡河口,一并访询明晰,密速办理。「美敦」能否渡台?「益得利」(据张令云:较「美敦」略大)如肯渡台,多租一月亦无妨(能渡,无妨保险;或即买之。假如我已买之船遇险,不与赔同乎);如较「美敦」大而价与蔡、郑所买相仿,或即买之(林国祥禀:嫌其小。然曾经抵倭无恙,何也?该船长几丈?须审确是否行海无疑)。总之,此时以渡兵运械到台为主,他非所计。若台事日坏,而粤兵、粤械竟致不能赶到(运械到厦,另是一事,当较易;亦望速定速行),朝廷震怒时,鄙人实难当此重咎。言尽于此,切恳诸君子竭力迅速筹办为幸。

  公牍不能尽意,手书详陈,幸惟鉴之!

  又

  接闽复电:方五营(据云到厦须十余日)自福陆行到厦、自厦舟行到澳,允发饷两个月。至由澳渡台,自是民船,惟太零星迟缓;顷知「益得利」已抵台(似敌防尚疏)转赴横滨,将来或即用「益利」、「米利」、「美敦」三船往运。如有合式洋轮,即另租两艘亦可。缘民船不能多载,全渡必须明春矣;何济于事乎?且帆船待风,亦不如轮船之得闲即渡也。望速与照轩商之!租船即托照轩,速一询访为要。

  ——以上见「全集」卷二百十五「书札二」。

  复刘兰洲(光绪十年十二月十六日)

  初九日,千总李庆福来粤,迭展来缄,计十月初一日至十一月二十日,共发来红白禀四封,附折稿一扣、片稿二扣、夹单二件,又夹单二封,附清折二扣;又呈文两件,又详文一件,验文一件。均收到,诵悉一切。

  详询来弁,藉悉保障宣劳,金汤巩固,甚佩甚佩!执事支撑危局,布置井井,使台南一隅无烽火之惊,厥绩甚伟。法船去而复来,不独运道之梗,敌意正未可测;仍望督饬将士,加意严防。待至明年春深涌起,彼虏之技穷矣。

  种示办理情形,极为中肯。第折片一节,照会恐属无益,赁地尤未便轻举;业经雪帅咨送左相,请其酌核具奏,祗可听左相裁酌矣。

  兵、饷、械三者,固宜宽筹;敝意所亟者,饷、械耳。南北洋兵轮,以朝鲜事起而议寝。粤之方恭五营,经省帅电止,自亦未便成行。吴镇鸿源既已渡台,纠合旧部,联络漳、泉勇敢之练军,重赏以激励之,决可制敌,故不必征兵他省也。暖暖用围之效,自可类推。饷合台地及邻道之力,想足敷衍。惟购械极难,港、沪枪炮都已搜罗殆尽,必须购自外洋。遇有现货,则需两月余;订造,则需四、五月。且广、桂、滇、越诸军纷来索购,正苦无以应之。来文所需枪炮及水雷、大炮、电线等物,香港皆无;但系力所能为,断难漠视。购船甚是,非坚固则动须修理,反致耽搁要务。但雷炮总须数月,大炮则有无难期;惟火药及后膛枪、电线诸物,尚可随时定买。以后当乘便解济,多少未能预定。此间无渡海兵轮,率皆盐务、厘局捕盗缉私之具。「蓬洲海」乃海关座船,上施板屋,并非战舰;外观颇美,而军事无用。若有可运之械,再当设法雇觅洋轮耳。

  马江废锅,能否移用?应禀商船政办理。与英商密订毁船一节,无妨姑与谋之,有益无损;重赏尽可不惜。台南北既联一气,饷需诸便移拨,朝廷南顾之忧,亦可稍释矣。

  去船刻日开行,先将大概情形奉覆,余俟续闻。此间渡台员弁,屡承厚犒,感谢、感谢!

  ——见「全集」卷二百十六「书札三」。

  致总署(光绪十年十二月十八日)

  初四日电奏订借德商五十万镑,以百万作台、越用,余作气炮用。初六日,奉电旨:『依议行』。屡与许、李两使电商,该行九扣不减。现托北洋饬盛宣怀在津与英大东公司行东(名本特)订借五十万零五千镑(约二百万两),周息九厘,不计闰,无扣、无行用,十年还;每年还本息六万四千镑,末年结清,各海关认还。接巴使电,即汇银来。香港合同稿已拟妥,已请北洋李相代为阅定签字。此项息较省、期亦宽。仰恳敕总署,速知照巴夏礼电英告行东本特,电津告大东公司代理人;并请电敕北洋妥办汇港,电敕曾侯与本特将保单画押。请代奏!巧。

  总署来电(十二月二十一日未刻到)

  本日奉旨:『据张之洞电称:现与英大东公司在天津订借银五十万零五千镑约二百万两;请饬李鸿章妥办汇港,曾纪泽与该公司行东本特将保单画押等语。均着依议行。钦此』。号。

  致总署(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粤济台军火三批,皆民船。第二批本月初五日到,第三批初七日亦到。遇法船,旗后炮台开炮护之,得免,俱有信来。第一批无到信,亦无他耗。接吴鸿源函:十一月十六日到台湾府,添募土勇三营。前数日,港洋人报:闻台北法新添兵内变,不审确否?孤拔到越,无确信。前敌探法虏有二十三、四日分犯谅山之信,已饬冯、王两军挑队相机策应。请代奏!。马。

  致总署(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刘督办催吴宏洛渡台,奉旨令洞筹奏,此事甚为难。守台不比行队,长洲最要,将领尤难,方恭未胜此任。法屡有窥粤信,未敢轻举。与彭、倪熟商,移沙路守将提督蔡金章守长洲,抽湘将刘树元接守沙路;添募湘勇两营,令吴将炮台弁勇酌留二、三百。惟两台交替船到,总需十数日。已定议,正拟覆奏,昨接闽电:法船八,到马祖澳。今日接港密探:法船二,到港口外,与法领事谋扰粤;孤拔到闽。西电言法因台病多术穷,撤围扰他口岸。是台围已松,粤防正急,无抽动理;拟请暂缓数日,局势定再筹酌。方恭五营,十五日已齐备候船;然刘既不愿,重费无益。廉州前告警请兵,即派此五营赴钦州;既为廉援,兼为参将莫善喜后路,以便莫进兵入越。请代奏!有。

  ——见以上「全集」卷七十三「电奏一」。

  分遣广军规越折(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窃惟法人犯顺,扰闽以后,围禁台湾。朝廷指授机宜,保全南峤;各省疆臣渡兵济饷,百计俱施。然以阻隔重洋,艰难殊甚。粤东迭济饷械,派兵往助,俱已陈明。熟筹今日敌情事势,我不能遽逐法虏以去鸡笼,法亦不能尽破我军而踞台地。惟有力争越南,攻所必救;庶不致率其丑类,肆毒孤台。越圻渐恢,台围自解。屡奉谕旨进兵越南,牵制敌势;明见万里,胜算无遗。前经臣之洞电奏争越南以振全局,复蒙谕旨饬办钦遵在案。

  自十月以来,法屡添新兵来华,大率赴越者三之二、赴台者三之一。复据西电:法人决意并力,先逐桂军出越,再图上拒滇南。诚以桂近滇远,为彼北寗、河内等处眉睫之患。此时滇军及提督刘永福方攻宣光,未能实时东下;桂军扼守观音桥、谷松、那阳三路,虽获胜两次,为敌所阻,兵力尚薄。必须由东路进兵,使敌首尾兼急,捣虚而入。查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现在钦、廉本籍奏办团练。该提督老成宿将,久官粤西。曾征越匪,威望在人;罢兵未久,旧部尚众,派令募勇十营。继因该提督力陈出疆征讨,兵力须厚;又准续募八营。计冯子材共统十八营,由钦州、上思州出边入越,趋那阳一路。据报于十二月初五日到龙州,先遣八营扎思陵隘口之外;惟续运八营军械,须正月中旬始到。又查右江镇总兵王孝祺,现在粤省防营。该总兵戎行稳练,派令带本部四营,抽拨省防粤军四营归其并统。计王孝祺共统八营,由浯浔溯江至龙州出关入越,趋谅山一路。据报于十二月十五日到龙州,军装器械二十二日到龙州。又查钦州参将莫善喜,素号能军。自请率师图越,意以法虏屡来窥伺钦境口岸,不如先发制人。因饬就原部二营增募三营,以为冯子材后路策应。又据参将陈荣辉迭次上禀,请出奇兵袭越。因饬率新募习于越情水路勇一营,并由署雷琼道王之春拨所部两营助之;会合莫善喜并进,由臣玉麟抽省防湘军一营填扎琼防,俟明正冯军深入相机进兵。计莫善喜共五营、陈荣辉等共三营,由钦州东兴出边,趋海阳一路。又查五品卿衔、吏部主事唐景崧,前经臣之洞奏派统带四营入越,会合刘永福攻剿。嗣于十一月内宣光攻剿吃紧,准添二营。该主事由桂入越,缒幽踰险千二百里非复人行之境。到防以来,勇略殊常,屡挫强敌。阅岑毓英奏稿,亦赞其奋不顾身,有胆有识;将滇军潘德继三营归其兼统。自宜厚其兵力,以资展布;已饬俟宣光克后,添足十营。计唐景崧现有六营正攻宣光,攻克后即下趋端雄一路。通计广军规越者,冯子材十八营,王孝祺八营,莫善喜、陈荣辉等并琼军共八营,唐景崧现有六营,共四十营;分为四枝,分道进攻,遥相呼应。会合滇军、桂军、刘军,互为奇正。优悬赏格,申严军律,教民固不可滥诛、法人亦许其归命,断不准骚扰妄杀,驱众资敌。现因谅山各路告警,已电饬冯子材、王孝祺飞速分道往援。俟明年正月以后各军俱齐,械到饷足,事机当可渐顺。

  惟军资浩繁,饷固不资、械尤难购;内防外协,日不暇给。即使有饷有械,而上水转运甚迟,关外办粮甚苦。特是权衡时势之缓急,上体宵干之忧劳,不得不勉为其难。现将藩、运各库之存储,军火各局之造办,搜罗殆罄,应付边军。幸蒙圣恩准借商款,已奉电旨;俟陆续提到,当可支持。

  自十月以来,七接密报:法虏将窥伺广东;曾纪泽自英来电亦同。盖深恶广东为台、越各军饷械之所资,力欲扰我以图牵制。然制敌机要所在,断不能为之动摇。

  以上各节,均经随时择要电奏。

  旨:『知道了。钦此』。

  ——见「全集」卷十「奏议十」。

  致龙州潘抚台、冯军门、王镇台、西营务处(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西人教我军,与法人战有三要义:一低枪、一散队、一夜战。曾告刘省帅,近来书,言行之有效;末一策尤善。月来屡胜,斩获皆夜战也。务望采纳,总宜夜袭至要。我路熟、彼生疏,且西人夜必熟睡,分番扰之,使不得息,自困矣。艳。

  ——见「全集」卷一百二十二「电牍一」。

  致总署(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三日)

  迭接潘抚及李秉衡等电:廿九日法至谅,苏军焚城退。桂军现如何布置,无从深悉。冯子材现有共十营,其八营本在前敌东路;现据报,与李秉衡等商酌,止带一营驻镇南关招集溃勇,留一营弹压龙州。王孝祺报:现扎关外由崖,备敌来邀击;已屡严饬设谋力战,断不准不接仗而入关。至冯部八营,据报调回扼南关;是否潘调?已电询。窃思冯军原议由东路进,电奏陈明在案。若全助守关,东路门户无阻,敌可由上思州拊东省钦、廉之背;现饬冯军八营仍扎东路扼剿,王军协桂军顾南关一路。是否合宜?请旨遵行。近闻法添兵,前数日到新加坡,分赴台、越,号称万四千;大约七、八千人。已饬莫善喜、陈荣辉两军由钦州疾进,以分敌势。请代奏!江。

  ——见「全集」卷七十三「电奏一」。

  致总署(光绪十一年正月初六日)

  上年八月朔,会彭、倪电奏『香港接济法,我与港有通融,不敢力诘;诘之,必不能禁;禁之,徒自困』等语。十一月望接曾电:责港守局外例;洞亦以不可自困,电复阻止。乃曾不听,径向英外部议妥,港遂出示禁军火。今法告各国,搜济华军械。如此,则海防无从措手矣。港明不济法,其实法已租雇英、德数商船代运,且至今法兵船仍向港行;但不准多,并不能禁。即彼真禁,彼自西贡运付或日本采买,稍迟数日,于彼何损。洞购外洋军火、枪弹甚多,为粤省及分济各军之用;若不能来,大局不堪设想。台、越及各军日日急盼苦求,无非军火缺乏。中、法战事,若有洋款可借,则洋军火可买;虽相持一年,亦无虑。台、越各省口岸,俱可维持。若无洋军火,实难制胜;枪无弹,皆弃物矣。曾意虽善,但见其一、不见其二,未免自生荆棘。伏望钧署速电北洋速筹一策,责成曾纪泽并许景澄、李凤苞设法,言法未宣战,军火断不准搜。至煤、粮等,亦不必深问,我尚较便。此乃中外战事第一关键,乞酌裁速行。鱼。

  ——见「全集」卷一百二十二「电牍一」。

  致总署(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九日申刻)

  前奏准借大东公司五十万零五千镑,备台、越、气炮用。迭接曾电:『东司碍法,不愿借』。兹改与汇丰议定,再借五十万镑,照粤借五十万零五千镑办法,年息九厘,加闰;十年期。前五年还利,后五年本利并还。各省关还,各海关保,盖粤关、粤藩印。又拟请由粤代川借鲍饷百万两,利息、期限、作保,与汇丰两款同;已与伦敦议妥,鲍款详另电奏内。如蒙允准,请敕总署照巴使电港立约提银。法禁英借兵债,汇丰言只借一次,与商妥新借各款共一合同,分注约上。曾电:『东司劝我速定』。事急,请代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