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张文襄公选集
张文襄公选集
初,中东事定,湖北创立武备自强诸学堂、两湖经心书院,更定课程,以学堂之法教之。至是,诏立学堂。乃胪陈办法十五条:首师范、次小学、次文普通中学、次武普通中学、次文高等、次武高等、次方言、次农学、次工学、次劝成学堂、次仕学院、次经费、次省外中小学、次蒙学、次设学务处以资董理。筹要旨八条:一、小学为至要,二、日课专加读经、温经时刻,三、教科书宜慎,四、学堂规制,五、文武相资,六、教员不迁就,七、求实效,八、防流弊。复在武昌设劝业、善技、益智三场以教工商,设图书馆以惠士子。筹重费,选通才游学日本,以肄习陆军、制造、实业诸事。又鉴于新学之徒,有背道蔑伦之患;乃创立存古学堂,以维国本、正人心。之洞自丙申以后,专以西法练兵,特设陆军小学堂,以教新兵;设将校讲习所,以教旧将。复购日本兵轮六艘、鱼雷艇四艘,于是湖北始有战舰;东西人士来观者,皆以鄂军甲诸省,叹服而去。
二十八年,充督办商务大臣。九月,再署两江。道员谢某请许商人开海州矿,以二十万金为赂;之洞劾罢之。亲临仪栈,考盐法利弊。设兵轮、造帆船,举缉私之令,以道员蒯光典为仪栈缉私、以方硕辅为正阳关督销、以赵有伦为下关掣验,重之事权,盐课大旺,一年增课五十万、二年一百余万。以上海制造局居商端口之中,遇海警,多危险;奏请移置江西之萍乡,以就煤铁,凡节存旧厂款年七十万。
二十九年,入觐;命充经济特科阅卷大臣。编纂大学堂章程,竭八阅月力,书成奏上之。并言立学宗旨,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至条规禁令及设教立法之要义,悉备详于「管理通则」、「学务纲要」两册之中。其维持圣道、慎防流弊之意,胥于是乎见之。
是年回任陛辞,而奏数百言,力请两宫化去满、汉畛域,以彰圣德、遏乱端。如将军、都统等官可兼用汉人驻防;旗人犯罪,用法与汉人同,不加区别。上嘉纳之。三十年,裁巡抚,以之洞兼之。
三十三年,授协办大学士。未几,晋大学士,仍留总督任。寻内召,擢体仁阁,授军机兼管学部,充经筵讲官。三十四年,督办粤汉铁路。前后赐紫禁城骑马、西苑门乘肩舆,赏带膆貂袿,用紫缰。宠眷优隆,朝臣莫与比。
会德宗及孝钦皇太后相继崩,醇亲王载澧监国摄政。之洞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镇绥内外。朝野望新治,而积劳成疾。八月,卒于位。年七十三。遗疏入,天子震悼,赐陀罗经被、治丧银三千两,派贝勒载涛奠醊。晋赠太保,谥「文襄」,入祀贤良祠。
之洞学兼汉、宋,汉学师其翔实而遗其细碎、宋学师其笃谨而戒其空疏。初,受经学于吕贤基、受史学经济于韩超、受小学于刘书年、受古文学于朱琦。平生讲学最恶「公羊」,谓为乱臣贼子之资;至光绪中年,果有演「公羊」之说以倡乱者。最恶六朝文字,谓纤仄、拗涩、强凑无根柢,道丧文敝,莫甚于此;书法不谙笔势,假托包派、隶楷杂糅,习为诡异险怪,欺世乱俗,天下无宁宇矣。其识微见远,类如此。之洞历官中外垂四十年,持国治民根于学术,而经画宏远、综理微密,千端万绪默运一心。其所筹策,皆中外利害、轻重至计,坚持定力,不为动摇。辛丑联军立约,各国浚吴淞口,利商船。之洞抗词力争,归中国自行疏浚;卒阻其议。壬寅与英国议商约,定征销场税、收回治外法权。外务部奏阻开矿一事,之洞疏言:『中国矿产不能不开,外人入股断不能禁。二十年来勾串奸民,私行开采者众矣;既无法律、又无限制,徒失权利,流弊滋大。不如乘此议一定章,使旧开者得补救、新开者有范围』。上大称善。乃采东西各国事例,择善而从,以保主权、惠民生、轻税项,成书两卷;奏上之。在鄂时,德商欲揽收全国洋药、土药税,饵以重贿;之洞严斥之,奏陈其害。大学士荣禄大悟,事遂不行。日本谋借汉口泊船,德人效之,挟兵轮来要;之洞与德使穆默议,卒罢设船之举。总税司赫德建议加田赋、免商贾税厘,政府不敢抗,之洞独疏斥之,得罢。美人精琪图揽中国银币大权,政府已允之矣;之洞与之诘难,上疏陈其谬,事遂中止。美、比合资开粤汉铁路,之洞首发其弊,抗议收回。两国皆不欲出全力拒之,卒绌于之洞威信,举而归我。之洞用财繁浩,而精核计、筹国用、恤民生,往往谤在当时而功在后世。丁酉户部续借洋款,误以江南盐厘二十五万两拨归鄂省;之洞据部文万户沱办晰更正,以脱巨累。庚子赔款,鄂捐一百二十万;之洞以鄂民贫困,设法别筹以应赔款。创筑红关、青山、白沙洲、金口江堤八十余里,鲇鱼套、上新沙石岸十余里,汉口拦湖长堤四十里,以捍水灾。裁鄂省厘捐局卡,改为统捐,以恤商民。平日专持以工代振之论;以为散钱施粥,非善政也。所至多兴工作、造铁路、开矿山、修堤闸、浚河渠、建炮台、筑马路,闲民食力者日常数万人。其视天下之事皆如己事,向无彼疆此界之见。邻省有急,筹助饟械不遗余力。在粤、在江、在楚,先后协助云南、广西、广东、奉天、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军火,以巨万计。其救灾助振,或中、或外,尤不吝巨赀。其用人一秉至公,择贤任能,不苛以文法。澄清吏治,以养廉为首;裁除大小官吏一切陋规,济以公费。深恶酷吏,遇州县审拟重辟,必详慎推求,多有平反者。深痛中国监狱狭暗秽湿,往往瘐毙。其在粤改修南海、番禺监狱、在鄂改修江夏监狱,依西国法式造之,以为模范。平生以登进贤才、护持善类为己任;尤好表章古人,所在祠其先贤、先哲。而自奉俭约,未尝造一屋、置一田。癸卯入对,太后赐银五千两;乃建慈恩学堂,并捐置庄田,以惠士子。又仿范仲淹故事,奏置义庄赡宗族;其同高祖以下,则别置孝义堂义庄一区。没后家无一钱,惟图书数万卷而已。之洞尝与人言,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因取张曲江「无心与物竞」诗意,自号为无竞居士。之洞善为国家用财,不为一己私财;廷臣泥常蹈故,缩肭喜敷衍,多骇其所为。枢臣孙毓汶、户部尚书翁同龢,遇事辄猜沮。醇亲王奕譞为不平,奏请特旨允行;且函告毓汶曰:『勿藉枢廷势恐张某』;且谓同龢曰:『张某为国开生迹、宏远谋,如有缺,当弥缝之』。实则其所用财,大率取之中饱私规,不竭民膏、不侵库款。之洞尝曰:『吾所办之事,皆非政府意中之事;吾所用之钱,皆非本省固有之钱。日在艰苦中,守中庸「勉强而行」一语。然亦竟睹成功者,真侥幸也』。之洞性疏旷,不欲为外吏;既膺疆寄,屡上疏乞休。尝欲读书十年,再出任事;曰:『司马温公已官中丞,而居洛著书十八年;汤潜庵、耿逸庵已官监司,而解组讲学。皆可师也』。之洞电眸、河口,美髯须;善谈论,能连夜不寝。以文章、道德主盟坛玷者数十年,五洲之士皆仰之为中华山斗。光、宣之间,主持变法;藩篱既决,人心益嚣。之洞鉴于末流之弊,怵然不宁;而风会所趋,挽回无术。栋梁既搉,国体斯革;论者追论祸首,资为口实。此之洞所不及料者也。乌虖!岂非天哉!岂非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