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杂记


  古人量酒,多以升斗石为言,不知所受几何。或云米数,或云衡数,但善饮有至一石者,其非一石米及一百斤明矣。案朱昱《杂记》云:“淮以南酒皆计升,一升曰爵,二升曰瓢,三升曰觯。”此言较近。盖一爵为升,十爵为斗,百爵为石。以今人饮量较之,不甚相远耳。

  《礼》有醢酱、卵酱、芥酱、豆酱,用之各有所宜,故圣人不得其酱不食。今江南尚有豆酱,北地则但熟面为之而已,宁辨多种耶?又《桓谭新论》有延酱,汉武帝有鱼肠酱,南越有延酱,晋武帝与山涛致鱼酱,《枚乘七发》有芍药之酱,宋孝武诗有匏酱,又《汉武内传》有连珠云酱、玉律金酱,《神仙食经》有十二香酱,今闽中有蛎酱、鲎酱、蛤蜊酱、虾酱、鱼酱、珠螺酱,岭南有蚁酱,则凡聂而切之腌藏者,概谓之酱矣。乃古之醢,非酱也。

  六朝时呼食为头。晋元帝谢赐功德静馔一头,又谢赍功德食一头,又刘孝威谢赐果食一头,一头即今一筵也。然古未前闻,不知何义。

  稻有水旱二种。又有秫田,其性黏软,故谓之需米,食之令人筋缓多睡,其性懦也。作酒之外,产妇宜食之。又谓之江米。

  百谷之外,有可以当谷者,芋也,薯蓣也。闽中有番薯,似山药而肥白过之,种沙地中,易生而极蕃衍,饥馑之岁,民多赖以全活,此物北方亦可种也。

  娄坚,字子柔,苏州府太仓人,书法为三吴第一。尝曰:“董华亭质美而未学者也。”

  《后汉书》:“梁鸿娶孟光,举案齐眉。”注:“以案为古宛字。”又《汉书。霍光传》:“许后五日一朝皇太后于长乐宫,亲奉案上食。”注:“已前解为宛矣。”

  《尸子》曰:“楚人有粥矛及盾者,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无以应也。”矛盾二字,盖本之此。

  《诗》:“夏屋渠渠。”毛注:“夏,大也。”郑笺:“屋,具也。渠渠,犹勤勤也。言君始于我厚,设礼食大具以食我,其意勤勤然。”正与字书以夏屋为大俎相合。自朱子以屋为房屋,谓渠渠为深广,吕氏严氏皆从之,今人则通称房屋为夏屋矣。

  唐初温大雅撰《创业起居注》,后房玄龄、许敬宗、敬播等以编年体为《实录》,姚思廉始撰《纪传》三十卷。显庆初,长孙无忌与于志宁、令狐德、刘胤之、杨仁卿、顾胤接其后事,复为五十卷。龙朔中,敬宗又领史职,所作纪传,或希时旨,或释私憾,毁誉多失其真。后李仁实、牛凤及皆有续传,而凤及悉收姚、许诸本,欲使其书独行,唐事遂残落殆尽。已而刘知几与朱敬则、徐坚、吴竞更撰之,韦述因加笔削,刊去《酷吏传》为一百十二卷。至德、乾元以后,于休烈、令狐等又足之,柳芳又仿编年法作《唐历》四十卷。

  《孟子》注:“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世尽以公输鲁班为一人。□阅《太平广记》,载鲁班,墩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又六国时有公输班,为木鸢以窥宋城,似两人。又《古乐府》:“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则明系两人矣。

  案《博古图》,古器俱有款识。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凸出者。款在外,识在内,夏器有款有识,商器无款有识。识音炽,今人读款识如见识之识已谬,而有以器物形象为款制者,尤谬之谬也。

  康熙戊辰年夏逢龙之变,殉难者乃湖北巡抚科□粮道叶映榴、松江人□□□□□等诸公耳。其他授伪职者,则有督标中军傅尔学,受伪职为巡抚;督标左营靳其功,受伪职为粮道;督标右营王相、城守李□、督标前营李□及抚标沈嘉相,皆受伪职为总兵。其中惟沈嘉相骈杨兆先、于嘉鱼,首先反正,而王相继之,其他皆骈首受戮。

  夏逢龙于金口败后,逃至黄冈县,为生员易为胜所获,送至将军瓦代军前磔死。其始事于五月二十二日,获于七月二十二日,仅两月耳。

  夏逢龙倡乱时,以谭以礼为伪东阁大学士;蔡□为伪西阁大学士,以胡耀乾为伪中军,赵得为伪总兵,镇守黄州府;汉阳人方□为汉阳府伪知府,易正印为关防。

  湖广提督徐治都,自常德提兵由西南来,军驻金口,檄辰州协镇郭忠孝。忠孝至后二日,盛言金口失地利,不可驻兵,与提督左,遂命驻大均山。提督出兵屡不利,失二把总,急招忠孝来,忠孝恐失大均,辞,得檄而后至。提督见忠孝,涕泣以全军付之,令其总统,后卒成功。

  夷陵镇总兵严弘自西来,驻兵蔡甸。偏沅将军马□自西南来。荆州将军噶□,统满兵由北来,至应城县,为贼所困。江南将军瓦□,统兵自东来,未至而贼灭。

  《史记。始皇本纪》曰:“夫寒食者利衤豆褐。”《汉书。贡禹传》:“衤豆褐不完,班彪王命论思有衤豆褐之亵。”注:“衤豆褐之亵,音树,谓僮竖所著布长襦也。褐,毛布之衣也。”荀卿、淮南诸子亦有之,皆音树,绝无言短褐者。杜诗“颠倒在短褐”应是误刻。

  宋初有《内庭日历》,枢密院录送史馆,所记不过朝见辞谢而已。景德中,始诏王旦、杨亿等十九人撰太祖、太宗两朝史。天圣□年,诏吕夷简、宋绶、陈尧佐等加入真宗朝史,共为一百五十卷,王、蒲宗孟、李清臣又撰英、仁两朝史,为一百二十卷。非寇准而是丁谓,盖托之神宗诏旨。神宗又使曾巩合纂五朝国史,曾巩以忧去。绍兴末,李焘、洪迈始修神、哲、钦、徽四朝史。迈奏四朝诸臣虽贵显,而无事迹可书者,用迁、固史刘舍、薛泽、许昌例,□为列传,书成,共三百五十卷。建炎后,有赵之、李心传、陈均等书,皆编年也。辽有室防、萧韩家奴、耶律庶成、耶律严等所记,金有完颜勖、宗弼、纥石烈良弼、王若虚等所纪。

  膑,五刑中去膝盖骨之名。齐将孙膑,为庞涓断其足,故称孙膑,其名逸不可考,膑非名也。黥,墨刑在面之名。汉英布尝坐法,黥,人称黥布,黥非姓也。今人不察,而称武官有“媲膑并黥”之语,岂不可笑?

  《世说》曰:“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笔端不减陆士衡。”盖惜其有才而不学也。若以半豹作称颂语用,似有未妥。

  周宾《所识小篇》曰:“唐以来六曹尚书各有四司,以本行为头司,余为子司。头司者,吏部郎中、户部郎中之类是也。明初亦仍其职,但改本部郎中皆为总部郎中。洪武二十三年,乃改吏部总司曰选部,户部曰民部,礼部曰仪部,兵部曰司马,刑部曰宪部,工部曰缮部,二十九年始定令称焉。”近见南京一仪部郎为人撰文,自称曰总部,彼盖止知礼部之有总部,而不知各部皆有之也。明初官称与今异者甚多,余尝纂为《明初官制》一卷。

  关音引,目眶也;兆,灼龟也,二者蓍见几微,皆先事而知之。《韵注》云:“吉凶形兆,谓之兆朕。”今人误以关为朕,又倒为朕兆,于古无据。

  《韵会》注:“生曰名,死曰讳。”《左传》:“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礼记。祭义》曰:“文王忌日,必哀称讳。”是名讳二字,其别久矣。今问人之名曰尊讳,自道其名曰贱讳,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