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山海经校注
山海经校注
3 郭璞云:“途,道。”珂案:郭注途,宋本作涂,是也,经文正作涂。
4 珂案:即海内经所谓“巴遂山”也。
流沙出钟山1,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2,西南入海黑水之山3。
1 郝懿行云:“楚词招魂云:『西方之害,流沙千里。』王逸注云:『流沙,沙流而行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本味篇云:『流沙在敦煌郡西,八百里。』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云:『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注云:『流沙,沙与水流行也。』亦言出钟山,西行,极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
2 珂案:宋本作昆仑墟,下同。
3 郭璞云:“今西海居延泽。尚书(禹贡)所谓『流沙』者,形如月生五日也。”杨慎云:“谓形如半月也。唐诗:江畔洲如月。”珂案:郭杨之说流沙,乃诗之构想也。宋沉括梦溪笔谈卷三云:“予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之外皆动,澒澒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或谓:此即流沙也。又谓:沙随风流,谓之流沙。”则是流沙之科学状写也。
东胡1在大泽东。
1 郝懿行云:“国名也。伊尹四方令云:『正北东胡。』详后汉书乌桓鲜卑传。广韵引前燕录云:『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云云。其后为慕容氏。”
珂案:“东胡”已下四节当移海外北经“舜妻登比氏”之后,海内东经“国在流沙中者埻瑞、玺?”已下三节当移于此处。说详上卷“匈奴”节注。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1。地近于燕,灭之2。
1 郭璞云:“今扶余国即濊貊故地,在长城北,去玄菟千里,出名马、赤玉、貂皮、大珠如酸枣也。”郝懿行云:“(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说夫余与此注同,即郭所本也。唯貂皮作貂●,后汉书东夷传又作貂豽。艺文类聚八十三卷引广志曰:『赤玉出夫余。』”
2 郝懿行云:“大雅韩奕篇云:『其追其貊。』谓此。”
孟鸟1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2。
1 郭璞云:“亦鸟名也。”郝懿行云:“海外西经有『灭蒙鸟在结匈国北』,疑亦此鸟也,灭蒙之声近孟。”珂案:郝说是也,详海外西经“灭蒙鸟”节注。
2 珂案:藏经本黄上无赤字。
海内昆仑之虚1,在西北,帝之下都2。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3。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4。面5有九井6,以玉为槛7。面有九门8,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9。在八隅之岩10,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11。
1 郭璞云:“言海内者,明海外复有昆仑山。”郝懿行云:“海内昆仑即西次三经昆仑之丘也。禹贡昆仑亦当指此。海内东经云:『昆仑山在西胡西。』盖别一昆仑也。又水经河水注引此经郭注云:『此自别有小昆仑也。』疑今本脱此句。又荒外之山,以昆仑名者盖多焉。故水经禹本纪并言昆仑去嵩高五万里。水经注又言晋去昆仑七万里。又引十洲记『昆仑山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似皆别指一山。然则郭云海外复有昆仑,岂不信哉。说文(八)云:『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2 珂案: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即最早有关昆仑神话之记叙也。“帝之下都”,郭璞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穆天子传卷二云:“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则此天帝实黄帝也。“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之神陆吾,即此经所记“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之开明兽也,“司帝百服”之鹑鸟(禽经云:赤凤谓之鹑),即开明西凤皇鸾鸟之属也:以传闻不同而略异其辞也。
3 郭璞云:“皆谓其虚基广轮之高庳耳。自此以上二千五百余里,上有醴泉华池,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见禹本纪。”珂案: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云:“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4 郭璞云:“木禾,谷类也,生黑水之阿,可食,见穆天子传。”珂案:穆天子传卷四云:“黑水之阿,爰有野麦,爰有荅堇(祇谨二音——原注),西膜之所谓木禾。”
5 珂案:初学记卷七引此经作上。
6 珂案:吕氏春秋本味篇云:“水之美者,昆仑之井。”淮南子墬形篇云:“昆仑旁有九井。”
7 郭璞云:“槛,栏。”
8 珂案: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引此经作旁有五门。御览卷三八引此经作面有五门。
9 珂案:水经注河水引遁甲开山图荣氏注云:“天下仙圣,治在柱州昆仑山上。”十洲记亦云:“(昆仑)真官仙灵之所宗,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悉记。”则是神话仙话化之自然表现也。
10郭璞云:“在岩闲也。”珂案:谓百神居处昆仑八隅岩穴之间。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可证神处岩穴,在古人质朴的思想观念中,并不足异。
11郭璞云:“言非仁人及有才艺如羿者不能得登此山之冈岭巉岩也。羿尝请药西王母,亦言其得道也。羿一或作圣。”珂案:郭注“羿一或作圣”,宋本、藏经本俱无一字,一字衍。“仁羿”,郭释为“仁人及有才艺如羿者”,嫌迂曲;据近人研究,仁羿,即夷羿,“仁”即“夷”之借字,“夷”之重文古作(入二),与“仁”音形并近,较确。郭云“羿或作圣”,亦通。“非仁圣莫能上冈之岩”,犹海外西经称“龙鱼陵居在其北,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无非对古有才德者之赞美而已。然此处仁羿实当即羿,为有关羿神话之零片而散见于此者。淮南子览冥篇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云:“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为月精”之说,不见于今本淮南子,唯初学记卷一引古本淮南子有之,云“(姮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蠩,而为月精”,此十二字盖后人或以其“不雅驯”,刊落去也。“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者,羿登此(昆仑山)冈岩向西王母请不死药也。西王母或居玉山。西次三经云:“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或居弇兹山。穆天子传卷三云:“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寄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郭璞注:“弇,弇兹山,日入所也;言是西王母所居也。”或居昆仑。大荒西经云:“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虽传说中西王母居地非一,而唯昆仑有不死树及不死药。本卷下文云:“开明北有……不死树。”又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则羿“上冈之岩”之所请者,亦唯有居于昆仑之西王母耳。郭璞图赞云:“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请药西姥,乌得如羿!”是能得其解者。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1。
1 珂案:宋本下有“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九字,明藏本、吴宽抄本、清吴任臣本、汪绂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并有之,当系脱文。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1。
1 郭璞云:“禹治水复决疏之,故云『导河积石』。”珂案:此积石山盖即西次三经所云“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之积石山也,郝懿行以此为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非也,说详该节注。
洋水1、黑水2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3。
1 郭璞云:“音翔。”郝懿行云:“高诱注淮南墬形训云:『洋水经陇西氐道东至武都为汉阳(阳字疑衍——珂),或作养(今本高注养下有水字——珂)也。』水经注(漾水)引阚骃云:『汉或为漾,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水。』是洋水即漾水,字之异也。”珂案:书禹贡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即此洋水也。
2 珂案:书禹贡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又云:“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即此。
3 珂案:羽民已见海外南经。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1,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2。
1 郭璞云:“(汉书)西域传:『乌弋国去长安万五千余里,西行可百余日,至条枝国,临西海。长老传闻,有弱水西王母云。』(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亦曰,长城外数千里,亦有弱水。皆所未见也。淮南子(墬形篇)云:『弱水出穷石。』穷石今之西郡●冉,盖其派别之源耳。”珂案:郭注“●冉”,何焯校“删丹”;黄丕烈、周叔弢校同,云以汉晋地理志参校。弱水已见前卷“窫窳”节。
2 珂案:海外南经云:“毕方鸟在青水西。”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1。开明兽身大类虎2而九首,皆人面3,东向立昆仑上4。
1 郭璞云:“灵渊。”郝懿行云:“即海内北经云『从极之渊,深三百仞』者也。”珂案:海内北经云:“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郝说是也。
2 珂案:宋本、毛扆校本、藏经本“类虎”下均有郭注“身或作直”四字,今脱去。
3 珂案:开明兽即西次三经神陆吾也,已见本章“海内昆仑之虚”节注2。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原作『有文有尾』,王念孙云:二有字衍,从删),皆白——处之。”即神陆吾,亦即开明兽也。
4 郭璞云:“天兽也。铭曰:『开明为兽,禀资干精,瞪视昆仑,威振(藏经本作震——珂)百灵。』”珂案:铭亦郭氏图赞也。今图赞云:“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昆山,威慑百灵。”与此略异。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1。
1 珂案: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郝懿行云:“鹑鸟,凤也;海内西经云:昆仑开明西北皆有凤皇,此是也。埤雅(卷八)引师旷禽经云:『赤凤谓之鹑。』”即此。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1、文玉树2、玗琪树3、不死树4。凤皇、鸾鸟皆戴瞂5。又有离朱6、木禾、柏树、甘水7、圣木8曼兑9,一曰挺木牙交10。
1 珂案:海外南经云:“三珠树生赤水上。”疑即此。淮南子墬形篇云:“增城九重,珠树在其(昆仑)西。”即此珠树也。列子汤问篇云:“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则又不死树之类,盖亦传说之演变也。
2 郭璞云:“五彩玉树。”珂案:淮南子墬形篇云“玉树在其(昆仑)西。”楚辞离骚王逸注引河图括地象云:“昆仑上有琼玉之树。”即此之属。
3 郭璞云:“玗琪,赤玉属也。吴天玺(孙皓年号——珂)元年,临海郡吏伍曜在海水际得石树,高二(宋本、藏经本作三——珂)尺余,茎叶紫色,诘曲倾靡,有光彩,即玉树之类也。于、其两音。”郝懿行云:“郭注见宋书符瑞志,唯二尺作三尺,茎叶作枝茎,诘曲作诘屈为异,其余则同。但据郭所说,则似珊瑚树,恐非玗琪树也。玗琪见尔雅释地。又穆天子传(卷四)云:『重●氏之所守,曰玗琪、●尾。』”
4 郭璞云:“言长生也。”珂案:不死树已见海外南经郭注:“员邱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文选思玄赋李善注引此经云:“昆仑开明北有不死树,食之长寿。”又引郭注:“言常生也。”今经无此语,注常生作长生。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菜之美者,寿木之华。”高诱注云:“寿木,昆仑山上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是寿木即不死树也。淮南子墬形篇亦云:“不死树在其(昆仑)西。”
5 郭璞云:“音伐,盾也。”郝懿行云:“太平御览三百五十七卷引此经瞂作盾。”王念孙、毕沅校并同郝注。珂案:今影宋本御览作●,则是瞂之讹也,郝氏等三家所见本均同误。
6 珂案:离朱即踆乌,已见海外南经“狄山”节注。
7 郭璞云:“即醴泉也。”珂案:史记大宛传云:“禹本纪言昆仑上有醴泉。”
8 郭璞云:“食之令人智圣也。”
9 郭璞云:“未详。”珂案:圣木曼兑,当是一物,曼兑即圣木之名也。
10郭璞云:“淮南作璇树;璇,玉类也。”郝懿行云:“淮南子(墬形篇)云:昆仑之上有璇树。盖璇树一名挺木牙交,故郭氏引之。疑经文上下当有脱误,或挺木牙交四字即璇树二字之形讹亦未可知。璇当为琁。高诱注淮南墬形训云:琁音穷,是也。明藏本牙作互。臧庸(清人——珂)曰:『挺木牙交为曼兑之异文,兑读为锐,挺当为梴,字之讹也。』”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1,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2。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1 郭璞云:“皆神医也。世本曰:『巫彭作医。』楚词(招魂)曰:『帝告巫阳。』”珂案: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十巫中有巫彭,即此巫彭也。余巫礼郝懿行以为即巫履(礼之义履也),巫?即巫凡(?与凡音近),巫谢即巫相(谢与相声转),十巫与此六巫名皆相近,而彼有“百药爰在”、此有“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药以距之”语,巫咸、巫彭又为传说中医道创始者,此经诸巫神话要无非灵山诸巫神话之异闻也。故郭璞注以为“皆神医也”;然细按之,毋宁曰,皆神巫也。此诸巫无非神之臂佐,其职任为上下于天、宣达神旨人情,至于采药疗死,特其余技耳。操不死神药以活窫窳,当亦奉神之命,非敢专擅也。郭氏图赞云:“窫窳无罪,见害贰负;帝命群巫,操药夹守;遂沦弱渊,变为龙首。”是能得其情状者。参见海内经“九丘建木”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