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丛谈


  五年庚申恩科乡试。顺天主考:尚书刘权之、侍郎英和(煦斋)、侍郎陈嗣龙。

  六年辛酉科会试。主司:尚书达椿(香圃)、彭元瑞、侍郎平恕(山阴人)、蒋曰检。会元马有章,老于中书舍人。

  六年辛酉乡试。顺天主考:内阁王杰、侍郎初彭龄、詹事那彦成。本科奉旨,宗室子弟准其应试。定例一场四书八比文一篇,八韵诗一首。八月十七日进场,其文不经房官校阅,由主考选取墨卷若干本,进呈钦定,取中者,先期另榜揭晓。其会试亦另场考试,先期揭晓,归于满汉士子一体朝考。殿试进士有翰林、分部、笔帖式三项用,无中书及归班两途。举人截取,以宗人府笔帖式用,无大挑外选之途。场中虽一文一诗,朝进暮出,时晷已迫,且须字画端楷,不脱不注,往往以一眚而黜者有之,似较满汉榜尤难。

  七年壬戌会试。主司:尚书纪昀、总宪熊枚、阁学玉麟(授之)、戴均元。中式二百四十五人。鼎甲皆江南人。元和吴廷琛会状联元。山阳李宗、宝应朱士彦皆官至尚书。

  九年甲子乡试。主考:大学士董诰、侍郎玉麟、太仆莫晋。

  十年乙丑会试。主司:内阁朱、尚书戴均元、侍郎恩普(梦符)、英和。中式二百三十二人。大兴徐鉴、徐铨,分宜习家驹、习家来兄弟同登。状元彭浚、探花何凌汉皆湖南人。榜眼徐,长洲人。

  十二年丁卯乡试。顺天主考:尚书戴衢亨、侍郎觉罗桂芳、蒋予蒲。

  十三年戊辰会试。主司:阁臣董诰、尚书邹炳泰、阁学秀(字楚翘,他塔拉氏,避成庙讳,改名。满洲正蓝旗人)、侍郎顾德庆。中式二百五十八人。

  十三年戊辰万寿恩科乡试。顺天主考:尚书曹振镛、侍郎潘世恩二人。

  十四年己巳万寿恩科会试。总裁:内阁费淳、尚书王懿修、侍郎英和、阁学贵庆。状元洪莹。榜眼廖金城,后改名鸿荃,官至尚书,重赴琼林。探花张岳崧,琼州府安定县人,远在海外,历代鲜有科名。本科张岳崧以第三人及第,且有书名,足征圣朝文教遐被。

  十五年庚午乡试。顺天主考:内阁刘权之、侍郎陈希曾、朱理。

  十六年辛未会试。总裁:内阁董诰、尚书曹振镛、侍郎胡长龄、文干四人。中式二百三十七人。固始祝庆蕃、祝庆扬兄弟同登,旋丁忧,甲戌补殿试。榜眼王毓吴、探花吴廷珍,皆吴县人。王毓吴后归宗改名吴毓英。

  十八年癸酉乡试。顺天主司:协揆邹炳泰;侍郎卢荫溥;阁学果齐斯欢,字益亭,镶蓝旗宗室,壬戌翰林,素有书名,与诒晋斋出入,风流诗酒,有名士气,且善射。此宗室典试之始。是科福建主考胶州孙汶、济宁李德立,取中龚文焕、龚文炳、龚文辉兄弟三人同登。

  十九年甲戌会试。主司:吏尚书章煦、工尚书周兆基、礼侍郎觉罗宝兴(献山)、礼侍郎王宗诚。中式二百十人。状元龙汝言。榜眼祝庆蕃。探花伍长华,江苏上元教门,此为教门鼎甲之始,后官至巡抚。仁和陆尧春、陆以ピ父子同登。

  二十一年丙子乡试。顺天主考:大学士富阳董诰(蔗林)、侍郎当涂黄钺(左田)、侍郎萧山陆以庄。解元王定莘。黄侍郎官至尚书,享年九十余,供奉出身。

  二十二年丁丑会试。内阁曹振镛、尚书戴均元、刑侍郎秀、户侍郎姚文田(秋农)。鼎甲:吴其、凌泰封、吴清鹏。

  二十三年戊寅恩科乡试。顺天主考:尚书汪廷珍、侍郎刘之、周系英。福建主考张敦颐道卒,仅副考陈诗一人入闱。

  二十四年己卯恩科会试。协办大庾戴均元(可亭)、尚书如皋戴联奎(紫垣)、礼侍郎青阳王宗诚(莲府)、正唐满洲那彦成(绎堂)。状元蕲水陈沆(秋舫),榜眼慈溪杨九畹(余田),探花益阳胡达源。是科宗室榜中四人,正蓝旗宗室铁麟(仁山)、鄂尔端(午桥)、讷勒亨额(鲁斋)兄弟同登,皆至九列,饶余亲王之裔也。

  二十四年己卯乡试。顺天主考:尚书茹、吏侍郎恩铭(字兰士,原名因避成庙讳,改铭字)、侍郎王以衔(勿庵)。江宁陈维屏、陈维垣兄弟同登。

  二十五年庚辰会试。主司:尚书卢荫溥、黄钺、侍郎吴芳培、善庆(乐斋)。状元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三元及第。榜眼许乃普、探花陈銮皆至八座。

  道光元年辛巳恩科乡试。顺天主考:阁臣戴均元、尚书那彦成、阁学顾皋。

  二年壬午恩科会试。总裁:尚书英和、汪廷珍、侍郎汤金钊、李宗。探花罗文俊、会元吕龙光皆广东人。

  二年壬午正科乡试。顺天主考:户部尚书黄钺、刑侍郎韩文绮、恩铭。广西主考许乃济、河南主考许乃普兄弟。

  三年癸未科会试。总裁:大学士曹振镛、礼尚书汪廷珍、吏侍郎王引之、户侍郎穆彰阿(鹤舫)。中式二百四十人。会元杜受田。鼎甲:广东林召棠,江苏周开麒、王广荫。状元素有文誉,大魁后即不出。山东章邱县刘家麟、刘家龙兄弟同登。

  五年己酉乡试。顺天主考:尚书玉麟(研农)、总宪姚文田、少农顾皋。

  六年丙戌会试。总裁:阁臣蒋攸、尚书汤金钊、王鼎、副宪陆以庄。二甲第一名进士麟魁(梅谷),为满洲人中传胪之始。是科广东举人陆云,年一百四岁,三场完竣,未经中式,赐国子监司业衔。(麟魁姓索绰罗氏,官至协揆,谥文端。)

  八年戊子乡试。顺天主考:协揆卢荫溥、尚书王鼎、户侍郎李宗。解元王松陵。

  九年己丑会试。总裁:阁臣曹振镛、兵尚书玉麟、户侍郎李宗、兵侍郎朱士彦、光禄卿吴椿五人。近科罕有典五人者也。中式二百十人。

  十一年辛卯恩科乡试。顺天主考:阁臣卢荫溥、吏侍郎宝兴、户侍郎李宗。

  十二年壬辰恩科会试。总裁:吏尚书潘世恩、刑侍戴敦元、户侍穆彰阿、兵侍朱士彦。中式二百三名。

  十二年壬辰乡试。顺天主考:户尚书王鼎、兵尚书那清安(竹汀)、都宪白、刑侍郎史致俨四人。

  十三年癸巳科会试。主司:阁臣曹振镛、阮元(芸台)、兵尚书那清安、工侍郎恩铭(兰士)。中式二百二十人。探花蒋元溥,乃辛未状元蒋立镛之子。状元汪鸣相、榜眼曹履泰皆江西人。

  十四年甲午乡试。顺天主考:协办大学士穆彰阿、礼尚书史致俨、尚书汪守和、刑部侍姚元之。贵州正考官詹事宗室德诚,为宗室典试外省之始。

  十五年乙未会试。主司:协揆穆彰阿、工尚书何凌汉、吏侍郎文庆、兵侍郎张鳞。中式二百六十九名。鼎甲刘绎、曹联桂皆江西人,乔晋芳山西人。

  十五年乙未乡试。顺天主考。吏尚书汤金钊、工侍郎吴杰、吏侍郎申启贤、少卿毛树棠。鼎甲林鸿年、何冠英皆福建人,苏敬衡山东人。

  十七年丁酉乡试。顺天主考:协揆王鼎、吏侍郎陈官俊、户侍郎文庆(孔修)。

  十八年戊戌会试。主司:阁臣穆彰阿、尚书朱士彦、礼侍吴文镕、工侍廖鸿荃。

  十九年己亥恩科乡试。顺天主考:阁臣潘世恩、尚书何凌汉、侍郎宗室恩桂(小山)、徐士芬。

  二十年庚子恩科会试。主司:阁臣潘世恩、尚书龚守正、刑侍郎隆文(云章)、户侍郎王玮庆。

  二十年庚子乡试。顺天主考:阁臣王鼎、工尚书廖鸿荃、工侍郎文蔚(露轩)、礼侍郎贾桢。是科江南主考侍郎文庆、编修胡林翼,因携带举人某某入闱取校试卷,事觉,皆落职(后皆起复捐复为名臣)。

  二十一年辛丑恩科会试。总裁:阁臣王鼎、户尚书祁{宀隽}藻、户侍郎杜受田、工侍郎文蔚。鼎甲:临桂龙启瑞、大兴龚宝莲、新建胡家玉。

  二十三年癸卯乡试。顺天主考:礼尚书麟魁(梅谷);兵尚书许乃普(滇生);祭酒花沙纳(松岑),德壮果公之次孙也。

  二十四年甲辰会试。总裁:尚书陈官俊、侍郎徐士芳、文庆(温将军之曾孙,永总督之孙)。

  按今之顺天乡试,满洲、蒙古为满字号(会试蒙古另编蒙字号)。满军为合字号,直隶生员为贝字号。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为北皿,江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为南皿,川、广、云、贵、甘肃为中皿。

  ●卷十一◎满洲字满洲旧都在辽沈之东,虞舜营州之域,轩辕苗裔之封。又东渡鸭绿江,则箕子之国在焉。登荣成县成山岛东望,对峙者为朝鲜,迤北者为辽东,一苇可航,海天相接。辽东、朝鲜两地,有方言,无方字。逮秦汉而后,竹书蝌蚪,迹熄风澌。朝鲜始终内附,故得与中原风气转移,知习楷字。我满洲习尚骑射,自漆书竹简一付焚如,韦编之士,亦不复更从世风规画楷隶。其后龙兴鼎盛,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初未尝有清字也。我太祖高皇帝己亥年二月辛丑朔,始欲以蒙古字改制国书,乃谕儒臣额尔德尼、噶盖曰:“汉人读汉文,凡习汉字与未习汉字者,皆能听而知之。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皆听而知之。今我国之语,必译为蒙古语,读之始解,其未习蒙古语者,仍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返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二臣更请制字之法,太祖曰:“阿字下合一麻字,非阿麻乎;额字下合一墨字非额墨乎。吾筹之已悉,尔等试书之,何为不可。”额尔德尼遂与噶盖遵依睿谟,将蒙古字编辑连写,制为国书,创立满字,颁行域内。今所用满文连合数字为一者,皆额尔德尼等承旨拟制者也。其后又命儒臣大海增添圈点,分别语气,其法盖备。又以满文与汉字对音未全者,于十二字母之外,增添外字;其不能尽叶者,则以两字连写,切成一字。用韵之巧,较汉文反切法更为稳叶。康熙十二年四月辛亥,圣祖仁皇帝特谕傅达礼曰:“满汉文义,照字翻译,可通用者甚多,后生子弟,渐致差谬。尔任翰林掌院,可将满语照汉文字汇,发明某字应如何用,某字当某处用,集成一书,使有益于后学。此书不必太急,宜详慎为之,务期永远可传。”其后斟酌损益,至二十余年,始克脱稿刊行,即今之《清文鉴》也。清字既定,乃诏修汉字汇,为《康熙字典》一书。于是满汉字学咸备。宇内操觚之士,始无鲁鱼亥豕之误矣。额尔德尼,姓纳兰氏,满洲正黄旗人,官至内院巴克什(即儒臣之称)。缘事伏辜,追谥文成;噶盖之氏爵未详,曾官扎尔固齐,仅附见于额尔德尼传中;大海,姓觉罗察氏,满洲正蓝旗人,亦官巴克什,谥文成,卒年止三十八岁;傅达礼,姓吴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官至翰林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皆通达汉文蒙文者也。大海之名,又作达海,盖满字对音书写,初未甚定也。

  按十二字母之声,以汉字对音书之,为阿、额、伊、倭、乌、渥、那、讷、呢、诺、呶、娜,皆作平声读。凡婴儿堕地学语,莫不由此数声而先,是天籁也。

  又按汉文造字之初,起于象形象意,故字字有义。满文造字始于取声成书,故单写有音无义,必联缀成之,始能成语。字虽不多,不患雷同,转比汉文一字数解者易辨也。

  ◎克食音柯施克食二字,或作克什,盖满汉字谐音书写,有不必尽同者,如兀术亦作乌珠,厄墨亦作额谟。考清语克什,之义,为恩也,赐予也,赏赉也,故恩骑尉曰克什哈番,天恩曰阿布喀克什得。近人泥于食字,误克食为尚膳,尝见大臣志传中,曰赐克食几次,是叠书满汉赐赐两字,殊费解也。愚臆志传用汉文者,除人名地名外,似不必杂入清语;亦如清文中,除人名地名仍还汉音外,他辞不得杂入汉语也。如必以遵用当时传宣之词为敬,则当作某月日蒙克什御膳若干品,庶于满汉文气兼至矣。

  ◎尚书房道光年奉旨改上书房尚书房在乾清宫东南庑北向,皇子读书之所也。皇子年六岁,入学就傅。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掌院学士,保荐品学兼至翰林官若干员引见,次日诏对便殿,察其器识端谨者,钦点某某为某皇子授读师傅。又派一二员副之,谓之上书房行走。得预斯选者,咸具公辅之望。每日皇子于卯初入学,未正二刻散学。散学后习步射,在圆明园五日一习马射。寒暑无间,虽婚娶封爵后,读书不辍。道光年间,惠亲王年将四十,兼掌职任,公事毕照常读书。咸丰五年,恭亲王初解军机,仍赴上书房读书。是以我朝诸王,皆能通达简翰,雅度端凝,良由积学功深,有非寒士所能者也。

  皇子冲龄入学读书,与师傅共席向坐。师傅读一句,皇子照读一句,如此返复上口后,再读百遍,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谓之熟书。约隔五日一复,周而复始,不有间断,实非庶士之家所及也。

  每日功课,入学先学蒙古语二句,挽竹板弓数开,读清文书二刻,自卯正末刻读汉书,申初二刻散学。散学后晚食。食已,射箭。每日一朝于上前及皇太后、皇后宫。率以为常,惟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余日虽除夕亦不辍也。

  按《梦余录》文华傍室一编内载:明季太子出阁读书,讲官陈经于案,讲官读一句,太子照读一句,或五遍,或十遍,大约读重于讲,故官衔读列于讲之前,然通命之曰讲官云云。是胜国授读之法,不如本朝诵读之勤多矣。

  按授清文者谓之塞傅(清语师也)。授弓马、蒙古语者曰谙达(清语作保傅解)。

  又谨按同治初年,弘德殿启迪圣学之制,上御读案,南面正坐,师傅共案傍坐,与授皇子读书之体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