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阳见闻录


  虎子花

  一名月桃,色白微黄;倒垂一茎,可数十蕊,香颇浊。五月始开,叶可裹粽。

  消息花

  一名刺球。本高数尺,有刺,秋冬开黄花,似菊而小,细攒如绒,形如治耳器;香颇清逸。根可染绛,名番苏木。冬月盛开,人家篱落多植之。

  番绣

  叶厚可一钱,蔓生,花色白,底瓣如通草心,微红而坚,明亮如矾。

  献岁菊

  献岁菊,立春始开;点缀篱间,彷佛重阳风景。

  蝴蝶花

  蝴蝶花,高盈丈,色内红外黄。

  指甲花

  指甲花,树高丈余,枝条柔弱,叶如嫩榆;捣以染指甲。色同凤仙花,白色、朵细、香清。

  栀花

  栀花,名百叶黄,亦名玉楼春。

  含笑花

  含笑花,五瓣,淡黄色。

  龙船花

  龙船花,又名頳桐。高不盈丈,叶似桐花,红如火,一茎数十朵。五月竞渡时盛开,故名。

  簪奈花

  「丹铅录」云:晋书都人簪奈花,即今茉莉花。台地有番茉莉,另为一种。花径寸,每开百余瓣,望之似白菊。既放,可得三日,不似内地茉莉晨开暮落。一名三友花,一名叶上花。

  暹兰

  暹兰,即树兰,花细碎如黍,色黄。以种出暹罗,故名。

  夹竹桃

  夹竹桃,一名「俱那异」,一名「半年红」。

  四英花

  四英花,藤本,春末开花,瓣小而白,香甚清。

  泼雪

  泼雪,一名喷雪。叶深碧,开小白花。每开以千百计,乍望如雪,故名。

  金丝蝴蝶

  花黄,瓣有须,状如蝴蝶;一名金茎花。仙岛有金茎花,语云:「不戴金茎花,不得列仙家」。

  莲蕉

  莲蕉,似美人蕉,而花大数倍。其状似莲,其花从叶中抽出。

  素馨花

  此花,藤本;多延缘竹木。花白如雪,二、三月盛开,至四月而歇

  迎春花

  即玉兰,内地正、二月开,台地北路七、八月亦开。

  交枝莲

  交枝莲,藤本;花五瓣,白色。其藤互相萦绕。

  。果品

  槟榔

  台地男女均嗜咀嚼不去口,唇齿皆殷。客至,必以献,即以代茶。妇人嚼成黑齿,乃称佳人。台人呼槟榔为枣,细嚼,麻缕相属;即大腹皮。剖其中含水少许,甚甘。逮成粒,即鸡心槟榔。既熟,则如鸡卵,绉而紫黑,以蒌叶、石灰食之刺口。

  甘蔗

  台地多蔗,以蔗管嵌金饰玉为鸦片烟枪。又呼烟枪为「风车」。

  地瓜

  台人呼红藷为地瓜。地瓜最多,大者十余觔重。家家和米煮粥以佐瓮飧。内地人不合水土,食地瓜最宜。

  波罗蜜

  波罗蜜树高数丈,叶如苹婆。花实难得;或以刀砍之,则实。实生,附树干。出内山,大者数十觔,形如佛头,又若瘿瘤,大可如瓠。剖食其子,似菱、似栗;瓤不可食。波罗蜜为天波罗,黄(梨)为地波罗。西域种,本名「曩伽结」。张鹭洲诗:「清果菩提绕室香,金包相橘丽繁星;更怜斗大波罗蜜,磥砢真同佛发青」。土人言树有牝牡,核长者为牝,圆者为牡。牝者结实多,肉香如蜜。又有黄瓤、白瓤之别,谓之金苞、银苞。又汁多者为湿苞,汁少者为干苞;干苞者,肉脆、味较胜。

  黄梨

  黄梨,名黄来,一名菠萝。台地六月熟,味颇甘美;性热,发病不宜多食。置之几案,尚有清香。

  檨子

  檨子,俗称番蒜。大者合抱,叶浓、花淡,高树多阴。实如猪腰,青皮、黄肉,土人甘之。番檨有三种:香檨为上,肉檨、木檨次之。切片腌食,名蓬莱酱。台属二百年来未得馆选,常以此勖多士。考字书无檨字,「居易录」作番蒜;从之。

  柑子

  柑子以彰化西螺为最美;东螺亦出柑,其味特苦。蒂如梅花,色红、微黄,大者如钵,味甘而鲜。又有柑子、蜜橘之类,形如弹丸;土人和糖以充茶品。

  柚子

  麻豆堡所产柚子,大不逾瓯柑;皮青蒂尖,味甘芳,核细如黍,比平和内园柚尤佳。

  凤凰蛋

  似栗而香,味特胜;俗名冰弸,形如皂荚子。

  梨仔茇

  梨仔茇,即番石榴。其气臭甚,不可近;土人以为珍果。

  菩提果

  菩提果,种出荷兰,一名香果。花有须,无瓣,白色。其实中空,有细绒属蒂,状如蜡丸。又与南无相似;又似枇杷,鲜青、熟黄,味甘而清。

  释伽果

  释伽果,一名佛头果,一名番梨。树高出墙,实大如柿,色碧、纹绉,如释伽头。味甘,微酸而腻。

  鹰爪桃

  鹰爪兰,一名油兰,花似兰无心,香味滞腻。结子如枣,名鹰爪桃。

  加非果

  英商杜西凌向白吻坪左近购地数十亩,布种「加非」番果甚多。

  西瓜

  西瓜盛于冬月,台人元旦多啖之。安、凤两邑,每岁进西瓜。八月下种,十一月成熟,气候迥异。唐时用以充贡;唐王建诗云:「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番木瓜

  番木瓜,一干直上,色如青桐,叶生树梢,花色白,出杈桠间,结实棱,无香味,与内地木瓜绝不类。居民用盐渍以充蔬,或浸以酒可疗足疾,臭不可闻。

  软雾

  软雾,一名翦雾,一名染雾;大如蒜蒂,锐头圆形,似石榴。花蕊色白、微红,莹润可爱。味清甘,同苹婆。

  公孙橘

  公孙橘,前生者红,后生者青。花实四时相续,大如金橘,肉酸味苦,与内地橘异;仅堪娱目。

  金瓜

  金瓜叶干同茹,花五瓣,淡紫色,结实酒杯大。有初白、后黄者,形员而长;又有猩红色者,形扁;皆可供玩。

  桄榔

  木似棕树,有节,似大竹。树杪挺出数枝,开花成穗,结子如青珠;皮生粉,赤黄色,如面可食。

  落花生

  一名长生果。福清县志:出外国,昔年无之。蔓生园中,花谢时,其中心有丝垂入地,结实,故名。一房可二、三粒;炒食,味甚美。康熙初年,僧应元往扶桑觅种,寄回。亦可压油。今闽省产者,出兴化为第一,名黄土,味甜而粒满;出台湾,名白土,味涩而粒细。其皮煎之不熟,食之令人泻。一名土豆。

  。草部

  蒲草

  似莞而扁,春生于水涯,滑而坚韧,可为席;折不少损,且沁汗。

  风草

  春生,可占台期。无节无台,一节即台一次,节多台多,甚验。

  乳草

  附地而生,枝细叶红,背微红,妇人乳少和肉煮食能多乳,或云未孕者食(之)亦流乳汁。

  蒌草

  一名荖,又名扶留藤。蔓生,叶如桑花、如僵蚕,色绿味辛;或云即荜茇。根为荖藤,色白微红;台人取之切片,长寸余,和蛎灰夹槟榔枣食之。叶以觔论,运鬻内地,年以数百万觔计。闽、广人食槟榔多裹以荖叶,味尤辣。

  蛇草

  凤山有蛇草,状如波薐;蛇伤,泡酒煎服立愈。唐李卫公诗云:「愁冲毒雾逢蛇草」,若以蛇草为不敢近,殆别为一种欤?抑以蛇所经过毒沾草上、人畏近之故名欤?

  珊瑚草

  珊瑚草,生海底,状类珊瑚。枝干极纤小,色亦黑,高可七、八寸。渔人网鱼常得之;载小盆内,亦可供玩。予在台湾道署中见二枝,土人呼为珊瑚草,又呼为珊瑚。按通雅云:铁树生海底,出水即坚,高尺余,色如帆,一名石帆;左思赋:草则石帆水松是也;恐即系此种。范至能言有石梅、石柏生海中,乃小如铁树;「七修类纂」言粤西铁树有忽开花者,乃别一种也。

  。鳞介

  文昌鱼

  文昌鱼,产漳州。曝干,状类银鱼。台人以为珍味;予在道署食之,殊觉名不副实。

  鲨鱼

  鲨鱼翅,出南路嵌顶及澎湖。每岁十一月,渔人取之,率载海舶往江、浙货价。「稗海纪游」云:鲨鱼胎生,市得一鱼,可四、五觔,用佐午炊,庖人剖腹,一小鱼从中跃出,更得五、六头,投水中皆游去。「赤嵌笔谈」云:鲨鱼类不一,龙文鲨、双髻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乌鲨,口阔,大者数百觔,能食人。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并断。圆头鲨,亦食人。鼠髻鲨,皮白,齿如梳。蛤鲨,口阔尾尖。油鲨,身圆而长似虾尾。泥鳅鲨,口尖。青鲨,身青色。扁鲨,身扁尾小。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狗缠鲨,身长尾尖。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

  芦鳗

  芦鳗产海边,随潮登岸,食芦笋;潮退入溪田中,不能去,方可得。渔人或迹其往来之路,以灰布之,俾涎沬粘糊,随手可取。身花五色,长四、五尺,全似鳗而身短,有重至二、三十觔者。味极肥美。「岭南杂记」云:芦鳗背黑,有类乌鳢,其色稍异。

  海翁鱼

  海翁鱼,即海鳅也;皆属胎生;大者如山。诸罗志云:后垄番社有脊骨一节,高可五、六尺,两人合抱,未满其围;另有肋骨一段,大如斗,诸番以为枕。「海槎余录」云:海鳅乃水族之极大而变易不测者。梧川山界有海湾,上下五百余里,横截海面,且极其深。当二月之交,海鳅来此生育,隐隐轻云覆其上,人咸知其有在也。俟风日晴暖,则有小海鳅浮水面,眼未启,身赤色,随波荡漾而来。土人用舴艋装载藤丝■〈纟索〉如臂大者,每三人守一茎,其杪分赘逆须枪头二、三支于其上,溯流而往,遇则并举枪中其身,纵■〈纟索〉任其去向;稍定时,复似前法施射一、二次,毕则棹船并岸,徐徐收■〈纟索〉。此物初生,眼合无所见,且枪疼,轻漾随波至。至渐登浅处,潮落搁置沙滩,不能动举。举家分脔其肉作煎油,用亦大矣哉。「述异记」云:海船至七洲洋,一夜阴云晦昧,星月无光,忽有火山从后起,光烛帆上如野烧返照,渐与船并;水工竞以木扣舷不绝响,约二更次方隐,知为海鳅目光。柁挂其体,捩柁横开,始得脱耳。屈大均云:海鳅身长百里,口中喷火,能吞巨艚。予往来厦南,闻诸土人云:每岁天后三月诞辰,必有海鳅来朝,或潮退偶困泥沙,土人取大木长数丈,直挂其口,竞入腹内,割取脂膏数千石;及潮至,仍掉头摆尾而去。

  乌鱼

  乌鱼,即鲻鱼,形似鱮,于冬至前后先出彰化之鹿仔港,次及安平镇,南至凤山之琅峤,放子石罅中,仍转而北。冬至前所捕曰「正头乌」,肥而美;后之所捕曰「倒头乌」,瘦而味劣。渔人伺其时,先向凤山县请旗。旗以白布为之,书「乌鱼旗」字,并船户姓名,钤盖县印,插于船首,出海采捕,土人谓之「讨乌」。大者五、六觔,小者一、二觔,味甚甘美;腹有鱼子,腻滑,性能败血,有血症者忌食之。

  麻虱目鱼

  麻虱目鱼,状如鲻鱼,细鳞。产陂泽中,夏秋盛出,台人以为贵品。

  飞藉鱼

  飞藉鱼,有两翼,疑沙燕所化。渔人俟夜深悬镫以待,乃结阵飞入舟。

  两头龟

  台北有龟,生两头;洪雪塘别驾亲见之。

  蟳

  蟳有京蟳、水蟳之别。京蟳小而多肉,生搯其脐,足不甚动;水蟳大而少肉,壳中皆水,生搯其脐,则螯足俱动;买者以此别之。其名京者,犹可以贡京之义。台湾人则以膏多者为红蟳,无膏者为菜蟳;又统称曰「大脚仙」。谢金銮志谓:蟳一螯小、一螯大,即拥剑也。按拥剑与蝤蛑俱列吕亢十二种图,则两种也。孙银槎「曝书亭诗志集注」引王懋宣闽大纪谓:蟳即蝤蛑,则一种也。若蝤蛑又即拥剑,是一种而三名矣。吕亢作图,当必办明;惜今不传,不能证其异同也。

  ■〈句黾〉■〈辟黾〉龟

  龟四足,漫无指爪,常从海岸赴山凹伏卵;人伺其来,尾而逐之。其甲可乱玳瑁,亦用以饰物;但质薄而色浅。

  。兽类

  六足牛

  台湾县乡间有牛,生六足;二足从背上倒垂而下。

  琅峤猫

  琅峤山生番所居产猫,形与常猫无异;惟尾差短,自尻至末大小如一。咬鼠如神;名琅峤猫,又名番猫,颇难得。

  台鹿

  台地多鹿,皆出内山生番地。内地人以至台湾必饫餍鹿肉,不知欲求生鹿肉一脔不可得也。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予在道任,闻某店内一鹿将杀之,购一肘食之,味亦不甚佳。鹿茸不及川产,而价数倍;鹿筋、鹿脯价亦昂。就鹿取其皮,谓之胎皮;长不盈尺,其毛似有似无,梅斑点隐隐,文采可观。往时皮一张价不过银二、三钱,近因采取过多,计皮一张价至番银二、三十大圆,且无市者。「使槎录」云: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煎胶二十余觔.鹿虽多,街市求一脔不得。冬春时,社番截成方块,重可觔余,皆用盐渍;运致府治,色黑味变,不堪下箸,而值亦不轻。「稗海纪游」云: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岁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岐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社得小鹿,通体纯白、角才两岐,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也。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复解,每岁止增一岐也。

  野牛

  近生番深山产野黄牛,千百为群;诸番取之,用以耕田、驾车。陈小崖「外纪」云:荷兰时南北两路设牛头司,取其牡者,驯狎之;阉其外肾,以耕。其牝则纵诸山,以孳生。「台海釆风图」云:取野牛之法,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扃闭而饥饿之,徐施羁靮,豢以刍豆,与家牛无异。「岭南杂记」云:山牛与牛无异,但眼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