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阳见闻录


  。庙宇(城池附)

  天后庙

  北港有天后庙,间数年,必请神像来拜郡城天后。届时香火之盛,日数千人。按天后,湄洲人。海舟遇风,呼吁天后,见红灯来则生。

  白龙庵

  俗传观音亭街井内获一香炉,镌有「福省白龙庵」五字。因此,建庙后遂为戍兵祷神求福之所。

  高公祠

  高南卿大令,高邮人,以名翰林出宰闽中,罹于台湾湾里街之难,奉旨给恤、建祠。

  沪尾古庙

  距沪尾十里许,有一古庙,不知所祀何神。节届中秋,进香者人多于蚁。台民素性佞佛,如八枝兰、拜接堡、龙潭等处,香火犹盛。

  红毛城

  安平镇对岸有红毛城,方圆一里,筑城时用大砖、桐油、灰共捣而成。城基入地丈余,深广亦一、二丈;城墙各垛俱用铁钉钉之,极坚固。城外平广约八、九里(姚莹观察台湾,于城内设炮台一座,嗣改建天后宫。其城内之红毛城,改建镇海楼)。

  赤嵌城

  在安平县左,相距不数百步。荷兰始至,筑此城。府旧志以为诓地土番,「台湾纪略」以为假地日本;二说未知孰是?城初甚高峻,以势压县治,堕去数雉。

  暗澳城

  暗澳城在澎湖。县志:明嘉靖间,都督俞大猷征海寇林道干,留偏师防守,筑城于此。遗址犹存。

  瓦硐港城

  瓦硐港城在澎湖。县志:明天启二年,荷兰夷据澎筑城。明年毁其城,未几复筑。

  榕梁

  榕梁在府治内。县志:老榕根干蟠结,架空如桥,亘数丈、广二尺许,名曰仙梁。

  吕祖宫

  光绪十六年,据安平县绅士许南英等佥禀:窃惟古今祀典,御灾捍患有功德于民者,例得专建祠宇,俾资崇报。嘉庆十年,黄流泛滥,淮郡几成泽国;吕祖帝君云端现相,指挥冯夷,百万生灵,免遭鱼鳖。经河都徐据情入奏,俞旨加封「爕元赞运」四字,并敕加载祀典;各直省建庙崇祀,绅民一体供奉。咸丰七年,复钦奉加封「保惠」二字。福州旧仅乌石山建有帝君赞化宫;同治四年,闽省水灾,官民祈祷蒙庥,经闽浙督何奏请加封「翊化」二字,并蒙饬局筹给纹银三百两,以资经费。嗣闽邑于山及冶山先后建立,均援例请领在案。台湾为海外之地,独帝君之祀典缺如。夷考引心书院中旧有帝君神座,为百年前分巡是邦张观察志绪所建;现今颓垣败瓦,几成废地。英等素仰帝君至道威灵,叠沐朝廷封号;各直省遍建专庙,未便使海(外)之地独抱向隅。理合禀请官绅合建,伏乞恩准援案给予官款三百两,俾成善举;广皇仁以昭祀典,迓神既以慰舆情(?)等情。据此,当经方前代府禀准,由台南支应局就近拨兑番(银)三百两,发交该绅士承领,以引心书院改建。久未举办。赞衮接任,仍谕令该绅召匠估修,于十八年十一月兴工,阅月工竣。

  。器用

  鹿肚石

  此石出老鹿肚中,以其食草黏沙凝结成块,坚如圆石。磨汁冲服,疗心气、隔噎诸证。

  ■〈石娄〉■〈石国〉石

  一名老古石,澎湖、淡水最多,乃海中咸气结成。取出时,石犹松脆。久之,雨淋日晒,即坚实;或如羊肚、或类蜂房、或晶莹如矾,巨细不等。色白如雪,亦有微色者。澎民墙壁、田塍用之,淡、兰烧灰墁墙。其玲透者,置盆盎中,可充玩具。

  文石

  出澎湖之西屿外堑。石外有璞,剖之石见,五色相错,以黄者为上,可作念珠、扇坠。今挖掘殆尽,颇难得。

  土珊瑚

  出澎湖海滨,在水中见淡红色,出水即枯而无光,且易折。然枝干杈枒,长者一、二尺;树之盆瓶,亦可观。

  龙涎香

  「峤南璅记」:龙涎香,新者色白,久则紫,又久则黑。白者如百药煎,黑者次之,似五灵脂。其气近臊,和香焚之,则翠烟浮空不散。试法:将结块者奋力投没水中,须臾突起浮水面。或取一钱,口含之,微有腥气;经宿,其细沫已咽,余胶结舌上。取出,就湿秤之,仍重一钱;又干之,其重如故。虽极干枯,用银簪烧热钻入枯中,乘暖抽出,其涎引丝不绝。验此,不分褐白、褐黑俱真。

  「海东札记」:海翁鱼大者三、四千觔,小者千余觔,即海鳅也。皮生砂石,刀箭不入。或言其口中喷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滨者,黑色、浅黄色不一,即龙涎香也。闻上淡水有之,欲辨真赝,研入水搅之,浮水面如胶,以口沫捻成丸,掷案有声,噙之通宵不耗分毫者为真。每两值数十金。「广志」:新安有龙穴洲,每风雨即有龙起,去地不数丈,朱鬣金麟,两目如电。其精华在浮沫,时喷薄如澹泉、如雨;土人争承取之,稍缓则入地中,是为龙涎。或谓龙涎多积于海上枯木,如鸟遗状,其色青黧、其香腥;杂百和(?)焚之,翠烟千结,蜿蜒蟠空,经时不散,可以翦分缕。然多不真;从番舶来者,出大秦波斯,于雨中焚之腷膊有声者真。「坤舆图记」:龙涎香,黑人国与伯西儿两海最多。有大块,重千余觔者;望之如岛。每为风涛涌泊于岸,诸虫鸟兽极喜食之。汪机「本草」:龙吐涎沫可制香。

  槟榔扇

  此扇颇古朴,大都乡村中用之。传闻用于士大夫,自徐清惠公始,亦崇俭之意。近则犀柄锦边,则价昂而本真失矣。

  介圭

  道光年间,农人掘土得圭,法华寺僧奇成以粟易之。涤去尘埃,见「术桂」二字,知为前明宁靖王物,藏置祠中。圭长一尺五寸八分、厚四分。

  玉版带

  宁靖王有玉版带二十枚,碾成百鹿,流传民间;见「海东札记」。今闻落安平海中。

  文公帘

  比闾皆垂帘,或以竹簟当门;相传为文公制度,故名文公帘。台多漳人,此犹漳俗。

  胎皮

  胎皮,即鹿之胎者。台人贵之,颇难得。

  古砖

  明崇祯庚辰,闽僧一贯居鹭门,掘地得古砖,上有隶字四行,文曰:「草鸡夜鸣,长耳大尾。干头衔鼠,拍水而起。杀人如麻,血成海水。起年灭年,六甲更始。庚小熙皞,太和千纪」。凡四十字。至国朝康熙癸亥,四十四年(矣);识者曰:鸡,酉字也;加草头、大尾、长耳,郑字也。干头甲字,鼠子字也。谓郑芝龙以天启甲子起海中为群盗也;后甲子距前甲子六十年矣。庚小熙皞,寓年号也。

  台钱

  台地用钱多系赵宋时钱;如太平、元佑、天禧、至道等年号。钱质小薄,千钱贯之,长不盈尺,重不越二觔.土人云:康熙二十二年既定台湾,土中掘出钱千百瓮;荒唐不可信。或云:此钱自东粤海舶载至。予观「瀛崖胜览」,其志爪哇国,言民间殷富,贸易用中国钱,流寓多广东漳州人;三佛齐市亦用中国铜钱。大约海外诸国有汉人流寓其地,即间用中国古钱;是台地古钱载自东粤海舶为可信也。

  瓦瓶

  「诸罗杂记」云:伪郑时开加溜湾井,得瓦瓶,其窽识系唐、宋以前窑物。未开辟之先,此瓶何从而■〈疒〈癶上土下〉〉之也?

  筏篷

  海边渔人往海取鱼,则用渔舟;至沿海浅处,止凭竹筏。筏上安篷,驾风往来,狎视海涛,浑如潢池。其筏长约三、四丈,阔约一丈。

  甲万

  甲万,制自外洋。此地多为之者,亦名夹板。以楠木为之,以重而难移,且启闭以铁为机。其制不一,名曰番锁,坚牢殊甚,用以贮金银重物。今南北路旅舍皆有之。其制稍大,凡客至,以重物包封付旅舍主,即收贮甲万内,而寝其上焉。

  水龙

  台湾道署向储水龙一架,阅今多年,其中器具率多损坏。余在任雇匠修整完好,并饬本标练兵时常操演娴熟。仪门外有太平桶四具,亦罅漏不能盛水;一律补葺,储水以期有备无患。惟城内街市距河甚遥,人烟稠密,每因失慎,取水为难;如各铺要道能自置太平水缸,时时储水,以备不虞,则裨益非浅鲜矣。

  鸦片烟

  「台海使槎录」:鸦片烟,用麻葛同鸦土切丝于铜铛内煮成。鸦片拌烟,另用竹筒实以棕丝,群聚吸之,索值数倍于常烟。专治此者,名开鸦片馆。吸一、二次后,刻不能离;暖气直注丹田,可竟夜不寐。土人服此,肢体萎缩,脏腑溃出,不杀身不止。官弁每为严禁;常有身被逮系,犹求缓须臾、再吸一筒者。

  鸦土出噶喇吧。「海东札记」:鸦片产外洋咬■〈口留〉吧、吕宋诸国,为渡海禁物。台地无赖人,多和烟吸之,谓可助精神,彻宵不寐。凡吸必邀集多人,更番作食;铺席于坑,众偃坐席上,中燃一灯以吸,百余口至数百口(为率)。烟筒以竹为管,大约八、九分,中实棕丝、头发,两头用银镶;首侧开一孔如小指大,以黄泥搯成壶卢样,空其中,以火煅之,嵌入首间小孔。上置鸦片烟于胡芦首,烟止少许,吸之一口立尽,格格有声。饮食顿令倍进,须肥甘;不尔肠胃不安。初服数月,犹可中止;迨服久偶辍,则困惫欲死,卒至破家丧身。

  。衣服

  缠首

  台人畏风,恒以布缠首;或以蓝黑绉纱长丈余环绕五六匝,以为美观。

  龙摆尾

  裤之露于衫外者,宽长约尺有半,曰「龙摆尾」。

  凤点头

  袜不系带,任其脱覆足面,曰「凤点头」。然未晚即除,往不耐也。

  苏裾

  男子短衣,每过膝,襟多直下,曰「苏裾」。其实,苏人之衣不尔。

  瓜子领

  领则不论颈之肥瘦,多上圆下尖,半露其胸,曰「瓜子领」。

  盖面

  台俗妇女多靓妆入市,携小盖障面,迤■〈辶里〉而行。张鹭洲诗云:「一队新妆相掩映,红渠叶底避斜曛」;情态毕肖。

  足钏

  女子裹足,褂一银钏,重叠至三、四行,丁当有声。

  发束

  妇女多以银炼缠发,有至十余条者。

  。风俗

  牛女

  澎湖妇女终日视潮长落,赴海滨拾取虾、蛤、螺以供瓮飧。农事兴,则栽植耘锄,悉女任之。谚云:「澎湖女子、台湾牛」,极言其劳瘁也。

  罗汉脚

  游手无赖遨游街衢以讹索为事者,「曰罗汉脚」。

  娘鼻箫

  台称幼女曰娘;鼻箫,以鼻吹者,与嘴琴同。

  郎

  台人男女均呼郎,呼女为杂木郎。又呼内地人为「唐山郎」,呼山野人为「草地郎。又台歌云:「艋舺女、沪尾风、鸡笼雨、郎去郎来容易死」。

  客师

  非僧、非道专事祈禳者,曰「客师」;能书符行法。

  总理、炉主、签头

  乡约名「总理」,地方官给戳记,门首悬大镫,亦书「总理」衔。里社中有「客主」、「签头」诸名目,轮流值年,以主其事;犹内地有董事之类。其曰「炉主」,谓酬神焚楮帛于炉、众推一人为首也。

  逐水

  游民衣食不继,伺掠行旅;地方官募派役勇分布巡拿时,有驱回内地者,曰「逐水」

  葬事

  台俗人死埋葬后,必检骨于瓮坛;富者用石灰窑砖封于土面,贫者即以瓦瓮置诸山中。然仕宦秉礼之家,不尽如此。

  傩

  傩出海在五月,义取逐疫,造木舟以五彩纸为瘟神像,礼醮演戏毕,畀像舟中,鼓吹仪像,送船入海。出会之日,妇女荷枷、带锁、赭衣遍路。

  运柩

  台湾古称荒服,地土松恶。其客死无依者,累累相望;旧棺槥率寄顿庙宇。重洋远隔,搬运为艰。若不筹议归埋,必拋残海外,实堪悯恻。辛卯冬,赞衮电禀抚院,派「飞捷」官轮来南运载。委员、司事人等棺柩不下二十余具,并委员护送上海,或寄存善堂,或传其家属领回安葬。另酌助盘缠,发给护照,以免流寓暴露之惨。

  札厝

  台俗性刚易动,往往睚眦之仇,报而后快。悍族纠党逞凶,杀其全家,将田园厝屋踞为己有,名曰「札厝」。

  赌博

  台地赌风,甲于他处。宝摊、牌九,不一其名。抱布贸丝者,入肆问津,无不倾囊而出。更有曲房密室,银烛高烧,艳妓列于前,俊仆随于后,呼卢喝雉,一掷千金;大为风俗人心之害,宜严禁之。

  赛会

  台南郡城好尚鬼神。遇有神佛诞期,敛费浪用。当赛会之时,往往招携妓女,装扮杂剧,斗艳争妍,迎春大典也。而府县各书差亦或招妓装剧,骑而前驱,殊属不成事体。他如民间出殡,亦丧礼也;正丧主哀痛迫切之时,而亲友辙有招妓为之送殡者。种种冶容诲淫,败坏风俗。余莅府任后,即出示严禁。如有妓女胆敢装扮游街者,或经访闻,或各段签首指名禀送,立准将该妓女拏办;其妓馆查封,招妓之家并分别提究,此风渐息。

  冬

  俗呼榖熟曰「冬」。有早冬、晚冬两熟,曰「双冬」;犹麦熟之言秋也。

  郊

  聚货而分售各店曰「郊」。往福州、浙江者,曰「北郊」,泉州者曰「泉郊」,厦门者曰「厦郊」,统称「三郊」。郊者,言在郊野,兼取交往意。

  贌

  租田以耕曰「贌田」,领盐承运曰「贌馆」。

  碛地

  纳粟不纳银,有先纳无利银两,立约限年,年满,田主还以原银而别佃他人,曰「碛地」。

  。时令

  除夕

  除夕前数日,取各种生菜沸水泡瓮中,待发变而后食之,曰「隔年菜」,味殊恶。遇喜庆事,以红曲和米纷或面,范如龟形,炊熟相贻,即以龟称。澎湖则制成红鸡,为祀神之敬。杀黑鸭祭神,谓压一岁凶事;为纸虎,涂以鸭血或猪血于门外烧之,禳除不祥。又用瓦盆置松柴燃之,火光烛天。

  中元

  台俗盛行普渡,门贴红笺,大书庆赞中元。家家灯烛辉煌,并结彩灯多至千百,笙歌达旦;名曰「放水灯」。猪、羊、鸡、鸭砌成山塔,百盘果品、海菜,罗列高台。无赖之徒,争相夺食,名曰「抢泒」;费用极侈。自七月初起,至月尽止。相传是月有新造一舟,家家备办粮食、百盘食品,公请一闲人坐于其中,任风飘泊;及止某处,其人登岸,舟中食品,任贫民分取,舟亦听其争夺。此风,艋舺多有。又或翦纸为灯燃放,海边渔船攫取得者,一年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