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曾祖考讳定邦,其先彰化大里杙人。自七世祖石公,以林爽文之累破其家,我太高祖逊公又没于漳之平和故里;于是我太高祖妣黄氏,乃挈其二子迁于阿罩雾,则我高祖考甲寅公与高伯祖琼瑶公是也。高祖考生三子,复抱养他人子一;长则我曾祖考,次曾叔祖奠国公,次曾叔祖振祥公,次抱养叔祖四吉公。载世孝慈,家道复振;善人继起,能赞其绪者,厥惟我曾祖考矣。

  曾祖考性质直,以能排难解纷闻于时;乡人举为连庄总理。于时民俗愚蒙,法网■〈束〉阔,强者恣为暴戾,弱者困于凭陵;曾祖考内恻于心、外思其职,苦口瘏音,百方补救,虽终入虎穴以殒其躯,然而死义死仁,固其志也。谨按家谱,道光二十八年八月某日,草湖庄土豪林和尚掳人勒赎;我曾祖考往谕之,反为所戕。咸丰元年六月某日,先祖考偕先伯祖卒捆林和尚致于曾祖考墓前,沥其血以祭(事详先祖考及先伯祖传中)。阅十二年(同治二年),先伯祖以福建陆路提督兼水师提督奉旨平榖,乃改题墓牌曰「诰赠振威将军」。呜呼!闻我曾祖考之风者,亦可以劝矣。

  幼春谨撰。

  先伯祖刚愍公家传

  伯祖讳文察,字密卿,彰化阿罩雾庄人。幼岐嶷,为曾祖考所钟爱;以其状貌不类武夫,十四岁使就学于邑之宿儒杨廷鳌。顾性不喜帖括,而乐闻古今治乱兴亡之故、忠臣义士致身立节之所由;茶肆中有善谈汉宋关、岳遣事者,伯祖废寝食从之。同舍生或讥其荒,伯祖冷然应之曰:『汝曹所慕者秀才,我意殊不在此』。遂不应童子试而归。

  十九岁,丁家难。报至,伯祖跃而起,擎鎗将赴之。时曾祖妣戴太夫人在堂,持之曰:『汝父尸未归,汝弟犹居俎上,胡可造次』!伯祖哭而跪曰:『谨受教』。乃使人以巨金赎先祖,而舆榇以迎曾祖考之丧。既大殓,未及葬,我二祖集乡里父兄子弟而告之曰:『吾父为急人之难,而自及于难;巨憝未灭,我兄弟不与之俱生!诸君有能助我者乎』?佥应曰:『愿从,有死不二』。我二祖跪而谢之。又告曰:『我宁冒万险以生缚之,诸君以为何如』?佥应曰:『愿奉命』!议既定,某月某日乃椎牛夜飨,衰服以出;然吾仇亦已集死士、筑坚堡,以待我矣。嗣以我攻之急,仇乃数易其据,设诈以疑我;尝朝食于东而暮宿于西,猫罗数十里间,巢窟十数。我二祖如狸之逐鼠,啮指,誓必得之。计邀之于路者四次、击之于戏场赌錧者二次,彼我伤亡数十人;历三十四度月圆,终破壁擒林和尚以归。墓祭之日,我宗我里之人毕至;伯祖手刃之,以告于曾祖考之灵曰:『今日之事不特报仇,亦期以继我父之志,而少戢凶人之焰也』!二祖哭,众皆哭,哭声震野。既而有张皇其事以报官者,官以公牒来索罪首,问徒党;举庄遑遑不安。伯祖密谓先祖曰:『事已至此,我匿而不出,将益使官府轻信一面之辞。今杀人报仇,虽破法,然情或可原。且彼暴而我仁,事少宽必有缓颊者。我将自投,汝善其后,毋使酿成巨变也』!遂到案。邑令廉得其情,故缓其狱。

  咸丰四年五月,闽南小刀会匪窜扰台湾沿海,踪迹如飘风;官兵无如之何。北路协副将曾公玉明力言于镇、道,请使伯祖立功自赎。伯祖感奋,率乡勇二百人为前锋;与贼战于鸡笼,破之。他日又缚大筏、架火器,逐之于海中;烧贼船二,余贼逃去。事平,以游击录用。

  咸丰九年,闽中大盗郭万淙陷麻沙、攻建阳,声势汹汹,人情危惧。闽浙总督檄伯祖募二千人内渡,伯祖遂以先祖为前锋,转战闽、浙间。于时清兵、太平军均用刀斧,我台勇独用火绳鎗,射法素精,名心尤炽;形势在绝地求生之际、将士有布衣昆弟之叹,故能以少克众,所向有功也。计其立功之地:在闽则延平、建宁、汀州,在浙则衢州、处州诸府属最着。计其迁转之阶:起家游击,而参将、而副将、而四川建昌镇总兵、而福建福宁镇总兵、而福建陆路提督;不数年间,遂手握军符,坐镇南峤:风云际会,何其盛欤!

  同治元年正月,台湾戴万生、林日成倡乱,彰化、斗六同日陷;镇、道以下文武死者数十人,全岛震动。阿罩雾以斗大一山庄;被围累月,赖从叔祖文凤公之力以守。七月,信使至营,先祖微服潜归,有所布置;伯祖请于朝,愿以所部回籍剿抚。而移镇伊始,百废方兴,加以北道阻修,文书尤滞。同治二年八月,廷寄达漳,命伯祖以本官摄水师提督督办台湾军务;伯祖念切维桑,九月治装,十月全师安平上陆。以思归之壮士,当乌合之叛徒;以父老之枕戈,待将军之号令:盖不待战而机已决矣。长驱而下,以十一月初三日收复彰化,群丑次第擒获,大局底定;先后仅二旬耳。

  翌年夏,太平军李世贤人闽,羽书日夕至;而土勇离家久,多不欲行。伯祖义不内顾,六月某日令本标先发,由艋舺泛海到任。伊时上下游均俶扰,援军未集诸将闭壁自固;伯祖独激厉士气,力遏鸱张。十月二十四日,谍报敌将袭泉州,伯祖截之于同安;明日,又拒之于江东桥、小杨洲,三战皆捷。敌渠愤甚,倾穴而来。十一月初三,以小队五百人遇敌于漳州东门之瑞香亭,相持竟日,敌人死伤枕藉;而侦我无援,终不退。日暮,围渐合,我军子弹竭,敌以劲骑来冲,熸焉俱尽。何辜苍天歼我良人,宁不痛哉!事闻,清廷赠恤迭至,加太子少保,谥「刚愍」,赐祭葬,入祀京师并建功殉难地昭忠祠,予世职骑都尉。

  伯祖事迹,具载「清史」;凡兹所存,百不逮一。然详其所略而略其所详,正欲使百世后昆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以悟英雄多起于艰难,而忠孝必根乎天性也。

  幼春谨撰。

  先考荫堂公家傅

  先考讳朝栋,字荫堂,号又密,以世职袭骑都尉。

  小好读孙子兵法、韬钤行阵诸书。年十八、先慈杨太夫人来归,劝其攻举子业;然以八比取功名,非其志也。越年,先叔祖为彰化知县王文棨、道委凌定国所害,举家冤痛。先考走福州,呼謈于闽督,不得直;入京,哀叩天阍,濡滞于北京多年。遂循例纳赀,以兵部郎中叙用。

  归台后,适岑毓英奉旨巡榖,治水大甲溪;先考集壮士数百协助,不费公家一钱。其驾驭工役,用什伍之法,正如明王守仁之督造王越坟也;岑公奇之。光绪十年,法人犯台,钦差大臣刘铭传办理防务。岑公以先考知兵,预为之荐;而地方绅民,亦力请先考御敌。先考乃率乡勇与法人战于三貂岭、八堵等处,夺回基隆;刘公保举为候选道员,旋钦加二品衔,赏戴花翎。明年,刘公巡抚台湾,益倚重之,委办中路营务处;又开抚垦局,擢为局长,使其招抚各处番黎,开拓荒地。先考募熟识番情者,先施之以恩,继慑之以威,赴罩兰、大湖、大嵙崁各番界躬亲讨伐;望风归化者数十社,开拓土地数百里。朝廷嘉其功,赐「劲勇」巴图鲁徽号,命统领栋军全台营务处。刘公喜先考屡着劳绩而又急公忘私,尝谓之曰:『荫堂!汝知有国,而不知有家;其将何以遗子孙乎』!乃给与「林合」垦契,许其在中部沿山之野及近海浮复地招佃力耕,并许其专卖全台樟脑以获利。

  光绪十四年清丈台湾田土,一时民心汹汹;咸恐增税苦累,群拥土豪施九缎,啸聚彰化城。人如蠛蠓,迫县令焚弃丈量图册;县令报为民变,乞师弹压。朱统领先自斗六以兵来,被乱民所戕。上宪大怒,急令先考带兵二营前往痛剿;鹿港及二十四庄民,祸几不测。先考念及桑梓之邦,不忍自伤其类;一面向刘公力辩,一面解散乱民,惟执为首者械送究治。街庄之得晏然无事者,皆先考之力也;至今父老犹能道之。事平,得旨:赏穿黄马褂。清例,以道员而穿黄马褂者,全国中惟先考一人而已;闻者荣之。

  割台议成,挈眷内渡。丁酉年,蒙清廷召见二次,奉诏归南洋大臣刘坤一处差遣,统领栋军防卫海州。先考到是处,措置裕如,安于盘石。特旨命其办理福建全省团练事宜;而刘坤一则以海州为江苏近海要区,电奏留任。迨易鹿傅霖至,先考意有不合,乃辞职归厦门,经营樟脑事业。

  未几,转寓申江而终,时年五十有四。资镳与诸兄扶榇归漳州,葬于漳州之香亭坂。

  资镳谨撰。

  先祖父志芳公家傅

  先祖父讳五香,字志芳,曾祖棣公之五子;生于清嘉庆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少岐嶷,人塾异常童;文字粗通,时即弃之。中岁,好殖产,垦荒芜,多历年;艰难险阻,莫不备尝。

  同治元年,四张犁庄人戴万生作乱,为祸甚大。福建提督刚愍公奉旨回台除乱,公素知祖父之为人,甚器之;邀入戎行,从征各地,颇有劳绩。乱平,赏以军功六品衔;红其缨而白其顶,固已列为衣冠中人矣。地方纔靖,当道设保安局于犁头店街。犁头店即今之南屯也,向为南北往来必经之地;漳、泉移民,杂处其间。有司以祖父有重望,特选为局长。祖父能于桑梓间排难解纷,不偏不党;故乡人咸德之。

  平生有远识,知东大墩一带平野可聚族数万人,将来必有振兴之一日,乃移住于东势子;率先建设店铺,指导庄民经营各种商业,居然成一小市镇矣。当道特任为蓝兴堡保甲局守,旋举为大墩街建设董事。同治年间,内新庄有林姓宗祠倾圯,祖父商之文明公,协力移建于旱溪;宗人推文明公董其事,而以祖父副之。迨文明公遇害,祖父独肩其任,四出劝募,以底于成。且出其余力,在太平庄建设糖廍,开拓头汴坑之原野;得有田园数百甲,招佃力耕,防番设隘,其利益于家国又如此。当岑襄勤公毓英之奉旨巡台也,以大甲溪水有碍交通,拟造桥以济之;祖父自备糇粮,率众佃以助力役,大为岑公所嘉许。

  祖父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对于地方公益事,莫不争先踊跃。享寿七十有一龄,始卒于家;时在光绪十一年乙酉三月初十日也。时余尚稚骏,不详知祖父之为人;后就双亲在日之所述及乡中遗老所传闻者而略记之,以示之后人。

  德和谨述。

  世系

  

  

  

  

  

  

  

  

  

  

  

  世谱一世祖

  大用公之子

  祖考讳子慕,名文美,字潜庵,谥敦孝。

  生于元至元元年(乙亥)四月初七日卯时,

  卒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七月十五日申时。

  享寿六十二岁。

  葬在福场埔池边井也上(坐北向南)。

  生二子:长伯元、次伯川。

  祖妣李氏,谥勤则。

  生于元至元四年(戊寅)二月十三日丑时,

  卒于明洪武六年(癸丑)六月二十三日寅时。

  享寿三十六岁。

  与考合葬。二世祖

  子慕公之长子

  祖考讳伯元,名左干,谥质庵。

  生于

  卒于

  享寿

  合葬在翁也柴乌丁脚。

  嗣子:宗嗣。

  祖妣陈氏。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

  子慕公之次子(开古慧溪祖)

  祖考讳伯川,名右坤。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

  生二子:长宗绍、次宗嗣(出嗣伯元)。

  祖妣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三世祖

  伯元公之子(即伯川公之次子)

  祖考讳宗嗣,名养,谥逸叟。

  生于明洪武五年(壬子)七月十四日午时,

  卒于明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十月初九日巳时。

  享寿五十三岁。

  葬在庄家浮山下,土名孙官林。

  生四子:长允椿、次允槐、三允桢、四允器。

  祖妣郑氏、谥懿徽。

  生于明洪武六年(癸丑)六月二十七日巳时,

  卒于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六月二十七日未时。

  享寿五十一岁。

  葬在山腰庵下边(坐巽向干)。四世祖

  宗嗣公之长子(开猴门房祖)

  祖考讳允椿。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

  生二子:长克明、次克聪。

  祖妣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

  宗嗣公之次子(开大金房祖)

  祖考讳允槐。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

  生一子克齐。

  祖妣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宗嗣公之三子(开虎房祖)

  祖考讳允桢,名党,谥潜翁。

  生于明洪武三十三年(庚辰)二月初四日丑时,

  卒于明成化四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一日巳时。

  享寿六十九岁。

  葬在虎山中穴。

  生二子:长逊明、次逊畴。

  祖妣陈氏,谥懿雄。

  生于明洪武三十三年(庚辰)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

  卒于明天顺四年(庚辰)四月二十五日戌时。

  享寿六十一岁。

  葬在坑内虎跳墙。宗嗣公之四子(开横街房祖)

  祖考讳允器。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

  生三子:长克显、次克伟、三克政。

  祖妣

  生于

  卒于

  享寿

  葬在

  五世祖

  允桢公之长子(为顶四景祖)

  祖考讳逊明,名光川,谥仁斋。

  生于明宣德五年(庚戌)八月十五日酉时,

  卒于明弘治十一年(戊午)三月二十三日寅时。

  享寿六十九岁。

  葬在虎山右穴(坐丙向壬)。

  生四子:长景绍、次景澄、三景珍、四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