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按:碑存屏东县竹田乡西势村忠义亭,高一一六公分,宽八二公分,砂岩。原碑缺题。

  .福德爷牌记(道光五年)

  立牌记:北寮庄福份内,因乾隆□□□年万府宪诣勘田园十二甲,因准造报册内配纳福德爷逐年春秋□□香烟祭祀。至嘉庆十五年,奉宪委员温覆勘,十二甲经已归屯,并无香烟公费。众弟子再议:牛埔顶荒埔一所,喜舍与福德香烟。人有诚心,神灵庇佑;如有不肖之徒者争夺混绝香烟之业,天、地、神祇重责三代!

  一段菜寮坑田,大租银四钱。

  一段井仔顶园,大租银一钱。

  一段买观埔顶田,小租榖七石,带纳屯租榖银二两二钱五分。

  一段买镜面田,小租榖十石,带纳南庄大租榖一石。

  一段买菜藔坑厝宅,小租银二大员。

  一段牛埔顶田园,小租榖九石八斗。

  一段芋蓁埔坑田,带纳大租榖四石。

  一段买井仔顶园,小租银七大员。

  一段牛埔顶园,小租银三大员。

  一段井仔顶园,大租榖一石。

  一段四埔园,大租银一大员。

  一段买井仔顶(园),小租银四钱。

  一段北寮庄前园,纳租银四钱。

  一段井仔顶园,纳大租银四钱。

  井仔顶、桶盘顶二段园,大租银一员。

  道光五年岁次乙酉(缺)月(缺)日榖旦。

  按:碑存台南县南化乡北寮村福德祠,高一○四公分,宽五一公分,砂岩。本碑所称之乾隆年间「万府宪」,名绵前,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八)任,约在四十六年十一月卸任;碑中不明之「乾隆□□□年」,要当不出其在任年间。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三

  甲、记(下)

  重修海东碑记(道光八年)

  重修双慈亭碑记(道光八年)

  林氏姑婆祖碑记(道光八年)

  重修武庙碑记(道光八年)

  重修武庙碑记(道光八年)

  文宣王祀典引(道光八年)

  修理大观音亭香灯店碑记(道光十年)

  古思碑(道光十一年)

  阵亡忠义碑记(道光十三年)

  重修龙山寺碑记(道光十五年)

  台湾府学重修夫子庙并祭器乐器记(道光十六年)

  安徽李晓斋祀业碑记(道光十七年)

  重修药王庙碑记(道光十八年)

  曹公圳记(道光十九年)

  重修北巷佛祖庙碑记(道光二十一年)

  陈仁祖香灯祀业碑记(道光二十一年)

  倡捐襄举宾兴记(道光二十三年)

  新建龙王庙碑记(道光二十三年)

  元宵香灯石碑记(道光二十四年)

  李文旺公碑记(道光二十四年)

  重修天后宫碑记(道光二十四年)

  台郡银同祖庙碑(道光二十五年)

  新建萃文书院碑记(道光二十五年)

  咸乐碑记(道光二十六年)

  直加弄筑岸碑记(道光二十六年)

  重修广慈院碑记(道光二十六年)

  惠我无疆碑(道光二十七年)

  八奖溪义渡碑记(道光二十七年)

  给舍义冢碑记(道光二十七年)

  宽以猛济碑(道光三十年)

  重修敬圣亭碑记(道光三十年)

  福德祠重修碑记(道光三十年)

  长泰碑记(咸丰元年)

  捐修天后宫芳名碑记(咸丰二年)

  苦竹寺碑记(咸丰三年)

  建造敬圣亭碑记(咸丰五年)

  重修祝三多福德祠碑记(咸丰五年)

  北极殿碑记(咸丰五年)

  台郡天公坛碑记(咸丰五年)

  武庙隆恩庄抽租碑记(咸丰五年)

  重建马公庙捐缘启(咸丰六年)

  重建二王庙碑记(咸丰七年)

  天后宫铸钟缘起碑记(咸丰八年)

  天公坛建业碑记(咸丰八年)

  重修护安宫碑记(咸丰八年)

  北极殿捐献香资斋粮碑记(咸丰八年)

  重修城隍祠碑记(咸丰九年)

  殉难义冢碑记(咸丰十一年)

  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初记(同治三年)

  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再记(同治三年)

  重兴护庇宫碑(同治四年)

  台郡清沟碑记(同治八年)

  同治四年仲春重建清水寺碑记(同治十年)

  重建三官大帝碑记(同治十年)

  义祠亭碑记(同治十一年)

  祀碑(同治十二年)

  凤仪崇祀五子并立院田碑记(同治十二年)

  安平第一桥碑记(同治十三年)

  重修大武垄祖庙碑记(同治十三年)

  新建武庙碑(光绪二年)

  大穆降二岭街重建观音亭捐缘碑记(光绪二年)

  朱子石刻碑记(光绪三年)

  章程碑记(光绪三年)

  敕建凤山昭忠祠碑(光绪三年)

  重修学宫碑记(光绪四年)

  重建安平昭忠祠碑记(光绪五年)

  永安桥碑记(光绪十年)

  修造冈山路碑记(光绪十四年)

  重新敬圣亭碑记(光绪十六年)

  改建吕祖祠碑(光绪十九年)

  西华祖堂碑记(光绪二十年)

  .重修海东碑记(道光八年)

  教之兴,固赖官师;而乡党慕义之士,亦与有力焉。海东书院在台湾府学之西,昉于康熙五十九年。旋为考棚,至乾隆五年,巡台御史兼督学太原杨公二酉复建为书院;时有贡生施士安捐田千亩为膏火资。嗣后屡有增修,凡分巡海外能尽厥职者,无不以课士为急。余于道光四年奉命来台,每至书院,必诏肄业诸生曰:『闽省自唐以后始有闻人;然理学之盛,莫过于闽。台郡被声教百余年,人文不让内地。诸生挟四书、五经以专心于举业,自谓能学圣人之学矣。抑思学其学者,必志其志;岂徒以文辞乎?溯闽学之上继濂、洛,皆由先立乎诚,而戒欺以求□。若徒冀科目重人,乡会得隽如额,遂为不失令名;恐先有愧于乡先儒,而去圣人之道日以远,非使者所望于诸生也』!于是士皆知奋。越三年,书院又需修葺。职员黄捷芳偕弟文学廷栋捐千余金,慨任其事。阅两月而落成。□堂斋舍,焕然一新,拓于旧者三分之一焉。两黄君能趾施明经之美,于奕祀后,不亦自持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考国初太仓王仲至着「苏学景贤录」,而陆桴亭先生为之序。陆先生固儒学宗主也,所称必信而有征。王仲至既为江夏刘广文,修其学宫;又因姑苏郡学志告成,而别辑「景贤录」。余未得见其书,惟因陆序以知书之大略。陆先生谓『学为圣人,弟子员之责也』,窃喜与余勖士之言相合。「景贤录」所载,皆苏郡过化之贤者,希贤即所以希圣也。海外督学有功于书院者,杨侍御而外,则有觉罗公四明、奇公宠格、张公志绪、糜公奇瑜。未建学院以前,嘉惠士林,则有陈清端公、□醴谷、林荔山、蒋集公诸先生,载在郡县志,彰彰可复。苦以寓贤设教,为海外开风气,郡志但载沈公光文,而不载徐公孚远;其余缺略者尚多,是宜如「景贤录」之详加编纂,以为多士效法也。

  台郡百废具举,惟郡志不修近六十年,增修勿宜辽缓。又书院曾为考棚,自书院复而考棚改建于道署厅事右偏;府县试士,则各于其署。绅士屡议别建而未果。黄君汲汲慕义,既□施君之义□□□王仲至之美,倡率众绅以成此两善举,海外风气盖蒸蒸日上矣,跂予望之!

  道光七年,岁在丁亥仲春之月,督学台澎观察使者,阙里孔昭虔记。

  黄君昆季修书院落成,乞余一言为记。时值境内不靖,驰驱南北,不暇握管。鹿港司属邓君菽□,古文□也,时权郡篆,朝夕过从,因援韩安国赋几故事,属代撰勒石。余素不敢攘人之善,兼欲各存其真,爰附缀数语于左方。孔昭虔又识。

  按:碑原勒台湾府海东书院(址在今台南市中区忠义国民学校),日据时移存南区碑林,高二一二公分,宽九三公分,花冈岩。篆额同题。

  .重修双慈亭碑记(道光八年)

  慈何以明?取慈悲之义而名之也。双何以名?是庙昔奉观音佛祖,迨乾隆癸酉年增建前进,兼祀天上圣母,故名之曰「双慈亭」。戊子岁,曾经整理一新。嘉庆戊寅春,复集诸同志,鸠金庀材,大加鼎革,庶几乎克绍前光矣。从兹共沐化雨之沾,且享安澜之庆。是为序。

  前署南路参府广捐俸四十大员。署凤山县主庞捐俸四十大员。护南路下淡水营都阃府陈高山捐俸银三十大员。存城汛官郑观涛捐俸二十大员。附城汛官吴兖莲捐捧十六大员。南路放索搭楼屯千总潘天赐、把总刘天水、外委王三元、队目、丁等共捐银一百六十大员。

  陈光明捐银二百二十大员。耆老蔡玉儒、武生郑捷辉,以上各捐银一百五十大员。沈永盛捐银一百三十大员。郡域双泰号捐杉料银一百两。陈克彰捐一百一十大员。合同课馆捐银一百大员。

  蔡以仁捐银九十大员。耆老张有庆、郑荣兴号,以上各捐银七十五大员。众槟榔柜合捐银七十六大员。众渔户合捐银七十大员。林万记、陈同山、丁看观,以上各捐银六十二大员。郡城碧兰郊、郭廷照、职员卢朝宗、监生杨盛时、周合兴,以上各捐银六十大员。李阳盛、谢同顺、协和号、陈怡安、朱松茂、张成观,以上各捐银五十大员。

  黄广源捐银四十九大员。五长发、王趋观,以上各捐银四十二大员。郡城怡源号、郡城同兴号、旧糖郊、陈盛记、张集泉、许恒德,以上各捐银四十大员。傅令观捐银三十四大员。黄振兴捐银三十三大员。郑天成捐银三十二大员。郡城石振声,贡生郑朝清、李文盛、汀州众班兵、振和号、简振兴、丁泉盛、王朝义、田卫观、隆兴号、张妈顺观,以上各捐银三十大员。纪诚观、林漳源,以上各捐银二十六大员。窑户曾甫观、李侃观、柯泉兴、沈万益,以上各捐银二十四大员。窑户顺美号、振盛号、吕光贺、源昌号、以上各捐银二十二大员。武举刘瑞麟、王和发、张妈营、和美号、柯春琼、黄灿观、沈隆远、新和美、郡城奇品号、郡城麟山号、郡城杜昆美、邵武众班兵、漳城众班兵,以上各捐银二十大员。陈煜观、任报观、张合茂、万振号,以上各捐银十六大员。章钦和、和泰号,以上各捐银十五大员。陈日新、源兴号、张如墨、黄万兴、余长兴、黄登观、瑞源号、陈漏观、吴荣利,以上各捐银十四大员。董长兴捐银十三大员。杨玉利、王新发、陈怀安、陈振瑞、王御观、林吟观、杨都观、刘谟观、采云居、蔡升观、张可聚、清扬号、庄永和、大桥馆、江宁黄宗耀、张定筹,以上各捐银十二大员。振成号捐银十一大员。李志光、邱奇观、吴成观、郡城方耀汉、郭振益、胜远号、益合号、鹦鹉郊、新庄吴国才、一甲林士孟、甘棠门李成冬、山仔顶、陈□观、贡生苏文诚、黄恩观、简荣观、林自兴、泉兴号、陈新观、爱来号、福协众班兵、黄流观、杨汉观、曾文观、张遇观、张协茂,以上各捐银十大员。

  盈锦号、李怀□、李隆顺,以上各捐银八大员。绵顺号、赖和兴、澄源号、谢利兴、郑荣茂、林惟和、秦得兴、洪协益、林斌观、张源裕、沈广升、陈成兴、合顺馆吴□观、颜德观、胡宜观、林鲁观、洪耀坤,以上各捐银六大员。张顺发、许怀德、月兴号、周方观、陈在荫、船户用舵,以上各捐银五大员。洪瑞号、郭端观、胡侯观、杨□□、伍源泰、陈恒源、和源号、吴天池、郑干观、张妈寿、杨全观、陈大徘、陈荫老、郭自成、泉源号、柯日芳、秦泰山、吕泉成、吴德芳、吴回观、船户永□、船户顺□、陈璇玑、张渡观、泰兴号、曾妈喜,以上各捐银四大员。

  窑户谢表观捐银八大员。职贡刘伊仲、叶文宾、黄绵老、加饷馆、施三元、曾心悦,以上各捐银四大员。王益丰、谢月老、黎俊杰、卢碧山、张贺新、王锦盛、吕泉和、丁泰山、沈九观、曾彩香、刘安成、王茂兴、汪漳源、林才观、郭胜发、陆友观、杨南珍、赖兴观、源成号、丁景观、余泉进、陈传祖、义成号、柯鞍舵、李泰舵、浦兴号,以上各捐银三大员。

  道光八年元月(缺)日,总理职员卢朝宗,董事廪生陈连璧,董事生员张德音、郑池水、李捷科,住持僧色琴同立。

  按碑分镌四石:第一石,高一二三公分,宽六○公分;第二石,高一二四公分,宽六○公分;第三石、第四石,高宽同第二石。存高雄县凤山镇双慈亭,质花冈岩。碑序,卢尔德嘉「凤山县釆访册」录之。文中乾隆癸酉,十八年(公元一七五三);戊子,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嘉庆戊寅,二十三年(一八一八)。「署凤山县主庞」,名周,嘉庆二十二(一八一七)任。

  .林氏姑婆祖碑记(道光八年)

  天上圣母,保障四方,慈帆广济,报应设施,其捷如响;所以南朔东西无不崇奉者也。兹因阿缑我林姓姑婆祖仅存公银七十员,逐年收利不足祀典之费,前序遗失,实难考稽。历岁启建音歌,捐题维艰。众裔孙深蒙圣德沐恩,是以爰集,重新鸠捐,凑足置业,以垂万古恭足千秋祀典之用。声灵赫濯,惠我无疆!

  今将置业重捐名次,计列于左:

  举人得时捐银十二员。武生永清捐银八员。林仔内赞生捐银七员。宅老捐银五员。天福、现德、柳生、埤长天催,各捐银四员。新建、光准、绵老、全生、天送、养司、建章、溪州东生、长坋埔捷生,各捐银三员。传祖、绍祖、天兴、来生、锦生、加礼、妈夏、古先、智老、皆旺、振加、意老、芸老、汶生、佛生、三成、艾司、得胜、黜生、海生、赞生、太平、光泽、逢时、琴司、俊司、各捐银二员。访生、盖生、生员宗器、苞伯、素生、俊生、文寿、初明、岱发、兴生、牛老、妈福、昆生、江生、光明、笔老、任宽、对老、谋生、天基,以上各捐银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