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第恐善作者不必善成,有初者鲜克有终,不惟负前人董其事者创垂之苦心;而灵爽鉴观,保无时怨而时恫也。用足悲夫!于是勒石为训,凡诸族姓,各宜凛遵:务须敦实,行饬伦纪,毋废先人之祀也,则幸矣!是为记。

  谨以各房所出银粟姓名列左:

  进点出银二员四钱半、粟二石七。兴祖出银二员二钱七、粟一石二。进廉出银二员二钱半、粟一石五。世纲出银二员、粟一石二斗。进市出银一员半、粟六斗。困求出银一员半、粟一石二斗。进寻出银一员二、粟九斗。进贺出银一员、粟一石二斗。世榜出银一员、粟一石二斗。世赛出银一员、粟石二。进欣出银一员、粟九斗。进换出银一员、粟六斗。进锥出银一员、粟三斗。进宋出银五钱、粟石二。进广出银五钱、粟九斗。进猛出银五钱、粟九斗。世仍出银五钱、粟九斗。进货出银五钱、粟六斗。大欣出银四钱、粟石八。进桂出银四钱、粟三斗。进芭出银半员、粟九斗。进注销银半员、粟六斗。世读出银三钱、粟石五。方密出银三钱、粟石五。进连出银三钱、粟六斗。世益出银三钱、粟三斗。进雅出银半员、粟三斗。世赞出银二钱四、粟石五。进潮出银二钱、粟六斗。进蒲出银二钱、粟三斗。

  世有出粟一石五斗。进振出粟一石五斗。进祈出粟一石二斗。世春出粟一石。进芽出粟九斗。

  方圣出粟九斗。进柑出粟九斗。进柏出粟六斗。进杰出粟六斗。进执出粟六斗。进联出粟六斗。

  进江出粟六斗。方众出粟三斗。方张出粟三斗。进察出粟三斗。进隆出粟三斗。进回出粟三斗。

  进总出粟三斗。方强出粟三斗。

  嘉庆九年是岁甲子秋七月镌立。

  按:碑存台南县白河镇升安里黄氏家庙,高一五七公分,宽五二公分,木质。额刻「祥云涌日」,碑首有「奎壁」之印;碑末刻印章二:一曰「刘印植青」,一曰「俊先」。

  .重建安澜桥碑记(嘉庆九年)

  南河为海口要冲之地,凡■〈舟古〉艇出入、商旅往来,必由是道,其不可无桥也稔矣。从古创造、重修,世经几更?是岁瓜月,复被水刮坏。由秋徂冬,木道未通,行人维艰。是以爰集同人,捐赀重建,自十月既望兴工,阅二十五日告竣,计费番银五百余两。列名勒石,以昭今日再造之功,俾将来有同志者嗣而葺之可也。于是乎记。

  计列各号捐题绿银条件,总开于左:

  漳茂号、益成号、益源号、隆记号、长发号、鼎昌号、源盈号、振春号、振泰号、源利号、益茂号、兴茂号,各捐银二十元。复源号、恒昌号、益昌号、四美号、藏兴号,各捐银十六元。芳元号、长益号、德盛号,各捐银十二元。锦顺号、振成号、振源号、瑞盛号、信丰号、德茂号、和记号、比陶号、盛发号、振升号、宝成号、源春号、文成号,各捐银十元。致祥号、捷发号、和兴号、源成号、长和号,各捐银八元。顺吉号、振岱号、锦荣号、德兴号、长兴号、庆陶号振益号、振发号,各捐银六元。昆圃号、新源兴、新振德、石源号、振隆号、德诚号、峰源号、长振号、锦兴号、成兴号、泉德号、丰锦号、泰源号,各捐银四大元。艺苑齐捐银二元。

  以上合共捐过缘银六百二十八元。

  董事郭子璋、仲修、仲礼同勒石。

  嘉庆甲子年葭月吉旦。

  按:碑原废置台南市西区和平街西罗殿前为路石,灰泥涂塞,无法辨读。民国四十三年(公元一九五四)市立历史馆移收馆中,啄磨药洗,始复晓然;列于馆右小碑林中。碑高六九.四公分,宽一二三.三公分,花岗岩。嘉庆甲子,九年(公元一八○四)。

  .重建弥陀寺碑记(嘉庆十年)

  台城隐处瀛洲,四面环海,奇花瑞草,八节长春,殆仙佛之隩宅也。郡东古寺,颜曰「弥陀」,由来旧矣。考昔檀樾洪公,布施捐造;历今百有余年,旁风上雨,瓦栋崩颓,半留佛像。诸同人目击心怆,久议兴建,讨费颇繁;而灵光默相,屡显神奇,不觉众志之协,遂见云集乐输。爰于嘉庆己未年鸠工兴筑,越数年而工告成,费银六千余两。又共议添建寺租二百大员,求远馨香。人皆以为神助也。

  兹寺之兴,经画虽依故地,而规模大廓前基,禅房兰若、宝殿珠林,殆与法华、竹溪并称海外胜概焉。爰勒石以志不忘。

  黄拔萃、黄葵共捐银一千大元。林中鹤捐银五百余大元。林道生捐银五百大元。三郊苏万利、金永顺、李胜兴共捐银三百大元。职员赵朝阳捐银二百八十大元。戴同源捐银二百大元。职员林朝英捐银一百九十大元。监生王克荣捐银一百八十大元。陈德寿捐银一百六十大元。欧永隆捐银一百二十大元。许立生捐银一百二十大元。许高利捐银一百一十大元。陈大河捐银一百零四大元。许生茂捐银一百零二大元。

  程肇荣捐银八十大元。林险光捐银六十四大元。武生韩高略捐银六十二大元。乡宾陈廷华捐银六十大元。许向阳捐银五十六大元。苏廷贵、朱文灿,各捐银五十四大元。贡生沈清泽、郑元肃、刘高升,各捐银五十大元。许升利捐银四十六大元。职员陈启良、吴元光、吴元和、陈逊辉、张连榜、林日茂,各捐银四十大元。许盈万捐银三十三大元。何元英捐银三十二大元。监生程德珍、武生陈必琛、陈捷魁、亦兴号,各捐银三十大元。武生林大经、王佐娘、林桐亭,各捐银二十八大元。职员吴世同、方源兴,各捐银二十四大元。洪源发、泰昌号、金喻义、金合发,以上各捐银二十一大元。吴元仁、陈启善、杨必报、金联兴、李闻香、许沛老、柳逢春、金协成、张朝章、林元山、商希绶、新兴街众弟子,各捐银二十大元。监生蔡耀谟捐银十八大元。洪绵青、朱可泉、陈克良、苏振峰,各捐银十六大元。马升、张必达,各捐银十四大元。职员林开山、谢灿九,各捐银十三大元。程文源、韩利记、曾源利、黄榜观、林瑞观、黄克喜、恒益号、烟■〈敢〉金石顺、鼎昌号、韩亨书、林妈生、曾廷碧、吴天恩、吴鐏、黄虎观、林双和、谢献三、沈建章、吴朝行、小船行、黄三旺、许大谦、陈天助,各捐银十二大元。举人吴朝宗、陈文仪、杜天奎、大厂各经管、洪存仁、生员林维垣、黄日观、李源盛、张埙记、生员纪邦荣、许锡长、吴命龙、郭进生、简印视、赖元荣、炉户铺、许群飞、丘凤记、饷磨铺、李简观、曾振明、王鼎观、柯英老、许廷弼、宋廷锡、方源记、郑元成,各捐银十大元。

  陈连馨、董廷辉、郭泉承、洪元兴、颜睿观、吴博连、同荣号、锺进德、吴周观、叶宝全、陈惕观,各捐银八大元。陈莲山、林源美,各捐银七大元。贡生许名扬、贡生张维新、许振兴、王玉笏、杨瑞奇、许郡生、郭鼎成、黄海生、郭士杰、韦启亿、陈芳元、陈文雨、林万海、黄祖贺、方德显、馨盛号、何德沛、许复兴、生员张启文、武生郭有才、刘球、张殿玉、黄文斗、赵老观、陈宝、黄漳胜、郑陈氏、刘春雷、长茂号,各捐银六大元。张妈光、庄着华、林中柱、戴合盛、曾振馨、许元略、莲銮号、王合成、石同兴、崇德号、郑虎狮,各捐银五大元。

  贡生黄汝济、贡生王国华、廪生徐朝选、职员戴凤群、武生郑端本、生员陈观国、生员黄作雨、生员蔡邦望、武生郑端友、江伯机、德升号、蔡通观、洪峻、颜荣丰、曾标生、杜元泰、王原兴、林永成、邱逢原、许茂生、刘有成、郑端宜、曾德利、杨安乐、大源号、许飞声、义成号、瑞裕号、施四桂、长荣号、沛源号、郭采香、林源兴、林藏茂、许和裕、张妈侯、郭克扬、张鼎元、张宠荣、李清泉、程其辉、李岭观、庄捷元、程鸿、林棋祥、王文质、张锦同、振利号、石振声、欧阳时、陈宜守、信丰号、石其润、石其浩、资安号、石德茂、石大川、元合号、方廷献、李宠观、黄锺方、黄宗观、林昆阳、信兴号、蔡恒瑞、黄廷佐、文兴号、潘元珍、黄尚义、石舜英、维记号、杨大元、杨有英、泉盈号、金亨泰、林福兴、胡奇仕、许方寸、周瑶珍、庄球观、德利号、林光邱、谢光头、梁其清、陈惕观、黄隆记,以上各捐银四大元。溶川号、双美号、锦春号、春源号、施太古、邓德利、陈欢观、陈崇成、胡桧观、王兴观、林富光、恒德号、朱鸿利、丰源号、余攀龙、苏尊狮、曾端明、戴炎贡、刘金春、林光侯、孙方川、谢劝郎、谢友和、林受谦、张尧婶、和兴号、陈拱秀、颜番观、史元记,以上各捐银三大元。

  张谅观捐银二两。瑞成号、荣成号、文川号、锦川号、锺谋观、协胜号、洪元尊、陈廷岳、四成号、义成号、林藏兴、金开泰、周应时、林开泽、张永盛、陈鼎源、郭执观、陈利见、颜万盛、田德盛、蔡应宜、陈好娘、甘露观、全成号、郭春照、许如祥、陈联和、杨日观、陈广科、颜七琴、锺权观、陈合成、邱三观、徐塔老、曾廷昌、泰丰号、锦源号、王大经、林元耀、徐三瑝、黄文锦、永德号、永和号、锦盛号、曾有年、陈朝花、景德号、长顺号、广信号、洪有文、万镒号、广成号、杨对■〈艹虎〉、黄启光、谢以文、杨清爽、蔡鼎耀、蔡前观、蔡秉彝、刘印堂、林周观、黄世绶、苏如山、杨荐瑛、何魏观、王学诗、郑和老、林廷华、郭生老、黄怡盛、石岑传、李文捷、开泰号、蔡敬纶、四美号、石时育、振江号、林清泽、邓高祥、庄元珍、曾使观、甘正观、林正观、刘瑞观、吴来生、谢江汉、陈迓观、潘式玉、郑士林、杨光泽、林应奎、叶义利、荣源号、周林、许文裕、邓德利、杨世基、源盛号、郑注生、吴毛观、周昙龙、王文秀,以上各捐银二大元。

  许拼生、李涨观,各捐银一两。崇源号、戴源顺、来成号、陈协香、艳兴号、振东号、萧文山、曾振家、吴宁盛、经兴号、陈振兴、严胜号、洪龙泉、卢番观、林泮观、郑大饮、吴招观、方杰老、陈院观、吴良观、庄王观、陈孟老、陈要观、陈莲芳、柯景山、朱绵利、新同合、集杜利、王义合、颜偃观、李妈扶、戴有源、郑苏氏、辛光义、郑南山、许奇谅、吴国栋、黄妈超、号传生、叶国华、方增辉、吴志老、林宁光、陈处狮、吴及观、陈文东、李相文、郭总观、刘凌泰、李麟苍、锺相福、黄鹤龄、杜藏观、振声号、吉和号、郑源兴、新文锦、文源号、王章成、陈升、许番观、陈和兴、李赐观、陈协和、顺安号、郭会观、林振合、元盛号、王殿治、王宝成、郑根观、陈聚兴、张瑞观、高士成、吴新求、姚王老、洪谋观、陈簪观、李绵玉、蔡忠孝、顺兴号、陈妈定、陈大元、陈金升、蔡光望、苻天章、戴渊源、林元观、甘作楫、萧冷观、郑维全、徐番观、曾和光、戴肇郎、陈妈才、柯以信、许正吉、吴盘观、郑元成、罗可捷、陈化凤、罗金生、德源号、庄同振、吴绘观、戴元锦、陈逊琼、王文江,以上各捐银一大元。陈莲发、洪源顺、合成号、魏兴观、宝兴号、陈沛源、荣成号、陈福婶、谢老生、陈怡怡、陈志诚、漳茂号、振有号、李平江、陈欢观、曹观佑、杨仕老、梁克智、刘曰义、李德彩、李京华、李延惠、梁运和、李名芳、刘玉宏、黄四观、王希瑞、文山号、玉成号、苏圃观、林振成、王冯生、许廷宜、赖溪狮、王恺狮、花纵狮、吴淑夜、许公立、陈杏观、虑想观、戴时久、沈再观、林茂,以上各捐银一中元。

  嘉庆岁次乙丑年葭月(缺)日,董事黄锺岳、林道生、林中鹤、赵朝阳、陈德寿、程肇荣、陈廷华同立石。

  按:碑一通,镌两石,分龛台南市东区弥陀寺三川门前左右壁。置左壁者,高二二三.五公分,宽八三.一公分;置右壁者,高二二二.一公分,宽八四.三公分:俱花冈岩。碑文干支:己未,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乙丑,十年(一八○五)。

  .重建义民祠碑记(嘉庆十一年)

  郡城镇北坊有义民祠。自乾隆五十一年林逆谋为不轨,郡人趋义,戮力疆场,不顾身家,随军杀贼。荡平后,大宪奏请褒奖,建祠崇祀。前升府杨又捐俸买祠旁店屋二间,置田七分,年收租息以资岁祀。凡义民之殁于王事者,俱入列焉。所以妥忠魂,昭国典也。迄今二十年,栋宇倾欹,庭阶坍损,修而葺之为难。

  去岁冬间,蔡逆不道,勾结陆匪倡乱。自凤邑失事后,四面皆贼,日夜攻扑郡城。台人咸起义旗,同心剿御,执戈操戟,身冒锋镝之加,不避艰险;民之死于义者,殆难悉数:义民之功大矣!然而义民之死苦矣!三郊义首职员陈启良、郭子璋、蔡源顺、洪秀文等,深悯义民之死,而商入之祠;又目击斯祠之日渐损坏,不足以壮观瞻、示敬重也,谋所以鼎新之。慨然倡始捐建重修,邑人士咸踊跃乐输。不数月间,楹桷焕然,堂庑式廓;虽仍厥旧址,而规模宏敞,顿异曩时湫隘之观。将所以慰忠贞之幽魂、崇千秋之享祀者,实大有赖于斯祠焉。

  夫修举废坠,宣布恩德,有司之事也。矧斯祠之建,尤足以风励人心,优奖义烈:使海邦之众,知捐躯为国者之死有余荣、殁犹不朽也;庶后之兴者,咸睹厅貌而知所感发也。夫。祠既成,董事诸君将择日而送主奠之,并请勒石以志其事也。是为记。

  特加州衔、署台防分府、台湾县知县江左薛志亮撰文。

  嘉庆十一年仲秋月(缺)日立。

  按:碑原勒台南市中区忠义路义民祠,光复后移存市立历史馆。碑高一六六.五公分,横六九.五公分,篆额「皇清」,浮雕龙纹。全文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录之,遗其题款。另有副碑款一,录存「其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