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见闻录


  观音竹

  观音竹,枝弱叶小,艺植盆中,亦可供玩。张司马有诗:『趺坐伽陀石,清筠自古今。虚中成净业,劲节印禅心。绿染菩提果,声含檐卜林。丰规新月上,妙义正堪寻』。

  七弦竹

  七弦竹,干白,有青线纹五、六、七条,叶与竹同。

  人面竹

  人面竹,高四、五尺。华彝考:『节密而凸,宛如人面,故名』。通志:『一名佛眼竹,可供玩』。

  台草(计六条)

  七弦草

  七弦草,丛生如稻秧,其朵如兰,有直纹似弦,白绿相间,至冬则白变红;土人植以充玩。张司马有诗:『琐窗闲静影蹁跹,绕砌亭亭发七弦。高下有情娇映月,浅深着色嫩含烟。乍经新雨银丝润,旋挹微风翠带鲜。最喜秋来红结绶,一尊相对韵悠然』。

  含羞草

  含羞草高四、五寸,叶似槐,细齿,挠之则垂,如含羞状。张司马有诗:『草木多情似有之,叶憎人触避人嗤。也知指佞曾无补,试问含羞却为谁』?张司马诗:『萱花自惜可忘忧,小草如何却解愁?为语世人休怪诧,风清太甚要含羞』。

  风草

  风草,土番识之。云春生无节,则经年无台风,生一节即台一次,多一节则多一次,甚为奇验。土人呼为芦竹草。干似芦高丈许,叶长尺余,有穗可为帚。叶上有横纹如指甲痕者,土人又云,叶上无纹即无台,有一纹主台一次,以此验台也。

  荖草

  荖草蔓生,叶如田薯,枝柔而长,根为荖藤,味辣,切片夹槟榔食之,甚香;花亦和食,香更烈,如云南芦子。一名浮留藤,即蒟。说文:『蒟,蔓生,子如桑椹,苗为浮留藤』。左思蜀都赋所谓蒟酱,取其子为之。粤人夹槟榔用叶,台人用藤。按正韵无荖字,或作蒌字,亦非。

  番薏茹

  番薏茹,一名番苦苓,一名心痛草,能治心气痛,种出荷兰,叶秀嫩似云板,曝干则香,结子青赤色。

  红毛茶

  红毛茶,乃草属,黄花五瓣,叶如瓜子,根似藤;曝干,遇有时气,熬饮即愈。

  台禽(计八条)

  长尾三娘

  长尾三娘,即练雀也。朱喙,翠翼,褐脊,彩耀相间,尾长盈尺,生于诸、彰深山。六巡方有诗:『翠羽光华绶带长,如云委地美人妆。命名当日非无意,谓胜黄家第四娘』。

  五鸣鸡

  五鸣鸡,一名五更鸡,大如鹌鹑。雄者项下有黑白文,如太极图。每漏下一鼓,即鸣三、五声。土番曰「标标」,以其音相似也。诸罗陈司训绳有诗:『标标引嗉自呼名,太极平分似绘成。二十五声随漏滴,底须侵晓候鸡鸣』。

  华鸡

  华鸡较锦鸡微大,冠与面俱赤,胫足亦然,尾黑白相间,长一、二尺,毛羽五色陆离;土人用绳圈系饵于深山生致之,然性难驯,豢养不易。

  白鸠(绿鸠附)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为洋鸽,种自咬■〈口留〉吧来者,能知气候,每交一时,连鸣数声。又有绿鸠,绀嘴碧毛,艳胜鹦鹉,惟不能言。皆出自凤山。孙司马有『寒暄黄鸟在,晴雨绿鸠知』之句。

  乌鹙

  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唤,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啄其胸胁;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

  倒挂鸟

  倒挂鸟,一名小鹦哥,翎羽鲜明,红绿相间,喙如钩,足短爪长,性好倒挂,夜睡亦然。种出吕宋。六巡方有诗:『美质天然着绿衣,来从吕宋见应稀。啄余丹嘴慵无语,锁向金笼困不飞。中立羞随凡鸟列,倒垂却与众生违。细推物理诚难解,欲起张华问化机』。

  白八哥

  白八哥、白画眉,俱未见。或云,盐水港统领埤加冬树大数围,每年生白哥,居民攫其雏而饲之。

  頳鹳

  頳鹳俗呼食蛇鸟,状似鹤,略小而短尾,周身毛淡红,专食蛇,以嘴啄蛇穴,令自出,或口衔而飞空中,头尾皆动。

  台兽(计五条)

  鹿

  台地素称产鹿。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则垦种良田,鹿亦稀少。社番捕为鹿脯,街市求一脔不得也。鹿以角纪年,凡角一岐为一年,犹马之纪岁以齿。又牡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马,牡马误蒸则自死。牝鹿自远以避。

  野牛

  台山多野牛,土人设机械获之,先饥饿而后豢以刍豆蔗叶,与家牛无异。孙司马有『蓣苗田鹿喜,蔗叶野牛驯』之句,自注云:『山有野牛,网而挚之,驯以蔗叶』。

  山马

  台湾内山有马,小而力弱,与内地异。

  黄羊

  水沙连、红头屿出黄羊,有鬻其皮以为褥者。

  豹

  台湾无虎有豹,然豹与内地不同。内豹皮厚,金钱纹;台豹艾叶纹,皮薄,可为衣。原产北路彰化,今惟淡水鸡笼山时获一、二,颇称难构,其价亦数倍于内地豹皮也。

  台鳞(计八条)

  新妇啼

  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司马有诗:『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

  飞藉鱼

  飞藉鱼,疑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悬灯以待,飞入舟中取之。孙司马有诗:『入海微禽能变化,秋来巢燕已为鱼。翻飞应悔留双翦,误学灯蛾赴火渔』。

  鹦哥鱼

  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相传真腊有鱼名浮胡,嘴似鹦鹉。孙司马有诗:『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笼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真腊有浮胡』。

  鮡鱼

  鮡鱼,黑色如鳅,长数寸,时于水面昂首,二月突出,身多绿斑,背有翅,置于地能跳亦能行,如有足然。六巡方有诗:『无鳞隐见绿苔斑,额上双眸月两环。掉尾居然行地上,潜身不肯入波间。烹来羹脍争夸美,捕向淤泥未觉艰。海外虫鱼皆有异,他年归去纪南蛮』。范巡方和韵:『怒目棱棱遍体斑,蛇行也解曲回环。如何生在沧溟里,偏喜身居清浊间?虎穴棹头终不顾(六给谏畜数尾于池,有跳石上毙者),龙门烧尾可知艰。烹鲜更怪成何味,丛笑令人鄙百蛮』。

  乌鱼

  乌鱼于冬至前由彰化鹿港及安平大港至凤山琅峤海脚石罅处放子,仍回北路。至前为正头乌则肥,至后曰回头乌则瘦。凤山杂饷有乌鱼旗税。拾遗记:『大业六年,吴郡献海脍四瓶,帝以示群臣云:昔术人介象于殿庭,钓得鲻鱼,此幻化耳,今日之脍,乃是真海鱼所作,来自数千里,亦是一时奇味;即出数盘以赐群臣,盖乌鱼也』。范巡方有诗:『网鱼竞捕正头乌,兴味频嫌至后殊。海堀引回怜瘦剧,船头悬罟急征输。□缗信是娇渔父,幻化无须问老夫。曾食江鲻争比得,芙蓉花里好提壶』。

  海翁鱼

  海翁鱼,大者约三、四千斤,小者亦千余斤。口中涎沫常自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番每取之,假作龙涎香以贾利。乾隆九年冬,淡水白沙墩,雷击死随潮搁浅巨鱼二十二尾,如排列状。头似豕,长丈余,目生颔下,口阔四尺,鱼身虾尾,腹宽二尺,尾宽七尺,约长三丈有奇。居民以为海翁鱼云(龙涎香,详杂记)。

  海龙

  海龙产自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有尾似龙,无牙,爪长尺余。以之入药,功倍海马。孙司马有诗:『澎岛渔人乞我歌,海龙双跃出盘涡。爪牙未具空鳞鬣,直似枯鱼泣过河』。

  海马

  海马状似马,颈有鬃,四翅;渔人网获,以为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