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备要


  至正十二年正月十七日。准御史台咨。承奉中书省札付。兵房付南台中丞蛮子海牙呈。钦奉圣旨。剿捕反贼。钦此照得近奉中书省札付。摘委江西平章星吉。南台中丞蛮子海牙。率领官兵民义。直抵小孤山等处。就管在彼元军荅刺罕民义人等。日夜严加把截。克复江州。救援江西。仍差人前去催督各处官军。作急前进。依上施行。奉此。依上与江西平章星吉。宽彻不花太子。并官军沿江两岸。剿捕红巾反贼。于小孤山江岸住札。仍督责各处官军人等。日夜严加把截。及沿江廵哨。至正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巳时。据廵哨头目赵国用报说。哨见三江口有红巾反贼。乘胜大小船只万余。顺流前来。并江两岸步行贼徒。不计其数。水陆相接。卑职听知。同江西平章星吉。宽彻不花太子。统领怯薛丹官军丁壮人等。驾船迎敌。不期前贼。火船冲突入阵。卑贼等与贼奋敌。贼势退散。至次日天明。据江西平章元领怯薛丹。锁南藏卜不花帖木儿等告称。至正十二年九月二十日辰时。有贼人数万余众。分住三队下流。放烧火船火筏。不计其数。差江州路同知也孙帖木儿。龙兴路同知赛都鲁丁。怯薛丹不花帖木儿等。同南台中丞宽彻不花太子。并镇抚按摊不花。都事木八剌沙。掾史宗椿。并怯薛丹不花等。各枝儿丁壮人等。与贼对敌。贼势浩大。官军失利下流。混战相及一更。其时月黑。彼我不认。至二十一日早。见怯薛丹朵儿只。说称我根随大人平章。夜来杀过小孤山。大人被贼弩射壹箭正中左膊。又杀至小孤山下。被贼人围遶各船着火。平章及怯薛丹锁南朵儿等壹拾名。镇抚按■〈土难〉不花。都事木八剌沙。俱各对阵不存。掾史宗椿等。不知下落。各官元起马。圣旨并勅牒。俱于船内。危急不能救取。我浮水出来了。得此。照得元委理问完者帖木儿所申。总兵官江西平章星吉。与贼对阵不存。本省元领军马正在径进之际。一时不可缺官统领。即与宽彻不花太子商议。就令委理问完者帖木儿。龙兴路同知赛都鲁丁。权行统摄军兵。 详上项事理。系关军机重事。宜从选委重官前来总制。今差怯薛丹哈马赍呈前去。乞赐早为遴选大将前来总制。并力剿捕施行。具呈照详得此。一呈至正十二年十月初二日。调遣怯薛丹荅刺罕僧伽等。哨见红巾贼人。乘坐船大小三千余号。在于吉阳洑下。安庆地面稍泊。当时即同宽彻不花太子调兵。至初三日与贼对敌。贼势猖獗。官军数少。致使官军突■〈舟宗〉。若不差人作急飞报。早差总兵官将引快便船只。及借拨钱粮前来救援。并力剿捕。事在危急。今差宣使苫思丁赍呈告禀。具呈荅刺罕太傅丞相。早赐作急救援施行准此一呈据所委江西理问完者帖木儿等呈。权行统摄见在官军人等。于安庆路山口镇住札。若便前进。切缘官军义兵人等。日支粮米。并无颗粒。亦无分文钞锭。若不作急差委重臣总兵。及添拨钱粮军器。免致失所。有悞军机。今差临安路治中孛兰奚。赍呈前去。具呈太傅荅刺罕右丞相照验。具呈照详得此。至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五日。也可怯薛第二日。兴圣殿东鹿顶里有时分。速古儿亦朵列。帖木儿云都赤阿八赤。殿中燕赤不花。给事中秃鲁帖木儿等有来。脱脱荅刺罕太师。右丞相定住。平章搠思监。平章忽都海牙。平章哈麻。右丞悟良哈台。参政乌古孙良祯。参政杜秉彝。参政朵来。参议汝中栢。参议王敬方。参议锁住。郎中咬住。员外郎刘绘。员外郎荅儿瓦荅思。都事哈刺罕。都事訾复理。直省舍人阿速台等奏。教江浙省平章教化。将元领军马剿捕饶信等处谋反贼徒去来。他近到江浙省反贼经申昱岭关到江浙近了也么道。南台大夫纳麟等。前后累次差人催督去呵。教他迁延七日不行前进。却回去到嘉兴的上头。以致贼人突入江浙了么道。俺差人前去体覆呵。他不与贼人相敌。回到嘉兴是实有。如今将教化委付做江西省平章。这里差人前去取了他怠慢招伏。星吉替头里交做总兵官。与南台中丞蛮子海牙。一同剿捕小孤山等处反贼。若他向前剿捕反贼有功呵。上位识也者。又与教化一同径进去的。董搏霄等官处取将招伏来呵。怎生奏呵。奉圣旨那般者。钦此。除外所据钱粮。付请依例应付施行。准此。施行间。又准兵房付。准江浙省平章卜颜帖木儿荣禄咨。至正十二年十月初四日。据益都奕万户李荅里麻失里申。十月初三日。卑职廵哨至乌沙夹。见江内有大小船不计其数。从上下流前来。差千户八思不花等。哨问得数内一人称系老老廵检。说称这船。俱系安庆路南门外河下驻札。民船并杨柴洲和尚平章水寨船只。被上江红巾反贼。水陆前来。攻打安庆城池。为是贼人浩大。俱各奔走下流避难。得此。除已严加把截。昼夜用心廵绰。遇贼并力剿捕外。得此。又据湖广省所委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副使脱列秃鲁迷失呈。至正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承奉本省札付。差委前去安庆路与淮西元帅也里坚住。一同剿捕反贼。遵依九月十四日到于安庆。有也里坚住先行病故。卑职督并军民官兵人等。日夜牢固把截。八月二十七日。有反贼五六万众到来安庆城。与贼对敌。至十月初三日未时。贼众增多。不能抵敌。被贼突入西门。放火烧毁残破。本路官军民义溃散。初四日到于池口稍泊。得此。参详池州路。与安庆唇齿之地。相离五六十里。蕞尔孤城。数百军壮。拒捍无边之贼。诚恐朝不保夕之状也。宜从太慰御史大夫。俯念危急。矜悯生灵。早赐促起元帅帖木迭儿。所领民义壹阡叁伯名。及多拨达达军马。摘附近军壮。星夜前来救援剿捕。以解黎民倒悬之急。伏请早赐添拨军马。更乞催督摘拨军兵民义。星夜前来救援剿捕施行。准此。又一咨准南台中丞蛮子海牙咨。该剿捕反贼。至正十二年十月初三日。贼人乘坐大小船约叁阡余只。在于安庆地面。江岸稍泊。进兵与贼迎敌。被贼火船火筏。冲入行伍。官船失■〈舟宗〉。至夜到长枫沙夹地面驻札。咨请于所统军马内。多差官军船只。及借拨钱粮发来救援。一同并力剿捕施行。准此。已经差拨广德奕千户伯颜不花。将引百户二员。军人肆拾壹名。民义贰伯伍拾玖名。斗子边江船贰拾柒只。并在上梢水人等。前去听从中丞调用。及支拨官粮叁阡石。于军需钱内借拨中统钞壹阡锭。并军器等物。若发中丞收管支用。除已移咨太慰大夫。早赐将元帅帖古迭儿荅罕不花。所领元募民义壹阡叁伯名。及摘拨达达军马。多拨附近军壮发来救援。及咨南台催促起遣外。咨请照验。乞赐添拨军马前来救援施行。准此。又据江浙省参政呵儿浑沙二呈。俱为此事。除已移咨本省平章卜颜帖木儿。多设方畧。于紧关水陆隘口。严加把截堤备。遇贼并力剿捕。勿致失机悞事。外所据多拨钱粮接济一节。付请依例应付施行。准此。 建言驼赃头疋。

  至正十三年八月十一日。准御史台咨。承奉中书省札付。刑部呈。河东盐运司申。准分司牒。本司判官歪哥奉议牒呈。尝谓除奸止恶。赖法令之得宜。劝善化民。在行为之多效。伏念卑职。叨居佐贰。职专廵警。累有浅见。未敢缄默。会验至正条格内一欵。节该天历二年九月。刑部议得捉获私盐。其载盐船只。知情受顾者没官。不知情者给主。都省准拟。钦此。照得本司行盐地面。兴元凤翔庆环宁源泾邠及温吉辽沁州府。所辖县分。败获盐徒。每岁不下千百余起。赃盐数万余斤。源源不绝。较数若等。原其所犯私盐。未曾货卖者。例同买食科断。盛于赃盐布袋鞍屉等物作价没官。另项已解省部。外据驼赃驴马给付盐徒。切详无赖之徒。本以贪图厚利。恃赖有司。科断中间。因循又以驼赃头疋。不在没官之数。全无忌惮。亦不悛改。构集人众。执把器杖。再行赶喝驴马。动者不下百十头疋。畧买到私盐。却来本境。公然贩卖食用。每岁督令奏差把截盘捉逃避者。不胜其数。食用何可计言。及沁州武乡县捉获魏那孩等四名。违犯私盐五百余斤。拒捕致伤弓手。即目盐袋涩滞。又不能出场。况兼载渡私盐船只。尚且没官。般驼私盐头疋。却行给付赃主。观其所以。实为不伦。若不惩约。俾令盐徒狥意违犯。徃徃侵衬亏兑大课。今后但有捉获私盐。将元驼赃盐头疋。与盛赃物件。比依前例一体没官。回易作偿。年终另项通行起解。如此不惟禁诫愚民。不至轻犯宪章。具于转运之方。似为少助。缘事干为例。牒呈转达施行。准此。牒请照详。准此。看详诸凡私盐。驼赃头疋。如准判官歪哥奉议所言。与般载私盐船只一体没官。似为少除奸弊。盐法。易为办辑。卑司除外。申乞明降遵依施行。得此。本部与户部。一同议得河东盐运司判官歪哥言。本司行盐地面。兴元凤翔等州府。并所辖县分。捉获盐徒。每岁不下千百余起。赃盐数百余斤。赶喝驴马。公然贩卖。盛放赃盐布袋鞍屉等物。作价没官。已解省部。其私盐贼徒。载盐船只。尚且没官般驼头疋。却行给付赃主。实为不伦。以此参详上项事理。系干大课。合准所言。今后捉获私盐贼徒。但犯驼载私盐头疋等物。拟合比依载盐般只例没官。回易作价。另项起解相应。如蒙准呈。宜从都省移咨各省。札付各部为例遵守相应。具呈照详得此。都省议得上项事理。除顾觅他人头疋般载。中间果不知情。依例给主。余准部拟除外。合下仰照验依上施行。承此除外。本台咨请照验施行。依上施行。

  △乌台笔补

  至元改元之五年秋七月。宪台肇建。于以配肃天德。用诏太微执法之象。诏前平章政事塔察公为御史大夫。曰中丞。曰殿中侍御史。以帖赤木八刺拨灰贰焉。曰侍御史。曰治书。曰监察御史。纯用汉人。一切事宜。率循旧典。其里行十有二人。令各各举所知以充员数。侍御史太原高公。乃以相人梁贞。前翰林修撰左司都司恽。俾膺遴选。方朝廷向治。思有以重之。其监察到台。特诏庭见。以肃其气。优禄稍以励其严。朱衣象板。虽以七品就列秩望。清峻天下事。无非所当言者。其出使四方。佩金符。分属掾。驰驿传中外。具瞻凛然。耸绣衣直指之望。至有恨其崇资。不得与之同事者。内则号下台。通论驳设。六察画坊厢纵游。詧小大事。月限以数。于是腾章抗状。纷番迭作。霜逐简花。风声动台阁矣。仆偎厕里行。颇收薄用。比受更凡三十有二月。尸素既久。具藳纷然。并以外台纲书记事状时务等篇。总一百五十余章。厘为五卷。题之曰乌台笔补。客有览而诮予者曰。昔人谏草。徃徃削而去之。子今是举。不几于自用昭晰以章时事之非乎。予曰。客何以见之晚也。里行言责也。人与言虽卑而微。其见于此者。皆本台巳行底至而不遗者也。故书之策。正欲表夫朝廷。宽忌讳。重台谏。顾惟荛言。曾不少弃。见乎微。其至可知已。可知已。至于政责有恒。辞尚体要。予虽不敏。中或有一得焉。是又不可因已陈而废之也。客唯而退。于是乎书以为序。

  古今名号更易。 御史大夫。 【秦】  大司空。 【汉】  太司宪。 【唐】  御史府。 【汉】  宪台。 【后汉】  兰台。 【魏晋宋齐】  左右肃政台。 【唐】 左右御史台。 【唐】  员数品从。 唐制。 大夫正三品。 【百官志一员。六典二员】  中丞二员。 【百官志正四品。六典正五】  侍御史。 【百官志六员从六。六典四员正六】  殿中侍御史。 【从七。百官志九员。六典六员】  主簿一员。 【从七】  监察御史正六。 【百官志十五员。六典十员】  录事二员。 【从九】  金制。 大夫一员从二。 中丞一员从三。 侍御史二员从五。 治书侍御史。二员从六。 殿中侍御史二员。正七。 监察御史十二员。正七。 典事二员从七。 检法四员从八。 三院人数。 唐制。 台院。 令史七十八人。 书令史二十五人。 亭长六人。 掌固十二人。 殿院。 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八人。 察院。 计史三十四人。 令史十人。 掌固十二人。 金制。 狱丞一员。 架阁库管勾一员。 令史一十人。分掌名头。上台机密房掌察到应干公事。 下台机密房掌同上台。谓监察紏到公事申台。 吏户礼兵刑工房斟酌繁简。 【分掌刷案】 三院例。 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呼端公知杂事。谓之杂端。非知杂者号散端。 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呼侍御。新入者知右廵。以次左廵。号两廵使。 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亦呼侍御。每公堂会食。杂端在南榻。主簿在北榻。皆绝笑言。 台门例。 旧日御史台。在宫阙西南。其门北开。取阴杀之义。 置狱例。 旧台中无狱。有须留问寄禁大理。若寻常之狱。推讫断于大理。唐李干佑为大夫。请于台置。狱虽按问为便。而增鞠狱之弊。至开元间。御史大夫崔隐甫奏罢之。须留问者。寄禁大理。 班簿例。

  治平元年闰五月。诏御史台合门。十日一具细书班簿以进。自今天书为册。月上之。 两台发使例。 旧例两台岁发使八人。春曰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 受事例。 旧例只日台院受事。双日殿院受事。 职官始置。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贰丞相。其监察御史掌监郡。 弹奏进止例。 旧例弹奏皇帝视事。□御史奏之。景龙后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 同诘寃狱例。 凡为三司。同诘三司为御史大夫。中书门下省。大事奏裁。小事专达。 衣冠例。 秦御史冠柱后惠文。葢用铁为柱。取其审固不挠。唐大夫中丞。遇大事。押奏冠法冠。 【谓豸冠也】 衣朱衣纁裳白纱中单以弹之。小事常服而已。 大礼例。 国有大礼。则乘辂车为之前导。 审覆例。 若有制使覆案囚徒。则刑部参择之。 三司理事例。 则与给事中。中书舍人。更直于朝堂受表。 中丞与皇太子。三公相遇例。 元魏朝故事中丞出。与皇太子分路三公。皆遥驻车。去□轭于地。以待其过。其或迟违。则前驱以赤捧捧之。 六职例。 一曰奏弹。 二曰三司。 三曰西推。 四曰东推。 【东西朝堂】  五曰赃赎。 六曰理匦。 侍御史五曹例。 汉皆用公府掾属高第者为之。 一曰。令曹掌律令。 二曰。印曹掌刻印。 三曰。供曹掌斋祠之事。 四曰。慰曹掌廐马之事。 五曰。乘曹掌护驾之事。新除有罚例。 旧例新除者。未晓制度有罚。至罚有逾万钱者。若议罚则询于杂端。 侍御等里行例。